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计篇(6)

相国赵盾有两个忠实的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赵家满门抄斩后,公孙杵臼约程婴一齐殉难。程婴说:“赵夫人怀了孕,如果生下男孩,我要把他抚养成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孩,我们再死不迟。”不久,赵夫人生下一个儿子,程婴是一位医生,假作给赵夫人看病,进入宫中。赵夫人认识程婴、对程婴说:“这孩子是赵家的一点骨肉,请你一定要带出去,有朝一日好为赵家报仇。”说完,进入内室,服毒自杀。

程婴把孩子放入药箱中,匆匆带出王宫,正遇到下将军韩厥。韩厥为赵家抱不平,屠岸贾准备屠戮赵府的消息就是他告诉赵朔、赵夫人的。韩厥放程婴入宫后,先后把身边的士兵打发走,独自一人等候程婴。韩厥对程婴说:“我知道你药箱里装的是赵氏孤儿。我韩厥虽在屠岸贾手下,但我不是坏人。现在,你快走吧!我死了之后就再也没人知道这事了。”说完,拔出宝剑,自刎而死。

程婴向韩厥的尸体拜了几拜,提着药箱,飞快地逃离了王室。

屠岸贾得知赵氏孤儿已被人救走,又怕又恨,立即派人在全国范围内张贴告示:限三天之内交出赵氏孤儿,否则,把全国半岁之下的男婴孩全部杀光!

程婴眼见赵氏孤儿难保,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要杀半岁以下婴孩,赵氏孤儿难保。我的妻子刚刚生下一个儿子,与赵氏孤儿不差几天,我想让我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抱着他去自首,赵氏孤儿就交给你了。”

公孙杵臼问程婴:“你多大年纪了?”程婴回答:“四十五岁。”

公孙杵臼指着满头银发,说:“我今年已七十岁了。你想,孩子要报仇,至少还要等二十年,到那时候我已九十高龄,谁能保证我活那么长的时间呢?我看,你还是把亲骨肉送到我这里来,然后告发我藏匿赵氏孤儿,抚养赵氏孤儿的重任就交给你吧。”

程婴抱着公孙杵臼放声大哭。

第二天,程婴向屠岸贾“告发”了公孙杵臼,屠岸贾亲自率领三千甲兵进入首阳山中将公孙杵臼抓获。屠岸贾问:“孤儿在哪里?”公孙杵臼矢口抵赖。屠岸贾冷笑一声,命令甲士们四外搜寻,终于在一处暗室中搜出了白白胖胖的“赵氏孤儿”。屠岸贾将“赵氏孤儿”细细端详一番,狠狠地摔在岸石上,将“赵氏孤儿”摔成肉饼。

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

这时候,景公对飞扬跋扈的屠岸贾已越来越不满,并决心除掉屠岸贾。程见时机已到,将赵氏的冤情禀告景公,在将军魏绛的支持下,景公将屠岸贾斩杀,为赵盾一家平反昭雪。

未战先算巧取智胜

汉高祖刘邦在平息了梁王彭越的叛乱和杀死韩信后不久,曾为汉朝天下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的淮南王英布兴兵反汉。刘邦向文武大臣询问对策,汝阳侯夏侯婴向刘邦推荐了自己的门客薛公。

汉高祖问薛公:“英布曾是项羽手下大将,能征惯战;我想亲率大军去平叛,你看胜败会如何?”

薛公答道:“陛下必胜无疑。”

汉高祖道:“何以见得?”

薛公道:“英布兴兵反叛后,料到陛下肯定会去征讨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有三种情况可供他选择。”

汉高祖道:“先生请讲。”

薛公道:“第一种情况,英布东取吴,西取楚,北并齐鲁,将燕赵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固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这样。陛下也奈何不了他,这是上策。”

汉高祖急忙问:“第二种情况会怎么样?”

“东取吴,西取楚,夺取韩、魏,保住敖仓的粮食,以重兵守卫成皋,断绝入关之路。如果是这样,谁胜谁负,只有天知道。”薛公侃侃而谈,“这是第二种情况,乃为中策。”

汉高祖说:“先生既认为朕能获胜,英布自然不会用此二策,那么,下策该是怎样?”

薛公不慌不忙地说:“东取吴,西取下蔡,将重兵置于淮南。我料英布必用此策——陛下长驱直入,定能大获全胜。”

汉高祖面现悦色,道:“先生如何知道英布必用此下策呢?”

薛公道:“英布本是骊山的一个刑徒,虽有万夫不挡之勇,但目光短浅,只知道为一时的利害谋划,所以我料到必出此下策!”

汉高祖连连赞道:“好!好!英布的为人朕也并非不知,先生的话可谓是一语中的!朕封你为千户侯!”

“谢陛下。”薛公慌忙跪下,谢恩。

汉高祖封薛公为千户侯,又赏赐给薛公许多财物,然后于这一年(公元前196年)的十月亲率十二万大军征讨英布。

果然,英布在叛汉之后,首先兴兵击败受封于吴地的荆王刘贾,又打败了楚王刘交,然后把军队布防在淮南一带。

汉高祖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也深谙用兵之道。双方的军队在蕲西(今安徽宿县境内)相遇后,汉高祖见英布的军队气势很盛,于是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待英布的军队疲惫之后,金鼓齐鸣,挥师急进,杀得英布落荒而逃。

英布逃到江南后,被长沙王吴芮的儿子设计杀死,英布的叛乱以失败而告终。

清军有兵不练屡遭败

我们不能忘记近代史上当帝国主义军队一次又一次入侵我国之时,有着庞大八旗兵和绿营兵的大清王朝,屡战屡败,眼睁睁地看着帝国主义破门而人,疯狂地掠夺和瓜分我们的祖国。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很多,从军事角度而言,官兵素质差,缺乏战斗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镇江陷落之时,钦差大臣赛尚阿提出,凭长江天险,与英军决一雌雄。道光帝叹息说:“无人、无兵、无船,奈何?奈何?”(《道光夷务》第五册)他所说的“无人”,指无长于韬略的将领;“无兵”,指少英勇善战的军队。当时澳门新闻报曾这样评论说:“中国之武备,普天之下,为至软弱的极不中用之武备”,“其国中之兵,说有七十万之众,未必有一千人合用”(范文澜《中国近代史》)。这些话虽然不无夸张,但清军之无战斗力则是毋庸置疑的。

清军许多高级将领不学无术,战守无策,一味被所谓“船坚炮利”所吓倒,听凭英军沿海北上、南下,不敢进行坚决的还击。钦差大臣琦善接替林则徐后,只知裁减水师,遣散水勇,撤除障碍,允割香港,赔偿巨款,一心退让乞和。靖逆将军奕山督师广州,不思如何退敌,反而叫嚷“防民甚于防寇”,广州被围立即竖起白旗投降。二元里人民自动抗击英军,而他却为英军解围。扬武将军奕经援浙,屯兵苏州不前,沉溺于歌舞酒色,后分兵三路,同时反攻宁波、镇海、定海,企图侥幸取胜,结果大败而还。更愚蠢的是参赞杨芳,竟然收集民间马桶,想以邪术破坏英军猛烈炮火。当英军进至南京江面时,两万英军已减员至七千人,而且病号相当多,能战之兵只有三千人,已成强弩之未了。可是,掌握指挥大权的清朝重臣们怯敌惧战,不趁机实施还击,反而向英军屈膝投降。依靠这样一群昏庸腐朽的将帅指挥作战,鸦片战争焉有不败之理。

大量史料说明,多数清军基层官兵只知酗酒、吸毒、聚赌、狎妓、养鸟、强拉民夫、欺压民众。浙东前线有的旗兵,竟“以四民抬一兵,卧而入城”,不愿打仗,也不会打仗。厦门地方官徐继畲这样描写当时清军情况:“人不知战,名之为兵,实则市人,无纪律,无赏罚,见贼即走。”(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怎么能够指望这样的军队去战胜敌人!

一切先进的军事学术,高超的技术战术,过人的胆略和非凡的勇敢精神,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都是从严格、艰苦、紧张的训练活动中获得的。清军入关后耽于安乐,无心征战,将军事训练弃置一边。

操练废止,终日“钻营、奉迎、取巧、油滑、偷懒、克扣、冒饷、窝娼、庇盗、开赌场、吸鸦片”(罗尔纲《绿营兵志》),技术战术无从提高,嘉庆帝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御批道:“于甲辰年南巡至杭,营伍骑射皆所目睹,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当时以为笑谈。”(罗尔纲《绿营兵志》)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在饥渴劳累、险象丛生的战场上制服对手!侵略军在许多地方如人无人之境,正是由于清军缺乏严格训练,战斗力丧失的结果。

今天,我们正处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帝国主义靠几尊大炮即可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炮舰政策的影子并没有完全从地球上消失,国家利益仍然需要国防来保卫。只有提高军队素质,铸造国防的利剑,才能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太平军扩军不治军

1853年5月,太平军李开芳及林凤祥率数万人北伐。经河南、山西直指北京。因清军对北京防范甚严,太平军折兵向东,10月30日攻天津不克,余数千人,屯兵静海,固守待援。

太平军行动使清廷震惊,咸丰帝急令胜保为钦差大臣,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率兵三万进剿。

1854年2月,黄生才、曾立昌率七千北伐援军从安庆出发,经桐城、舒城,克六安、蒙城。向东经砀山、萧县,然后进入山东,连克金乡、钜野,郓城、阳谷。

援军一路招募兵勇,豫东捻军、鲁南饥民、清军溃勇纷纷加入,援军达到三万余人,成为一支浩浩荡荡大军。

北伐军为摆脱困境,从静海突围,经河间府到达阜城镇,迅即为三万清军包围。

援军距阜城仅两日行程。援军如能迅速靠拢,与北伐军汇合,即可迅速改变战场形势。但此时,援军却不急于与北伐军汇合,却去强攻临清城,不仅伤亡重大,而且耽搁十余日时间。特别是部队未经严格训练,于严重形势面前开始动摇,向南溃散,逃亡急增,不听约束,曾立昌不得已下令撤退,清军追击,至江苏丰县已剩几千人,5月5日被清军追至,曾立昌殉难。援军以失败告终。

北伐援军人数虽众,但由于临时招募,缺乏训练,武艺未精,临阵畏缩,加之各怀异志,不堪一击。更兼指挥失误,偏离了援救北伐军总企图,终于造成失败。

威廉二世轻举妄动导致亡国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当德国跻身列强的行列时,德皇威廉二世沮丧地发现:世界,已被瓜分完毕了。威廉二世是个既野心勃勃、又贪得无厌的君主,他一面加紧备战,企图以武力夺取英、法、俄等国在各地的殖民地,一面急不可耐地等待时机。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的皇太子斐迪南大公携妻子索菲娅到萨拉热窝访问。突然,“砰、砰”两声枪响,斐迪南夫妇先后中弹,几分钟后双双死去,刺杀他们的是塞尔维亚族的七个爱国青年。

奥皇早就有吞并塞尔维亚的野心,他决心借此机会掀起一场大战,“吃掉”塞尔维亚。但是,奥皇担心法国和俄国出兵干涉,于是小心地向自己的盟国德国寻求帮助。

德皇威廉二世得知斐迪南夫妇遇刺身亡的消息后,认为是挑起大战、夺取英国和俄国殖民地的良机,连声大呼:“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当奥皇向他询问“德国是否同意并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动进攻,是否准备进行一场欧洲大战”时,威廉二世当即给予肯定答复,并说:“(我们)一切都已准备好了!”

7月28日,奥匈帝国悍然向塞尔维亚宣战,沙皇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立即向全国进行战斗动员。7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全国“处于战争威胁状态”,仅过了一天,就正式向俄国宣战,然后又向法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英国为了本国利益,也卷入了战争,就这样,短短的几天,欧洲各帝国主义大国都卷入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实际上,德国并没有“一切都已准备好”——恰恰相反,当大战的帷幕拉开时,德军统帅部内一片混乱,将军们甚至找不到一张令人满意的作战地图;至于对作战部队的使用和作战物质的调集、运输,更是乱作一团。

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德皇威廉二世竟异想天开地企图以“闪电战”攻占法国。德军和法军麇集马恩河,双方兵力总和达一百五十万人,结果,德军败北。参谋长毛奇对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毛奇劝威廉二世及早罢手,结束战争,威廉二世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将毛奇撤职。

德、法两国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两年,在后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中,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威廉二世企图“使法国把血流尽”,结果,德国反而“把血流尽”了。到了1918年,德国再也无力把这场不义之战打下去了,于是只好请求“停战”。

法国元帅福煦将一张事先拟好的停战条件单交给德方,限德方在三天内签字。停战条件令德方不寒而栗:“……一个月内将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以及莱茵河以东三十公里的德国领土交给联军。”“交出巡洋舰、战舰、潜水舰三百三十四艘”,“交出空军全部飞机”,“交出五千门大炮”……

但是,德国代表还是签了字。

二十年后,德皇威廉二世在没落的侨居中偶然读到了译成德文的《孙子兵法》。当他读到“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这一段话时,潸然泪下,哀叹道:“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不会遭亡国的痛苦了。”

中途岛海战成败之所在

在很多情况下,从敌方获得的某些情报就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国都在为争夺中、西太平洋区域的控制权而展开激烈的斗争。美国太平洋舰队在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中受到重创,相反,日军却从此控制了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而且,日军的下一个战略目标就是控制中、西太平洋了。在这一目标的实施计划上,日军把具体攻击地点放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