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与成效比较

林俊国[1]

摘要: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虽然中泰两国国情有很大的差异,但两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的经贸等各方面的关系十分密切,分析比较两国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措施与成效,总结经验教训,对促进两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比较次贷危机对中泰两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中泰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与成效,最后得出中泰应对次贷危机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 应对措施 成效 启示

一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下滑,国内金融形势动荡,外贸赤字不断扩大,美元持续贬值。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20%。2007年下半年以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向全球蔓延,对世界各国经济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美国,次贷危机已导致大批银行、保险公司破产。发展已逾百年并成功度过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和全球著名的保险公司——AIG也未能幸免;美国最大的房地产信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濒临破产边缘,在美国政府紧急输入700亿美元贷款后才得以苟延残喘。

虽然中泰两国国情有很大的差异,但两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的经贸等各方面的关系十分密切,分析比较两国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措施与成效,总结经验教训,对促进两国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次贷危机对中泰两国经济的影响比较

(一)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中国经济已融入全球经济化的大潮,因此,美国次贷危机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直接影响。

1.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所以这场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影响。

表1 2006~2010年我国出口总额及其增长率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率由2007年的25.77%下降到2008年的17.41%,2009年更是负增长(-16.01%)。

2.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损失

截至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31811.48亿美元,其中,美元占全部外汇储备的比重较高。为了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国家也购买了上千亿美元的美国房地产债券。这些债券在这次危机中市值大幅度下跌,给我国外汇储备造成了很大损失。

3.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

为获得更高的效益,一些银行、保险和基金公司在美国的资本市场购买了数量不一的房地产债券,当这些债券的市值在次贷危机中不断下跌的时候,我国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这些债券资产必然大幅度缩水。当然,我国金融机构购买的美国次级债券数额不大,所以损失也不大。

4.加剧了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的动荡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已上市的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在国内属于大盘股,其涨跌直接影响中国股市的涨跌。上市公司中部分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损失,导致金融股的不断下跌,从而加剧了中国股市的动荡和下探。中国上海股市2008年下跌65.39%,除了2007年上升过快外,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5.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急剧下滑,市场交易量不断萎缩,少数地区已出现房贷消费者断供现象。加之国家为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银行房地产贷款供应量减少,少数房地产开发商现金流出现了中断。

6.加大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

我国经济自2005年以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过热的迹象逐步显现。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有保有压的投资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不断下滑,市场交易量不断萎缩,导致房地产行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部分房地产公司出现了流动性不足问题。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又对建材、家电、建筑等行业产生负面影响。要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防止房地产过度下滑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国家必须对房地产信贷政策进行调整,适当放松对房地产投资的控制,而这又影响到旨在抑制通货膨胀和资本流动过剩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泰国经济的影响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泰国进行了经济结构改革,对把国外借款过量贷给国内房地产企业的金融机构进行了整顿,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进行了整顿和淘汰,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下降了,泰国的经济体制比以前更加健全了,所以,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对泰国经济的影响相对较轻。

1.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2007年尽管泰国政治局势复杂、油价不断上涨、泰铢持续升值以及受美国次贷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困扰,但泰国整体经济仍取得了较为平稳的发展,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均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4.7%,但是低于2006年5%的经济增长率,2008年经济增长率达5%。2008年第四季度泰国经济陷入负增长。[2]

2.对进出口的影响

2007年,泰国对外出口总额为1524.8亿美元,增长17.5%;进口总额为1400.1亿美元,增长8.7%。但由于受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在2008年,泰国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盘古银行研究部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泰国出口增长7.5%,进口增长7.3%。[3]

由于泰国出口市场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大大降低了泰国在次贷危机中遭受的风险。2007年美国仅仅是泰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仅占泰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8%,所以美国金融危机对泰国的外贸没有带来大的影响。

3.对股市的影响

自2007年第三季度美国次贷危机加剧以来,泰国股市出现了几次抛售股票的情况;2008年以来,泰国股市SET指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并没有大的波动。2012年5月11日,泰国SET综合指数收盘报1191.01点。可以看出,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泰国股市有一定程度的下跌,从2007年5月到2009年5月,SET综合指数下跌了24.29%。2009年以来,指数有较大的回升,3年来SET综合指数上涨了122.54%。

表2 5年来泰国SET综合指数的表现(截至2012年5月11日)

4.对外投资方面

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泰国对外投资一直采取审慎的态度。外币资产投资占泰国对外投资总额约10%的比重,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总额中仅占约0.19%的比重,且大部分外币资产投资是外国政府担保或较稳健的票据投资,因此泰国银行在美国金融危机过程中的损失较小。

5.外资利用方面

总体而言,在短期内美国金融风暴会对泰国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直接影响。但是泰国央行表示泰国国内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仍处于良好水平,央行无须额外注入资金,但将密切追踪事态发展,在必要时将注入资金。经历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泰国政府的风险意识已经大大增强。[4]

从总体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对泰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所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股市、外资利用和对外贸易方面。但是造成的影响比较有限,并没有对泰国的经济发展构成实质性的打击。

三 中泰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比较

(一)中国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措施

1.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中国政府及时做出反应,于2008年底推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在“两会”期间所提供的相关数据,4万亿元投资的分布是:民生工程投资占44%;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占16%;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占23%;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占14%;其他公共支出占3%。

这个投资安排与原先的设想有较大区别。按最初的计划,铁路、公路、机场、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45%,与民生相关的投资占17.25%,科技创新与环保投资占12.75%,灾后重建投资占25%。经过几次调整,投资分配格局才有了今天明显的改进,特别是减少了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了民生、创新与生态方面的投资。[5]

总体上说,4万亿元投资在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内需、减少失业以及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包括关注低收入人群)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不足之处是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严重不足。

2.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中国货币投放达9.6万亿元;2010年,虽然信贷指标是7.5万亿元,但加上表外业务,如银行信托合作理财产品,实际上超过9万亿元。两年货币投放加起来接近20万亿元,这是史无前例的。巨量货币投放是配合刺激计划所采取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由此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风险都已显现。

3.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调整经济结构,我国推出了十大行业振兴计划,涉及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业、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行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4.其他措施

一是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还大幅度降息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措施。二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支持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开辟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二)泰国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措施

2008年以来,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泰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主要是支持出口、旅游等支柱产业,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及扶助农民和弱势群体等。

1.第一轮刺激经济措施

属于短期措施,共7项,预计投入3000亿泰铢。第一项是刺激房地产业;第二项是扶助个体户经营者;第三项是扶助社区企业;第四项是促进旅游业增长;第五项是风险投资;第六项是促进债务结构重组;第七项是豁免部分股权企业的增值税、特种商业税、印花税、注册手续费等。

2.第二轮刺激经济措施

这是通过投资刺激增长的中期措施,初定投资额1.57万亿泰铢,实施期限为2010~2012财年,每年投资依次为4861亿泰铢、5106亿泰铢、5702亿泰铢,预期可推动经济增长5%,创造160万个就业机会,并分散基建项目到曼谷以外地区。具体投资项目包括水源、农业及水利工程项目,提高竞争力、改进民生项目,旅游项目,提高经济潜能项目等。项目资金主要来自国外贷款、预算和官商合作。

3.通过四项措施救助旅游业

包括取消3个月旅游签证手续费、下调酒店业各种税收及减免房租税、政府第一与第二季度举办的公务员座谈会从在国外举行改为国内举办、研究下调各种手续费的具体方案。将2008年至2009年确定为泰国投资年和旅游年,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旅游业发展。

4.扶助低收入阶层等弱势群体

包括延长实施代付水、电、公交费用措施半年等利民政策,拨款52亿泰铢用于失业人士培训,从2009年4月开始对老年人每月补贴500泰铢、对月收入低于1.5万泰铢的民众补贴2000泰铢(受益人群达970万人),通过公共预算增加教育贷款基金并为贷款学生寻找工作等。

5.形成解决农民债务方案,保证农民收入稳定

政府通过农民复兴发展基金,把农户负债分三类转移。此外,政府还投入预算资金1194亿泰铢,干预玉米、木薯、棕榈、橡胶等农产品的价格,对出口农产品进行典押,实施官方收购,以防止售价下跌导致农民收入下降。

6.着手拟订第11个国家五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推动泰国成为全球食品供应中心,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增加大米输出量;重视发展旅游业,有效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注重环保,新项目建设必须兼顾保护自然环境;将发展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重新制定入学考试制度。

7.完善对资本市场监管

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泰国不断增强对金融和经济风险的防范意识,密切关注国内资本市场热钱的动向和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及时调整国际收支账户,并且不断完善各项金融审慎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这无疑给泰国的金融和经济安全构建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6]

四 中泰应对次贷危机的成效比较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的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14.20%降至2008年的9.60%和2009年的9.20%,由于中国应对措施及时,2010年的GDP增长率又回升至10.30%;泰国的GDP增长率由2007年的5.05%下降到2008年的2.48%,2009年更是负增长(-2.33%),但在经济刺激措施的带动下,2010年GDP实现了7.80%的高增长。

表3 2005~2011年中泰GDP增长率一览

在出口方面,中国的出口增长率由2009年的-16.01%迅速上升到2010年的31.31%(见表1),说明中国的出口迅速从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中摆脱出来。泰国的情况与中国类似。

但是,由于货币发行太多,信贷过量扩张,所以中国物价上涨过快,2011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5.4%,远超过政府4%的调控目标。

五 几点启示

(一)慎重对待资本项目的开放,坚持对短期资本国际流动的适度监管

中泰两国受次贷危机影响相对较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国都坚持对短期资本国际流动的适度监管。泰国原来对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太快,加上经济结构不健全,使其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猛烈冲击,这是泰国1997年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后泰国总结了经验教训,对短期资本国际流动进行了适度监管。中国一直对资本项目的开放持谨慎态度,注重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长远来说,我国的资本项目肯定要开放,人民币要成为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但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一定要稳步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二)推进经济金融改革,完善经济结构

泰国在金融危机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金融改革,经济结构不断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也在不断推进,特别是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使它们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这是中泰两国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相对较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完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宏观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者是中央银行,它应该是独立于政府的。可是,我国的中央银行的制度架构、运作机制,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规范,其独立性还远远没有实现。

根据蒙代尔—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原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三者不可以兼得。违背这个规律,必然会导致货币市场以及金融秩序的混乱。泰国的金融危机也证实了这一原理。而目前中国正在重复泰国金融危机前犯过的一些错误。一方面,中国政府不想失去货币政策主导权、独立性,企图通过掌握货币发行来达到某些经济目标。另一方面,又控制资本流动,管制外汇交易,维持汇率稳定,甚至盯住某一主流的国际货币,如美元。结果是外资不断涌入,同时经常项目国际收支常年大幅度顺差,在外汇交易管制政策下,中央银行被迫买入全部外汇,不得不释放大量人民币,导致输入性通胀,同时在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的推波助澜下,人民币超量供给,实际购买力下降,促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贬值,假如实行人民币国际自由兑换,人民币汇率必定回归到由其购买力决定的价值上来,必然发生剧烈的波动。

本文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遏制住货币发行的速度,如何消化已经失控的货币供应量。当前必须抑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建设大型项目上的热情,严格控制政府投资,避免货币的过量发行。只有当人民币的真正价值——实际购买力稳固之后,才能够在一个开放自由的货币、资本市场上,抗击可能的热钱的攻击,抗击可能的危机的冲击,维护货币名义上的价格——利率与汇率的稳定。

另外,还要注意调控政策的预见性。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由于实施的速度过快,导致了物价上涨,然后又急忙收紧货币,加剧了经济的波动,增加了政策成本。今后,应该使调控政策更有预见性。

(四)加强对外资外贸的管理

泰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对外经济出现了严重隐患。一些外资企业不仅利用了泰国廉价劳动力、土地、水电等资源,而且利用了泰国政府提供的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这使泰国国内市场成为转销外资来源国(地区)的原材料、半成品、工业制品的销售市场,就地销售外资企业制成品,从而成了外资来源地的资本增值地,成为外资来源地经济的新的境外增长点,也使得泰国的外资企业成了改善外资来源地经常项目国际收支状况的一个工具。同泰国一样,我国整体外贸结构受外资企业外贸结构的影响很大。如何对外资企业外贸结构进行监管、引导,避免我们像泰国等国家一样成为外资来源国(地区)转嫁经济困境、危机的牺牲品,是我国对外经贸政策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一是要加强对金融机构资产过于集中问题的监管;二是要对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进行适当限制;三是要通过设置指标、建立数学模型等措施,指导金融业加强流动性管理,并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进行不间断监控;四是要对各金融机构和社会评级公司评定的债务人信用等级定期进行披露,增强透明度;五是要对国内金融机构制定和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强指导和风险控制,加强国际金融投融资活动中的风险提示。

六 结束语

国际金融危机今后还会不断发生,而危机对各国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从美国次贷危机对中泰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分析中可以知道,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我们要做的不是危机爆发后才采取救助措施,而是应该防患于未然,事前做好准备以防止危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晓晶:《4万亿投资收尾、调控如何再定位》,《半月谈》2010年第22期。

[2]胡晓:《全球金融危机对泰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前瞻》,《东南亚纵横》2009年第7期。

[3]齐良念:《金融危机对泰国的影响及原因浅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13期。

[4]李峰:《泰国近期经济政策与未来展望》,《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4期。

[5]钟鸣长、郑慕强:《美国金融危机对泰国银行业的影响》,《东南亚纵横》2009年第12期。


[1] 林俊国,男,1962年11月生,现为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

[2] 齐良念:《金融危机对泰国的影响及原因浅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13期。

[3] 齐良念:《金融危机对泰国的影响及原因浅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13期。

[4] 齐良念:《金融危机对泰国的影响及原因浅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13期。

[5] 张晓晶:《4万亿投资收尾、调控如何再定位》,《半月谈》2010年第22期。

[6] 李峰:《泰国近期经济政策与未来展望》,《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