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追本溯源,解读糖尿病

合理控制饮食,相信是绝大多数“糖友”每日必做的功课。那么,你吃对了吗?这样吃科学吗?本章将带领读者认识糖尿病,帮助“糖友”在掌握科学膳食原则和食物交换份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计算每日所需热量,随时随地为自己制订美味多变的饮食方案。同时,针对糖尿病特殊人群的不同需求,我们还为您提供详细而科学的饮食建议,并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容易陷入的饮食误区,帮助“糖友”们更加从容地面对饮食困扰。

认识糖尿病

现代物质文明让人们的生活有了诸多变化,饮食越来越丰富,生活更便捷,活动量却随之减少,而所谓的“富贵病”也接踵而来,糖尿病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糖尿病,你了解多少?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

1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一种由内外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这种代谢性疾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发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①遗传因素:大约有5%的糖尿病患者属于遗传。

②后天因素: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缺乏运动,生活无规律,肥胖等引起血黏度、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升高,致使脂代谢紊乱,引起糖耐量异常,进而诱发糖尿病。

③其他因素:包括内分泌异常、使用化学物质、药物或激素等,这类发病机制较复杂。

糖尿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

①多食:糖分丢失,热量不足以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导致食量大增;高血糖也会刺激胰腺分泌,让人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②多饮:排尿量增加,体内水分丢失较多,易引起口渴,饮水量和饮水次数也随之增多。

③多尿:血糖过高,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有的糖尿病患者一日尿量可达5000~10000毫升,排尿次数可达20余次。

④消瘦:体重减轻。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分不能被充分利用,于是需要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补充热量,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和蛋白质被大量消耗,进而出现体重减轻、身形消瘦的情况。

糖尿病分为哪几种类型?

①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期或青春期。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对体内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做出攻击,最终导致体内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因此,患者需要注射外源性的胰岛素来控制体内的血糖。

②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也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在35岁之后发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和胰岛素抵抗,使身体不能有效使用胰岛素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较明显的症状是消瘦。

③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女性妊娠期间患上的糖尿病,易发生在肥胖及高龄产妇身上。临床数据显示,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患上糖尿病,大部分病人(约70%)在分娩后糖尿病症状会自行消失,小部分病人分娩后仍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因此,产后体重是预测这类病人日后是否发生显性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④其他特殊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型糖尿病不同于1型或2型糖尿病,与妊娠糖尿病也无关,包括胰腺β细胞的遗传性缺陷、内分泌病和化学物质或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虽然病因复杂,但患者数量还不到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

2糖尿病的诊断

有糖尿病典型症状的患者,诊断较为容易,但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只能根据日常身体反射的一些信号来做初期糖尿病诊断,若符合则要开始监控血糖,去医院进一步确诊,切勿粗心大意,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留意身体发来的信号

糖尿病到来之前,身体的防御系统都会自动发来一些预警信号,这时候您就要小心了:

①口干、口渴,口腔黏膜有瘀点、瘀斑、水肿,口内有烧灼感。

②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比如泌尿系统感染、疖肿及霉菌感染。

③小便次数增多,特别是夜尿频多、遗尿或排尿无力,长期反复尿频、尿急、尿痛等。

④女性顽固性外阴瘙痒,更年期妇女的内衣裤有白霜或裤脚上有尿迹白霜。

⑤视力障碍,如视物模糊、飞蚊症、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表

注:mmol/l表示毫摩尔每升。

⑥男性阳痿、性功能减退,女性闭经或月经紊乱。

⑦四肢麻木、刺痛,对冷感觉迟钝。

⑧无明显原因餐前出现乏力、多汗、颤抖或饥饿感等低血糖症状。

⑨感冒后经常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气味。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血糖是血液中葡萄糖的总称,也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血糖正常值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其中包括对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

3易患糖尿病人群

易患糖尿病人群指的是血糖正常,但患糖尿病可能性较大的人群,包括以下几类:

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患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也较大。

②肥胖人群,尤其是腹部肥胖者。

③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或怀孕期间患糖尿病者。

④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或血脂、血尿酸长期异常者。

⑤年龄在40岁以上者。

⑥长期工作压力大或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者,常见于脑力劳动者。

⑦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

⑧吸烟、嗜酒者。

4糖尿病的危害

糖是人体能量供应的主要物质,人体血糖水平只有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才能保证各脏器功能正常运行,一旦糖代谢发生紊乱,就会引起脂肪、蛋白质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例如,脂肪代谢紊乱,脂肪组织大量分解,随之产生的酮体在体内脂肪分解后堆积,可使血酮体升高,造成酮血症,甚至造成酮症酸中毒及昏迷;而蛋白质代谢紊乱,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结核病、皮肤坏疽、毛囊炎、泌尿系统感染及真菌性阴道炎等。

另外,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增高的最主要原因,其比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更大。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都有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损害;而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总的来说,长期高血糖状态对胰岛细胞不断刺激,会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使胰岛功能衰竭,病情进一步加重,进入恶性循环。

5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视,在日常生活中对糖尿病的预防很重要。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也称初级预防,是对糖尿病易感人群和已有糖尿病潜在表现的人群,通过有针对性地改变和减少不利的环境和行为因素,采用非药物或药物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发病率高的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现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就要进行干预。这一阶段,通过改善饮食和加强运动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饮食上一定要注意控制热量摄入,坚持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并适量补充维生素。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诊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的预防。二级预防的关键是尽可能地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降低血脂紊乱和肥胖等诱发并发症的危险。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监测纳入常规体检项目中,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皮肤瘙痒、视物模糊、多尿等症状,要及时测定和仔细鉴别,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为了预防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并减少其伤残率和死亡率所采取的干预方式。这一阶段的预防主要是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等方式综合治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