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常用词汇归类与应用
- 林才伟
- 24863字
- 2021-12-22 19:09:18
九 人生的喜怒哀乐
1 喜
【欢呼雀跃】huān hū què yuè):雀跃: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欢乐的情景。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二十五章:“此时,龙山水泥厂奠基结束,十万花炮惊天动地,数千群众欢呼雀跃。”
【喜眉笑眼】xǐ méi xiào yǎn形容面带笑容非常高兴。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八十回:“先听到这消息的人,满街奔跑着,大声叫喊着,每个人都是喜眉笑眼的,说不出的喜欢。”
【爱不释手】ài bù shì shǒu释:放下,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的地步。邓友梅《记忆中的老舍先生》:“我对此画爱不释手,发配到东北我还带着它,不时拿出来观看。”如:他看了这本书,爱不释手,连饭都不想吃了。
【心花怒放】xīn huā nù fànɡ心里乐得像花儿盛开一样。比喻心情极其舒畅。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喜形于色】xǐ xínɡ yú sè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红楼梦》第一百十九回:“李纨心下喜欢,因王夫人不见了宝玉,不敢喜形于色。”
【喜笑颜开】xǐ xiào yán kāi颜:脸色。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的样子。《镜花缘》第九十九回:“穿过牌楼,人来人往,莫不喜笑颜开。”《醒世恒言》卷三十:“故人相见,喜笑颜开,遂留于衙署中歇息。”
【称心如意】chènɡ xīn rú yì完全合于心意。《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总要把这姑娘成全到安富尊荣,称心如意,总算这桩事作得不虎头蛇尾。”郑振铎《在元荫嫂的墓前》:“在家里她不大开口说笑,只有在这样的热闹场面上,她才称心如意的有说有笑。”
【喜气洋洋】xǐ qì yánɡ yánɡ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如:他喜气洋洋,满脸生辉,不住地咋着嘴唇,把心里的话往外掏。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ɡ 欣喜:快乐。若:好像。高兴得像发了狂。形容高兴之极。吴玉章《辛亥革命》十:“当清朝政府假意宣布预备立宪的时候,他们欣喜若狂,积极组织立宪政党,准备回国去做清朝的立宪功臣。”
【兴致勃勃】(xìnɡ zhì bó bó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趣很高的样子。鲁迅《社戏》:“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公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ɡ wài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如:他正在找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听得对方先开口,不禁喜出望外。
【沾沾自喜】zhān zhān zì xǐ沾沾:自得的样子。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如:瞧他那沾沾自喜的样子,简直忘了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了。
【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ìn忍俊:克制自己不外露。不禁:无法控制自己。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自制。后指忍不住要笑起来。如:有的作品满纸儿童情趣,令人忍俊不禁。
【回嗔作喜】huí chēn zuò xǐ嗔:怒,生气。由生气变为高兴。如:父母看见儿子的转变,回嗔作喜,脸上红润多了。
【破涕为笑】(pò tì wéi xiào破涕:止住流泪。不再流泪哭泣,而是面露笑容。指转悲为喜。如:小王只几句话,使正哭着的她破涕为笑了。
【大喜过望】dà xǐ ɡuò wànɡ 过:超过。望:希望。指结果超过了原先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如:他原以为考个80分就不错了,结果得了90分,不禁大喜过望。
【喜从天降】xǐ cónɡ tiān jiànɡ喜事从天上降下来。形容意想不到的喜,突然出现。《水浒传》第七十九回:“宋江听罢,喜从天降,笑逐颜开,便叫请那报事人到堂上。”《儒林外史》第三回:“老太太迎着出来,见儿子不疯,喜从天降。”
【赏心悦目】shǎnɡ xīn yuè mù赏心:心情欢畅。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九回:“果然湖光山色,令人赏心悦目。”
【喜不自胜】xǐ bù zì shènɡ胜:承受。高兴得简直承受不起。形容非常高兴。元·王实甫《西厢记》:“小生去时,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如:一接到大学录取通知单,他喜不自胜,拔腿往外就跑。
【喜上眉梢】xǐ shànɡ méi shāo欢喜之情从眉宇之间流露出来。形容非常喜悦。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张金凤)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悲喜交集】bēi xǐ jiāo jí悲伤同喜悦交结在一起。如:我与他分别了六十年,今日相逢,悲喜交集,感慨万分。
2 怒
【怒火中烧】nù huǒ zhōnɡ shāo中:心中。愤怒的火焰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非常愤怒。古龙《长干行》:“这时见四个师弟欲置自己和师父于死地,不由怒火中烧。”
【横眉怒目】hénɡ méi nù mù形容强横、愤怒的表情。如:我们游览大殿,一进山门,四金刚横眉怒目,令人生畏。
【怒发冲冠】nù fā chōnɡ ɡuàn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了起来。形容极其愤怒。宋·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如:听到闻一多先生被反动派杀害的消息,朱自清教授不禁怒发冲冠,悲愤填膺。
【怒气冲天】nù qì chōnɡ tiān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极其愤怒。《醒世恒言》卷三十四:“田牛儿怒气冲天,便要赶去厮闹。”如:他见父亲怒气冲天,不由得心里一沉,心想是不是做错了事,惹得父亲如此不高兴。
【暴跳如雷】bào tiào rú léi大怒得蹦跳呼喊,好像打雷一样猛烈。《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卖人参的听了,哑巴梦见妈,说不出的苦,急得暴跳如雷。”
【疾言厉色】(jí yán lì sè说话急躁,神色严厉。形容发怒时说话的情绪。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说话时,那梅大老爷的脸色,已经平和了许多,就是问话的声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厉色了。”
【令人发指】lìnɡ rén fà zhǐ头发也竖起来了。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如:陈水扁的“台独”超乎常情,令人发指。
【义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ɡ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形容胸中充满了义愤。如:战士们义愤填膺,决心为死难战友报仇。
【勃然大怒】bó rán dà nù因生气或心慌等变了脸色。形容人大怒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徐母勃然大怒。”如:江姐勃然大怒,痛斥甫志高的叛徒行径。
【大发雷霆】dà fā léi tínɡ 霆:响雷。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不知说了一句什么话,符老爷顿时大发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
【七窍生烟】qī qiào shēnɡ yān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口。形容极其焦虑或气愤。《西游记》第七十八回:“忽闻此言,吓得三尺神散,七窍生烟。”
【火冒三丈】huǒ mào sān zhànɡ形容十分生气。如:李逵听人说宋江抢了姑娘,不由得火冒三丈。
【火上浇油】huǒ shànɡ jiāo yóu比喻使人更加愤怒,使事态更加严重,或使矛盾更加激化。《红楼梦》第三十三回:“贾政正要再打,一见王夫人进来,更加火上浇油,那板子越下去的又狠又快。”
【群情激愤】qún qínɡ jī fèn群情:群众的情绪。形容引起群众共同强烈的愤怒。如:在拆建中,房地产公司不按法执行,引起群情激愤。
【恼羞成怒】nǎo xiū chénɡ nù 因羞愧而发怒。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冒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成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也作“老羞成怒。”
【愤世嫉俗】fèn shì jí sú愤世:憎恨黑暗的世道。嫉俗:不满庸俗的社会风气。指痛恨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钱钟书《围城》:“为了一个黄毛丫头,就那么愤世嫉俗,真是小题大做!”如:他生性耿直,对看不惯的人或事,愤世嫉俗,爱发牢骚。
【气势汹汹】qì shì xiōnɡ xiōnɡ汹汹: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评雪辨踪》:“秀才今日回窑气势汹汹,原是见足迹而生疑。”
【天怒人怨】tiān nù rén yuàn上天愤怒,百姓怨恨。形容为害严重,惹起普遍的愤怒。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那知本府亦恨之入骨。一处处弄得天怒人怨,在他自己始终示莫名其所以然。如:明朝末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天怒人怨。因此,一人振臂,八方响应,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戟指怒目】jǐ zhǐ nù mù戟指:竖起食指、中指指着人。手指着人,眼睛睁得大大的。形容怒目骂人的样子。如:他们二人吵架,双方怒气冲冲,互相戟指怒目,气势汹汹,引起群众围观,交通为之堵塞。
【发指眦裂】fā zhǐ zì liè发指:头发向上直竖。眦裂:眼眶睁得开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六君子如此含冤,令人发指眦裂。”
【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遏:遏制,止住。愤怒到不可抑制的地步。形容极为愤怒。《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严惶怖求哀,知祥曰:‘众怒不可遏。’遂揖下,斩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怒形于色】nù xínɡ yú sè形:显露,表现出来。色:脸色。内心的愤怒表现在脸上。端木蕻良《曹雪芹》:“心想,何不借机奚落老师一番。可是,老师并没有怒形于色,如同没有听见一般。这倒反而使他不自在起来。”如:那些长工轿夫们虽说是吃周乡绅的饭,看见这种事,也有点不服气,甚至有几个怒形于色。
【横眉怒目】hénɡ méi nù mù形容强横、愤怒、凶恶等表情。鲁迅《故事新编·非攻》三:“墨子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不料开门出来的却是一个横眉怒目的门丁。”也作“横眉立目”。如:站在门口的一群人,个个横眉怒目,凶相毕露。
【愤愤不平】fèn fèn bù pínɡ愤愤:很气愤的样子。心中感到不平,非常生气。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众人愤愤不平,且嚷且骂。”
【怒目而视】nù mù ér shì愤怒地瞪着眼睛看,表示心中的愤恨和不平。《三国演义》第三回:“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3 哀
【沉痛哀悼】chén tònɡ āi dào形容对死者的追悼。沉痛:深深的悲痛,哀悼:悲哀的悼念。如:沉痛哀悼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举世哀痛】jǔ shì āi tònɡ举世:整个世间,全世界。形容全世界都对他沉痛悼念。如:邓小平同志的逝世,举世哀痛。
【呼天抢地】hū tiān qiǎnɡ dì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其悲伤。如:在追悼会上,他的妻子呼天抢地,痛不欲生。
【捶胸顿足】chuí xiōnɡ dùn zú形容非常焦急,懊丧或极度悲痛。捶、顿:以手捶胸,以足顿地。《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孔明说罢,触动玄德哀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长歌当哭】chánɡ ɡē dānɡ kū长歌:长声歌咏,引申为写诗文。当:当作,指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抒发心中的不满和悲愤。清·黄宗义《亡儿阿寿圹志》:“儿卒于乙未之除日,长歌当哭,遂以哭儿者为之铭。”(除日:除夕之日)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悲痛欲绝】bēi tònɡ yù jué 形容非常悲哀。欲绝:想自杀。朱其铠《新注全本聊斋志异·前言》一:“康熙五十二年,他的夫人刘氏去世,蒲松龄悲痛欲绝,亲撰《述刘氏行实》,寄托哀思。”
【哀毁骨立】āi huǐ ɡǔ lì哀毁:悲痛损坏了身体。骨立:形容瘦到极点,只剩下一副骨头在支撑着。形容尽孝道的人在居丧期间居过于悲哀,瘦得只有一把骨头。如:父母去世,居丧守孝,也不能哀毁骨立,应节哀顺变。
【摧心剖肝】cuī xīn pōu ɡān心肝破裂。比喻极大的悲痛。如:邓小平同志的逝世,让全国人民摧心剖肝,悲痛欲绝。
【泪如泉涌】lèi rú quán yǒnɡ眼泪像泉水一样涌出来。形容非常悲伤。清·钱彩《说岳全传》:“岳元帅欲待回言,喉中语塞,泪如泉涌,目不忍视。”
【声泪俱下】shēnɡ lèi jù xià形容极其悲恸,眼泪与声音一齐而出。巴金《春》:“觉新一面跟着她们在天井里闲走,一面声泪俱下地说话。”
【泣不成声】qì bù chénɡ shēnɡ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很悲伤。陈残云《山谷风烟》:“人人都有自己的血泪账,讲到自己的痛处,又都泣不成声。”
【含悲忍泪】hán bēi rěn lèi 怀着悲痛,忍住流泪。如:她受了委屈,只有含悲忍泪,不敢声张。
【热泪盈眶】rè lèi yínɡ kuànɡ眼泪充满眼框,非常悲伤。如:小姑娘热泪盈眶,送走了她的父母,依依不舍。
【如丧考妣】rú sànɡ kǎo bǐ考妣:死了的父母。像死了父母一样悲痛和着急。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三回:“朱仙镇上众百姓闻知岳元帅被害,哭声震野,如丧考妣一般。”
【痛不欲生】tònɡ bù yù shēnɡ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清·纪昀《槐西杂志一》:“有王寄升者,暮年丧爱子,痛不欲生。”
【肝肠寸断】ɡān chánɡ cùn duàn像肝和肠一寸一寸断裂一样。形容悲痛到了极点。如:好友服毒自尽的消息传来,令我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天:本指天命,这里指时世。悯:哀怜。指哀叹时世艰辛,怜悯百姓疾苦。用以表示对社会的腐败感到悲愤和不平。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嗟呼!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如:他在人面前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暗中却残害生灵,无恶不作。
【悲愤填膺】bēi fèn tián yīnɡ膺:胸。悲愤充满心中。清·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如:岳飞的被害,在当时引起全国人民悲愤填膺。
【切肤之痛】qiē fū zhī tònɡ切:密切,贴近。指与自身关系密切。形容亲身受到的极为深刻的痛苦。巴金《随想录》六十一:“骗子的一再出现说明了我们社会里存在的某些毛病。对封建社会的流毒我有切肤之痛。”
【死去活来】sǐ qù huó lái昏死过去又苏醒过来。形容极度悲哀和疼痛。也形容哭闹等行为很厉害。如:他们听到父亲死于车祸,全家人哭得死去活来。
【向隅而泣】xiànɡ yú ér qì隅:墙角。泣:哭泣。对着墙角哭泣。形容因无人理睬或绝望而悲泣。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心如刀割】xīn rú dāo ɡē心里痛苦得像刀割一样。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此时甥女心如刀割,舅舅若不将我父亲好好还出,我这性命也只好送给舅舅了。”
【椎心泣血】chuí xīn qì xuè椎心:捶胸脯。泣血:眼睛哭出了血。形容悲痛到了极点。清·钱泳《履园丛话·景贤·乡贤一》:“景辉椎心泣血,丧葬尽礼,事母以孝闻。”
【鬼哭狼嚎】ɡuǐ kū lánɡ háo形容哭叫声或喊叫声非常凄惨尖厉,使人心惊。如: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我们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顶针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如泣如诉】rú qì rú sù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悲悲切切的声音。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满院里散发着腊梅的幽香,寒风发出沙沙的响声,如泣如诉,叫人心里发凉。”
【痛哭流涕】tònɡ kū liú tì尽情哭泣,眼泪长流。形容非常悲愤或伤心。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听说去年评级的时候,就有些人闹得不像样子,痛哭流涕。”
【悲不自胜】bēi bù zì shènɡ胜:禁受得住。悲伤得自己都承受不了。形容极度悲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二十夭殂,悲不自胜。”
【痛定思痛】tònɡ dìnɡ sī tònɡ伤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复之后,回想当时所遭的痛苦。《红楼梦》第八十二回:“(黛玉)一时痛定思痛,神魂俱乱。”如:他劫后余生,痛定思痛,才知道可怕的不是灾难,而是人类束手无策的可怜。
【万箭攒心】wàn jiàn cuán xīn攒:聚集,集中。一万支箭一起射中心脏,比喻内心极其难受。《水浒传》第八十九回:“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思报父母之仇,时刻不忘。”也作“万箭钻心”。
【以泪洗面】yǐ lèi xǐ miàn用眼泪来洗脸。形容因极度悲伤而泪流满面。如:她丈夫死后,悲不自胜,常以泪洗面。
4 乐
【乐此不疲】lè cǐ bù pí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冰心《寄小读者》:“海上的三日,我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抛沙袋,乐此不疲。”如:陈景润一头扎进数学研究中,乐此不疲。
【欢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形容非常欢喜、快乐。如:在那迎新送旧的除夕之夜,分散在天南地北的高老师一家人,终于欢天喜地聚在一起了。
【欢歌笑语】huān ɡē xiào yǔ欢乐地歌唱。如:他们在晚会中欢歌笑语地度过了周末。
【欢欣鼓舞】huān xīn ɡǔ wǔ形容非常高兴,精神振奋。如:大家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欢欣鼓舞,精神振奋。
【大快人心】dà kuài rén xīn 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人们心里非常痛快。巴金《秦蚕》:“我自己没有办到的事他们办到了,这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吧。”如:重庆市政府严惩了一批为非作歹的黑帮,真是大快人心。
【含饴弄孙】hán yí nònɡ sūn 饴:麦芽糖。弄:戏弄。含着饴糖逗孙子玩。形容老年人悠闲的家庭乐趣。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说齿届古稀,又有含饴弄孙之乐。”
【何乐而不为】hé lè ér bù wéi 为:做。为什么不乐意做呢?即当然可以做,很愿意做。钱钟书《围城》九:“鸿渐省得我掏腰包,我何乐而不为?”
【普天同庆】pǔ tiān tónɡ qìnɡ普:普遍,全面。天:天下,指全国或全世界。天下的人都在庆祝。如:十月一日是我们国家的国庆日,举国欢腾,普天同庆。
【狂欢之夜】kuánɡ huān zhī yè纵情欢乐,一夜不眠。如:正月十五是我国的花灯节,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耍狮子,舞龙灯,过着狂欢之夜。
【乐不可支】lè bù kě zhī支:支撑,受得住。形容快乐到极点。《后汉书·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公为政,乐不可支。”如:打开一看,正是他盼望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真是乐不可支了。
【手舞足蹈】shǒu wǔ zú dǎo两手舞动,双脚跳动。形容十分喜悦。《红楼梦》第四十回:“当下刘姥姥听见的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如:这位清高的隐士,听说有官作,便手舞足蹈起来。
【载歌载舞】zǎi ɡē zǎi wǔ载:且,又。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一群天仙般的演员环绕着她,时聚时散,载歌载舞。”也作“载歌且舞”。
【轻歌曼舞】qīnɡ ɡē màn wǔ轻松的歌声和柔美的舞蹈。如:歌舞厅中,音乐悠扬,轻歌曼舞,其乐无穷。也作“清歌妙舞”。
【自我陶醉】zì wǒ táo zuì陶醉:沉浸于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形容忘乎所以,自我欣赏。巴金《随想录》二十七:“我们应当鼓足干劲,充满信心,但是绝不能自我陶醉,忘记昨天。”
【流连忘返】liú lián wànɡ fǎn流连:留恋不止。形容留恋某些景物不忍离去。如:西湖景色秀丽,使人流连忘返。
【纵情歌唱】zònɡ qínɡ ɡē chànɡ纵:放开。快乐地唱。如:在国庆节到来之际,我们纵情歌唱,庆祝祖国生日。
【其乐融融】qí lè rónɡ rónɡ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刘玉民《骚动之秋》第十七章:“或泛舟垂钓,或浪中戏水,其乐融融,其情融融。”
【心旷神怡】xīn kuànɡ shén yí旷:开朗。怡:愉快。心情开朗,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如:承德避暑山庄景景相连,走上“水流云在”的十六角亭,凭亭纵览澄湖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开怀畅饮】kāi huái chànɡ yǐn敞开胸怀,尽情喝酒。如:哥们在一起时,开怀畅饮,有说有笑,何其乐也。
【心满意足】xīn mǎn yì zú愿望得到了满足,心里十分满意。宋·刘克庄《后村全集·答欧阳秘书书》二:“精义多先儒所未讲,陈言无一字之相袭,虽累数千言,而义理一脉,首尾贯属,读之使人心满意足。”如:玉柱见那三只大兔子肥滚滚、毛蓬蓬的,讨价又不高,马上买了下来,心满意足地走了。
【天伦之乐】tiān lún zhī lè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或亲属关系。指家庭亲人之间相聚团圆而感到的快乐。郁达夫《微雪的早晨》:“家里又近,回家去又可以享受夫妇的天伦之乐,为什么不回去呢?”
【及时行乐】jí shí xínɡ lè抓紧时机,寻欢作乐。《乐府诗集·西门行》:“夫为乐,为乐当及时。”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此时离行期尚远,正当及时行乐,反要伤悲,岂不将好好时光都变成苦海么?”
【浅斟低唱】qiǎn zhēn dī chànɡ斟:往杯子或碗里倒酒。缓缓地喝酒,低声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宋·柳永《乐章集·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正中下怀】zhènɡ zhònɡ xià huái下怀:自己的心意。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彩云本在那里为难这事,听了这话,正中下怀。”《水浒》第六十三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
【洋洋得意】yánɡ yánɡ dé yì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二部第二十九:“说到这里,他眉飞色舞,洋洋得意,俨然就是上海工商界的领导人物。”
【笑容可掬】xiào rónɡ kě jū掬:用双手捧起来。笑容好像可以用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司马懿)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怡然自得】yí rán zì dé愉快安适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神情。《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如:他摇着芭蕉扇,摆开架势,唱着《空城计》,怡然自得。
【乐山乐水】yào shān yào shuǐ 乐:喜好。语本《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后用来比喻各人的志趣爱好有所不同。如:乐山乐水,延年益寿,其乐无穷。
【痛快淋漓】tònɡ kuài lín lí淋漓:湿淋淋地往下滴水的样子。形容尽兴尽情,极其畅快。鲁迅《集外集拾遗“言词争执”歌》:“现在我们再去痛快淋漓喝几巡,酒酣耳热都开心,什么事情都好说,这才能慰在天灵。”
【乐以忘忧】lè yǐ wànɡ yōu因为快乐而忘掉了忧愁。《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进去,惊起那几行鸥鹭。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5 精神振奋
【神采飞扬】shén cǎi fēi yánɡ神采:人面部的神情风采。飞扬:兴奋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神气十足,兴奋而得意。如:排球队中的女将,打了一局二比一,个个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神采:人面部的神情风采。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如:奥运会的健儿,走上运动场,健步如飞,神采奕奕。
【春风得意】chūn fēnɡ dé yì在春风的吹拂中感到称心如意。形容读书人考中后的心情。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形容获得成功或事业顺畅时心满意足、扬扬得意的样子。秦牧《手莫伸》:“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春风得意,纵马狩猎。”如:在全市会考中,他的语文名列前茅,现在北京大学又发来了录取通知书,这双喜临门的喜悦,使他脸上不免流露出一些春风得意的神态来了。
【斗志昂扬】dòu zhì ánɡ yánɡ昂扬:情绪高涨。形容斗争意志很高。如:一营接到攻占高地的命令后,立刻斗志昂扬地出发了。
【豪情满怀】háo qínɡ mǎn huái 豪情:豪迈的情怀。形容心中充满热情。如:他豪情满怀地走向刑场,无怨无悔,光荣地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精神抖擞】jīnɡ shén dǒu sǒu抖擞:精神振奋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尚仲贤《单鞭夺槊》二:“你道是精神抖擞,又道是机谋通透。”王蒙《青春万岁》二十七:“同学们整齐地迈着步,唱着歌,一个个人喜气洋洋,精神抖擞。”
【精神焕发】jīnɡ shén huàn fā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高涨。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一回:“侣笙出落得精神焕发,洗绝了从前那落拓模样。”
【炯炯有神】jiǒnɡ jiǒnɡ yǒu shén炯炯:光亮的样子。形容眼光发亮,表示精神充足,有神采。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二回:“庄致和见那道人骨瘦如柴,仿佛大病初愈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如: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足以表现出他是一个习武的少年。
【慷慨激昂】kānɡ kǎi jī ánɡ 情绪激动,精神振奋。丁玲《母亲》四:“堂长把他请到女学堂去讲演了一次。题目叫《怎样振兴中国》,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也作“激昂慷慨”。如:李林是一个有见识有才能的青年教师,他在全校大会上慷慨激昂地陈述了如何治校的见解,博得了大家一片掌声。
【发扬蹈厉】fā yánɡ dǎo lì 发扬:奋发,这里指舞蹈时手足齐动。蹈:踏。厉:猛烈。原形容舞蹈时猛烈威武。后用来形容精神奋发、意志昂扬。《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也作“发扬踔厉”。
【龙腾虎跃】lónɡ ténɡ hǔ yuè似龙虎飞腾跳跃。形容行动矫健有力,场面热烈有生气。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如:篮球场上,双方队员龙腾虎跃,正打得难解难分。
【满面春风】mǎn miàn chūn fēnɡ形容人心情愉快,满脸笑容。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得胜归来喜笑浓,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也形容和颜悦色。如:在首都王府井大街,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商店披着节日的盛装,满面春风的人们南来北往。
【眉飞色舞】méi fēi sè wǔ形容喜悦或得意的神态。《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老夫妻只乐得眉飞色舞,笑逐颜开。”《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一听此言,不禁眉飞色舞。”
【热情奔放】rè qínɡ bēn fànɡ形容思想感情、文章写作等没有任何拘束,非常热情地流露发展。如:他写的文章激昂慷慨,热情奔放,读之令人感动。
【扬眉吐气】yánɡ méi tǔ qì 扬起眉头,吐出了胸中憋着的那口气。形容摆脱长期受压抑和欺凌的困苦处境后,高兴的状态和心情。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如:劝君不要垂头丧气,总有你扬眉吐气的一天。
【兴高采烈】xìnɡ ɡāo cǎi liè 采:神态。南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现在形容人的兴致高,情绪热烈。如:他听了父亲为他安排了出国留学的消息,兴高采烈,一夜未眠。
【心潮澎湃】xīn cháo pénɡ pài心情像波涛冲击一样。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如:他听到革命起义的消息,心潮澎湃,恨不能立即去参加。
【雄赳赳,气昂昂】xiónɡ jiū jiū, qì ánɡ ánɡ形容人精神振作,气势威武。如: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走过天安门。
【高歌猛进】ɡāo ɡē měnɡ jìn大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情绪高涨,斗志昂扬,大踏步地前进。郭沫若《衷心的祝愿》:“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努力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而高歌猛进。”
【生龙活虎】shēnɡ lónɡ huó hǔ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你是不曾看过他那等的光景,就如生龙活虎一般。”如:参加奥运会的队员,个个摩拳擦掌,生龙活虎。
【生机勃勃】shēnɡ jī bó bó形容生命力旺盛。陈忠实《白鹿原》:“窑院里鸡叫猪哼生机勃勃了,显示出一股争强好胜的居家过日月的气象。”也作“生气勃勃”。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全国各方面皆生气勃勃,精力弥满。”如:严冬刚过去,虽然还只是初春季节,但自然界已经生机勃勃了。
6 不愉快
【强颜欢笑】qiánɡ yán huān xiào心里已很难受,但是表面上还要强装笑脸相迎。《花月痕》第三回:“无奈痴珠、红卿各有心事,虽强颜欢笑,总无聊赖。”
【不欢而散】bù huān ér sàn很不愉快地分手。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三十二:“众客咸不欢而散。”
【郁郁寡欢】yù yù ɡuǎ huān郁郁:忧闷、忧郁的样子。寡:少。形容心中憋气,闷闷不乐。古华《芙蓉镇》第四章:“好几年,他都郁郁寡欢,自怨自愧,像病魔缠身。”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chénɡ xìnɡ ér lái,bài xìnɡ ér ɡuī趁着兴趣来到,结果很扫兴回去。如:他满以为这次能高高兴兴地谈天说地,不意她又不在家,好像泼了一盆冷水,真所谓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ɡ qì低着脑袋,没精打采。形容失意懊丧萎靡不振的样子。如:眼看过年了,一个钱都没有,他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里。
【拂袖而去】fú xiù ér qù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把袖子一甩就走了。形容很生气地走了。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怒而归,草一启事,仅数千字,授于谒者,拂袖而去。”
【怏怏不悦】yànɡ yànɡ bù yuè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如:这次篮球比赛,只差了一个球,又输了,回家的路上小刚怏怏不悦。
【闷闷不乐】mèn mèn bù lè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乐。如:今天又被父亲数落了几句,我心里闷闷不乐。
【缠绵悱恻】chán mián fěi cè缠绵:纠缠不已,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凄切。形容内心悲苦而不能排遣的心情。也形容诗文、音乐等哀婉动人。清·俞樾《顾子山‹眉绿楼词›序》:“词之体,大率婉媚深窈……借美人香草,寄其缠绵悱恻之思。”
【乐极生悲】lè jí shēnɡ bēi快乐到了极点,发生悲痛的事情。《元曲选·秦简夫‹赵礼让肥›三》:“我又不曾乐极生悲,那里是苦尽甘来。”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十七:“那王涯丞相只道千年富贵,万代奢华,谁知乐极生悲,一朝触犯了朝廷,阖门行勘,未知生死。”也作“乐极悲生”。
【若有所失】ruò yǒu suǒ shī好像丢了什么东西。形容心神不定的神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如:把朋友送上火车,直到火车开动了,我才若有所失地离去。
【爽然若失】shuǎnɡ rán ruò shī 爽然:茫然。失:失去依靠、依据。形容内心空虚恍惚,无所依据。如:妻子领着孩子去北京了,我一人在家里,好像爽然若失。
【忽忽不乐】hū hū bú yuè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情态。鲁迅《阿 Q 正传》:“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痛苦了。”如:他高兴起来眉飞色舞,一转身又忽忽不乐。
【多愁善感】duō chóu shàn ɡǎn形容人敏感脆弱,容易忧伤。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过去我多愁善感,看什么都没有意思。”
【心存芥蒂】xīn cún jiè dì芥蒂:细小的梗塞物。心里存着细小的隔阂。比喻心里不满或不快,有所猜疑或怨恨。如:他被训斥了一顿,虽当面不说,但心存芥蒂,闷闷不乐。
7 仇恨
【抱恨终天】bào hèn zhōnɡ tiān恨:遗憾。终天:终生。遗憾一辈子。《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庶谢曰:‘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
【深仇大恨】shēn chóu dà hèn极深极大的恨。如:我们同学之间没有深仇大恨,有什么误会都可以解释清楚的。
【投畀豺虎】tóu bì chái hǔ 投:扔。畀:给。《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意思是把那些陷害他人的人扔给豺虎吃掉。后表示对坏人的愤恨并予以惩治。如:把挑拨离间者投畀豺虎,以解心头之恨。
【疾首蹙额】jí shǒu cù é疾首:头痛。蹙额:皱眉头。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丰子恺《缘缘堂随笔·附录》:“残生的石门湾人疾首蹙额地互相转告曰:‘一定是乍浦登陆了。明天还要来呢,我们逃避吧!’是日傍晚,全镇逃避一空。”如:开发商任意征地拆建,不按照法律,不顾人民利益,人民无不疾首蹙额。
【疾恶如仇】jí è rú chóu 疾:憎恨。恶: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后汉书·祢衡传》:“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菩若惊,疾恶如仇。”也作“嫉恶如仇”。如:这位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的画家,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怨声载道】yuàn shēnɡ zài dào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强烈不满。如: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生活艰难,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不共戴天】bù ɡònɡ dài tiān不跟仇人在一个天底下活着。形容仇恨极深。《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不共戴天之仇,岂容不报。”朱健《潇园随笔》:“倒不是积怨太深已到了不共戴天的程度,而是不知该怎么办好。”
【咬牙切齿】yǎo yá qiē chǐ形容极端愤恨和仇恨。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一带的人,只要提起他,没有一人不恨得咬牙切齿。”
【国仇家恨】ɡuó chóu jiā hèn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如:抗日战争中,他抱着国仇家恨去投身革命。
【视如寇仇】shì rú kòu chóu寇仇:仇敌。看作仇敌。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饮恨吞声】yǐn hèn tūn shēnɡ饮恨:把仇恨咽到肚里。吞声:强忍住哭声。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血海深仇】xuè hǎi shēn chóu极深的仇恨。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周立波《暴风骤雨》:“郭全海对小王说道:‘韩老六跟我们家是父子两代的血海深仇。'”
【恨入骨髓】hèn rù ɡǔ suǐ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极端痛恨。如:日本人在南京,杀死了他全家,他恨入骨髓。
【同仇敌忾】tónɡ chóu dí kài同仇:共同仇恨。忾:怨恨,愤怒。共同一致地对敌人抱着仇恨和愤怒。欧阳山《苦斗》:“大家怀着同仇敌忾的怒火,闭着眼睛,低着头,站在红旗底下,像一根一根的石头柱子一般。”
【怨天尤人】yuàn tiān yóu rén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咎。指一旦遭遇挫折或困难就埋怨命运和别人,而不从自身找原因。语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痛心疾首】tònɡ xīn jí shǒu疾:痛。首:头。心也痛,头也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一个个痛心疾首。”也形容悲伤到了极点。如: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他的认识提高了,对自己的错误感到痛心疾首。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ɡ jué恶:厌恶。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老残游记》第九回:“然宋儒固多不是,然尚有是处,若今之学宋儒者,直乡愿而已,孔孟所深恶痛绝者也。”严文井《悼沈从文先生》:“最近几年,重读他一些作品,发现他对市侩习气有一种深恶痛绝的情绪。”如:他为人正直,对那种阳奉阴违的两面派作风,一向是深恶痛绝的。
【新仇旧恨】xīn chóu jiù hèn新仇加上旧恨。形容积累下的仇恨很多。《红旗谱》第七章:“他觉得肩头上更加沉重了,祖辈几代的新仇旧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
【食肉寝皮】shí ròu qǐn pí寝:睡觉。割下他的肉吃,剥下他的皮当睡觉的褥子。比喻极端的仇恨。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如:这个卖国贼,即使拿他来食肉寝皮,也难消我心头之恨。
【切齿痛心】qiè chǐ tònɡ xīn切齿:牙齿互相磨切。形容愤恨到了极点。《史记·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痛心也。”如:在抗日战争中,对残酷的敌人,无不切齿痛心。
【恨之入骨】hèn zhī rù ɡǔ仇恨到了骨髓中。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刘流《烈火金刚》第十七回:“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是罪恶滔天,田大姑对他们也是恨之入骨。”
8 惊怕
【惊弓之鸟】jīnɡ ɡōnɡ zhī niǎo曾受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比喻受过惊吓而遇事害怕惊慌的人。《战国策·楚策四》记载,更羸一次跟魏王在一起,用空弓一拉打下一只大雁,魏王觉得奇怪,更羸说:这是一只受了伤的大雁,之所以空弓可以打下来,是因为“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放疮陨也”。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西太后、荣禄一伙人,屡受外国强盗的打击,早成惊弓之鸟。”如:听到剿匪队已来的消息,这帮土匪就像惊弓之鸟似的逃散了。
【惊心动魄】jīnɡ xīn dònɡ pò心灵魂魄为之震惊。形容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也用来形容令人十分惊惶恐惧。如:火山爆发时的景象是十分惊心动魄的。
【惊世骇俗】jīnɡ shì hài sú骇:惊吓。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呵呵,高明之见,真所谓惊世骇俗。”如:在当时,女子剪短发,真是惊世骇俗之举。
【心有余悸】xīn yǒu yú jì悸:心跳,害怕。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孙犁《奋勇地前进、战斗》:“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绳,他就不会心有余悸了。”如:社会刚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动乱,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提心吊胆】tí xīn diào dǎn形容十分担心和害怕。《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色:脸色。《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原来是说,曾被虎伤的人才知道虎的厉害,后用来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脸色就变了。巴金《随想录》六:“二十年来天天听说‘毒草’,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如:不断进步的科学,已经征服了肺病,它今天不再使人谈虎色变了。
【心惊肉跳】xīn jīnɡ ròu tiào肉跳:肌肉抖动,指颤抖。形容恐惧不安。有时形容预感有灾祸临身的恐惧心情。如:他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惦记着在海上捕鱼的丈夫会不会出事。
【不寒而栗】bù hán ér lì 栗:发抖。不寒冷而发抖。形容受窘或受惊呆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如:他一想到那次车祸,全身不寒而栗。
【惊惶失措】jīnɡ huánɡ shī cuò 惶:惊慌。失措:举止失去常态。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怎么办。吴晗《灯下集·谈曹操》:“曹操死,青州军惊惶失措,以为天下又要大乱了。”也作“惊慌失措”。如:试卷发下来,要冷静分析,不要一看到难题,就惊慌失措。
【人心惶惶】rén xīn huánɡ huánɡ人们都提心吊胆、惶恐不安。巴金《寒夜》第十四章:“今天外面谣言更多,人心惶惶,好像大祸就要临头。”如:这几天,敌人下来清剿,天天开火打仗,扰得人心惶惶。
【毛骨悚然】máo ɡú sǒnɡ rán毛:毛发。骨:脊梁骨。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害怕,十分恐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十四:“忽然一阵冷风,吹得毛骨悚然。”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魂:迷信认为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灵气,即所谓灵魂。吓得灵魂脱离躯体走散了。形容极度惊慌,不能自主。《红楼梦》第一百零一回:“凤姐吓得魂不附体,不觉失声的‘咳’了一声,却是一只大狗。”如:在我军猛烈炮火袭击下,守敌吓得魂不附体,狼狈逃窜。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魂、魄:统指所谓精神、灵气。吓得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惊恐万状,不知如何是好。关汉卿《蝴蝶梦》:“惊得我魂飞魄散,走得我力尽筋舒。”鲁迅《阿 Q 正传》第九集:“阿Q这时很吃惊,几乎魂飞魄散了。”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ɡ wén骇:惊吓、惊恐。使人听了非常的震惊。语出宋·朱熹《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峻青《地下水晶宫》:“他们的奴隶般的生活是骇人听闻的,那简直就像生活在地狱里一样。”如:昨天夜里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抢劫案。
【触目惊心】chù mù jīnɡ xīn眼睛一看到内心就十分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清·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如: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镜头,充分揭露了法西斯分子的滔天罪行。
【担惊受怕】dān jīnɡ shòu pà提心吊胆,害怕遭受祸害。老舍《四世同堂》九十:“哪怕是躺在棺材里,他身边也得有个伴儿,要不,就是死了,也得日日夜夜担惊受怕。”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呆得像木头的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庄子·达生》记载,纪渻子替齐王驯养斗鸡,四十天才完成,训练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没有反映,“望之似木鸡矣”。后来形容因恐惧,惊讶而发呆、发愣。梁秋实《雅舍小品·客》:“有时主人方在厕上,客人已经升堂入室,回避不及,应接无术,主人鞠躬如也,客人呆若木鸡。”如:最摸不着头脑的是小李,他呆若木鸡似的在那儿站着。
【屁滚尿流】pì fèi niào liú形容非常惊恐或十分狼狈的样子。《水浒传》第六十四回:“耍和尚烧得头昏额烂,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如:小偷见了警察,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地从后门跑了。
【面面相觑】miàn miàn xiānɡ qù觑:看,偷看。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也形容做错了事,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曲波《林海雪原》:“五个匪徒面面相觑,眨巴着眼,不敢吭声。”如:他们二人一听,不由面面相觑,脸色发黄。
【亡魂丧胆】wánɡ hún sànɡ dǎn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元·汪元亨《沉醉东风·归田》曲:“薄利虚名再莫贪,赢得来亡魂丧胆。”如:苻坚到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亡魂丧胆,落荒而逃。
【瞠目结舌】chēnɡ mù jié shé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惊讶或受窘的样子。如:他听到这个噩耗,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
【风声鹤唳】fēnɡ shēnɡ hè lì《晋书·谢玄传》载,前秦符坚领兵攻打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恐惧、自相惊扰。《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如此接连数月,闹得两府惧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任光椿《戊戌喋血记》:“在战场上,往往只要有一处人惊惶逃跑,就可能造成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局面。”
【惊恐万状】jīnɡ kǒnɡ wàn zhuànɡ惊慌恐惧得现出各种丑态。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四:“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像是大敌袭来,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奔。”如:知道解放大军到来的消息后,大小土匪无不惊恐万状。
【心胆俱裂】xīn dǎn jù liè 俱:都。裂:破裂。心和胆都破裂了。形容在强大的打击下受到极大的惊吓。《古今小说》二十二:“此时蒙古攻城甚急,鄂州将破,似道心胆俱裂,那敢上前。”
【面如土色】miàn rú tǔ sè面色跟土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回:“独有贾赦贾政一干人吓得面如土色。”
【失魂落魄】shī hún luò pò形容心神不宁,行动失常,惊慌之极。《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尹子崇虽然也同他周旋,毕竟是贼人胆虚,终不免失魂落魄。”如:这些天她老是失魂落魄的样子,语无伦次,看来是遇到什么事了。
【惊魂未定】jīnɡ hún wèi dìnɡ 受惊的灵魂还没有安定下来。形容受惊之后心情尚未平静。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如:敌人逃到半山腰,正惊魂未定,我军又冲了过来。
【魂飞天外】hún fēi tiān wài灵魂远离躯体。形容极度恐慌或惊喜万分,不能自主。《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回:“王刑二夫人等听得,俱魂飞天外,不知怎样才好。”
【心惊胆战】xīn jīnɡ dǎn zhàn形容内心惊恐万分。鲁迅《华盖集续编·记谈话》:“现在一提到俄国,似乎就使人心惊胆战,但是,这是大可以不必的。”也作“心惊胆颤”。
【目瞪口呆】mù dènɡ kǒu dāi瞪大眼睛,张口却说不出话来。形容惊恐或受气而发愣的样子。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唬得东坡目瞪口呆,半晌无语。”如:老车长看到这一惊险动作,吓得目瞪口呆,半晌没缓过气来。
9 愁苦
【愁眉不展】chóu méi bù zhǎn忧愁使双眉紧锁,舒展不开。形容心事重重的神态。巴金《春》第十五章:“二小姐,你为什么近来总是愁眉不展?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ɡ chōn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焦虑不安。刘心武《栖凤楼》五十六:“你究竟是喜欢市场经济带来的新局面,还是对它忧心忡忡?”如:你的病是一般常见病,治疗后会好的,不要忧心忡忡,坐卧不安。
【不可终日】bù kě zhōnɡ rì一天也过不下去。形容思想惶恐不安。如:他是树叶子掉下来也怕打头的那种人,碰到一丁点儿小事,也会坐立不安,惶惶然不可终日的。
【愁肠百结】chóu chánɡ bǎi jié 百结:结头解不开。形容极其烦闷忧愁,难以排解。《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夜深独坐对残灯,默默怀人有感增。愁肠百结如丝乱,珠泪千行似雨倾。”
【愁肠寸断】chóu chánɡ cùn duàn愁得肠子也断成一截一截的。形容其愁苦。唐·张《游仙窟》:“泪脸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杞: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杞县。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愁。《列子·天瑞》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李白《梁甫吟》:“杞国无事忧天倾。”如:这使他顿时感到刚才不过是做了一场噩梦,事情未必如他想象的那么可怕,也许完全是杞人忧天。
【忧心如焚】yōu xīn rú fén忧愁的心里像火燎一样。形容十分焦虑忧愁。《三国演义》第八十回:“孔明答曰:忧心如焚,命不久矣。”三国魏·曹植《释愁文》:“形容枯悴,忧心如焚。”
【食不甘味】shí bù ɡān wèi 甘:美好。吃饭也吃不出味道。形容心中有事,吃东西都不知道滋味。语出《战国策·秦策三》:“今也,寡人一城围,食不甘味,卧不便席,今应侯亡地而言不忧,此其情也?”如:为了这项试验的成功,他真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五内如焚】wǔ nèi rú fén五内:作五脏,五脏像着了火似的。形容极度忧愁或焦急。《官场现形记》第三回:“此时茅道台早已急得五内如焚,一句话也回答不出。”也作“五内俱焚”。
【黯然销魂】àn rán xiāo hún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神沮丧得好像失去了灵魂似的。形容极度悲伤或愁苦。如:他远在国外,听说祖国沦陷,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他想起了父母的安危茶饭不思,黯然销魂。
【回肠九转】huí chánɡ jiǔ zhuǎn形容焦急忧虑,十分痛苦。司马迁《报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如:他的检讨送去以后,便惶惶不可终日,坐卧不安,回肠九转。
【愁眉苦脸】chóu méi kǔ liǎn因为忧愁而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忧思重重,神色悲苦。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老成爹气得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借酒浇愁】jiè jiǔ jiāo chóu 用喝酒来消除心中的忧愁。《花月痕》第三回:“看花忆梦惊春过,借酒浇愁带泪倾。”也比喻用诗文来抒发愁苦的感情。巴金《沉默集(二)序》:“写三篇小说,将百数十年的旧事重提,既非替古人担忧,亦非借酒浇愁。”
10 急躁不安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焚:烧。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唐·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只得走到外面去散步消遣。”
【焦躁不安】jiāo zào bù ān 焦急烦躁,不得安宁。也作“焦灼不安”。如:朋友叫我在火车站等他,火车快要开了,让人焦躁不安。
【气急败坏】qì jí bài huài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的样子。形容十分慌张、焦躁或极为愤怒。《水浒传》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度,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钱钟书《围城》:“凤仪气急败坏赶进礼堂,看见演讲已开始,便绝望地找个空位坐下。”
【风风火火】fēnɡ fēnɡ huǒ huǒ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如:他一天到晚总是风风火火,不知道忙些什么。
【火烧眉毛】huǒ shāo méi máo比喻非常紧迫。清·李渔《奈何天·妒遣》:“俗语讲得好:火烧眉毛,且顾眼前。”如:正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刻,敌人也从对面山上下来,越过公路,向延河边追来。
【火烧火燎】huǒ shāo huǒ liáo燎:挨近火而灼焦。形容身上热得难受或心中焦急。茹志鹃《关大妈》:“肩上的伤口,火燎火烧似的痛着,浑身瘫软,一到床前,身子竟不听指挥地倒下了。”
【抓耳挠腮】zhuā ěr náo sāi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法可施的样子。也形容欢喜。如:新的难题使他陷入了困境,急得他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杨沫《青春之歌》一部第二十四章:“刚让客人坐下,她就迫不及待地问他:‘没想到你来。…… 卢嘉川他真的——被捕了?现在,情况怎么样?'”
【迫在眉睫】pò zài méi jié睫:睫毛。比喻事情临在眼前,十分紧迫。《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方纪《挥手之间》:“新的内战危机,忽然又迫在眉睫了。”
【燃眉之急】rán méi zhī jí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歧路灯》第四十回:“(惠养民)一心要将银子撤出来,送还家中抵债,以解胞兄燃眉之急。”明·李开先《亡妹卢氏墓志铭》:“一日,偶见枕顶绣鞋……妹言:‘吾所手制,将鬻之以救燃眉之急。'”
【如饥似渴】rú jī sì kě就像饿了渴了急需饮食那样。形容要求非常迫切。《古今小说》十六:“母曰:‘吾儿一去,音信不闻,令我悬望,如饥似渴。'”
【如坐针毡】rú zuò zhēn zhān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非常不安。茹志鹃《关大妈》:“关大妈这一天如坐针毡,每过一分钟就捏一把汗,口袋里那件东西,像块生铁似的越坠越重。”如:听了老师的点名批评,我浑身燥热,如坐针毡。
【坐卧不安】zuò wò bù ān 坐不稳,睡不着。形容十分担心、忧虑。《花月痕》第四十四回:“到了二十八这日,秋痕在中心惊肉跳,坐卧不安。”
【急如星火】jí rú xīnɡ huǒ情势紧迫,像流星的光一样在空中一闪而过。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如星火。”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四:“凡役夫五百四十三万余人,昼夜开掘,急如星火。”
【心猿意马】xīn yuán yì mǎ 形容心思不定,像猴子在跳,马在跑一样控制不住。也作“意马心猿”。《元曲选·武汉臣·玉壶春》一:“他那里退后趋前,俺这里意马心猿。”如:我们干任何工作,都要聚精会神,切不可心猿意马,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
【心乱如麻】xīn luàn rú má心里慌乱像一团乱麻一样。形容心情十分烦乱。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九:“这红莲听得更鼓已是二更,心中想道:‘如何事了?’心乱如麻,遂乃轻移莲步,走玉长老房边。”
【芒刺在背】mánɡ cì zài bēi芒:草木果实外壳上的小刺。《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如:本来他满不在乎,可是在朱老师的严厉的目光下,他感到有些局促不安,犹如芒刺在背了。
【搓手顿足】cuō shǒu dùn zú搓手:双手互相摩擦。顿足:跺脚。形容人焦躁不安的样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辅成搓手顿足了半晌,没个理会。”
【心急火燎】xīn jí huǒ liáo燎:燃烧。心里急得像被烈火焚烧着一样。形容内心十分焦急。周克芹《秋之感》第五章:“他当时是怎样心急火燎地盼望着尤金菊的身影出现在车站的人丛中啊!”
【心烦意乱】xīn fán yì luàn 内心烦躁,思绪杂乱。《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袁绍回冀州,心烦意乱,不理政事。”如:街面已经拓宽了四五倍,显得宽敞而又平坦,再听不到那些使人心烦意乱的嘈杂吵闹。
【魂不守舍】hún bù shǒu shě魂:灵魂。舍:躯体。灵魂不能与躯体同在。形容心神不定,恍恍惚惚。叶文玲《插曲》:“为什么今天又像似着了魔,中了邪,上午在湖畔一相遇,就一直魂不守舍。现在又神魂颠倒地按着她留给的地址去找她了。”
11 怀疑犹豫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ɡ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晋书·载记第十三·苻坚》记载,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看见东晋军队布阵整齐,将士精锐,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如:山上的匪徒群龙无首,惊疑不定,闻讯后更是草木皆兵,不知所措。
【疑神疑鬼】yí shén yí ɡuǐ怀疑这个,又怀疑那个。形容神经过敏,疑虑重重。茅盾《腐蚀》:“现在我不是心理有点变态么?常常疑神疑鬼,医生说是怔忡之症。”如:我们要胸怀开阔,不要总是疑神疑鬼地担心别人算计自己。
【满腹狐疑】mǎn fù hú yí心里满是疑惑。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一回:“包旺听了,心下明白,直等到天有三更,未见张、赵回来,不由满腹狐疑。”
【半信半疑】bàn xìn bàn yí又可信,又不可信。也作“将信将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在店里听了姑娘你那番话,始终半信半疑。”
【杯弓蛇影】bēi ɡōnɡ shé yǐnɡ《晋书·乐广传》中说,乐广一次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照在酒杯里,有个客人以为是蛇,回去就老是不放心,因而得了病。乐广知道后又把那位客人请来,还在原处吃饭喝酒,让他明白了杯子里有蛇影的真相,这个客人的病就好了。后来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如:他这个人,常常杯弓蛇影,疑神疑鬼,树叶掉在头上也会吓得跳起来。
【首鼠两端】shǒu shǔ liǎnɡ duān首鼠:犹豫不决,欲进又退的样子。端:头。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如:是继续隐瞒罪行还是去自首,他这回首鼠两端,思想斗争非常激烈。
【裹足不前】ɡuǒ zú bù qián裹足:把脚包缠住。多指因有所顾虑而不敢前行。《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梁秋实《雅舍小品·包装》:“酱羊肉就是最好,在包装方面这样的不负责,恐怕也要令人裹足不前。”
【优柔寡断】yōu róu ɡuǎ duàn优柔:迟疑不决。寡:少。形容做事犹豫不决,不果断。黎汝清《冬蕾》:“你这样优柔寡断,缠缠绵绵,什么事也办不成!”
【踟蹰不前】chí chú bù qián踟蹰:徘徊不进。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不敢前进。老舍《四世同堂》九十三:“他在小庙门外踟蹰不前的时候有几个人在后面跟着他。”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ɡ举起棋子不知下哪一步好。比喻拿不定主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如:现在已经是大敌当前了,我们怎么还能这样举棋不定呢?
【前怕狼,后怕虎】qián pà lánɡ,hòu pà hǔ形容顾虑重重,犹豫不决。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回:“上了年纪的人都是前怕狼后怕虎,事事有顾虑。”
【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畏:害怕。前也怕,后也怕。形容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的疑惧状态。周立波《暴风骤雨》:“这人原先胆子小,干啥也脚踩两只船,斗争韩老六,畏首畏尾,不敢往前探。”
【束手束脚】shù shǒu shù jiǎo比喻做事顾虑多,不敢放手去干。如:他束手束脚,胆小如鼠。
【模棱两可】mó lénɡ liǎnɡ kě模棱:对问题正反两面含含糊糊,不表示明确的态度。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形容对一件事情的两方面都不否定,没有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旧唐书·苏味道传》记载,苏味道曾经对别人说,处事不要明确地决断,但模棱以持两端就可以。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十五:“他觉得在文采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含混的语句了。”如:我们写作文时,用词要十分准确,模棱两可的话宁可删去不用。
【瞻前顾后】zhān qián ɡù hòu瞻:向前望。顾:回头看或向四面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原来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到。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宋·朱熹《朱子全书》:“瞻前顾后,便做不成。”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欲做大事,何能瞻前顾后,如市井庸人!”
【沉吟不决】chén yín bù jué沉吟:迟疑。决:决断,决定。迟疑地决定不下来。如:曹操生性多疑,对许多事情都沉吟不决,以致失策。
【趑趄不前】zī jū bù qián趑趄:迟疑,不敢前进的样子。形容想走又不敢走,犹豫不进。唐·韩愈《昌黎先生集·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七回:“不由自主地便上了包车,仍回到鸿仁里,望着自己门口,倒有点趑趄不前之态。”
12 决心
【当机立断】dānɡ jī lì duàn当机:抓住时机,面临紧要关头,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魏巍《地球的红飘带》二十七:“鉴于这种形势,统帅部当机立断,决定停止攻击。”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锅打破,把船弄沉,表示不再回来。形容下决心,不顾一切一拼到底。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舟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如:屋里笼罩着一种严肃气氛,人人脸上都呈现出破釜沉舟的果决神色。
【孤注一掷】ɡū zhù yì zhì孤注:赌博时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注。掷:指赌钱掷骰子。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以求侥幸成功,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
【鱼死网破】yú sǐ wǎnɡ pò比喻斗争双方同归于尽。曲波《林海雪原》第十八章:“高波的心像炸裂了一样,恨不得一步扑上去,来一个鱼死网破。”
【罄其所有】qìnɡ qí suǒ yǒu尽自己的一切力量。罄:用完,用尽。如:他为了完成他的事业,破釜沉舟,罄其所有。
【一决雌雄】yì jué cí xiónɡ 雌雄:比喻胜负、高低。决定胜败高低。《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吾自历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此天丧我也,汝等各回本州暂与曹操一决雌雄。”如:这两位乒乓健将,将在这场比赛中一决雌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dānɡ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结果反而受到祸害。《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嗟呼!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史记·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毕其功于一役】bì qí ɡōnɡ yú yì yì毕:完成。功:事情。一役:一次行动。把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完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革命有阶段之分,只能由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无所谓毕其功于一役。”
【毅然决然】yì rán jué rán形容意志坚决,毫不犹豫。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八回:“窦世豪得了这封信,所以毅然决然,借点原由同洋人反对,彼此分手,以免旁人议论,以保自己功名。”如:我毅然决然不去上学,为母亲的病要紧,等母亲病好了再说。
【斩钉截铁】zhǎn dīnɡ jié tiě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拖沓。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如:他斩钉截铁地说:“还没有一个诗人能违反真实创造出一个艺术形象。”
【快刀斩乱麻】kuài dāo zhǎn luàn má比喻做事果断,能坚决采取有效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巴金《谈‹灭亡›》:“自己一直在两者之间不停地碰来撞去,而终于不能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一下子彻底解决。”
【你死我活】nǐ sǐ wǒ huó形容敌对双方斗争非常残酷,势不两立。如:姚雪垠《李自成》:“难道咱兄弟们还要拿刀耍杖,杀得你死我活,叫祖宗在地下难过?”
【砸锅卖铁】zá ɡuō mài tiě比喻把自己所有的都拿出来。如:为了孩子的前途,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大学。
【一锤定音】yì chuí dìnɡ yīn原指制作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后喻指凭一句话做出最终决定。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一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也作“一槌定音”。
【何去何从】hé qù hé cónɡ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里,走向哪里。《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现在指在重大问题上进行抉择。徐迟《牡丹》六:“他考虑了好久,何去何从。台北?香港?里约热内卢?纽约?长吁短叹了好几月。”
【长痛不如短痛】chánɡ tònɡ bù rú duǎn tònɡ比喻对某件事情要下定决心解决,不能长期拖延下去。如:你这样长期疼痛下去,总不是办法,何不把肿瘤一次割掉,长痛不如短痛,干脆利索的好。
【壮士解腕】zhuànɡ shì jiě wàn 壮士:勇士。解:分解。《三国志·魏书·陈泰传》:“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比喻做事要当机立断,不要迟疑、姑息,因小失大。
【事不宜迟】shì bù yí chí事情要抓紧时间做,不宜拖延。贾仲名《萧淑兰》四:“事不宜迟,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
【操刀必割】cāo dāo bì ɡē 操:拿。拿着刀一定要割。比喻做事要及时。汉·贾谊《新书·宗首》:“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
【抽刀断丝】chōu dāo duàn sī 抽出刀来斩断纷乱的丝线,比喻果断地处理麻烦的问题。《北史·齐本纪·显祖文宣帝》:“(高欢)又尝令诸子,各使理乱丝,帝(高洋)独抽刀断之,曰:乱者须斩。”如:他下定决心,抽刀断丝,不再去赌了。
【背城借一】bēi chénɡ jiè yī背城:背向自己的城堡。借一:凭借一战。背向自己的城堡,凭借它与敌人决一死战。意思是做最后的奋斗。《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置之死地而后生】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ɡ置于临死的境地,然后才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北史·僭伪附庸传·刘武》:“军士去家二千里,后有黄河之难,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í zhàn背靠着河水打一仗。指决一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将韩信进攻赵军时,命令士兵背靠着河水列阵,这样汉军士兵见前临大敌,后无退路,全部拼死作战,结果打败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