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育:让孩子好好吃饭的家庭教育课
- 夏风辉
- 1420字
- 2021-05-19 18:07:46
1.3.1 食育就是关于“吃”的知识吗
有位朋友听了我聊的食育话题后说:“原来我一直在实践‘食育’啊!”
我让她说说是怎么做的,她告诉我:“不管去逛菜市场还是做饭,我都带着两个3岁的孩子。我会告诉他们,什么是青菜,它们是从哪里长出来的,怎么做才好吃。”可是,食育真的就只是教会孩子关于“吃”的知识吗?
食育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
在《我是妈妈,更是自己》中作者邹锦华深情地写道:“食物通常会承载人的美好情感,认真做食物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如果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其中,就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进入生活,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良方。”
一个家庭对待食物的态度,往往也折射着这个家庭的生活态度。例如,在我家,老一辈的生活传统会在饮食中传递给后辈。来自北方的爸爸和来自南方的妈妈,无数次地在厨房中、在餐桌上交流着不同的饮食观念,也让我和俩娃获得了更丰富的“口味”。然而,食育却不能仅仅围绕着厨房,还应该走向更加广阔和遥远的区域:通过食物,引导孩子去认识山川湖海和大千世界。
有一年春节,二大伯从东北老家寄来了一条很大的胖头鱼,说是最近冬捕抓的。我们炖了鱼、焖了玉米面饼,爸爸还叫来了同城其他亲戚一起享用。饭桌上,爸爸讲起了老家的查干湖冬捕。进入严冬的查干湖上冻了厚厚的冰层,在喇嘛的诵经声中,大家齐心协力在冰上钻孔、下网、出网。见大宝听得聚精会神,我又找来了纪录片给他看。从他认真的表情中我发现:虽然已远离故土,但在长辈的讲述中,民族文化依然让他着迷。
食物折射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态度
食育需要系统学习
和大宝幼儿园老师闲聊,说到最近学校中食育课程的情况,老师说:“有一些家长是有意见的,觉得幼儿园就应该做英语启蒙、数学启蒙。至于食育一类的生活教育,放在家里随手教就可以了。毕竟谁家还没有一间厨房,一方餐桌呢?”
然而,发展至今,食育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更形成了教学体系。无论老师还是孩子的父母,经过系统学习和了解,可以将食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固有模式。从孩子接触辅食开始,在健康、审美、认知启蒙等方面进行有计划的引导。这种教育远比用书本启蒙,或通过口头教养更加生动,也更深入。
食育只是大人教孩子吗
80后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从小生活在城市,放暑假偶尔回老家,也只是围着菜园看看。对于自然和食物知识,他们并不比他们的孩子有多深刻的认识。因此,食育未必只是家长教孩子,更确切地说,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
有次应小区物业的邀请,我给社区孩子们上食育课。我设计了带孩子们做两道夏日甜点的方案,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在饼干中放蔓越莓干。我给孩子们介绍完蔓越莓的营养价值,以及蔓越莓干的制作方法后,一个小姑娘举手问我:“老师,蔓越莓的家乡在哪里啊?”我自以为做了很充足的准备,但面对这个问题我竟一时语塞,只好尴尬地拿出手机来查,才知道世界上95%的蔓越莓都产自北美。直到2019年我国东北地区才开始种植。
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这代人更需要补上食育这一课。疫情防控期间我宅在家,两周不出门,看到电视广告上的汉堡和炸鸡,忍不住心里痒痒,喊老公戴上口罩去买。一旁的大宝一本正经地说:“妈妈,你又吃垃圾食品。”“垃圾食品”这个词是他从姥姥那儿学到的。上一辈人大多还保持着农耕民族朴素的饮食作风,喜欢吃自己种的蔬菜,以清淡为主,鲜少吃辣;而下一代孩子们因从小接受健康教育,如红绿灯饮食法、低盐饮食等,也比我们更有这方面的意识(虽然是否能做到要打个问号);反而是我们中间这一代,更需要利用对孩子展开食育的机会,和孩子一起精进,育人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