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志·工会志(1992—2010年)
-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2472字
- 2021-12-30 17:46:44
第二章 职工队伍分布
第一节 职工产业分布
1992~2010年,陕西职工的产业分布,按《陕西统计年鉴》关于三次产业划分范围,第一产业没有变化,第二产业所包括的行业变化较小,第三产业变化较大。本志按《陕西统计年鉴》2010年的产业分布为准。
一、第一产业职工分布
第一产业职工主要指从事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的职工。1992~2010年,第一产业职工人数占全省职工总数的比例很小,人数最少的4万余人,大多数年份保持在6万余人,其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城镇私营单位和城镇个体经营者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很少,超过万人的年份有限,人数最多的2010年为1.7万人。总体上,第一产业职工队伍相对稳定,在全省职工队伍中的影响较小。
陕西省1992~2010年主要年份第一产业职工分布表
注:资料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2002年之后职工人数为在岗职工数
二、第二产业职工分布
第二产业的主要行业有采矿(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四个行业。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制造业始终是陕西的主要行业,集中了全省产业职工的主要力量。
(一)第二产业所含行业职工分布
第二产业的国有、城镇集体和其他单位职工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1992年为211.9万人,2010年为135.8万人,减少76.1万人,下降35.9%。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职工人数变化较小,相对稳定;采矿业职工人数呈增加趋势;制造业和建筑业均有较大幅度减少:制造业职工1997年为139.8万人,2010年为78.7万人,减少61.1万人,下降43.7%;建筑业1992年为33.1万人,2010年为22.7万人,减少10.4万人,下降31.4%。
陕西省1992~2010年主要年份第二产业所含行业职工分布表
注:①资料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2002年之后职工人数为在岗职工数;②表内职工人数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职工人数;③1992年制造业含采矿、采掘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二)第二产业所含行业城镇私营单位和城镇个体就业人员
总人数和其在第二产业四个行业中的人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1992年总人数为3.0万人,2010年增至129.3万人,增加126.3万人,是1992年的43.1倍。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业人数变化较小;采矿业从1997年的0.4万人升至2010年的9.8万人,是1997年的24.5倍;制造业1997年为9.2万人,2010年达78.6万人,增加69.4万人,是1997年的8.5倍。建筑业1992年为0.4万人,2010年达40万人,是1992年的100倍。
据陕西工会统计年报数据,第二产业中的城镇私营单位及城镇个体就业人员加入工会的人数也逐年增加。
陕西省1992~2010年主要年份第二产业所含行业城镇私营单位和城镇个体就业人员分布表
注:资料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1992年制造业含采矿业
三、第三产业职工分布
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14个行业。1992年之后,陕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职工总数逐年不断增加。一些新兴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人数逐年增加。
(一)第三产业所含行业职工分布
1992~2010年,第三产业中国有、城镇集体和其他单位职工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92年为173.1万人,2010年为202.8万人,增加29.7万人,增长17.2%。其所含各行业职工人数有增有减。一些传统行业职工人数减少幅度大,如批发和零售业,1992年的职工人数为45.2万人,到2010年,减至11.7万人,减少33.5万人,下降74.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等行业人数相对稳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均呈稳步上升趋势。
陕西省1992~2010年主要年份第三产业所含行业职工分布表
注:①资料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 2002年之后职工人数为在岗职工数;②表内职工人数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职工数
(二)第三产业所含行业城镇私营单位和城镇个体就业人员
第三产业中,城镇私营单位和城镇个体经营者人数逐年快速增长。1992年为16.4万人,2010年增至200.9万人,是1992年的12.3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等行业的就业人员增速明显。总体上是国有单位退出较多的行业,也是城镇私营单位和城镇个体经营者进入较多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992年城镇私营单位和城镇个体经营者的就业人数为1.0万人,2010年为27.5万人,是1992年的27.5倍;批发和零售业,1992年为12.7万人,2010年为77.2万人,是1992年的6.1倍;另外,还有人数众多的灵活就业人员等也多在第三产业中的非正规部门就业,如家政服务等。
陕西省1992~2010年主要年份第三产业所含行业城镇私营单位和城镇个体就业人员分布表
注:① 资料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 ② 表内“其他”人数主要含: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五个行业
陕西各级工会根据第三产业各行业非公有制单位规模普遍较小、就业人员流动大的特点,以较为灵活的形式组建工会,如楼宇工会、开发区工会、行业工会联合会等,引导和发展城镇私营单位和城镇个体经营单位的大量工薪阶层加入了工会组织、成为工会会员。如2009年6月,咸阳市成立了餐饮宾馆行业工会联合会,使已经完全实现了投资多元化的12000余户酒店餐饮单位的30万员工有了“娘家”,加快了其基层单位建立工会和发展会员的步伐。
第二节 职工地区分布
1992~2010年,陕西职工地区分布相对稳定。西安市和关中地区传统工业城市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等五市的职工人数,每年均占到全省职工人数的70%。尤其是西安市,作为陕西经济文化中心,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是陕西省内跨市和省际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地,其职工人数占全省职工人数的比例始终处于领先地位,1992年占全省职工人数的35.50%、2002年占35.02%、2010年占38.13%。咸阳、渭南市职工人数变化较小,咸阳1992年、2002年、2010年均占全省职工人数的11%左右,渭南均占10%左右。宝鸡、铜川市职工人数均有下降,平均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两市,职工人数也呈下降趋势,汉中平均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陕北的延安、榆林两市职工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榆林市(地区)1992年职工人数为16.01万人,占全省职工人数的4.06%,到2010年增加到24.25万人,占7.07%,上升了三个百分点。延安、榆林两市职工人数上升的原因之一是来两市进行资源开发的人数增加。
陕西省1992~2010年主要年份各市(区)职工分布表
注:①资料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2002年之后职工人数为在岗职工数;②表内“其他单位”包括港澳台投资、外商投资等单位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