平等相待才能真正去爱

◆将“霸权主义”改成“双边互动”

◆和孩子成为朋友

◆父母犯错也要承认错误

“我是你爸(妈),你就得听我的!”

“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哪来那么多话?”

“没有理由,只因为我是你爸(妈)!”

……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社会的发展,家长制文化的糟粕虽然已被抛弃,可在父母心目中,孩子始终处于“被管”地位,而自己则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统治者”地位,因此以上一些话经常被一些父母挂在嘴边。

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学龄前可能很融洽,因为孩子从小以父母为权威,认为自己是无知的,父母是智慧的象征,“父母吃的盐比自己吃的米多,父母过的桥比自己走的路多”,自己就该被父母指使和操纵,就该按照父母说的样子去做,这样才会让自己成为有能力、有出息的人,因此,他们认可父母的“心理尺寸”比自己的大。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这个“心理尺寸”的差距逐渐缩小,父母的指使和操纵就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厌烦心理,于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出现“逆反”,致使父母与孩子间火药味儿十足。

大家想想,父母这种以“大”压“小”、将自己的意愿完全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行为,与驯兽员训练猫、狗、老鼠等的行为又有什么差异呢?可孩子毕竟不是猫、狗,孩子是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独立的人格意识会越来越强,他们需要的是父母与自己平等相待,相互尊重。

有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发现,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的爱育的基础上的亲子关系,会激发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而居高临下、以“大”压“小”的教育,则会束缚、压抑甚至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所以,爱孩子,就要与孩子平等相待。当然,平等相待,不仅是说说而已,还要付诸实施,这就需要父母做到以下几点。

◆将“霸权主义”改成“双边互动”

生活中,从表面来看,父母似乎都能与孩子平等对话,但实际上却是“软命令”“冷暴力”。例如爸爸妈妈为某事争论,当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孩子的观点更倾向于某一方时,另一方就会丢出一句警告性的话:“闭嘴,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或者,爸爸或妈妈与孩子争论某件事,孩子如果说出自己的观点,那么,爸爸或妈妈便说:“小屁孩儿还没萝卜高呢,懂什么?”

这些都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单边”对话的表现,是父母“居高临下”式的教育,而最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是平等相待下的“双边互动”。

1.尊重孩子的观点

孩子懂事以后,便开始思考世界,遇到事情后,他们会逐渐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说明他们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非常可贵。孩子和父母的世界不同,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也许幼稚可笑,但切不可嘲笑或者打断他们,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标准来要求孩子,让他们继续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2.倾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的时候,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赏识和尊重,给孩子倾听的双耳,最好与孩子能展开讨论。这不但能进一步锻炼孩子的思考及表达能力,还能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从而纠正孩子在成长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

3.改变命令式口吻

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常常用命令式的口吻,例如,“去把水给我端来”“赶紧去写作业”“把饭吃完”……虽然孩子可能很愿意去帮爸爸妈妈端水,也愿意在第一时间完成作业,但是就因为听到这样的话,没了动力。如果将“去把水给我端来”改成“帮爸爸(妈妈)端杯水过来好吗?”或者“能帮爸爸(妈妈)端杯水过来吗?”孩子会觉得这是受人委托,是保持在平等的角度上的交流,会更愿意去做。

◆和孩子成为朋友

与孩子平等相待,最好的办法是与孩子成为朋友,让亲子之爱获得一种精神性的品格,让孩子也视父母为朋友。例如,生活中不少爸爸妈妈都会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是你最好的朋友,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讲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会帮你。”当然,与孩子做朋友,仅嘴上说说可没有用,要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感觉到你适合做他的朋友,这就需要父母们注意以下几点。

1.放下“家长”架势

孩子需要与父母平等相待,此时父母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势,将孩子视同正在成型的独立人格,要给予他信任和尊重。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心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态度与孩子商量,但绝不越俎代庖、横加干涉。

2.睡前与孩子“交交心”

晚上睡觉前是亲子交流最好的时间,父母可以躺下来和孩子聊聊天,随便聊,不用刻意找话题。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孩子会愿意在这一刻跟你聊天,聊他心里想说的话,白天遇到的事情等。此时往往大家都能心平气和,孩子有哪里做得不好或不对,像朋友一样聊天似的说出来,孩子更容易接受。

3.与孩子在同一高度说话

孩子总要仰着头与父母对话,无形中就会让孩子有一种被“欺压”感,而坐下来或者蹲下来与孩子对话,给孩子一个与他平等的高度,两个人平视对话,能很好地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进而产生一种平等相待感。

4.一心一意陪孩子

因为工作等原因,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可能很少,“量”上没优势,就要在“质”上做提升,因此,不管陪伴孩子几分钟,还是几十分钟,都要一心一意,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不做其他分心的事情。这样孩子会觉得他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会感受到你的爱。

5.接受孩子的情绪

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所以他会有自己的情绪,会发脾气。不过孩子一旦生气,往往父母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就呵斥,让孩子更“叛逆”。而恰当的处理方法是接受孩子的情绪,了解原因,然后平复他的心情,再和孩子一起想处理问题的解决办法。这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你,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进而从你这里获得支持和帮助。

◆父母犯错也要承认错误

人总会犯错,父母也一样,但有些父母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即便自己犯了错也不承认,尤其是当孩子认为父母犯错时,父母习惯用权威来压制孩子,剥夺孩子的话语权。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榜样,自己犯错不承认,实际上是给孩子做了一个推卸责任、逃避问题的示范,不但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受尊重,还会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父母犯错也要向孩子说“对不起”。

1.承认错误多晚都不怕

父母做错事情,尤其是冤枉孩子,可能很长时间过去之后,父母才意识到自己错了,这时候可能有些父母认为事情已经过去很久,没必要再道歉了,但其实这事儿一直藏在孩子心里。所以,不管多晚,父母错了就要道歉。

2.道歉态度要诚恳

父母给孩子道歉,诚恳的态度很重要,如果态度不诚恳,孩子会觉得父母虚伪。同时还要说清自己错在哪里,如果只是道歉,却不说自己错在哪里,孩子会分不清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3.不要低估孩子的接纳能力

绝大多数孩子都很喜欢原谅别人,很乐于接受他人尤其是父母的意见,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不会跟自己计较,他们会坦诚与自己相待的。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无私的爱,平等相待,给孩子一个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会让孩子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