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8年,越南立国,政治上取得独立。汉字依旧为通用文字,汉文化依旧为主导文化,但政治的独立必然影响到文化各方面,汉喃铭文也在其中。最显著影响当为喃字的产生,此不赘言。而词汇与句法方面,在北属时期铭文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试略举数例如下:

3.《佛顶尊胜加句灵验陀罗尼》(10世纪):

(1)“所为亡弟大德顶帑僧帑,不为忠孝,伏事上父及长兄。”

按,“上父”中国典籍中鲜见,《汉大》未收。上父此处指丁朝创建者丁部领,即陀罗尼所称“大胜明皇帝”,也是陀罗尼创立者丁匡琏之父,因此称为上父。另,元朝越南籍官员黎澄著《南翁梦录》记载:“陈家旧例,有子既长,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北宫,以王父尊称而同听政。……事皆取决于父,嗣王无异于世子也。”“王父”在中国典籍中多为“祖父”之义。此越南之“上父”“王父”与明清以后流行的“父皇”一致。

(2)“今愿造宝幢一百座,荐拔亡弟及先灵后殁一时下脱,免更执讼。”

按,“荐拔”《汉大》收录:“推荐提拔。《隋书·炀帝纪上》:‘可分遣使人,巡省方俗,宣扬风化,荐拔淹滞,申达幽枉。’”此处之“荐拔”非此意,当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相同:“回来之日,修崇无遮大会,广布梁缘,荐拔先亡,作大因果。”此词明清小说习见,如《忠义水浒传》:“呜呼哀哉,太公殁了。史进一面备棺椁盛殓,请僧修设好事,追斋理七,荐拔太公。”“宋江在庄上修设好事,请僧命道,修建功果,荐拔亡过父母宗亲。”《金瓶梅词话》:“姓庞氏,前日与了长老四五两经钱教替他姐姐念经,荐拔生天。”“发慈悲心,施广惠力,礼白佛言世尊解冤经咒,荐拔幽魂,解释宿冤,绝去挂碍,各去超生,再无留滞。”荐拔即为超度亡魂之仪式。

另,“下脱”《汉语大词典》收录,为“欺骗、骗取”之义,于此处不合。对比三座陀罗尼铭文:“今愿造宝幢一百座,荐拔亡弟及先灵后殁一时下脱,免更执讼。”其中两处作“下脱”,一处作“解脱”。下脱此处当义为解脱,是否刻错,或者变异,待考。

4.《保宁崇福寺碑》(1107):“娶妣亲于富义州太守李氏第六娘子,立为郡君。”

按,“妣亲”一词鲜见,《汉大》未收。南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一见:“既追荣于王父,盍俪美于妣亲。”亲为父母,或单指父或母,此处当指母;妣为死去母亲之称呼。“娶妣亲”未见。

另,“娶”可言“府君娶庐江何氏女”(唐《文绚墓志铭》),“娶靖国大王女宝资公主”(陈朝《奉阳公主神道碑铭并序》);“娶于成都府新都令田行元之长女”(唐《段君(淙)墓志铭》),“娶于太祖皇帝第三公主仲女”(李朝《保宁崇福寺碑》);“娶夫人东海徐氏”(唐《萧行群墓志》),“公娶夫人徽人阮氏彭”(后黎朝《国朝佐命功臣之碑》),“公再娶安定梁氏三女为夫人”(唐《史兴墓咏》)。此处“娶××(夫人)于××(娶的宾语)”却不常见。

另,所谓“第六娘子”义当为“第六女”,“娘子”亦少见女儿之义。

5.《乾尼山香严寺碑铭》(1125):“兼敕赐公之的侄道光长老充为禅主。”

按,“的侄”一词鲜见。又见于李朝《仰山灵称寺碑铭》(1126)“我妙性婆姨李氏,舅公之的侄,岐嶷美姿,英瑶淑质。”《唐故李府君夫人墓志铭》:“新妇游氏,侄长庶子彦贞,新妇忘事,的侄延诠,新妇关氏,次侄小厮儿,小侄大大,哀子思进等思生前之掬育。”《宋会要辑稿》:“甲既亡,甲妻却取甲之的侄为养子。”揣摩文意,“的侄”是侄子一种,或即“大侄”。

6.《古越村延福寺碑铭》(1157):

(1)“所息二子,男即太尉越国公也。”

按,息有“子息”之义,如《青梅社钟铭》(798):“妻万氏在,息英道、英达。”陈朝《大越国兵合乡绍隆寺碑》(1226):“娶于令族陈氏之女也,而获子息者四,弄瓦三;弄璋壹,即公也。”此义之“息”一般为名词,动词用法鲜见。

另有相似者如《慈恩寺碑》(1382):“每于岁时,与所心之思,而西关之地耿耿于怀,往来屡矣。”“心”一般为名词,活用为动词鲜见,一般言“心之所思”。

(2)“寺经始于大定十七年丙子仲春,释手于十八年丁丑季夏。”

按,“释手”,《汉大》:“放手。前面多加否定词,表示对某事物十分爱好。”此处当指结束,此义不常见。与之相对,有“下手”一词,如《浴翠山灵济塔记》(1343):“及下手日,僧德润夜梦竹林普慧尊者结印安镇。”

7.《巨越国太尉李公石碑铭序》(1159):“天子之兵,征而无战;裸质之俗,天其必诛。”

按,“裸质”一词鲜见,《汉大》未收。《广雅》:“质,躯也。”裸质即裸体。《南齐书·列传二一》:“谷价虽和,比室饥嗛;缣纩虽贱,骈门躶质。”

8.《奉圣夫人黎氏墓志》(1174):“暂入公宫,而明知妇道;先登宗室,而体锢阴风。”

按,此处“阴风”当于“妇道”对仗,意思一致,与“阴风”常见之“朔风、阴冷之风”之义有别。

9.《圆光寺碑铭》(1175~1210):

(1)“随机化物之功,敻超千古;损己赖他之道,迥出六尘。”

按,“赖他”一词鲜见。《广韵》:“赖,利也。”赖他即利他。

(2)“去行殿而即兰宫,隆舟跃浪。”“银炬烁鹤焰,兰膏明通三际;金炉热隆脑,水沉香彻九天。”“驾彼隆象,谒于天子。”

按,上三处之“隆”均与“龙”同,似为同音而混。

10.《孤峰山摩崖》(1246):“建嘉丙午年大推兴化,代陈家次二帝,修人南来,禅师宴于孤峰山。”

按,“修人”一词少见,当为修行之人。

11.《白鹤通圣观钟》(1314~1324):

(1)“伊碑者,乃先贤葺予乡所创也。”

按,“伊”作代词,表示“这”,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如“伊碑者”用法不多见。

(2)“夜梦两个异人,面貌层棱,并拥徒属,相呵相凌趋常明,争居观前。”

按,“层棱”即“嶒棱”,联绵词,意为“高峻的样子”。宋孙觌《横山堂诗》:“波间指点见青红,雪脊嶒棱倚半空。”《延福院碑》(1328):“繇是堂堂玉殿,棱层插锁,云烟翊翊,谓是龙威□尾。”此处当由景及人,形容人的样子高峻。

(3)“次愿当乡主者,繁文藻丽,家家生蔓草之贤孙。”

按,“蔓草”,《汉大》:“生有长茎能缠绕攀缘的杂草,泛指蔓生的野草。”但以“蔓草”比喻子孙延绵不绝,不多见。

12.《吴家氏碑》(1306):“乃至兴隆十四年丙午八月二十五日,悟空决葬于此宅焉,□□忌腊。”

按,“忌腊”一词,在越南铭文中多见。《云本寺钟》:“苦行僧向心、居士大恶又告后人,有子孙,并别人有修德行,留荐于云本寺,并土宅田,并忌腊苦行僧向心、居士大恶;若留毁坏,空缺忌腊,不得奈文字。”《延庆寺碑记》(1479):“留香火忌腊”,“留为香火忌腊日,代代”。

“忌腊”一词在中国典籍鲜见,《汉大》未收。“忌腊”当是“忌”与“腊”二词之复合。忌是忌日,乃亲亡之日,多以香火祭拜,并招僧人念经祈冥福;腊为祭名,原为岁终祭神;同时指佛腊日,即阴历七月十五夏安居圆满日。此日,设百味饮食献供于佛者,称为腊佛。“忌腊”即为两者的结合,可看出越南祭祀祖先、天神地祇及其与佛教信仰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