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背景故事”
- 怎样设计教学情境
-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编委会编著
- 2250字
- 2021-05-25 11:48:27
“背景故事”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起补充作用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故事、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讲述背景故事,向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浩淼宇宙的无穷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情境,对教学大有裨益。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背景故事”在我的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1)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们知道,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下接受学习任务和从事学习活动的。影响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情绪和情感反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事,特别是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故事,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再辅以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把背景故事讲述出来,就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反应。如教学《朱德的扁担》,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资料——《朱德的故事》,通过这些背景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语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就是说,当学生的情绪受到积极的感染后,在其内心产生的学习动力是无限的。
(2)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背后隐藏着重要的背景故事,并且这些背景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还比较紧密。这样的课文主要包括年代久远的作品、古诗文作品、外国作品等。下面就这几类作品的具体例子谈谈背景故事对理解课文的作用。
①古诗文作品 小学语文古诗文的取材比较广泛。但多是作者借景抒怀的作品。所以学习古诗文,不仅要读懂诗句,更需要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早发白帝城》一诗,这首诗是李白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喜悦,那么学生得来的只能是肤浅的字面上的认识,而教师对李白作诗的背景故事进行了一番叙述后,他们对本诗的理解就会更进一步。古代的社会制度、人文景观等与现在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以诗为桥梁,把学生带进社会的大背景和诗人生活的小背景中。这样学生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作的隽永和诗人的不凡。类似的还有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
②年代久远的作品 如战争题材的《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题材的《和氏献璧》、《李时珍》等;名人传记性质的《回自己的祖国去》等。这些课文所要表现的主题是相当鲜明的,但由于主题的载体(课文内容)距现实比较久远,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要让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背景介绍,把学生带入一定的背景环境中。
③外国作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赞扬了伽利略勇于破除迷信,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基本上能认识到这一点,但多少还有些朦胧。这时教师不妨举个例子:16世纪,布鲁诺因坚持真理“日心说”而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上,即把反对当时权威人士的危险揭示出来。如此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胆大妄为”的含义,而且更能强烈地感受到伽利略敢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还有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黑暗本质的课文,也要适当联系时代背景来讲。
通过以上说明不难发现,背景故事对于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的中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师适时、适度地把背景故事透露给学生,就能使他们有一个明确的价值标准,有目的地品味和审视课文的每一个细节。处在“高屋建瓴”的位置,要突破教学的难点就显得轻便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课文所要表现的原始主题在选入小语教材时被摈弃了。如《麻雀》一文是屠格涅夫在战争的背景下写成的,它原来所要表达的主题是“弱小(麻雀)终能战胜强大(猎狗)”,但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却是要表达“伟大的母爱”这一主题。袁微子先生曾经说过“不管是哪个作家的作品,一旦被选进小学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某个作家的作品,已成为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所以,这种情况下教师千万不要再牵强附会地去讲“背景故事”了。
对学生课外学习的影响
(1)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背景故事无疑会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同时,学生将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有限的背景故事。他们会以此为目标,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等场所寻找更多的相关资料,以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喜爱音乐的白鲸》一文,背景被打开以后,学生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还有哪些动物爱听音乐”这样一个问题,甚至还会到“植物也爱听音乐吗”,并且会有许多学生饶有兴致地去寻找答案。
(2)培养积累资料的能力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北师大教材上到四年级,信息积累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润物细无声,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引导。教师因势利导,暗示学生把课堂上所听到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摘要;把平时从课外书、报纸上阅读到的知识制成文摘卡片、剪报等;还可以通过调查、走访等途径获取和挖掘身边的信息。学生长期不断受到这样的提示和训练,积累资料的能力将会逐步得到培养,并最终形成构建自己知识库的能力。反过来,教师在教学时如能有针对性地唤起学生的积累,将不难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总之,“背景故事”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如合理地运用并开发“背景故事”,必将对小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对语文教学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