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发表处女作

1927年12月10日

丁玲《梦珂》(小说),载《小说月报》第18卷第12号,第11~35页。

《梦珂》的女主人公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在学校受不了卑俗教员的气,愤而退学。寄居姑母家,授情于留法归来的表哥,但表哥姘上一个妖冶女人,践踏了她的爱情。她又不能追随“中国的苏菲亚”,从事社会运动,只好到“圆月居社”,当电影演员。尽管这里空气浮薄,对她始而冷淡,继而逢迎,品评姿色,量货出价,但她还是忍受屈辱,做这种卖身以至于出卖灵魂的工作,并在报纸杂志一派“天香国色”“闭月羞花”的喧嚷中,走向人生地狱的深渊。学校是卑俗的,富豪家庭充满欺骗,污浊社会制造着罪恶,一个孤独的人与举世皆浊的社会相抗争,一个倔强的灵魂在多重地狱中受煎熬。学校对她歧视,是由于她用了裸体模特儿作画,受的是封建观念的气;留欧归来的表哥和风气浮薄的剧社对她的欺骗和污染,则是没落了的或殖民地化了的资本主义文化结下的苦果。因此,梦珂的悲剧,是一个个性主义者独行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心灵悲剧。[16]

关键词:丁玲小说《梦珂》

1927年12月10日

《小说月报》第18卷第12号封二,刊载《小说月报》第19卷第1号要目预告,首谈茅盾的《动摇》:“中篇小说,茅盾著。年来革命的壮潮,冲打在老社会的腐朽的基础上,投射在社会内各方面人的心镜上,起了各色各样的反映。在这篇小说里,有一个精细的分析。故事的背景,在长江上游一个小县城里。旧势力的蠢动,民众运动的纠纷,从事革命工作者的彷徨苦闷,织成了全书的复杂的结构。《幻灭》中间的人物,在此书中又再现了一二位,所以此书和《幻灭》可以算是姊妹书。不过《幻灭》只从侧面而远远的描写现代革命,而此书已深切的触着了它的本身。”

关键词:茅盾《动摇》刊出预告

1927年底

阳翰笙病愈回到上海。应郭沫若的要求,经周恩来同意,加入创造社。

8月,他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经香港逃到上海。因发疟疾,到松江乡下养病。其间,酝酿并开始写作反映农民运动的小说。这之前,曾发表论文《五一节与中国农民运动》《一年来国内政治概况——革命与反革命斗争形势之回顾》。

关键词:阳翰笙加入创造社

1927年

蒋光慈编著《俄罗斯文学》,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初版。


[1] 田汉:《我们的自己批判》,载1930年3月20日《南国月刊》第2卷第1期,第143页。

[2] 本书中,原作是书的用“著”,原作是单篇文章的用“作”,以示区别。

[3] 为呈现资料的原貌,本书正文中人名、书名皆以原书刊为准;为方便读者检索,关键词中名、书名则采现通译名。读者可对照查看。特此说明。

[4] 此条参考了他人的著作。

[5] 《中国青年》周刊,小32开,竖排。“每册大洋2分”。编辑者:中国青年社;通讯处:上海辣裴德路186号但一君转。

[6] 从本期起,通信处是:上海江湾复旦大学阮仲一转;总代售处是:上海小北门民国路振业里上海书店。

[7] 这一句原刊如此。

[8] 笔者未见原报刊。此处参考:(一)姜涛《革命动员中的文学和青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4期,第16页注③。(二)方铭编著《蒋光慈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第57~59页。

[9] 《新青年》季刊,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设在广州。

[10] 译者注:白发书班,是Pushkin的戏曲Boris Godunov中的人物。

[11] 刊物发行通信处:广东广州财政厅前国光书店,北京大学第一院号房转金重。定价“每份3分”。

[12] 具体出版时间,依饶鸿竞等编著《创造社资料》(上下卷)定。笔者为《中国文学大辞典》写的词条,无出版月日。

[13] 载1928年10月10日《小说月报》第19卷第10号。

[14] 此处从李伟江说。参见李江(本名李伟江)《冯乃超生平著译年表》,收入《冯乃超文集》下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另一种说法是在1928年春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5] 参见黄景忠、郑群辉《洪灵菲论》,收入《我们社研究及精品选读》,花城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60页。

[16] 参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