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落下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两个。其中,每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诀

为了记忆方便,人们取24个节气名中的一个字连接起来编成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诗歌

同时,人们还编写了二十四节气诗,诗云: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气候、物候的千变万化,为农事生产活动提供了依据。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返青。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作物茁壮成长。

梯田

渡槽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始有霜冻。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驴拉石磙脱粒高粱

二十四节气特征

种田天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