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说,你看,早恋就是魔鬼。会导致一系列恶果——成绩下降,被看不起,性行为,甚至怀孕,自杀......对不起。糟糕的不是早恋,是你对早恋的无知。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来说,最重要的经历之一便是“早恋”。“早恋”的经历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恋爱观,婚姻观,从而决定他一生的幸福。
什么叫不正常?如果你的孩子在这个时期对异性还没有一点兴趣,那才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情。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谈恋爱,就表示父母没有大的问题。反之亦然。
我们总是把18岁前的恋爱广泛地称为“早恋”。至少,我不会让我的孩子结婚前还不知道怎么谈恋爱。青春期恋爱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个人技能,而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有“高考”,但日本却鼓励孩子从高中开始就去恋爱见习。在现实中面对感情更加游刃有余,具有更强的分辨能力,避免中“圈套”,轻易上当受骗。
一个在“早恋”问题上没有得到父母信任和支持的孩子,很可能不再相信别人能真正爱他。很多家庭关系存在问题的孩子,为了弥补家庭中的情感缺失,会到家庭以外的关系中寻找安全感、亲密和温暖。于是,当一个温柔的男孩出现,她终于可以喘息。在那片小小的天地里,获得真正的自由。他们一起上课吃饭,放学路上在墙根窄巷里亲密。恋爱的甜蜜,让她暂时逃离巨大的学习压力,缓解家庭纷争带来的痛苦。生长在正常、健康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基本的情感需求能得到及时适当的回应。即使恋爱,也能处理好学业的平衡。
很多人在青春期都受过早恋的伤,这种伤往往不是来自于“恋”,而是来自于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谩骂羞辱和打击。当自尊心遭受严重打击,他会不再认同自己,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不敢去爱,不再相信爱。他们在以后的恋爱和婚姻中会非常自卑,并且要一次又一次努力证明:我还值得别人爱。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这样残酷的,摧毁一个人一生幸福的事情?爱人,分明是项重要无比的能力。可是,它却没能被容于中国的教育里。大人们觉得,早恋会让人变坏,变得没有责任感,耽误学习。但澎拜新闻对某年高考状元的调查显示:40%谈过对象,这些谈过对象的状元中,认为谈对象对学习没有影响的人占 90%以上。好学生中早恋发生的概率 17.5%与在所谓差生间的概率 19.5%没有太大差距。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恋爱关系是成年人亲密关系的训练场所,提供了一个学习如何管理强烈情绪,协商冲突,沟通需求和回应伴侣的最佳时机。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也认为:青春期的恋爱对于青少年的自我理解和身份认同有着重要贡献。在青春期的恋爱过程中和喜欢的人之间发生的矛盾、理解、伤害、幸福,都能促进一个人对“自己是谁”的探索。如果父母在正确的性教育基础上让自由孩子探索亲密关系,他就会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如何和人相处。相反,被禁止恋爱、缺乏探索的孩子,会陷入「自我身份混淆」。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如何自我接纳和认同,他们之后不仅很难建立和维护一段感情,更会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遭遇一系列挫折。加上没有正确的性教育,他可能会把性当成耻辱或刺激,容易在感情里走极端。
你们恋爱了,我很开心。只是一切都别着急,爱情的甜美要细细尝。我希望你们遇到懂你的男人。能从青少年时代就获得良好情感能力的人,在长大之后,也一定会更懂得如何去爱和被爱。与其一味反对,不如教一个孩子正确对待“早恋”。这样非常容易让他在恋爱的历练中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同理心,情商高,心理健康而成熟的人。一个老师说:作为老师,我不可能对学生的感情公开支持。但我愿意在尊重和珍视他们感情的基础上,恰当地保护他们的恋爱。我反对未成年人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我会尽量教给他们「真正的性教育」。因为我见过很多不可逆的悲剧。这些孩子长大后就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男孩或女孩,这个世界是不是会美好太多。
希望我们这一代经历过早恋被强烈打压,影响到建立亲密关系能力的人明白,这不是你的错。因为,这段你觉得天理不容的恋爱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们一生最美的记忆,更会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人生课程。因为,你也年轻过,你也是这么走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