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们深陷战争旋涡,因此,可能很少有人知道,1924年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水岭。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部法案(下称《1924年移民法案》),要求过渡期结束后,每年迁入美国的欧洲移民不得超过十五万人。此外,欧洲移民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州,从而稳定美国既有的民族构成。这两个政策标志着美国自由移民时代的彻底结束。从早期殖民时代到世界大战结束,其间,不管白人移民的数量有多少,也不管白人移民来自哪里,美国的大门始终为他们敞开。在某些年份,来到美国的欧洲移民甚至超过百万人。现在,作为民族大熔炉的美国即将沸腾。然而,早在1782年,J.赫克托·圣约翰·德·克雷夫科尔J.赫克托·圣约翰·德·克雷夫科尔(J.Hector St.John de Crèvecoeur,1735—1813),法裔美国人,美国18世纪著名作家,代表作有《一个美国农民的信》和《18世纪美国图景》。——原注就在其作品中对“熔炉”一词大加赞赏。

1929年,美国开始实施新制度。现在看来,曾经的移民大潮只不过是涓涓细流。镌刻在自由女神像基座上的埃玛·拉扎勒斯的诗句表明,历史将永逝不回。


来吧,受苦受累的人们啊,

蜷缩在一起,渴望呼吸自由的空气,

所有在海滩上被遗弃的悲惨的人啊,

那些流离失所、饱经风雨的人们,都到我这儿来吧……


由于种种原因,美国政府决定缓解因历史因素造成的移民人口压力。《1924年移民法案》实施时,虽然没有受到民众拥戴,但这项“国民计划”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

毫无疑问,《1924年移民法案》也对有关移民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影响。早年,美国经济学家主要研究移民带来的能源问题,社会学家热衷于讲述和评价移民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但学者们并没有将移民当作一种社会进步看待,而是当作一个社会问题。他们有关移民的文章旨在影响美国政府政策的制定。现在,移民问题越来越受到专业历史学家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的是,专业历史学家能以更长远的眼光审视移民问题,同时公正、冷静、客观地评价移民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大多数专业历史学家即使将研究范围限制在某一个国家,也不会在诱惑面前低头。然而,一些早期的学者往往禁不住诱惑,以牺牲其他群体的地位为代价,放大另一个群体的重要性。

在本书中,美国历史学家马库斯·李·汉森讲述了大西洋两岸白种人声势浩大的移民运动,时间从最初的十三个殖民地,到早期的美利坚合众国,再到内战爆发前夕。马库斯·李·汉森着重讲述了后一阶段的移民潮。与大多数研究大西洋移民的历史学家不同,马库斯·李·汉森是站在欧洲立场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美国立场。当其他学者在谈论移民到达美国后发生的故事时,马库斯·李·汉森将视线投射在了一个前人从未触及的领域。他讲述了欧洲旧大陆的人对命运感到深深不满的种种情形,如农耕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工业的兴起、自然灾害、政治压迫、宗教歧视,以及移民机构的强制性措施等。他解释了美国作为希望的乐土,为什么时而蒸蒸日上、繁荣昌盛,时而前景暗淡、每况愈下。同时,他解释了美国政府为什么时而积极推动移民浪潮,时而有意阻碍移民进程。他认为,美国在陆路运输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导致欧洲内陆的农民更容易到达启程港口。当时,远洋航行技术的现代化激励了很多人前往北美洲探险。此外,马库斯·李·汉森描绘了当时的人为了设计航行路线倾尽所有,并且揭示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美国定居的原因。

作者寻踪觅源,探究上述情形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价其后果,从而勾勒出一幅清晰明了的旧大陆移民图。作者虽然主要关注美国移民问题,但谈到了其他国家应对移民的举措及其影响。譬如,大批欧洲移民迁往波兰与俄罗斯南部等地广人稀的地区,大批英国人迁往加拿大、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巴西和美国中部地区,从而掀起了移民潮。历史上甚至出现过这样一种情形:拉丁美洲对欧洲平民的吸引力比美国大很多,令人感到惊讶。

随着作者笔下故事情节的展开,每位读者都能感受到这本书史诗般的风格。如果不了解美国西部的拓荒冒险历史,那么漫长的跨大西洋移民历史为了解美国西部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历史学家认为,美利坚民族一些优秀品质的形成归因于欧洲移民身上敢于探索的勇气、坚定的意志力及谦逊的品格。一些美国人的祖先虽然不是乘“五月花”号来到新大陆,但同样以充满勇气和献身精神的非英裔祖先为傲。在随后的移民中,美国的非英裔祖先勇敢地跨越大西洋,尽管他们没有引起历史学家足够的重视。

在本书中,马库斯·李·汉森描写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人。这本书展现了人们的希望、做过的荒唐事、经历的成功与失败等。譬如,神秘的芭芭拉·冯·克鲁代纳夫人为饥饿的人们分发食物,唤起了瑞士农民渴望改变的斗志;衣着光鲜的德意志人在卢浮宫的花园里露营,等待售卖马车,然后乘船前往勒阿弗尔港开始新的旅途;饱受饥饿折磨的爱尔兰农夫将奄奄一息的人遗弃在马路边;荷兰港口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航行者蜷缩在移民船上,担心染上斑疹伤寒……这些情形仿佛历历在目。在德国偏远的乡村,村民们通过阅读报纸上关于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信息,了解了美国。在爱尔兰,一个从美国衣锦还乡的人,在同乡中引发了新的移民热。在欧洲各地,从美国寄来的信及廉价的指南手册激起了欧洲人前往北美洲的兴趣。经过作者耐心细致的调查和整理,很多有趣的情节为叙述注入了活力。如果换作一个写作技能不够精湛的作家,这些情节不但不会为叙述增色,还会囿于枯燥的统计归纳,成为冗余。

为了收集材料,马库斯·李·汉森在国外待了近四年,主要活动在大不列颠群岛、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和北欧几个国家。马库斯·李·汉森是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位历史学教授。1938年5月11日,在事业巅峰期,他不幸英年早逝。伊利诺伊大学痛失一位才华横溢的历史学家。虽然本书的现存稿比较完整,但马库斯·李·汉森原计划出版三部曲,本书是三部曲中的第一册。第二册计划叙述1860年到1882年的故事。除了追溯移民的欧洲渊源,他希望着重讲述美国内战对已经在美国扎根的欧洲移民的影响。马库斯·李·汉森认为,内战的影响能够解释美国为什么不像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建立强大的种族群体。第三册打算聚焦欧洲中部和南部地区的移民发展,讲述从那时起到现在的移民故事。毫无疑问,后两册书必定会继续延用第一册书新颖的写作手法和丰富的例证阐述。

逝世前,马库斯·李·汉森对本书的草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没有完成最后修改。他逝世后,完善书稿的工作落到了我身上。我秉持着审慎严谨的态度,完成了这项工作,以表达对原作者主旨理念的尊重与敬意。我没有对本书关于重要素材的组织、例证的阐述及其得出的结论做任何改动。在大量阅读马库斯·李·汉森笔记的基础上,埃丝特·麦肯齐女士完善了本书的脚注及引用。历史学家如果希望借此查明作者相关信息的来源,可能会对书中的脚注和引用感兴趣。感谢C.弗里德里希·汉森先生和西奥多·L.阿格纽先生给予我的诸多帮助。感谢伊丽莎白·F.霍克西女士为出版社提供了手稿。

阿瑟·M.施莱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