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土地分到户

1982年,这一年在陈瑶所在的村,发生了一件大事。

老村长当年还是年轻的村长。

他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村也决定把土地分到户,让你们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争取更快的步入小康生活。”

“分到户?”有人提出疑虑:“那是不是说,我们自己种出来交给村里?按收成分发粮食给我们?”

村长笑了:“你这是什么分产到户啊?分产到户的意思就是,以户为单位,把土地平分了,你们自己种,收成归你们。”

“收成归我们?就是我们自家种的归我们自己?”

村长点头:“是的,就是这个理。”

咋一听这是件好事,可细想又觉得不可能。

大家都开始提出心中的疑虑。

村长早些年在外当兵,退伍回来就想带领全村人奔向小康。他们所担心的问题,他早就帮大家考量好了,经过他的多村多地考察,他才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大家对他也是很信任的,他说能吃饱,日子会比之前好,那大家肯定信啊!

他说:“土地有贫瘠,不能一概而论。我提议每家每户都要有一级田,也要有二级田,当然,二级田因为产量不如一级田,它的亩数就要比一级田多。所以你们也可以考虑只要二级田,这看你们自己选择。”

“那肯定要一级田啊!二级田又不出粮食。”

“那要是分到最后都是二级田呢?那岂不是没收成。”

村长解释:“我是说平分,就是把我们村的一级田二级田都按照户来平分,保证每家都会有一级田。”

政策决定了,接下来就是干。村长带领村会计,管理员还有一些热心村民,拿着丈尺,笔纸,开始一个田一个田的丈量,记数,计算,划分。

分田的时候,所考虑的一个问题还有远近。就是除了特殊情况,家附近的土地都是自己的,有些远的,又私下来对调了一下。

就是尽量做到服务于大家方便。

土地分产到户,对大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土地种好,收成好,粮仓满满。

有吃的比什么都好。

陈瑶可以说从小就在田边地里长大的。

陈大兵和范淑芬下地干活就会把她带上。

他们把背篓放在地里,又在背篓里铺了一层干净的布,把陈瑶放进去。

这样一呆就是一上午,一整天。

只要不懒,家里总会有些收成。就是把该交的税收交上去了,也还够一家人吃。这样的日子比之前大集体好了很多。

陈大兵他们在感恩社会的这种变化下,看着陈瑶长大。

1985年

陈瑶到了上幼稚园的日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在过年的时候,都能杀上一头大肥猪了。没有冰箱,只能全部做成腊肉,香肠。

我想四川腊肉香肠可能就是那样来的,腊肉能存放很长时间啊!猪是杀了,除了过年的时候煮,其他时间根本舍不得吃。

就只能做成腊肉存放,有客人来的时候才吃。

那时候,陈瑶的家有台黑白电视机,晚上干完农活,一家人也会守在电视机旁,一边看电视,一边用火盆烤今天刚洗好的衣服。

不烤干可不得行,明天下地还要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