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美术启蒙的法国教育

1.自然而然的五感教育

在每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里,孩子都在主动成长。


“五感”,就是孩子拥有的获取外界信息的虚拟天线,孩子通过听、看、触摸来探索外界、积累信息。在孩子日渐长大的过程中,这些因素对其表达能力的提升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幼儿时代的五感体验非常重要。

为了刺激“五感”,我也和大多数妈妈一样把精力倾注在了刺激触觉和视觉的系列丛书上。孩子满周岁后,我还带她去文化中心参加讲座。然而,总共12次课的讲座中,至少有一半的课程与孩子白天的睡觉时间冲突,所以我们不是缺席就是到场之后孩子却睡着了,不得不提前回家。

我家孩子比较重,出生时就有8斤,周岁时达到了28斤。带着这样的孩子去文化中心听课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我不仅要给孩子穿上外出的衣服,还要背上背袋,带上纸尿裤、水瓶、零食、湿巾等物品。同时,还面临一个问题——所谓的五感刺激课程一进家门就停止了。现在回过头看看,与其说是为了孩子去听课,不如说是家长出于“想要为孩子付出点什么”的心理,而做的自我安慰罢了。

后来,我认识到:刺激孩子的五感虽然重要,但并不需要特定的教育方式。在生活中,通过对声音、气味、光线、语言、触感等的接触和体验,孩子的五感自然而然会得到发育并逐渐能更加自由地表达自我,多样化的潜力也随之会被激发出来。

问题是,要想让孩子将通过五感刺激得来的潜力更加自如地发挥出来,家长要小心翼翼地捅破这层窗户纸。根据爸爸妈妈反应的不同,幼儿的自由表达可能会持续下去,也可能会就此停止。面对特立独行的孩子,有的家长会羞于接受,有的家长则积极鼓励,这两种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韩国人热衷于流行文化。几年前开始流行的高级棉衣,因为前总统的孙女穿过而再次人气高涨。后来又流行起了黑色棉衣,街上穿着这样衣服的人非常多。这种“全民大流行”在法国很少见,在韩国,孩子们却通过玩具、动画片等,从小就接触“大众文化”。可以说,所有的孩子都接纳着同样的事物,在相似的环境中成长。

社会现实越是如此,父母的育儿方式就越显得重要。父母的养育方式决定了孩子能否成为一个具有创意的人。其实,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养育只不过是手忙脚乱地走别人的老路而已。

如果希望孩子有创意、懂表达、会思考,身为父母的我们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唤醒自己的多样化视角。

准备本书的过程中我结识了一些法国妈妈(包括我的合作伙伴西多妮),她们和我们大有不同,她们在家和孩子一同度过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着创意游戏。那么,法国的妈妈们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的呢?

放任天性

孩子出生后6个月左右时,就开始喜欢用手抓着东西往嘴里送。他们会反复把各种东西放进嘴里,还会用舌头品尝或者吸吮。为什么偏偏会用嘴呢?因为孩子们手上的感觉还不够发达,所以他们选择用更敏感的嘴去感受事物,一探究竟。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嗅到气味,感受温度和形状。对孩子来说,体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后初次见到的事物,是一件充满趣味、能激起他们兴趣的事情。

当孩子往嘴里放东西的时候,大部分韩国妈妈都会立刻夺下。夺下之后大松一口气,还得感叹一番:“孩子怎么能随便往嘴里放东西呢?!”更有甚者,告诉孩子“脏脏”,禁止孩子再次把一些东西放到嘴里。可是,大多数法国妈妈都不会这样做。她们认为,如果不是容易发生危险的东西,不去干涉其实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小游戏,他正在主动刺激、开拓感官,并由此探索外界。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儿童头脑发育研究院的共同创始人、心理学教授吉尔·斯塔姆说过:“对幼儿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会试图去了解这个东西能不能吃,那个东西能不能用,以及是不是有危险。为了了解到这些信息,孩子在满足大脑的需求时,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往嘴里塞。”由此看来,给孩子打造出一个安全的环境后,妈妈们有必要退到一旁,远远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就可以了。

不规定时间

在家中,刺激孩子的五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利用好时间就可以。假设我们打算和孩子一起画画或是做手工,那么从哪儿开始好呢?大部分妈妈会选择先准备材料,加上一句:“看,我们来做点什么呢?”提些建议后开始进入正题。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环境,并且随着孩子的意愿反复开始、停止。

在孩子的小手可以轻易触及的地方放置一些材料,比如客厅的某个角落或是厨房里。不论何时,只要孩子想做就可以立即进入刺激五感的游戏中,当孩子想停止的时候就停止。这里所说的不规定时间,指的是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不由妈妈的意志来决定。

我在小书桌上为孩子准备了各种画笔、A4纸和透明胶带,让孩子可以自由取用。在没有人一起玩耍的时候,孩子时常一个人画画,或是用纸折飞机、玩具刀、花、王冠、游戏机等。在这之前,我从未想到A4纸能够玩出这么多花样。

亲身体验

相对于某个特定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体验”的机会更重要。

比如,准备饭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触摸食材或是亲手将餐具摆到餐桌上。有些妈妈因为担心孩子会打碎陶瓷或玻璃器皿,就只允许孩子接触塑料餐具,其实这样做并不是很好。因为只有亲身体会并了解了各种餐具特有的质感后,孩子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它们。

父母的教育观念不同,孩子的五感发育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果父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告诉孩子他是家庭的一分子,家是由家庭成员共同组成的(目的并不是树立家长的绝对权威),并让孩子切身体会到这个道理,那么孩子的五感也会随之得到锻炼。

现在的社会,孩子刚一出生就成了一个消费者。婴幼儿用品就不用说了,包括玩具在内的其他日常用品都是买来的。很难见到谁家孩子自己做个小玩具,或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的情形,因为大家都觉得给孩子买名贵品牌的玩具和衣物才算是好妈妈——最好是别人一看就认识的牌子。

但是,买来的昂贵布娃娃并不能和孩子亲手制作的玩具相提并论。制作玩具不仅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体验。亲自制作,把构思变成实物,对妈妈和孩子来说,都是崭新的体会。

以上三点中,对韩国妈妈来说最难的是哪点呢?我想应该是第一条“放任天性”吧!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妈妈们心中都充满不安,总是担心疏忽了什么,或者没有尽到妈妈的职责。如果真的放任不管、什么努力都不做,妈妈们又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于人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输在起跑线上”。

有段时间我也感受到了这种不安。女儿刚刚出生,我就拖着还没有消去水肿的身体带她参加据说是国内最好的亲子机构的活动。怀着“只给孩子最好的”的心情,以及满足“自己做个好妈妈”的愿望,我背负着巨大的育儿压力。然而,越是这样,我就越难以捕捉到和孩子之间的那小小的幸福,而整日陷在紧张和担忧之中。

后来,我从法国妈妈和她们的家人身上学到了智慧,尽量做到主动退后半步。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发生让我担心的事情。原来,在每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里,孩子都在主动成长。看着孩子每天都在主动探索,我一下子放下心来,从此便能安心地享受着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秀丽(40个月龄)的一天

为了让平凡的日子也特别起来,可以像法国爸爸妈妈那样充分利用记事本,把和孩子一同体验的细小、温暖的事情记录下来。比如,将一些孩子喜欢的小卡片、小树叶等贴在本子上,并记录上它们的信息,将幼儿园老师写的小便签也一同夹进去,慢慢地,就会积累起一份珍贵记忆。

和孩子一起探索、共度的时光非常珍贵,一定要将其珍藏起来。当旅游结束回到家时,和孩子一起画一下那些令你们印象深刻的场面,把拍的照片和景点门票贴在本子上,也别小瞧吃糖剩下的糖纸,它能勾起不少回忆呢。

为妈妈准备的五感小游戏

视觉

1 观察名画或者名家作品,自然地和孩子谈论光线、色彩、构图、立体感。和孩子一同体验与感受,比记住画家的名字或作品名更重要。

2 从杂志上剪一些照片或画,按照颜色由浅到深的顺序把它们贴在画纸上。(例如,浅黄色-浅绿色-草绿色-深绿色)

3 观察天空和云朵,感受时间和季节。

听觉

1 不主动发出任何声音,感受耳朵捕捉到的周边的响声。

2 尝试用铅笔、木筷子敲击身边的物品。

3 用尽全力开心地飞跑,仔细聆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嗅觉

1 嗅觉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最不发达的一项感觉,但也是在生活中最容易唤起记忆的一种感觉。闻一闻生活中常见的咖啡、巧克力等食物的气味,鼓励孩子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2 说一说做菜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气味。

3 观察一下动物(狗、蛇、蜗牛、海豚、章鱼、蝎子和猫头鹰等)鼻子的位置,介绍一下与嗅觉有关的身体器官。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感觉。

触觉

1 触摸多种布料(天鹅绒、亚麻、毛毡和蕾丝等),把它们贴在空白画纸上或自己的画里。

2 玩黏土、面粉的时候直接用手接触,用水调节浓度,体会各不相同的手感。

3 参与做饭过程,直接触摸各种食材。(比如,一起拌菠菜、给要炸的猪排裹面包糠等。)

味觉

1 接触各国食物(咖喱、冬阴功汤、法棍面包等),谁都可能对第一次接触的食物产生排斥感,但这是一个了解各种味道的好机会。

2 和孩子一起做糕点,聊一聊糕点的味道和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