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敌视全世界——消极情绪之愤怒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情绪,它是原始情绪的一种,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简单来说,愤怒就是因为极度的不满而造成的情绪激动,当人们的愿望没能够实现,或者想要达成某个目的的行动遭受了挫折时,我们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愤怒和大脑的边缘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猫的边缘中脑区遭受刺激的时候,它就会愤怒,继而出现大吼大叫甚至攻击他人的情绪反应。
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和人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这种生理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人类遭遇食物被抢夺、领地被入侵等情况时,人类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而在被愤怒情绪操控的情况下,人的力气会大大增加。在远古时期,愤怒曾经帮助原始人类在野外生存、与敌人对抗、面临大自然灾害等多种险境中存活下来,以至于今天我们的遗传基因中仍旧保留了这种有利人类生存和繁衍下去的情绪。
愤怒的情绪不仅仅发生在人类的身上,动物也会因为求生、争夺食物、配偶以及专属领地等原因而愤怒。研究发现,野生麻雀被抓住之后,情绪会变得焦虑,并拒绝进食,很快就会死亡。所以,老人们才会说麻雀“气性大”,很难养活。
情景回放
小路暑假的时候被爸爸送到乡下爷爷家去住。有一天,小路和邻居哥哥阿鸣在屋子里玩,到厨房捉迷藏时,小路突然发现厨房里不知道什么时候飞进来一只麻雀,正在偷吃箩筐里的白面馒头。见到人之后,麻雀吓得到处乱飞,可窗户是关紧的,小路进来的时候已经把唯一的出口——厨房的门也给关上了,麻雀怎么也飞不出去,到处碰壁。小路连忙叫来阿鸣哥哥帮他捉麻雀。阿鸣到仓库里找出一张网,小心翼翼地挤进厨房里,三两下就把麻雀给抓住了,还用绳子绑住了麻雀的一条腿。
小路高兴极了,连忙把麻雀捧在手里,听着小东西急速的心跳,不由得就生出了养麻雀的心思。他问阿鸣哥哥麻雀可不可以养的时候,阿鸣笑着说:“你还是玩一会儿就把它放了吧,这小东西气性很大的,也野惯了,你养不活的。”小路以为阿鸣在骗他,便说道:“你骗人,鸟怎么会生气呢?它又不是人!”说罢自己转过身去,嘟着嘴不肯理他,阿鸣说:“这麻雀还是我给你抓的呢,我骗你干吗,你要是养它,它保准不吃不喝,不是把自己气死,就是把自己饿死。到时候你肯定得哭鼻子,我之前给我妹妹抓的麻雀只过了一夜就死了,不信你问你爷爷。”
小路连忙跑去问爷爷,在爷爷那里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小路眼含着泪解开了麻雀腿上的绳子,爱怜地摸了摸麻雀的毛,然后摊开了手。麻雀感受到了禁锢的消失,马上从小路手中飞了出去,一转眼就消失在天际。
动物的确和人一样有着愤怒的情绪,人们一般将动物的愤怒情绪称为应激反应。鸟类在愤怒的时候,会把全身的羽毛竖起来,借此来震慑对方,这种行为被称为“炸毛”。会做出炸毛这种行为的动物还有猫,猫在愤怒的时候也会炸毛,并且发出低吼声。动物之所以会有炸毛的行为,是因为炸毛之后动物的体型会显得更加魁梧,愤怒的低吼也会格外具有威胁的意味,能够极其有效地震慑自己的对手。
人类表达愤怒的方式就多种多样了,人类自出生以来就拥有了愤怒的情绪,在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已经无师自通地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了,这是印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当婴儿感觉到饥饿、寒冷等不适的时候,哭泣就是他们唯一的武器。人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对于愤怒的表达方式也有了多样化的发展,不再只是单调的哭泣。有的人在愤怒的时候会大吼大叫;有的人即便怒火中烧,也只是握拳默默隐忍;有的人将愤怒的情绪宣泄于文字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去;还有人会采取暴力的手段发泄自己愤怒的情绪。这些都是我们表达内心的不满与愤怒的方式。
在人的社会行为中,愤怒的情绪也会在某些令我们极端反感的社会现象发生时产生,古时候的侠客和仁义之士之所以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仅仅是因为充满正义感,还因为感同身受的愤怒,以至于他们无法对他人的悲惨遭遇无动于衷。
现代社会,人们依然会因为某些人过分的行为而备感愤怒,比如多起校园暴力事件或者一些恶性犯罪行为。行凶者令人发指的行为引发了很多人的愤怒情绪,愤怒促使着人们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希望为当事人搏出一个正义的结果。当然也有人没有控制好自己愤怒的情绪,在网络上和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恶语相向,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愤怒始终是一种富有敌意的情绪。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身边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和他保持距离,这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使然,因为我们无法确定一个愤怒的人下一秒是否会破口大骂,或是出手伤人。
情景回放
铭铭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爸爸正坐在沙发上低着头抽烟,桌子底下倒着三两个酒瓶子,地上还有摔碎的玻璃碴。爸爸一边吞云吐雾,嘴里还一边大声嚷嚷着“为了这个家我容易吗”之类的话。铭铭的妈妈一边擦眼泪,一边在厨房里打扫卫生,见到儿子放学回家,铭铭的妈妈立刻朝他招了招手。
铭铭轻手轻脚地走到妈妈面前,只听妈妈低声说道:“你爸爸今天心情不好,你别在他眼前晃,省得他迁怒于你。”铭铭问:“爸爸为什么会生气?”妈妈说:“估计是在公司里跟别人闹矛盾了吧。一回家就发了一大通脾气,把我臭骂了一顿,还乱摔东西。你自己乖乖回房间写作业,等饭做好了我再叫你。”铭铭听话地点点头,从厨房出来,贴着墙根一路小跑,溜回了自己的房间。吃饭的时候铭铭看爸爸的气还没消,就怯怯地低着头,只敢吃自己面前的菜,把动作幅度尽量放到最小。
可即便这样,他还是被爸爸训了一顿:“就知道吃,学习成绩怎么提不上去?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没脸去,这次考试再考不出好成绩,我非揍你一顿不可!”铭铭哭也不敢哭,眼里含着泪水,委屈地看着妈妈,妈妈连忙把他揽到怀里安慰起来。怒火中烧的爸爸骂完儿子还不解气,摔了筷子骂向妈妈:“你就可劲儿惯着他吧!”说完也不管吓得瑟瑟发抖的母子俩,转身摔门走了出去。
愤怒会让人变得极具攻击性,愤怒情绪本身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人在愤怒的时候面部表情和行为举止都有着明显的变化,一般来说,愤怒的人会表现出面部发红、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身体出汗、胃部收紧、双拳紧握、血压升高、咬牙切齿等状态。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黄帝内经》中也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说法。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情绪过度导致疾病的说法有着明确的结论:当人的情绪过度激动的时候就容易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引发身体甚至是精神上的各种疾病。很多人在气急攻心的情况下会当场昏倒,甚至大病一场、精神失常,等等。所以人们才会写出“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之类凝聚着生活智慧的名句。
那么,一味地隐忍愤怒的情绪不让其发泄出来,是否就是正确的做法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情绪都是有临界点的,过多的情绪积压在心里,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名医华佗就曾经利用愤怒情绪的发泄,治好了一个太守的胸闷之症。
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太守,他总是感觉胸闷,仿佛胸膛之上压了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请了很多名医前来诊治,结果都不太理想。后来,他的家人找来了当时名满天下的华佗给他治病。
华佗早就听说了太守的病,他来到府中一不诊脉,二不问诊,还不给太守开药方,每天待在太守的家里吃喝玩乐,府中上下凡有不遂他心意的,华佗就怒目而视、大声吆喝,比太守还像府中的主人。就这样一连过去了十几天,华佗也不提给太守治病的事情,太守不得已只好派人催他,他却每次都推脱说:“你的病情复杂,我要多做考虑才好治病。”
又过了十几天,太守再次派人请华佗治病的时候,却发现华佗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太守府,在华佗居住的屋子中还留着一封他写给太守的信,在信中华佗把太守臭骂了一顿。太守一看到信中的恶言恶语,再想想华佗在府里作威作福的样子,顿时气得吐血。没想到,这口血吐出来之后,太守的胸闷之症竟然消失了。
太守顿时明白了华佗这是在“对症下药”,太守因为各种事务的烦扰导致了胸闷气结,但由于不懂得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病迟迟不好。华佗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激怒太守,让太守把胸中的郁结之气吐出来,所以才摆出一副江湖郎中行骗的姿态。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太守发泄出了怒火,胸闷之症也就不治而愈了。
愤怒的情绪只有经过合理的发泄,才能够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但生活中,很多人在愤怒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令自己后悔的决定。之所以有太多“不愿分手,男子持刀砍死女友”“因为小事闹矛盾,男子对邻居痛下杀手”等犯罪行为见诸报端,就是因为人们不懂得如何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愤怒,才会在愤怒的驱使下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即便愤怒的情绪没有导致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胡乱发泄愤怒的情绪也会破坏人际关系,让关心我们的人受到伤害。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总是喜欢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只要他心情不好,他周围的亲人和朋友都会因此遭殃,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控制自己的脾气。直到有一天,小男孩的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父亲对小男孩说:“孩子,老是乱发脾气可不行,咱们试着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吧。每当你发了一次脾气,就钉一枚钉子在墙上。”小男孩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所以每次发脾气之后,他都会在墙上钉一枚钉子。
如此过了一个月之后,小男孩每次想要发脾气的时候都会想到,自己发完脾气之后,还要费劲往墙上钉钉子,他就会先平静一下,让心里的怒火慢慢平息下去。渐渐地,小男孩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他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父亲说:“看来你确实在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从今天开始,你一天不发脾气,就从墙上取下来一枚钉子。”
小男孩遵从父亲的吩咐,几个星期过去了,小男孩竟然一次脾气也没有发过,之前钉在墙上的那些钉子也被小男孩一枚枚取了下来。等到墙上所有的钉子都被取下来那天,小男孩高兴极了,拉着父亲让他看自己控制情绪的成果。
父亲说道:“儿子,你做得非常好,但是,你看墙上的这些钉洞。这面墙就相当于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你每次发脾气,口不择言地伤害他人,就等于在他们的心中钉上了一枚钉子。这极大地破坏了你们之间的感情,即便你后来向他们道歉,对之前的出口伤人进行了弥补,也只是把钉子给拔掉了。钉子不在了,墙却不能够恢复如初,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也无法挽回。”
小男孩听完父亲的话之后十分愧疚,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冲他人胡乱发过脾气。
人在愤怒的情况下,往往会丧失理性,做出冲动的行为,等到情绪平静下来,理性的思维重新控制大脑的时候,才发现为时已晚,对他人的伤害已经造成,再怎么弥补都无济于事,即便后悔万分也无力扭转乾坤。所以,人们才需要进行情绪管理,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避免自己因为一时的怒火中烧而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呢?
我们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愤怒。愤怒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绪,不会愤怒的人也是不存在的。明确了愤怒存在的必然性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以免我们在愤怒的控制之下丧失理智,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
人在愤怒的时候,生理方面会有一定的预警。愤怒与正常的情绪状态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这能让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所发生的变化来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发现自己产生了愤怒的情绪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头脑的冷静,控制好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放弃思考的能力,更不能放任愤怒的情绪控制自我。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首先我们要从愤怒的场景中抽离出来,转换到一个新的环境之中,这时候我们就不至于被愤怒的情景所影响,暂时给自己的愤怒熄火。
如果我们转换了环境却依然非常愤怒,那么我们就可以请求外援了。向他人倾诉、打沙袋等行为都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发泄愤怒的情绪。在向他人倾诉的时候,我们还能够从他人的口中得到某些有价值的意见,从而有助于消除愤怒、解决问题。
当大脑已经回归到理智的控制中之后,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分析令我们愤怒的原因了。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告诫自己,发泄怒火和与他人争论,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静下心来思考回顾才能够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控制愤怒情绪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解决那个让我们愤怒的问题。任何愤怒都不是毫无缘由的,出现了问题就要解决,否则下次我们依然会因为同一个问题而产生愤怒的情绪。解决问题是彻底平息怒火的唯一有效方式,当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防止自己在遭遇相同的情形时情绪再次失控。
此外,我们也要尽量避免接触那些容易让我们愤怒的事情,这样也能有效地避免我们出现情绪失控的状况。
2.生命的本能——消极情绪之恐惧
情景回放
三岁的聪聪已经和爸爸妈妈分房睡了,可是在晚上妈妈帮聪聪盖好被子,打算离开房间的时候,聪聪还是会拉着妈妈的衣角,对妈妈说:“妈妈,你等我睡着了再走好吗?我有点害怕。”妈妈问他:“你的小夜灯不是从来没有关过吗?房间又不黑,你害怕什么?”聪聪说:“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害怕,说不定会有妖怪把我抓走呢,那样你就再也见不到我啦!”妈妈被他的说法给逗笑了,认真地说:“儿子啊,不要胡思乱想,这世界上是没有妖怪的。”嘴里这么说着,妈妈却没有转身离开,而是拿起了床头的故事书给他念了起来,直到聪聪睡着了才走出房间。
李晴是个中学生,每次放学回家的时候她都会经过一条很长的胡同,这条胡同非常狭窄,大一点儿的车根本进不来。胡同两边几乎没有什么人家,胡同里的路灯还坏了,很久也没有人去修,对比大街上的灯火通明,这黢黑的胡同让人心生恐惧。每次李晴走这条胡同回家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加快脚步,像身后有什么东西在追她一样。虽然她自己也知道,身后根本没有什么,都是她自己在胡思乱想,可她还是会害怕。
张廷是一名高中生,在家附近的一所高中就读,每天上完晚自习回家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回宿舍洗漱睡觉了,他却还要走出校门,往家里赶。回家的路有两条,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大路灯火通明绕得远,小路虽然很近,但一路上没什么灯。每次张廷回家都会不辞辛苦地走大路,张廷的爸爸经常斥责他:“能不能有点出息,男子汉大丈夫半夜走个小路有什么好害怕的?”张廷也壮着胆子走了一回小路,花费的时间确实短了,因为他是一路飞奔着回去的,一步都没敢停。这种体验实在是太糟糕了,张廷绝对不想再经历第二回,所以尽管爸爸总会因为他回家晚而骂他,但他还是坚持走大路回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恐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绪。当我们面临着我们无法掌控的状况或生命安全面临着危险事物的威胁、企图摆脱困境却又无能为力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回避反应,这种回避反应所产生的情绪就叫作恐惧。当然,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说到恐惧,而是将这种因为担惊受怕而产生的强烈压抑的情绪称为害怕。
恐惧这种原始的情绪在动物身上也会出现。小狗在遇到比自己体型大的狗或是陌生人的时候会不停地叫,来发泄自己的恐惧情绪;猫在看到背后突然出现的东西时会吓得整个身体弹飞起来。这都是在生命安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动物产生的一种本能情绪,但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不仅仅对已知的威胁生命安全的事物产生恐惧,还会对不存在的或者说未知的事物产生恐惧。
很多孩子害怕一个人待在屋子里,当父母将他们单独放在一个房间里的时候,他们就会哭闹不止。明明孩子自己在屋子里很安全,他们却依然会产生恐惧。不光是孩子,有的大人在漆黑或者阴森的环境之中独处的时候也会产生恐惧的情绪,他们往往说不清楚自己在害怕什么,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害怕,只是单纯地感到害怕而已。
那么,我们的恐惧究竟从何而来呢?英国神学家詹姆士·里德的说法是这样的:“许多恐惧都是来自我们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不了解,来自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控制。”这个世界总是有很多意外,并不是每个意外都有着惊喜的成分,更多的时候意外还代表着悲剧,所以我们才会害怕事情的发展脱离自己的预想和控制。
很多艺术家对于恐惧的力量都有着深刻的认识,苏格兰作家鲍斯威尔说过:“没有比恐惧更让人苦恼的情绪了;恐惧使我们痛苦不堪,并使我们在自己眼中也可鄙到了极点。”恐惧的确是一种令人感到痛苦的情绪,它不从肉体上折磨人,而是折磨着人的精神,甚至能够让人丧失尊严。
看似铁骨铮铮的人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也可能会放弃尊严。当然,也有人悍不畏死,明知道会丧失生命,还是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原则和尊严。后者之所以有着无上的勇气,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控制恐惧的力量。恐惧的本能让人类躲避危险、生存下去,但掌握控制恐惧的力量则能够让人们更有尊严地活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恐惧情绪呢?
我们首先应该探究自己恐惧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恐惧都来源于对事物的不认识、不了解。人会害怕自己每天都带着的钥匙、钱包和银行卡吗?自然是不会的,因为我们已经非常了解这些事物,并对它们的用途了如指掌,就不会因此而产生恐惧的心理。但倘若钱包、钥匙、银行卡无故漂浮在半空中呢?恐惧的情绪就可能产生,因为这超出了常理,不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之内。但假设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在太空中,那么这些怪异的现象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当我们拓宽了自己的眼界,见识了更多的事物,提升了自己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认清了恐惧源头的真面目之后,我们自然就会正确对待恐惧的情绪了。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预见力,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提高自身对于恐惧的免疫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这样当未知的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了解这种未知的事物,才能使自己有着更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迎接未知的冒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尽可能多地磨炼自己的性格、意志和承受能力,并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将所有可能遭遇的危机在大脑中模拟一遍,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当危机突然降临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自身受到恐惧情绪的影响,而削弱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绪双胞胎——忧虑与焦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存压力也在逐步增加。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出现忧虑、焦虑的情绪。
忧虑和焦虑是两种非常相似的情绪。在忧虑的时候,我们整个人都会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看上去无精打采、倦怠乏力,由此可能导致作息混乱、学习效率下降等。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即担忧、忧虑。忧虑是我们生活中频繁出现的一种情绪。比如,早上起床去上班,坐上公交车却遭遇堵车的时候,我们会担忧自己会不会迟到;天气骤然变冷或是下雨的时候,父母会担心外出的孩子有没有多穿件衣服,回家的路上会不会被雨淋个正着;和朋友约好在某个地方见面,对方却迟迟不来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对方是否迷路或者遭遇了其他状况;女孩在给男朋友发消息而对方迟迟不回的时候,她也会担心对方是否出了什么状况或者是否是因为感情消退而冷落自己;等等。这种忧虑是短暂的,虽然会暂时影响我们的心情,但整体上来说并不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困扰。
焦虑与忧虑不同,焦虑让人烦躁不安,容易被激怒,很难集中注意力,也无法专注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除此之外,焦虑还会影响人的睡眠状况,导致失眠、多梦等状况发生。人们焦虑的原因通常来自外部的打击、个人的人生目标模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或无法实现心中的目标等。过度的忧虑长久累积,无法排解,就容易造成我们情绪的焦虑。
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它可以随着问题的解决而消失。比如考前焦虑,有的学生在考试前夕会担心自己考不好,即便知道自己平时有好好听课和做练习题,但或许由于之前考场失利的影响,还是会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心绪无法平静,甚至出现尿频、食欲差、腹泻、头晕、胸闷、心悸、气短、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状况。这种焦虑会影响学生在考场上的发挥水平,导致思维阻滞、大脑一片空白、学过的知识点一点儿也想不起来、胡乱答题、草草交卷、逃离考场等,但考完试之后,学生的这种状况就会大大减轻,甚至是消失,直到下次考试,焦虑的情绪再度出现。
与之相似的还有婚前焦虑。谈恋爱的时候好好的,可是一到谈婚论嫁那一步,情侣中的双方或某一方就开始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产生恐慌的心理,甚至出现逃婚的念头。婚前焦虑的内容包括各个方面:家庭关系的处理、对养育下一代的担心以及对丧失自由的恐慌等。其实,出现这种焦虑的主要原因还是个人缺乏生活经验,对于即将展开的婚姻生活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婚之后,这种焦虑就会消失或被其他焦虑取代。
在这两种情绪之中,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的是焦虑,忧虑次之。但当我们被这两种情绪困扰的时候,大可不必紧张,因为生活不可能总是晴空万里的,总有阴云密布、风雨大作的时候。人的情绪也不可能总是积极乐观的,在遭遇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总免不了出现消极的状态,这都是正常的情况。
忧虑和焦虑的情绪会因为我们所担忧问题的解决而消失。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消除忧虑、焦虑的过程中吸取经验,避免不利于我们自身的情况再度发生,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顺心如意。
4.坐以待毙——消极情绪之绝望
情景回放
桐桐最近可急坏了。前一阵她因为贪玩,请假跟着父母一块儿出国旅行,结果旅行回来后发现自己次日就要参加考试。老师上课的时候她不在,圈出的重点她也全都不知道,虽然舍友次日一大早就把要考试的重点内容大致给她圈了一下,她饭都没吃就连忙翻书看,可这跟老师之前讲过的内容一点儿都接不上,看了也是一知半解,根本记不住。书还没看到一半的时候,监考老师已经拿着卷子走进了考场,还吩咐众人把自己的参考资料收起来。
桐桐还想多看几眼,但被监考老师一把抽走了书,放在了不远处的桌子上,桐桐发现参考书刚一合上,自己的大脑就已经一片空白。这时候坐在她前面的舍友低声问道:“看得怎么样?这次能考及格吗?”桐桐欲哭无泪地说道:“不怎么样,我现在什么都想不起来,对我的记忆力彻底绝望了,这次我肯定要挂科了。”
张越喜欢同系的一个女孩甜甜,他跟别人打听到了甜甜的联系方式,慢慢地和甜甜成了聊得来的好朋友。他为了接近甜甜,跟她报了同一个社团;看到甜甜在朋友圈里发自己的照片,他会第一时间给她点赞和留言;每逢过节日,他都会贴心地给甜甜送上祝福语,周末还会请甜甜出来玩,一起吃饭。
张越从甜甜的室友那里打听到了甜甜的喜好,在得知甜甜下周六过生日的消息后,他提前订好了玫瑰花、蛋糕和饭店,打算在那天向甜甜表白。可没想到生日当天,甜甜挎着一个陌生男生的胳膊来到了饭店,这个男生竟然是甜甜的男朋友!得知这个消息的张越心如死灰,失魂落魄地走回了宿舍。他的舍友知道他要表白,看他无精打采的模样,就知道没有成功,便随口安慰道:“别难过,天涯何处无芳草,回头我们再给你介绍女朋友。”张越却拒绝了,他说:“不用给我介绍了,我对爱情已经绝望了。”
陈雨结婚没多久就怀了孩子,她的丈夫程迪劝她辞掉工作,在家专心养育孩子,把赚钱养家的任务交给自己。陈雨感动于丈夫的通情达理,便采纳了丈夫的建议,但这种甜蜜只维持到她生完孩子之后。陈雨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程迪的脾气变坏了,动不动就要数落她两句。陈雨打电话让他早点回家,他还会嫌烦,骂道:“我不出去应酬,哪来的钱养家啊!”
喝醉酒之后程迪还会打她,但听到程迪诚恳的道歉,陈雨就心软了,并相信程迪不会再打她的承诺。但程迪一次次打她,又一次次道歉,陈雨终于对这段婚姻绝望了。心如死灰的她平静地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给程迪留下了一份签过字的离婚协议书。
在生活中,“绝望”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罕见,有些人的口头禅甚至都是“我简直绝望了”“我已经绝望了”等。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实际上只是暂时失望而已,抱怨之后他们还会继续努力去做某件事。
很多买彩票的人在开奖之后都会说:“哎呀,我这破运气,真绝望了,就没那一夜暴富的命。”但抱怨之后呢?嘴里说着“绝望”的彩民们依旧会继续买彩票赌运气,所以这种情绪并不能被称为绝望。绝望是人们偶尔能够体会到的一种情绪,一般来说,它是指我们对于某种事物完全丧失了信心。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许不能一次就成功,但失败会让我们产生失望的情绪,而在同一件事情上收获的失望不断地累积,就会让我们的自信心随之丧失,最终可能导致绝望。
“塞利格曼效应”可以说是绝望情绪产生的最直观的例子了。1967年,美国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绝望这种极端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塞利格曼把狗关在设有蜂鸣器和电击设备的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塞利格曼就会打开电击设备,对狗进行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在狭小的笼子里惊恐哀叫、挣扎不止,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逃避痛苦的电击。但很快狗就发现这并没有什么用,笼子中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让它躲避电击。多次实验之后,再听到蜂鸣器作响的时候,狗不再到处窜动,而是趴在地上,痛苦哀叫,瑟瑟发抖。此时的狗已经在多次的受挫中产生了无助和绝望情绪,到了后来,即便塞利格曼打开了笼门,蜂鸣器再一次响起的时候,狗也没有试图逃出笼子,而是在电击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倒地哀叫、颤抖不止,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人和动物在这一点上非常相似,反复受挫之后就会产生绝望、无助的情绪,表现得被动而消极。
有很多非常贴切的词可用来形容绝望的情绪,如心如死灰、槁木死灰、万念俱灰等,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人们在某件事情上反复受挫,精神上备受打击,看不到希望,也没有了从头再来的勇气,甚至对于其他事情也无法产生丝毫兴趣,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人们绝望的情绪一般会在遭受重大打击之后产生,如挚爱的亲人离世,失业,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离婚,众叛亲离,考试失败,遭受他人的暴力欺凌,或者得知自己患上了无法治愈的绝症,等等。所以,绝望可以说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负面情绪。
人们在极度渴望却无论如何都无法达成心中所愿时,就会为此痛苦不堪,直至所有的希望都丧失殆尽。绝望情绪产生之后若无法排解,对人生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
一位英国哲学家评价绝望的情绪时说道:“绝望是对无法获取任何益处的处境的想法,其作用因人而异,有时会带来不安或痛苦,有时会带来平静和懒散。”绝望的情绪若一直存在,不仅会让我们丧失信心,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导致我们患上抑郁症、恐惧症等心理疾病。那么,我们该如何排解绝望的情绪呢?
首先,我们要分析造成自己绝望情绪的源头,判断我们是否有习得性无助。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不擅长的领域,俗话说“没有种不出庄稼的土壤”,不能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贡献的人未必没有艺术天分,五音不全的人也许在科技领域有着过人的天赋,做不来力气活的人也许长了颗善于计算的脑袋。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时一事的成败将自己全盘否定,多做尝试,坚持到底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走向成功。
网络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则励志的漫画:两个人都在挖钻石,一个人已经挖了很长一段路,也许是因为身体疲累,也许是因为他绝望了,最终他转身离开了,尽管他和钻石相隔不到十厘米,但他放弃了。另一个人却在持续不断地努力着,而坚持到底的人总有回报。
虽然漫画展示的内容只有这么多,但结局似乎可以肯定,成功的一定是坚持到底的那个人。所以当我们面临着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时,我们可以停下来歇一歇,但一定要坚持下去,给自己一个成功的机会,只要目的明确,道路没有偏差,我们总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当然,如果我们坚持到底依旧没有达成所愿,那么我们至少可以安慰自己:“我们努力过了,就没什么好后悔的。”多一分洒脱,少一些固执,绝望的情绪就不会禁锢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活也会因为这份洒脱而变得更加美好。
5.给婴儿吃柠檬——消极情绪之厌恶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人们说的与厌恶情绪相关的抱怨之言,比如:挑食的孩子在看到父母往自己碗中夹了不喜欢吃的菜时,会说:“我讨厌吃青菜!”女孩被不喜欢的人追着死缠烂打的时候,会说:“我讨厌你,你不要再缠着我不放了。”追星族在电视剧里看到和自己偶像有过节的明星也在偶像的剧中出演角色时,会抱怨道:“真讨厌,怎么他也来演这个剧啊,搞得我都没心思看下去了!”
厌恶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种陌生的情绪。我们自己也总是会对某事某物产生厌烦感。早上的堵车、出游时遭遇的滂沱大雨、想睡觉时邻居家无休无止的装修噪声等,都会让我们的好情绪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烦躁、厌恶等负面情绪。
那么,我们的厌恶感到底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有些人讨厌香菜、韭菜、花椒、茴香、蒜等有着特殊味道的食物?为什么有些人天生讨厌猫、狗等动物?难道仅仅是因为听到某种声音、看到某个物体或者遇到某件事,就能够让我们产生厌恶感吗?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厌恶是人类的本能。
网络上曾经流传一段给婴儿品尝新鲜柠檬片的视频,婴儿在初次尝到柠檬的味道时,立即被酸得五官皱成一团,并且面对再度喂过来的柠檬有着明显的回避动作。另外,当婴儿生病的时候,父母会将药片碾碎了兑着温水给婴儿喝,而平时对喝水或牛奶毫不抗拒的婴儿在喝药的时候却会表现出明显的拒绝行为,哭闹不休。
厌恶情绪的出现与人的自我保护行为有关。婴儿不具备辨别食物好坏的能力,对他们来说,母亲的乳汁、牛奶等带着香味的食物就是有营养的,可以吃的食物;而对于其他味道的食物,如酸、辣、苦等口感的食物,婴儿不知道它们是否会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会本能地产生厌恶情绪,并做出回避和远离行为,这正是出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
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人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常识,厌恶情绪也逐渐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但这时决定我们产生厌恶情绪的关键因素还是自我保护的本能,对于那些可能对自身安全造成威胁的事物或人,我们依旧会本能地厌恶。比如,大多数人都讨厌蟑螂、蚊子、苍蝇、老鼠等动物,因为它们会传播疾病;有的人也会厌恶猫、狗等可以当作宠物饲养的动物,因为它们也具备了伤害人类的能力,且有着不可控的特性;我们同样会厌恶生活中存在的欺凌、暴力以及犯罪行为,因为这些暴力和伤害极有可能在我们无法预料的某个时刻加诸我们自己身上。这些厌恶的情绪都是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而产生的。虽然厌恶是一种令人很难愉快起来的情绪,但它却能够为我们的生存和趋利避害提供帮助。
6.矛盾的综合体——自大与自卑
情景回放
张源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别人遇到困难向他寻求帮助的时候,他总是乐于伸出援手;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可能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他非常介意这一点,并时常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他显得趑趄、嗫嚅,从来不敢大声讲话,别人跟他交谈时,总要凑近了让他重复一两遍,才能听清楚。有些事情非要等到别人问到他,他才会说,不问的话,即便他自己知道也不出声。平时他也尽量淡化自己的存在感。
在工作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张源也表现出明显的畏惧和退缩,看上去十分懦弱,没什么担当的样子。但有些时候张源却又表现得过分自信,甚至有点钻牛角尖。比如在公司里,几个同事聚在一起说了什么话并齐声笑了起来,当他走近的时候同事们已经开始了另一个话题,他就会觉得同事们刚刚是谈论了关于他的话题,并认为自己被嘲笑了,即便有人跟他说出真相,他也不肯相信,而是坚信自己的判断。同事们都感觉和他交流是一件非常费劲的事情,因为需要时时刻刻照顾到他的情绪,指不定哪句话就会伤害到他脆弱的自尊心。
由于得失心过重,张源的情绪也比其他人更消极,同事们经常能够听到他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可是大家都不太善于安慰他,有些劝慰他的人还会被他用一句“你又不是我,你知道什么”给堵回来。别人善意的意见他也不愿意坦然接纳,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会装作自己很懂的样子,但那只是他不想在别人面前露怯而撒谎。同事们在和他交往了一段时间之后,纷纷疏远了他。
关于自卑的情绪,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过这样的话:“男人,女人,甚至最骄傲的人都有某种‘自卑感’。漂亮的人怀疑自己的智慧,强有力的人怀疑自己的魅力。”自卑的确是困扰着很多人的难题,也是很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的、软弱的情绪,自卑的人不能正视自己,并且轻视自己,认为自己的成长环境、能力以及天赋等都不如别人。在心理学上,自卑特指由于与某种标准或者刺激源进行比较,并产生了差距,导致情绪低落、自怨自艾、悲伤等消极情绪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标准有颜值、身高、身材、考试分数、财产收入等。比如,考试分数及格线为60分,如果我们的分数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我们就会产生自卑的情绪。
刺激源则指的是一些非标准的、比自己优秀的参考对象,如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的同桌、收入优渥的朋友等。当我们得知这些参考对象有多么优秀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将其与自己进行比较,一比较就产生了较大的落差,这样一来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惭愧、羞耻和悲伤的负面情绪。简而言之就是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其他人的长处相比,如和电影明星比漂亮,和健美达人比身材,和科学家比智商,和世界首富比财富,等等。这样的比较结果显而易见,就会带来自卑。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在儿童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自卑的情绪,他指出:“一切人在开始生活的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要完全依赖成年人。儿童与那些所依赖的强壮的成年人相比会感到极其无能。这种虚弱、无能、自卑的情感激起儿童追求力量的强烈愿望,从而克服自卑感。”孩子在年少时期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我要是和爸爸一样强壮就好了。”这种羡慕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自卑的情绪,孩子渴望变强,看不上当时那个柔弱的自己,自然也难以发现自身的优点。
自大则是过高地估计自己,觉得自己高他人一等,谁也看不起,眼里只有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甚至在别人提出友善的建议时恼羞成怒。有的时候,自大和自卑这两种情绪又交替出现,让我们的情绪剧烈波动又异常低落。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句话贴切地道出了人的自卑与自大:“少年时代的我始终为此有些自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可谓特殊存在,别人理直气壮地拥有的东西自己却没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比不上别人,而有的时候却异常自负,看不起周围的人,感觉其他人都比不上自己,这看似很矛盾,实则不然。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自卑虽是与骄傲相反,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也就是说,自卑和自大其实是一回事儿,两者往往相伴而生,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一个人之所以自大,不是因为他相信自己比任何人都强,而是因为他内心真实存在的、无法忽视的自卑感,这是更深层次的自卑。有时候甚至自大者本人都难以察觉,但为了掩饰自己的这种自卑,他会表现得非常自大,好像自己没什么做不到的事情,也不会有自卑那种情绪。因为怕被别人看不起和拒绝,所以他会率先拒绝其他人,而对于自己缺少的东西加以伪装,大肆炫耀。
情景回放
赵琳是一个不太招人喜欢的姑娘,她看上去热情和蔼,但只要和她交谈过的人几乎都对她敬而远之,因为无论别人谈论的话题是什么,她总能弄出浓郁的攀比风。比如,一个女生说:“过生日的时候,闺蜜送给我一面铜镜,带一把配套小梳子,看上去有点像古代人用的那种。”别的女生可能会好奇想要看一看那面镜子,赵琳则会说:“你这算什么,我同学从俄罗斯给我带了一面进口的镜子,上面的娃娃还自带眨眼效果,国内有钱都买不到。”结果周末逛街时,其他女生就在两元店里看到了那据说“有钱都买不到”的娃娃眨眼镜子。
不论别人说什么,赵琳都是“你这有什么,你是不知道我……”地满口乱吹,总要把话题引到她与别人相比较而产生的优越性上才算完,享受别人将她当作话题中心的感觉。其实,这正是她自卑的表现。
由于青春期时父母经常在外工作,赵琳长期缺乏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父母的严重忽略导致她缺失安全感并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正是为了弥补这种被人忽略的缺憾,她努力将自己变为话题中心,从别人的关注中获得安慰,以弥补自己曾经的心灵创伤。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盲目的自大不仅让她周围的朋友离她而去,也让她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误判断消失无踪,以至于她再度陷入新一轮的自卑中无法自拔。只有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勇敢面对自己身上的弱点,才能够真正避免自卑和自大情绪的恶性循环。
自卑的情绪不仅会导致我们的人际关系恶化,还会让我们无法正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长期处于自我否定和厌恶、排斥其他事物的状态中,妨碍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导致我们对生活失去希望,消极度日,悲观厌世,严重的甚至会让人出现轻生的念头和轻生的行为,不利于我们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但自卑情绪也并非全无益处,至少它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为我们弥补自己的不足提供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我们该如何克服自卑情绪呢?第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不过分骄傲,也不妄自菲薄,更多地去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做到正确归因,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自己就是不行,比不上他人,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自己战胜挫折的信心。在找到失败的原因之后,我们要重新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地进行尝试,而不是因为一次失败就从此放开手。在成功之后我们也要给自己适当的鼓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第二,要少做不切实际的比较。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生活中我们免不了会和别人做对比,但在做对比的时候,我们要选择有可比性的参照对象做对比,而不是找与自己差距过大的人做对比,更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去和他人的长处做对比,否则只会得到失望和受伤的结果。
7.举杯邀明月——消极情绪之孤独
关于孤独,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蝶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孤独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种陌生的情绪,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体会到孤独感。
情景回放
小凌早上出门的时候不小心把杯子打翻在地,杯子里的水溅出来,在地板上留下一摊水迹,但小凌着急去上班,没有来得及把杯子捡起来。忙碌了一天,疲惫不堪的小凌终于在华灯初上的时候提着路边买的简餐回到家里。小凌抬起头看到整栋楼都灯火通明,空气中飘来浓郁的饭菜香味,只有她住的那间屋子一片漆黑。她拿出钥匙打开家门,开灯的那一瞬间看到早上打翻的那个杯子依旧孤零零地倒在地上,她突然感到无比的孤独。
唐瑾是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她的父母为了她的婚姻操碎了心,托亲朋好友为她寻觅了很多适龄的男性朋友,但每次相亲结果都不是很理想。又一次相亲失败后,她的父母忍不住问她:“你挑挑拣拣这么久,到底想要找什么样的人啊?”唐瑾说:“我也不是非要找条件特别好的,就是至少要有能聊得来的话题,我说个笑话,他能明白我什么意思,而不是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就我一个人在那儿傻乐。想想我要是真和一个没有共同话题的人过一辈子,那该多孤独、多可怜啊!”
张也国庆节想要出去旅行,但又不想一个人玩,就打算和自己的几个好哥们儿联系一下。但想到这些哥们儿已经陆陆续续结了婚,也都有了孩子,他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找到同伴,忐忑着打电话联系了一圈,结果恰如他所预料的,这些哥们儿不是要和老婆孩子一块儿出去玩,就是要陪老婆回老家。张也顿时有些灰心丧气,放弃了找人陪的念头,自己查了旅行攻略,就带好行李出发了。
张也一个人在陌生城市的酒吧看了场心仪已久的演出,一个人看了景区正当时的美景,一个人享用当地有名的美食。面对好吃的、好玩的,当想要分享时,张也却发现身边都是陌生人,也不知道该分享给谁,只好在手机“朋友圈”上传了旅行照片。一个朋友评论道:“这么多张照片,怎么每一张都看不见你人影?”张也翻了翻相册,里边三四百张照片全部是风景照,旅途中连个给他拍照的人都没有,他自己也没心情自拍。每次看到成群结队的旅行者嘻嘻哈哈地从自己身边走过,他都会感到一种难言的孤独。
孤独是指一个人只身独处、孤单寂寞、孤立无助的状态。关于孤独的成语有很多,如孤掌难鸣、孤芳自赏、孤苦伶仃、孤家寡人、孤苦无依、孤立无援等。在古代,皇帝曾经用“孤”自称,因为皇帝所处的地位之高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但高处不胜寒,既然没有人能达到皇帝的高度,也就没有人能够理解皇帝心中的孤独和寂寞,所以历代皇帝都认为自己是孤家寡人。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表达孤独情绪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大诗人李白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杜甫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独;王维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这种孤独的情绪无法排遣,诗人就将它写了下来,直到今天,很多孤独的人还能在这些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中找到情感的共鸣。
那么我们不由得会产生疑问,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孤独的情绪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从原始社会以来就是群居动物,对群体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只有在群体之中才能觉得安全和温暖。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也是如此,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和他人待在一起,做什么事情也总希望能够有人陪着。
比如,在学生时代,无论男生女生,做事情时总喜欢有人陪伴:去校园的小卖部买东西的时候会在班里问一下有没有人一起去;去厕所的时候女生会拉着关系较好的朋友一块儿去;男生会叫上兄弟一起去打篮球;学校举办晚会的时候,勇气不足的学生会央求好朋友和自己一起上台表演节目;女生外出逛街的时候也总要有人同行。
这些都是人们内心习惯抱团取暖、不习惯独来独往的缘故。而一个人一旦被集体排斥的时候,他的内心就会生出极大的恐慌,像是失群的孤雁,没有可依赖的集体,也就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悲伤、失落、恐惧和孤独的情绪。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老年人会更加孤独,因为他们的儿女逐渐长大,离开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而年轻人则很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要忙于工作、恋爱和维持人际关系,闲暇时网络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和视频让他们消磨过剩的精力,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各种聚餐、派对、演出、旅行等娱乐项目让他们充实自己的生活。其实,当今很多年轻人产生孤独情绪的频率远远高于老年人。
英国的精神健康基金会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孤独情绪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现代社会感觉孤独的年轻人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老年人。其中十八岁到三十四岁的人,感到孤独的比例最高。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各种智能产品和交友软件看似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实则却在人与人之间竖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年轻人作为各种智能产品的长期使用者,能最先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以前需要面对面交谈的事情,现在一条语音、一条短信就可以做到,朋友之间的交往也从你来我往的面对面交谈变成了“朋友圈”动态的相互点赞。但离开网络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仍然是孤身一人,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着或艰难或乏味的生活。尝试过网络上的精彩纷呈和热闹,再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体会到的更多的便是单调、平庸、空虚和无聊,两相对比之下就形成了强烈的落差,此时孤独感也油然而生了。
社会学家罗伯特·S.韦斯经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人的六种社会性需求在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孤独的感觉。这六种社会性需求分别是:依恋、社会融合、教育、价值保证、可靠的同盟感以及在压力环境下得到的帮助。
依恋是根据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提出的。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除了妈妈、奶奶及其他经常抱着他的人,基本上不愿意被其他人抱,这是因为他们对以母亲为主的家人产生了依恋,认为只有在母亲身边才是安全的,和母亲待在一块儿的时候他们才敢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探索。如果被带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他们一般不愿意离开母亲身旁,而当母亲要离开的时候,他们也会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甚至大哭大闹,不愿意和母亲分离。这便是依恋。
长大之后,虽然大部分人不像幼儿时期那样依恋母亲,但这种依恋心理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其他人身上,如我们身边朝夕相伴的好友、亲密无间的恋人等。一旦我们所依恋的对象和我们分离,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苦闷、惆怅、悲伤、孤独的消极情绪。
社会融合其实就是指我们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与这个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相处的状况。有的人情商高,人际交往方面如鱼得水,擅长融入新环境,很快就能和其他人打成一片;有的人却不善此道,会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减少社交行为,不愿意接纳新朋友,他们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也少有人陪伴,心情烦闷的时候也缺少别人的劝慰,孤独的情绪便会越积越多,而当他们被其他人排斥或针对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更加委屈和愤怒,这种委屈和愤怒因无从排解,他们又无力改变现状,便只会更加孤独。
除此之外,自身所接受的教育,也会影响人们对于孤独感的体验。网络上曾经流传这样一则笑话:
一个记者去贫困山区采访一个衣衫褴褛的放羊娃,记者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放羊啊?”
孩子有些羞赧地说:“为了挣钱娶媳妇儿。”
记者接着问:“为什么想要娶媳妇儿呢?”
孩子说:“当然是为了生娃娃呀!”
记者问他:“那将来生了娃娃,让娃娃做什么呢?”
孩子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放羊啊!”
笑话的背后反映出的正是教育缺乏的可悲,当我们学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之后,起码能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有着更多的选择,我们还可以让生命活出不一样的风采。
但是,如同有人笑称的那样,“无知也是一种幸福”,有时候,你知道得越多,思考得越多,烦心事也会越多。俗话说“人生识字孤独始”,当我们接受教育、学习了科学知识之后,我们的思想会变得比目不识丁的时候要复杂,考虑的问题也会变多。
叔本华说过:“孤独向来是精神卓越者的命运。”这也就代表着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同时,我们会面临曲高和寡的状况,会因为学习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深的感悟而感受到更深层的孤独。
人是需要不断被肯定的,当我们完成一件事情,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鼓励的时候,我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也会因此增加。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处于被否定的状态,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就会因此而产生痛苦和孤独的情绪。
可靠的同盟感任何时候都是必需的。网络上曾有这样一句流行语:“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其实遇见“猪队友”倒不会让我们产生孤独的情绪,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状况才会让我们陷入孤独中,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是在以微弱之力对抗“全世界”,在不被人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我们的孤独情绪自然会不断累积。
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希望的事情,无疑就是能有好心人伸出援手,帮我们一把。但如果所有人对于我们所遭受的苦难都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甚至冷漠地拒绝了我们的求助,这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和孤独。
关于孤独产生的原因,除罗伯特·S.韦斯的这六种社会性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外,还有其他几种情况。
1.无法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任何一段关系都是由疏远到亲近、由陌生到熟悉的,有的人性格开朗活泼,有的人却是典型的慢热。我们和不同性格的人交往的时候需要注意交往的进度和方式。有些人之所以很难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彼此之间的距离和交往的分寸,对泛泛之交推心置腹,对多年相伴的好友却设下重重心防,不能够和其他人建立良性的相互信赖的关系,所以他们才会产生孤独的情绪。
2.情感的缺乏和过度
由于父母不关心孩子,或者不懂得如何合理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导致孩子没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构建出独立的“自我”,致使他们情感缺乏、不自信、随时需要别人的夸奖和肯定,所以他们才会经常感到自己不被任何人喜欢,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孤独情绪。也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不管孩子要什么都无条件地满足,导致孩子习惯向别人索求,而不习惯回报或者付出。而且这种索求也不是适度的,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他们已经认定别人对他们的关心、疼爱和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会因为麻烦了别人而感到抱歉,也不会因为别人无私的帮助而感激。当付出得不到回报,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换不来的时候,人们会自觉地拒绝和远离索求者,这个时候,索求者便会感到孤独。
3.自恋过度
自恋过度,或者说自负的人在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从来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其他人没有尽心尽力,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这样的人很难被其他人喜欢和理解,所以他们也容易产生孤独的情绪。
孤独本身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是它会引发其他心理和生理疾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写道:“爱是战胜孤独的最好的利器。”作家周国平也说过:“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所以当我们感到孤独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该和身边的朋友联络感情的时候了,我们需要亲人和朋友的陪伴,需要将孤独的情绪分享给愿意聆听的人,更需要给自己的心灵之舟寻找一个可以停泊和依靠的港湾。当我们对他人敞开心扉的时候,我们会从他人的关心和理解中得到抚慰,乐观的情绪终归会打败孤独,能让我们以积极的姿态重新踏上人生的旅途。
8.精神上的瘫痪——消极情绪之消沉
情景回放
小刘最近和自己的女朋友分手了,做什么事情都是无精打采的。几个人出去聚餐,每次他都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埋头喝酒吃菜,什么也不说,平时的活宝突然变成了个闷葫芦,朋友们都很担心他。和他关系最好的赵恒劝他说:“刘儿啊,分就分了呗,这么老放在心里也不合适啊!天涯何处无芳草,大不了我们再给你介绍一个对象,还不行吗?你老这么消沉,我们这心里也不好受啊。”
大张附和道:“对呀,分个手算什么。前两天我那职业资格证考试成绩下来了,还是不过线,你看我从毕业考到现在,考了多少回了都没过,我不也挺乐观的嘛!这不,老赵刚在公司被老板劈头盖脸训了一顿,垂头丧气了一整天,晚上好不容易出来聚聚,还是乐呵呵的好。说到底,咱们遭遇的痛苦是一样的,我的考试成绩被阅卷老师否定了,老赵的工作成果被他的老板否定了,你是一腔深情被你的前女友否定了。这感情上的挫折啊,你就不能太在意,喝点酒,睡一觉,把她忘了,就什么烦恼都没了。”
小刘闷了一口酒说道:“不一样的,她和我分手不仅是否定我的感情,她还否定了我的全部。我外貌条件又不差、性格也好、工作稳定、定时健身、注意个人卫生、家庭关系良好,可这些优点在她眼里全都不值一提,我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可又有什么用呢?”说完小刘又闷头喝起了酒,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劝慰的话了。
消沉是一种负面情绪,通常是指人在遭受重大挫折或打击的时候出现的一种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颓废沮丧、心灰意冷的消极悲观的状态。一般来说,人在生活不顺心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消沉的情绪。生活中,容易出现消沉状态的情况分为以下几种。
1.盲目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没有实现
成绩中等的高中生给自己设定重点大学的目标,在备考过程中非常吃力,最终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好大一截,导致情绪低落、消沉萎靡,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很明显,这就是因为预定的目标脱离了现实,没有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也没能找到正确方法付出努力,更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变数和复杂性。当我们不能够根据现实的状况随机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程度时,往往会让自己的希望落空,并从失败的经历中滋生出消沉、低落的负面情绪。
2.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消沉呢?很明显就是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这种人的生活如果一帆风顺还好,但只要受到一点点小挫折,就会垂头丧气、怨天尤人,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和他们作对,甚至抱怨社会的各种不公,觉得自己的一生都是个悲剧,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失败中无法自拔,对于做其他事情也没有了信心和尝试的动力。
3.被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影响
一些青少年由于看了有着错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作品或者受到三观扭曲的人的影响,也会导致自己的个人情绪出现消沉和低落,认为自己已经看透了人生的假象,所谓梦想、前途不过如此,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信念与抱负,整日不思进取,最终选择以颓废、沮丧的态度浑浑噩噩度日。
4.遭受重大挫折和打击
消沉的情绪往往出现在我们遭遇挫折的时候。当我们的人生遭遇了重大的打击,如亲人离世、高考落榜、家财散尽、从权力的巅峰跌落等,我们就会产生消沉的情绪。面对这些挫折,有的人能够很快地调整自身的状态,以全新的面貌面对生活;有的人在遭受打击之后则会变得一蹶不振,很难鼓起勇气重新开始,以悲观、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常言道:“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多种多样的挫折和烦恼,备受打击之余,我们的情绪自然会低落、消沉。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打击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还会降低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甚至会影响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人际交往,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摆脱消沉的情绪,重新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呢?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在被消沉情绪包围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自己的处境,理解自己因为情绪消沉而做出的某些反常行为,不要因为自己出格的行为举止而过分内疚,并坚信自己迟早会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刻。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消沉情绪,不要让它继续蔓延下去,以免损害我们的精神和身体健康。我们不能沉溺在消沉的情绪中不做反抗。亨·哈·埃利斯说过:“自甘堕落的人总认为自己是最不可救药的瘫痪者,因而总是赖着不起来。”我们可以适当地为自己制订一个并不难达成的新目标,并朝着这个新目标不断努力,相信实现目标的喜悦能够冲淡自己低落、消沉的负面情绪,不能够把消沉的情绪当作自己不努力奋斗的借口。
我们也可以做一些能够让自己开心起来的事情,对于那些明显会给我们添堵的或者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可以暂时先避开。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轻松的事情上,消沉的情绪也会有所减少。我们还可以将令自己消沉的事情倾诉给好友,从他们那里获得安慰和一些理性的建议,这样也能够让我们的压力得到适当的缓解。
闲暇时,我们还可以多晒晒太阳,让明媚、温暖的阳光驱散内心的阴霾,这有助于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情。此外,多读书、多思考、多锻炼、多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以及外出旅行等事情也能够为我们的情绪调节带来极大的帮助,当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时候,谁还有时间去消沉呢?
9.哭吧,不是罪——消极情绪之悲伤
情景回放
江婷在得知自己丈夫出车祸的那一刻,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她急忙赶到医院的急救室门前,不断地祈祷着上天能够保佑她的丈夫活下来,随后,年迈的公公婆婆也赶到了医院。几个人煎熬了几个小时之后,急救室紧闭的门突然打开了,医生从里面走出来,遗憾地对她摇了摇头。她知道上天没有听到她的祈祷,奇迹并没有发生。她的生活支柱崩塌了,她绝望得恨不得当场随丈夫而去,但是想想正在幼儿园上课的儿子,看着因为听到丈夫的噩耗而当场昏过去的公公和哭得几乎背过气去的婆婆,江婷无暇悲伤,连忙和护士一起把公公送去就诊。丈夫已经走了,儿子和两位年迈的老人必须有人照顾,她必须得坚强起来,顶替丈夫,做这个家的新支柱。
在警方的协调下,她平静地跟肇事司机谈妥了赔偿金额,一边将两位老人接到家里来照顾,一边处理丈夫的丧事,但她实在抽不出闲暇去接自己的儿子放学。得知消息的江婷的母亲早早赶了过来,帮着她操持家务,照顾外孙。江婷的母亲看到女儿从女婿出事后就一直表现得非常坚强,不曾掉过眼泪,心里隐隐有些担忧。女儿和女婿有多相爱她是知道的,连她接到女婿去世的消息都难以接受,何况是女儿呢?直到处理完丈夫的丧事,送走了所有前来慰问的亲朋好友,看到母亲关切的、欲言又止的眼神时,江婷才忍不住扑到母亲怀里哭了起来。
江婷的母亲这才算放下心来,女儿将悲伤的情绪憋在心里不发泄出来,她总担心女儿会想不开,现在哭出来还能好一点儿,毕竟擦干了眼泪,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的。
悲伤是一种几乎人人都曾感受过的复杂情绪,悲伤的情绪中往往还包含着失望、沮丧、气馁、孤独、消沉等。悲伤的情绪一般产生于这三种情况:和挚友亲朋分离、自身所遭遇的失败以及失去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根据悲伤程度的不同,悲伤的心绪还可以细化为难过、悲伤和极度悲痛。
情景回放
小美和自己的男朋友分手了。当初自己死缠烂打地追到了心仪的男神,暗恋了整整三年,在一起的时间才不过三个月。小美本以为自己也没有很在乎,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无论做什么她都提不起精神来。室友叫她出去逛街,她没心情去;老师讲课的内容她也听不进去;出去吃饭她甚至连自己的包都忘在了饭店。
朋友都说小美的情绪肯定出问题了,而小美觉得自己只是头蒙蒙的,有点难过而已,她只是还没有从分手的打击中走出来,想着用平时吃零食减压的办法就能解决了。但是她没想到,无往不利的零食减压法此时完全不奏效,出去旅行也没能让她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直到有一天弟弟给她发来了视频邀请,听着弟弟关切的话语,小美忍不住放声大哭。神奇的是,哭完之后她就好多了,慢慢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人在悲伤的时候常常会哭泣,这是因为悲伤时的眼泪可以排毒。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痛快淋漓地哭过一场之后,都会感觉心情好了很多,好像压在心头的巨石突然被搬走了,精神状态会很放松,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善。
原来,人在情绪压抑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对自己身体有害的物质,临床医学研究证明:长久压抑情绪,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并导致身体患上某些疾病;而喜欢用哭泣发泄情绪的人,哭过之后压抑的情绪会有明显的缓解。所以有人猜测,女性之所以平均寿命比男性长,也许就是因为女性更懂得用眼泪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而男性则秉承着“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理念,将自己悲伤的情绪一股脑儿地压在心底,很少发泄出来。
当我们将悲伤的情绪通过哭泣发泄出来的时候,我们紧绷的神经会得到一定的放松,心理压力也会适当得以缓解,所以说哭泣可算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和心理保护措施了。当然,过度或过于持久的悲伤情绪就难以只通过哭泣来排解了,这种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来说也是绝对的有害无益。过度的悲伤容易致人晕厥,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而对我们的心理状态来说,持久的悲伤会让我们的心情长期处于无助、失望、孤独中,容易让人患上抑郁症。
总之,在感到悲伤的时候不妨大哭一场,将内心所有的压抑、委屈、无助等全部发泄出来,哭过之后,我们的情绪状态会发生明显的转变。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情绪向朋友或者家人倾诉,也许他们能够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如果没有,那么至少我们还能收获贴心的安慰,这总能够让我们的心情好一点。
如果在亲朋好友面前羞于启齿,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写进日记本里,写出来和说出来有时候能起到相同的作用。我们还可以找点能够让我们轻松起来的事情做,比如看一场喜剧电影,吃一顿梦想已久的大餐,去游乐场痛痛快快玩一圈,或者让自己沉溺在书籍的世界里努力汲取知识。这些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尽快走出悲伤的情绪,让笑容重新回到我们的脸上。
10.曾有一份真情——消极情绪之后悔
情景回放
张勇正在宿舍里玩手机,突然听到室友王博大喊一声:“啊!气死啦!”他立刻和室友们一起围了上去,问道:“怎么了?叫得这么凄惨。”王博痛心地指着电脑屏幕说道:“前两天这个新游戏刚上架,我以为优惠时间还有很长,就先买了其他游戏,结果刚才看到它竟然涨价了,整整涨了三倍!坑死人了!我现在恨不得坐上时光机回到三天前,狠狠抡自己一耳光!为什么那天不买?为什么?为什么?我好后悔啊!”
与此同时,对面楼的冯青正扑到闺蜜的怀里打滚求安慰。她看上一件连衣裙很久了,裙子吊牌上高昂的价格让她再三犹豫,可对于那条连衣裙的喜欢同样让她割舍不下。她和闺蜜去看了三四次,每看一次,想买那条裙子的欲望就会增加几分,就好像那条裙子对她来说有着致命的诱惑一般。就在她终于下定决心要去把裙子买下来的时候,却被店员告知那条裙子已经被人买走了!冯青的肠子都悔青了,一个劲儿地问闺蜜:“怎么办,我心爱的裙子被人买走了,怎么办?我难受死了。上次和你一起逛街时我钱都带够了,为什么没有买下来呢?我好后悔啊!”
高考结束后,一位考生刚走出教室就捂着脸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说道:“完了,后边有好几道大题我都没有做出来,这次肯定考砸了,真恨我自己,为什么当初老师讲的时候我没有认真听呢?”
邱恒骑着摩托车去车站接远房亲戚。深秋的天气,他骑着摩托车在路上跑,风跟刀子似的往身上割。邱恒狠狠地打了一个喷嚏,他一边降低车速一边裹紧了自己单薄的外套。他现在有些后悔了,出门的时候奶奶给他拿了一件厚厚的大衣,他觉得太夸张就死活不愿意穿,结果现在冻得不行。为什么刚才没听奶奶的话呢?这都走到半路了,他实在不想再拐回去,这次肯定要感冒了。
后悔这种情绪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那什么是后悔?后悔是指我们在做了某件事情之后,对于现状非常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悔恨的心理,认为自己如果当初做了别的选择和判断,也许面临的状况要比当前的状况更令人满意。但时光不可逆转,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也无法更改,我们因此感到悔恨和埋怨自己,这就是后悔。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体会过后悔的情绪,当我们后悔的时候,我们总希望这个世界上有后悔药可以吃,希望拥有漫画书中哆啦A梦的时光机或是影视作品中能够重返过去的月光宝盒。
关于后悔,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说的那段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我们没有可以回溯时光的法宝,没有穿越时空的能力,对于已经发生的、既定的事实,我们也没有办法去更改。除了悔恨和怨恨自己,我们竟然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的负面情绪中,后悔被称为“负能量之最”。
后悔除了耗费我们的精力,让我们的情绪低落、无限懊悔,还会导致我们沉溺在愧疚、沮丧的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对改变现状毫无助益。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你也要错过群星了。”所以,当我们感受到后悔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自责和埋怨自己,而是要打起精神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弥补损失,这样才能够让现状不再进一步恶化下去,才能让我们从后悔中吸取教训,避免再度做出令自己后悔的行为。
11.真是太难为情了——消极情绪之尴尬
喜欢看《欢乐喜剧人》的观众对于相声小品演员潘斌龙应该并不陌生,他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是:“好尴尬啊。”尴尬,表示个人处于一种无法摆脱的两难境地,内心感到窘迫、难堪,面部表情也非常不自然的一种情况。人在尴尬的时候,在生理上表现为脸色发红、额头冒汗、手心出汗、口干舌燥等。
情景回放
琳琳的室友阿玲想要做个新发型,可她不想自己去,便来找琳琳陪她一块儿去做头发,可是琳琳觉得等别人做头发实在是太无聊了,她不想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这种事情上,便说:“我今天要在家里洗衣服、收拾房间,一大堆家务等着做,恐怕没什么时间陪你。”阿玲说道:“做家务哪里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啊,一个上午就能做完了,你可以下午陪我一块儿去啊!”琳琳说:“下午我跟赵彤约好了去找同学聚餐。”
阿玲听完后半信半疑地走出了房间,结果刚好遇见进门的赵彤,阿玲问她:“赵彤,你跟琳琳约了下午要去找同学聚餐吗?”琳琳连忙给赵彤打手势、使眼色,可赵彤刚注意到她的小动作,话就已经脱口而出了:“同学?什么同学?要聚餐吗?我怎么不知道?”阿玲回过头瞪了琳琳一眼,琳琳见自己的谎言被拆穿了,一下子脸色通红,也不愿再解释什么,有些羞愧地躲开了阿玲的眼神。
阿玲对赵彤说:“既然没有聚餐,那你下午陪我去做头发吧!”这时赵彤才明白过来,于是夸张地做出一副刚想起了什么似的表情,说:“哦,聚餐啊!我都给忘了,是要聚餐来着。我下午就不陪你一起去了啊!”阿玲说道:“装,你再接着装!”赵彤眼看自己也糊弄不过去了,歉疚地对阿玲笑了笑。阿玲没理她,气呼呼地走了出去。
晶晶和几个朋友出去聚餐,朋友们的家境都很不错,各自找的工作也都有着丰厚的薪资。晶晶不想在朋友们面前丢面子,就穿了一条自己买的高仿名牌的裙子,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了,结果其中一个朋友竟然跟她撞衫了。不过“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晶晶自己生得漂亮,身材好,即便高仿的裙子穿在她身上也很显气质;而跟她撞衫的罗晴则有些撑不起来身上的裙子了,两个人一对比,罗晴的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罗晴自己心里不痛快,也不想让晶晶好过,在想到身上的裙子价格昂贵的时候,她忽然心生一计,拉着晶晶的手故作亲密地说:“咱们俩的眼光可真是一样好,这裙子刚出来我就想要买了,等了好久才买到,你是在哪个商场买的?”晶晶被她一问,显得有些紧张,说道:“就商贸中心的商场里买的。”罗晴听她这么说,就知道她的裙子不是正版,心里顿时舒爽多了。
罗晴轻蔑地笑着,放开晶晶的手,端起了桌上的咖啡,抿了一口说道:“是吗?可是那个商场没有这牌子的专柜啊?这牌子的专柜开在新区的商场,在本市只此一家,你不会是被人骗了吧!”其他人也都看向晶晶,晶晶顿时脸红得像是要烧起来,她紧张地攥紧了自己的手心,不知道该怎么把裙子是高仿的事实给说出口。
当我们撒谎被他人当场拆穿的时候,或是自以为不想让他人看见的东西被意外暴露出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紧张、局促、难堪的情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就是尴尬。有的人还会因为尴尬而逃避社交行为,不敢与其他人交往,生怕自己出错,受到他人的嘲笑。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容易尴尬的人,反而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容易尴尬的人会更让人感到亲切和值得信任。
当然,很多人在体会到尴尬情绪的时候还是会非常紧张和不适的,更多的时候会使用沉默来化解尴尬。但等待尴尬情绪消失的过程总是漫长而令人备感煎熬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快速地调节尴尬情绪呢?
情景回放
小王和同事们在KTV唱歌,一个女同事唱歌的时候声音有点低,话筒也有些问题,加上包间里太过吵闹,导致小王误以为当前的歌曲没有人唱,所以他直接点了切歌。可是刚点过以后,女同事就不满地抱怨道:“好不容易轮到一首我点的歌,你怎么给我切了呢?”
这就很尴尬了,但小王的反应非常快,脑子一转就想到了化解的方法,他说:“原来是你在唱啊,你这唱得也太好了,我都没听出来,还以为是视频里歌星的原声呢!我想着这没人唱,我就给切了,等着,我这就给你重新点上。”女同事被他一番夸奖之后,笑逐颜开,不再计较他切歌的事情,反而跟他的关系密切了起来。
有的人在面临尴尬的场景时能够巧妙地用自己的方式圆场,不仅不得罪人,还能让周围的人为他机智的行为点赞叫好。
一家酒店招收员工的时候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进入了女客人的房间,但是刚好遇到女客人在洗澡的情况,你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有的面试者中规中矩地回答道:“我会跟她说‘对不起女士,我不是故意的’。”有的面试者则说:“我会自己退出去,等到客人穿好衣服后再给客人道歉。”最后酒店经理招聘了其中的一位面试者,因为他的回答是:“对不起先生,我不知道您在洗澡,打扰了。”
直言坦白有时候未必能化解尴尬,机智的头脑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更能让我们达到目的。所以,当我们处于尴尬的境况时,首先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不要因为一时的羞愧而恼羞成怒,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因为只有冷静下来,我们才能够调动理智尚存的头脑,帮自己做出准确的分析,并制订出化解尴尬的方案。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用一个玩笑来化解尴尬,毕竟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当大家都被欢笑包围的时候,我们尴尬和无所适从的情绪也能够得到极大的缓解。
钢琴家波奇曾经在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城进行演出,但是在他走上舞台的那一刻他才发现,观众席里至少有一半的座位没有坐人,这个尴尬的事实无疑严重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但他知道如果放任失望的情绪不管,他接下来的演奏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他走到舞台中央,对着为数不多的观众们深深鞠了一躬,然后他说道:“看来弗林特真是一个有钱的城市。”
观众们正为他这个结论的来源而感到好奇,波奇就自己揭开了谜底:“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三张票。”波奇话音刚落,观众们就体会到了他话里的幽默,忍不住笑出了声,本来沉默严肃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波奇的心情也因受到感染而变得愉快,然后他走到钢琴前坐下,将美妙的乐曲完美地演奏出来。
除幽默之外,自信的态度也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当我们以自信的态度坦然面对尴尬情绪的时候,他人就会被我们的自信所吸引,尴尬也会在无形之中被忽略和化解。此外,巧妙地转移话题,也不失为一种化解尴尬情绪的好办法。所以,当我们被尴尬情绪困扰的时候,不必着急、恼怒,而是学着发挥智慧,开动自己的脑筋,想办法把不利的局面转换成对我们有利的局面,这样才能让我们和尴尬的情绪说再见。
12.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消极情绪之内疚
情景回放
五岁的龙龙和瑞瑞一起在小区的公园里荡秋千。龙龙帮瑞瑞推了一会儿便觉得心痒痒,他也想做那个荡秋千的人,不想只给别人推,于是龙龙停下来对瑞瑞说:“我都帮你推了这么久了,你下来换我玩一会儿吧!”瑞瑞有些不情愿,拉着龙龙的胳膊,撒娇一般央求道:“龙龙,你再帮我推一会儿啦,我还没有玩够呢!等我玩够了就换我推你,好不好?”龙龙有些生气地说:“不好,我都帮你推了很久了,你老是说没玩够没玩够,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啊?我不跟你玩了。”他说着便甩开了瑞瑞,转身就要离开。
瑞瑞本来坐在秋千上,双脚只有脚尖能够着地,刚刚他还放开秋千的绳索伸手去拉了龙龙,没防备被龙龙一甩,重心不稳,一下子从秋千上摔了下来,膝盖磕在水泥地上,瞬间擦破了皮,瑞瑞又怕又疼,“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龙龙见瑞瑞被自己推倒在地也吓坏了,脸色通红,眼泪盈眶,脸上写满了愧疚,他连忙跑回去把瑞瑞扶起来,蹲下去帮他看伤口,小心翼翼地给瑞瑞呼呼,又连声道歉:“真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内疚是一种负性的自我意识情绪体验,其种类包括违规内疚和虚拟内疚两种。违规内疚,一般来说是指我们因为自己的某些违规行为导致了某件不太好的事情发生,对某个人造成了心理或者身体上的伤害,或是违反了公认的社会行为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惭愧、不安、自责、内疚的情绪。简单来说,违规内疚的产生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践踏了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受到了良心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虚拟内疚是指我们虽然没有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或者我们做出的行为并没有违反公认的社会行为道德规范,但我们仍旧认为他人所受到的伤害和自己有关,并因此产生了内疚和自责的心理,这种内疚的心理就属于虚拟内疚。
关于内疚,《晋书》中有句经典的传世名言:“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话的本意为: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我有负于他啊!
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辅佐晋元帝登上皇位,晋元帝十分感激,因此非常信赖王氏一族,尤其是王敦、王导两兄弟。王导为宰,于朝中主持内政;王敦为将,手握兵权在外。王氏势力日益强盛,一时间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晋元帝逐渐滋生不满,暗中扶植刘隗、刁协等庶族寒门,疏远王导。王敦以替王导诉冤为借口发动政变,起兵夺权。起兵之时,王氏一族仍在建康城内,王导和家族受到了牵连,刘隗向晋元帝进言要“尽诛王氏”。
王导为了表示自己与王敦划清界限,一大早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口请罪,中途遇见了入宫面圣的周顗(字伯仁)。周顗也出身于名门望族,与王氏一族交好,他为人刚正不阿,做事严谨持正,和王导私交甚笃。王导希望周顗能够在晋元帝面前帮自己说些好话,便小声请求周顗:“伯仁,我全家一百多口人的性命就靠你了。”周顗仿若没有看到乌压压跪倒在地的王氏宗族,没听到王导的请求一般,径直从他的身边经过。
周顗见到晋元帝之后,陈述王氏一族的功绩,并对晋元帝进言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王氏一族固然权重,却没有不臣之心,不该受到王敦的连累。周顗各种好话几乎说尽了,最后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降罪于王氏子弟。君臣谈罢政务,把酒言欢,周顗好酒,在宫里喝到深夜,直到醉了酒才出宫。他出宫时王导一家仍然在宫门跪着,看到周顗出宫后,王导连忙再次请求周顗救他一家性命,结果周顗仍旧没有理他,而是边走边说:“要杀个叛臣贼子,换个大金印带在身上。”
回家之后,周顗担心晋元帝再受刘隗的挑拨,为难王氏一族,便连夜又写了一份奏折呈到晋元帝的御案之上,言辞恳切地为王导一家求情。但王导见周顗自始至终都没有理会自己,便以为周顗在挽救王氏一族的性命上没有给予任何帮助,从此对周顗心生嫌隙,记恨周顗的见死不救。
后来王敦总揽朝纲,和王氏子弟在一起讨论如何对待周顗和戴若思这样的重臣时,王敦问:“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应当做三公之类的大官,这没什么可疑虑的吧?”但是王导没有出声。王敦接着问:“做不了大官,总还是可以做个尚书令之类的小官吧?”王导还是没有回答。最后王敦说道:“如果他们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只能杀了他们吧。”王导也没有反驳。王敦知道王导久在朝中,早已清楚朝臣的性格和政治倾向,所以当他看到王导一言不发,便知道王导的态度,于是大手一挥,决定了周顗的命运走向。
后来王导着手整理中书省文件的时候,发现了周顗为王氏上下极力辩白的奏章。在奏章中,周顗甚至提出愿意以自己的性命换取晋元帝对王氏一族的赦免,满卷求情之语言辞恳切、感人肺腑。王导这才知道周顗虽然表面上没有理会自己的求救,实际上却无时无刻不在维护他。而自己不仅误会了他,还在哥哥王敦决定周顗生死的时候选择了沉默。王导自责到了极点,对于周顗的死,他认为自己有着巨大的责任,他哭着对家人说出了那句传世之语:“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王导的这种负罪感和内疚之感,其实就是虚拟内疚。虽然不是他把周顗杀死的,但是他却因为周顗的死而深感自责。
内疚感虽然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它却是人们心理健康的“报警器”。一个丧尽天良的连环杀手会对那些被自己杀死的人感到内疚吗?很明显不会,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良心和做人的道德底线。当然,除了穷凶极恶的杀人犯,生活中还有很多内疚感缺失的人,他们体会不到内疚的感觉,即便伤害了他人也毫无愧疚之情。
所以,当我们能感到内疚的时候,我们不必为这种负面情绪而感到难过,至少这说明了我们是一个良心尚存的、心理健全的人。当我们感到内疚的时候,就是我们的良心正在提醒我们去照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的时候,这种愧疚是有助于我们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适应和融入集体之中。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在某些情况下不含丝毫恶意地拒绝了他人的请求时,也会产生内疚的情绪。
临近下班,任爽被同事乐乐拜托换班,乐乐说自己家里有点事情急着回去,需要找人代班。平时任爽肯定乐意帮她这个忙,可是这次真的不行,任爽和朋友早就约好了晚上去逛街,她不想失信于朋友。所以尽管乐乐再三拜托,她还是委婉地拒绝了乐乐。看到乐乐焦急的面容,不知道为什么,任爽突然十分心虚,内心还掺杂着一点点内疚。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和任爽同样的经历,明明自己只是正当地拒绝了对方的求助,却还是会感到心中有愧,好像是亏欠了别人一样。这种内疚并不是说我们真的亏欠了别人,而是因为随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我们逐渐明白了自己在社交关系中所承担的责任,当他人因为我们没能够提供帮助而焦急的时候,我们自身的移情能力会让我们设身处地地对那个遭到我们拒绝的人所产生的感觉感同身受。
但这并不是我们自己的错误,要知道,别人在向我们提出请求的时候,他就应该知道会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我们愿意帮助他,第二种是我们拒绝帮助他。如果我们因为合理的原因拒绝向他提供帮助,那么,需要消化这个结果的人不该是我们,而是他。如果他不能消化这个结果,那也不是我们的责任,而是他自己的心理不够成熟。我们可以一时产生内疚的情绪,却不必将此视作对他的亏欠,更不能在内疚的心理作用下去做一些自己不情愿却硬着头皮去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如果这种内疚感是正常的,那么我们就用不着耗费大量的精力去摆脱它,时间自然会淡化它。我们需要的是借助内疚的情绪引发我们对于人际关系和个人所承担的责任以及个人价值观的思考。但如果内疚过度,那么我们就容易长期生活在紧张、高压力的环境之中,这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很大的损害。这个时候就需要想办法克服这种内疚的情绪了,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违反了自己的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如果有,那么尽力去做出适当的弥补;如果没有,那也就不必太过放在心上。
要避免自己陷入自我惩罚的思维中。虽然自我惩罚能对我们的内疚情绪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但其弊大于利,过度的自我惩罚只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痛苦,不能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任何实质上的好处。所以,我们要学会开解自己,将事情分析清楚,对那些不该由我们承担的责任说“不”,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而不是一味地做一个不懂得拒绝并会因为拒绝他人而内疚不已的“老好人”。
如果我们只是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内疚,比如由于没有在父母争吵的时候帮任何一方说话,而被视为“白眼狼”“不孝顺的子女”,或是之前其他人的要求我们都答应了,这次因为拒绝了他人而遭受了非议等,对于这些不属于我们的责任,我们有拒绝的权利,不必被他人的想法绑架,更不必为他人的想法负责。做好自己应做的,不因他人的想法和莫名其妙的指责而产生动摇,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内疚情绪发挥出它合理的作用。
13.只在一念之间——羡慕与嫉妒
羡慕和嫉妒这两种情绪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羡慕即艳羡、爱慕,看到别人有某种优点、优秀的条件或者拥有美好的事物,就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与此同时将对他人所拥有的优点的渴望转化为督促自己前进的动力;嫉妒则指的是因为别人拥有的某种东西自己没能够得到,所以对于那个拥有某种东西的幸运儿产生冷漠、排斥、贬低、轻视甚至是敌视的情绪,放任嫉妒情绪的滋长就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心理让人痛苦不堪,甚至会对那些拥有某种我们渴望拥有却无法得到的东西的人产生怨恨的心理,恨不得将对方的东西抢过来占为己有。从情绪的友善度来说,羡慕是友善温和的,而嫉妒则带着满满的敌意。
嫉妒会令人发狂,也会让人变得极具攻击性。打开电视,随意调出一部电视剧,几乎都能看到某个角色因为嫉妒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这一点在古装剧中尤为明显,后宫的妃子们常常因为嫉妒某个女人得到了帝王的宠爱,便在背地里想尽办法挤兑乃至伤害这个受宠的妃子。
嫉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称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嫉妒与羡慕虽然都是由于自己和他人攀比而产生的情绪上的失望和心理上的压力,但羡慕并不会让人产生不满和怨恨以及憎恶他人的心理。羡慕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会使我们由衷地对他人的幸福给予祝福;嫉妒却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会让人产生怨恨的心理,对于自己的现状和不幸深感无奈,怨天尤人,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想要破坏他人幸福的倾向,形成自己得不到的也不想让其他人得到的极端心理。
羡慕和嫉妒两种情绪所带来的结果一目了然,当我们羡慕他人的时候,我们会将他人作为自己的榜样,会积极努力地提升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嫉妒则会让我们对他人的美好满怀恶意,甚至会使出卑鄙的手段去破坏他人的美好,最后自己也变得面目可憎。将他人拉入自身所处的泥沼中,固然会感到一种畸形的快乐,但并不能让我们自身得到提高。要知道世界上比我们优秀的或者条件比我们优越的人比比皆是,我们总不可能将所有比我们优秀的人都拉低到自己的水平。所以,与其嫉妒他人,不如将嫉妒的情绪转换为督促自己前进的动力,不断超越自己,如此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将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14.并非一无是处——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在我们的印象中,消极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它不仅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阻碍我们个人的进步与发展,还会连累周围的人遭受池鱼之殃,所以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快乐的、积极向上的,在祝福和安慰他人的时候,我们也常常说“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乐观点儿,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等。但消极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就没有一点点积极的作用吗?如果消极情绪对我们的生活毫无助益,那么它为什么没有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消失呢?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心理研究人员也很好奇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对此做了大量的实验,并发现消极情绪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他们找来一些志愿者参与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给志愿者们放映了一些能让人产生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电影,还让志愿者们回忆令自己高兴或者悲伤的过往经历,借此来让志愿者们产生消极或积极的情绪。当志愿者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的时候,研究人员会让志愿者们判断流言的真实性。
实验的结果证明:心情愉悦、情绪积极的人更为冲动,流言能够轻易取得他们的信任;而对悲观的、情绪低落的人来说,他们对于流言的态度则更为谨慎,不会轻易相信。也就是说,消极情绪能够有效提高人的判断力。研究人员还发现:当志愿者们的情绪处于消极、低落的状态时,他们在讲述自己过往所经历的事件的时候,能够更清晰地说出事件的细节,而且很少出错。但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的人则不太善于陈述自己的情况,对于事件的细节印象也比较模糊。这表示当人们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时,记忆力会有所强化。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固然对人们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令我们信心倍增,还会提高我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激发我们的创造力,但消极情绪对我们来说也并非完全有害无益。
学生在面临考试的时候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学生会直觉地把握每分每秒,将自己投入书山题海之中,提高自己的成绩;考试失败的时候,低落的情绪会促使学生在新的学期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当看到其他同学因为成绩优秀受到褒奖的时候,有的学生会产生羡慕的情绪,并在这种羡慕情绪的影响下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且,当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更能以沉着冷静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去分析和判断形势,综合处理各种信息,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对我们渡过难关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这也就表明:适度的消极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改变现状,取得新的进步。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因为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堕落,因为嫉妒而陷害别人,因为焦虑而伤害自己,因为失败而自暴自弃。但有些人却能够利用适度的消极情绪去努力改善现状、改变自己。所以,消极情绪未必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只是要看我们在面对消极情绪的时候选择的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