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针灸美容减肥与经络和腧穴

第一节
经 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是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分布全身,起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作用。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之为“正经”。十二经脉的命名是古人根据阴阳衍化的三阴三阳,结合经脉循行于手足的不同以及与脏腑的络属关系而确定的。

1.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

2.与脏腑的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有明确的属络关系,脏腑以腑为阳、脏为阴。手三阴联系于胸部,其内属于肺、心包、心;足三阴联系于腹部,其内属于脾、肝、肾。阳经各属于腑,足三阳内属于胃、胆、膀胱;手三阳内属于大肠、三焦、小肠。阴经属于脏主里,阳经属于腑主表,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为用。

3.循行走向与流注关系 十二经脉的走向有一定的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走向有的上行,有的下行,因此相互之间就可连贯起来,构成循环往复的气血流注体系。十二经脉的流注也有一定的规律,经脉运行气血的开端为中焦,流注由手太阴肺经开始,逐经相传,形成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断地得到营养而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具体的流注次序是:气血流注始于手太阴肺经,然后交手阳明大肠经,再交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继交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自肝经上注肺,再返回至肺经,重新再循环,周而复始。

(二)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故称为奇经八脉。

八脉之中督脉、任脉和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其中,督脉循行于身后正中线,任脉循行于身前正中线,冲脉与足少阴肾经并行向上,环绕口唇。带脉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阴跷起于足跟内侧,同足少阴经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同足太阳经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随足太阴、厥阴经上行至咽喉,交会于任脉。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随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交会于督脉。

(三)十五络脉

络脉是由经脉分出的行于浅表的支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络脉。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还有从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浮络以及最细小的分支孙络,遍布全身,难以计数。

十二经别络加强了阴阳表里经之间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任脉别络、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部、背部和侧胸部经气。孙络细小密布,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四)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体腔的支脉,故其名称也依十二经脉而定,即有手三阴三阳经别和足三阴三阳经别。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分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手足三阴三阳经共组成6对,称为六合。

十二经别的离、入、出、合的循行特点,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更加强了脏腑之间的联系,使十二经脉对人体各部分的联系更趋周密,扩大了经穴主治的范围。例如手足三阴经穴位之所以能治头面和五官的疾病,与阴经经别合于阳经而上头面的循行是分不开的。

(五)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滋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十二经筋的分布与十二经脉基本一致,其循行走向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结聚于关节骨骼部,也以手足三阴三阳命名。

经筋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为依据的,也就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与经络气血相通,具有抗御外邪、保护机体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二、经络学说与美容减肥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经络系统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灵枢·经脉》中所言:“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经络学说对指导针灸美容减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将气血输送到全身各部,从而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具有联络脏腑、沟通肢窍的作用,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保持相对的协调统一。经络联络内外、贯通上下、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使肌肉丰满、关节通利、皮肤荣润、形体健美。经络还具有抵御外邪,保卫肌体的作用。

(二)经络的病理反应

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可以通过经络而传入内脏,由于内脏之间又有经络相连接,病邪可以从一脏传入他脏。同时内脏有病时又可反应于体表,即在相应的经络循行部位出现症状与体征,如在某些特定的部位出现敏感点及压痛点等。内脏的疾病还可反映在头面五官和皮肤等体表部位甚至发生损美性疾病。如肝火上扰可致双目赤肿,脾胃热盛可致肺风粉刺、酒渣鼻,肝瘀气滞可引起黄褐斑、黎黑斑等。

(三)经络学说在美容减肥中的应用

1.说明病理变化 经络是人体内外沟通的一个渠道,当机体生理功能失调时,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故临床某些疾病的病理变化,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的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压痛点等,可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及脏腑络属,临床上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部位,推断疾病所在的经脉。如肺风粉刺一证,皮损在前额及颊部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皮损在胸背部者多与任督二脉经有关。亦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辨证归经。

3.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美容美体是通过刺激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祛除病邪、健身美体的目的。针灸选穴,一般是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除选用局部腧穴外,通常根据经脉循行、脏腑络属以及主治特点进行循经取穴,《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体现。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联系,故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皮肤或皮内埋针进行治疗,如面瘫可用皮肤针叩刺风池、合谷、翳风穴;目赤肿痛刺太阳穴出血。而体表的疾患也可以根据病变部位所属经络取穴,如酒渣鼻可取督脉经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