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计时
旧时大连乡村居民用阴历计年月。沙俄和日本统治大连期间曾推行俄历与日本纪年,企图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九一八事变后,大连北部三县还被强行使用日本炮制的伪满洲国年号,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仍坚持使用中国农历(阴历)纪年月。大连解放后,公历(阳历)与阴历并用,以公历为主,农历仅用于农时及传统节日或潮汛。
公历
公历又称“太阳历”“新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公元前46年因由罗马大帝儒略·恺撒始创,所以又称为“儒略历”。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命人对儒略历进行修订,这种历法到了20世纪初在全世界被普遍使用,公历也因此而得名。我国是1912年开始使用,到1952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在全国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法。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也叫“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共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由于它不是日的整数,所以除去尾数,以365天为一年,称为“平年”。每年余下5小时48分46秒,累计4年共余下23小时15分4秒,约等于1天。因此每4年就必须增加1天(加于2月之末),该年为366天,称为“闰年”。但按这种办法计历,4年后又多出了44分56秒,128年后又多出了1天,400年后约多出了3天。因此,公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才算闰年,公元年数后两位为零的(即是100的倍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600年、2000年、2400年等为闰年,而1700年、2100年、2500年等则不是闰年。这样就把128年中多出的1天以及400年中多出的3天给巧妙地减去了。
公历一年定为12个月,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对此,民间流行一首简便易记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每逢此月全是大;四六九冬三十天,唯有二月廿八。每逢四年加一闰,一定准在二月加。
农历
农历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历法,又称“夏历”“中历”“旧历”,俗称“阴历”。定月的方法是用朔望月周期算出,朔所在日为初一,朔望月约29天半,所以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平年有12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为13个月,其中某一个月为闰月,月序以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8月,闰月则为闰8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设置闰月的方法是:农历月份中无“中气”的月份则为闰月。
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端月、元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等;
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仲春等;
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等;
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等;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等;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季夏等;
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等;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等;
九月:亥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等;
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等;
十一月:辜月、畅月、仲冬等;
十二月:涂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等。
旬
纪旬法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人们把每个月的前10天称为“上旬”,当中的10天称为“中旬”,后10天称为“下旬”。但有的月份下旬不足10天或多于10天仍作为一旬。为了使所指的日期更加确切,有时又把一旬分为旬初、旬中、旬末来表示大致范围。
昼夜
一昼夜就是一日,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人们把它当作历法上的一种单位。一昼夜又称“太阳日”。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一半时间为昼,即白天,背着太阳的一半时间为夜,即晚上。
时辰
我国民间把一昼夜划分为12个等份,计为12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12个时辰。每个时辰2小时。同时,又将每个时辰分为8刻,每刻15分钟,并区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现在国际通用的方法是将一昼夜划分为24等份,每等份为1小时,共24小时。时辰又可分为“初”和“正”。时辰的前1小时为初,后1小时为正。如23时叫“子初”,0时叫“子正”;1时叫“丑初”,2时叫“丑正”……旧时还有“五更”的计时方法,从黄昏到拂晓一夜分为五更,半夜为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