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别再讲道理了,没人听!

1 “这是一个讲好故事比写好说明书更重要的时代”

“上周四晚上,我们再次开会讨论。那天晚上,雨雪交加,寒风刺骨。在小米楼下,我看到有四五个年轻人在用手机拍来拍去。看着他们急于要和小米LOGO合影的样子,我想他们应该不是小米的员工。他们或者是路过,或者是远道而来,为的只是来看小米一眼,和今天远道而来的所有米粉们一样,我想他们爱小米。那一刹那,我有点小冲动,很想邀请他们到我的办公室去坐一坐,给他们倒杯热茶……

“他们会想到什么?他们所想的,是今晚到底住在哪里?住的地方会有暖气吗……24年前,和他们一样年轻的我,经过13个小时的火车颠簸,一个人从武汉来到了北京。那时的北京,还没有什么高楼,但走在北京站广场,就不由得四顾茫然。

“我还能记起,四五年前,我创办小米后第一次去美国,走出旧金山机场,我想到的第一句话,是《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里姜文说的:美国,我来了。”

这是雷军在2015年11月24日,红米发布会上所做《我所有的向往》的演讲,演讲中他讲了这样一段小故事作为正常演讲的脉络,当时听哭了无数观众。

实战场景

很多人说,雷军不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他的普通话带有湖北口音,英文也不好。但事实上,雷军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只是他的故事往往与他的行动结合在一起,是片段性的故事,却同样感人。

就在不久前,雷军又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图片中他正站在小米南京研发中心一张办公桌的茶几上,面对着研究中心的一群精英。然后,他配上文字说:“这样开会,有非常强的创业氛围。”一条简单的微博,却将他不服输、年轻化、有拼劲儿、赶时髦的性格特征展露无遗,也让小米的粉丝们坚信:小米有这样一个“癫狂”的老总,想必他的产品也一定能让“世人看不穿”,而这正是米粉所期待的、拥护的产品。

在美国畅销书《故事思维》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讲好故事比写好说明书更重要的时代。”世界级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平克也说:“讲故事正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如今引领中国商界的几位人物,像“普通家庭”的马化腾、“悔创阿里”的马云、“一无所有”的王健林,以及“我是个脸盲”的刘强东,他们哪一个不是讲故事的高手,哪一个不是网红中的网红。在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年代,身为老板,你只有讲好故事,才可以在人们信息过载的脑袋里,占有一席之地。

深度分析——老板为什么要会讲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只因为当下的竞争太激烈了,同一种产品,可能会有无数的生产商,而质量能够得到保障的也不在少数,能引起消费者购买欲的一只手都数不过来。想要推广你的产品,除了传统的商业推广方式之外,还必须多一些“人性化”的东西,使人能从海量的“选择菜单”中注意到你的产品,进而关注你的产品,最终选择你的产品。

同样的道理,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身为老板,如果你想让员工充分领会你的意思,接受你想传达的理念和观点,单纯讲道理很难办到,需要故事的帮助。比起“浓缩才是精华”的大道理,故事无疑更有趣味性,也更有情绪感染力。

为什么故事可以深入人心?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脑神经科学家不断研究,发现在人们的思维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情”比“理”更重要。比如,当有人告诉你一则引人入胜并让情绪随之起伏的精彩故事时,你的脑中会释放“肾上腺皮质素”,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内容上;同时身体也会释放“催产素”,让你对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同理心,而激素“多巴胺”则会让你因为故事有个圆满结局而开心,进而使你印象深刻。

斯坦福商学院营销学教授、珍妮佛·埃克也认同这个观点。她认为,好记、有影响力并与个人息息相关的故事,比起冷冰冰的数字更有意义,更能使人铭记在心。因为当大脑处理数据时,只需动用局部功能,但是听故事时,除了理解,还会产生感情,使整个大脑都处于活跃状态,容易与故事及说故事的人产生共鸣,直到完全被说服。

《说故事的领导》说:“领导力和讲故事之间有着紧密关系,道理很简单:故事不像分析讲抽象概念。讲故事可以协助领导人像伙伴一样和他人展开合作,而不再只当对方是部属。说故事拉近了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距离。”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讲故事”甚至是老板、领导、团队管理者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我们不但要了解市场、了解产品、了解员工,还要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我们的想法传递给员工,把我们的产品推广到客户群体中去,把我们的品牌和经营理念让更多的人知道,并记住它。

2 一个生动的故事胜过无数大道理

在《俞敏洪自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一书中,俞敏洪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做事就是比较有毅力,从小时候开始就是这样的……

小学的时候,别的同学课文都背完了,我还没有背完。别人用一天背完一篇课文,我可能要用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但是我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把课文背完,要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背完以后,我就忘不了了……

我在北大学习期间有两件事一直是苦闷的,第一是普通话不好,第二是英语水平一塌糊涂。记得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

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实战场景

一个生动的故事,往往胜过无数的大道理。每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不仅有使人达到愉悦身心的精神作用,还起到传递某种具体信息的作用,使故事中所包含的讯息在人群之间更好地交流。因此,故事是很多深刻哲理、观点的载体。

作为新时代的团队管理者、领导者,我们必须学讲故事,还要讲生动的故事。不要再死守传统的“以理服人”了。单纯地以道理说服人,只会让人觉得你脱离实际,只会讲空话、套话,不接地气,说不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像韩寒说的:“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世上道理千千万,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早已听得腻烦了。

相比起干瘪的道理,故事则显得有血有肉。一个生动的故事,所演绎的是一个或几个人物的人生,里面包含了珍贵的人生经验、错误集锦、心中感慨等等,人们在听或看故事的时候,常常会把自己带入进去。也就是说,故事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仿佛额外多活了一段时光,然后把这段时光中所积累的人生感悟摘取出来,进而提升自己。

因此,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要学会用“讲故事”,逐渐替代“讲道理”,做到以“情”动人,以“故事”说理,喻“道”喻“心”于故事当中,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让员工更愿意听从自己。那么,管理者要如何做,才能讲好一个生动的故事呢?

深度分析——如何讲好一个生动的故事

首先一点,要讲出“我是谁”。所谓“我是谁”,就是讲我们自己的成长故事,使员工了解我们的个人经历和信奉的价值观,这也是领导让员工自觉、自愿追随的关键所在。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通过“我是谁”的故事,阐明了自己“我是同胞弟兄的守护人,我是同胞姐妹的守护人”的价值理念,使他在与众多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俞敏洪就经常给听众讲他自己的经历,所以但凡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考了三次才考上北大的农村孩子,也知道他在学校那会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其实并不突出,更知道他是一个毅力过人、不服输的人,别人干一年的事他可以用十年干成。

俞敏洪曾经自述大学生活,讲过这样一个趣事儿。当时,他也和别的同学一样,有过喜欢的女孩子,有想要在她面前展现自己的心上人。然而,他不敢去追,在北大那么多年,他从没主动追过一个女孩儿。因为他怕,觉得自己出身不好,成绩不好,英语水平不高,普通话又说不好,他怕对方拒绝他,怕对方瞧不起他,所以他只能单相思。

他说,他特别佩服班上一个男生,为了引起女孩关注,天天抱着个吉他跑到女孩宿舍下面唱歌,虽然最后被丢了水瓶子,但俞敏洪还是敬佩他,认为他很厉害。

俞敏洪说过,告诉任何一个女孩子你爱她,哪怕你是癞蛤蟆,女孩也会高兴的。多一个人爱她总比少一个人爱她好,她是不是爱你,则是另一回事。就算追了十次,人家还是不要你也没关系。追她以前,人家不属于你,追了以后她没答应,你也没丢东西,你什么也没有丢。但万一对方答应了,你不但收获一个女朋友,还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一,面对自己想要追求的对象,你学会了放弃自己的面子,你敢于去追求了。第二,在被人拒绝以后,你还能勇敢地去追,你有了坚忍不拔的意志。第三,当你觉得对方无论如何也不能爱上你以后,你放弃了,你收获的更多,你有了放弃的勇气。

从自己的经历说起,让听众迅速和你站到同一阵营,无形中已经拉近了你和听众的距离和关系。这时,通过自己的经历讲出一些道理,听众也会自然地接受。所以,想要讲出生动的故事,管理者不妨从“我是谁”入手,也可以拓展到“我们是谁”。

3 用故事表达的观点更鲜明

任正非曾经给员工们讲过一个“芭蕾舞女孩”的故事,他说:

在多数人印象中,芭蕾舞女孩的身材都非常好,腿很细很长。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大部分跳芭蕾的女孩都有双粗腿,很有力量,脚也很大。这其实体现了建筑学的逻辑:力量才是根本,唯有建立在力学原理基础上的万事万物,才可能有和谐之美、均衡之美。

任正非用“跳芭蕾女孩都有双粗腿”来说明,自己并不追求完美。他说:“世界是在变化的,永远没有精致完美,根本不可能存在完美。追求完美就会陷入低端的事物主义,越做越糊涂,把事情僵化了;做得精致完美,就会变成小脚女人,怎么冲锋打仗,华为公司为什么能够超越西方公司,就是不追求完美,不追求精致。”

除此之外,这个比喻还体现了另一个哲学思想——均衡。任正非认为,只有一双坚实的粗腿和大脚,才能支撑起弹性与柔性,支撑起令人眩目的动感与平衡。

因此,“单向度追求”可为企业带来高速发展,尤其在企业的原始积累时期,能够使企业活下来,并奠定一定的实力基础。但进攻、不停歇地进攻,会在企业外部带来越来越多的对立和摩擦;在企业内部,也会积累与沉淀太多的矛盾与冲突,所以,均衡也成为一个时期组织管理的核心话题。

实战场景

这个故事是任正非在面对华为越来越壮大,逐渐成为其他企业效仿的龙头,而公司内部有些人开始膨胀的局面时提出的。意在警醒员工:我们虽然很强大了,但还是要像跳芭蕾舞的女孩儿那样,才能继续“演奏华丽的乐章”。

任正非所提到的“均衡”,如果我们单纯地用定义去解释,听的人很可能会陷入一头雾水中,对那看似简洁,实则深奥难解的专业术语难以理解。毕竟,任正非所面对的人,是数万乃至十数万,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有那么强的理解能力,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兴趣去深究。对大多数人而言,纯粹的道理都是无趣、枯燥的。

但是如果像任正非那样,用一个故事来比喻,那就形象生动多了。在我们一贯的印象中,芭蕾舞者都是身材苗条,双腿纤长,令人感到惊艳的美丽女子。却很少有人想过,当她们脱掉鞋之后,那双玉足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创业之初,华为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更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后台。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人事变动往往呈现“日新月异”之景象,令人惊颤。

对此,在一次员工大会上,任正非给大家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问:“大家知道2000年后的华为,将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吗?”

众人齐齐摇头:“不知道。”

任正非笑着告诉大家:“是钱多得不知道如何花。所以到时候你们家买房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客厅可以小一点,卧室也可以小一点,但是阳台一定要大一点,还要买一个大耙子,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经常在阳台上晒钱,否则你的钱就全发霉了。”

任正非这个言语诙谐的“故事”讲下来,顿时把这些以严谨著称的“技术人员”“理工宅”逗得眉开眼笑,一个个构想着未来的美好蓝图,浑身充满干劲儿。

任正非说:“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光能务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务虚的能力。”所谓“务虚”,其实也就是“讲故事”的能力。

深度分析——为什么故事比观点更鲜明

什么东西可以迅速传播,并令人印象深刻?答案是故事。什么东西可以流传千古,且越传越广、越传越深远?答案还是故事。事实上,诸如《论语》《时间简史》之类的书,无不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然而,人们往往更愿意了解白蛇与复仇者联盟。

相比起纯粹的道理、理论,故事更加通俗易懂,它采用我们耳熟能详的事件、意象或人物,向我们揭示各种深奥的道理,使枯燥的理论被赋予趣味性。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经说过,他追求的是“老妪能解”的境界,意思是自己写出来的诗,要让老太太看了也能知道其中的意思。一个道理,先被人理解并接受,然后才能传递下去。

由此可见,比起那些经典的论著、深刻的道理,故事往往才是人群中最具影响力、最扣人心弦的东西。精彩的故事情节,往往能让人欲罢不能,使之被说服。

4 摆事实不如讲故事

企业规模大了以后,很容易犯僵化的毛病。对此,马云讲了一个故事:

“七十年代末我在杭州学英文,在西湖边上,老外说你们广播操很好,就教他们广播操。教完之后我回过头来看看,他们也回过头看一下,我一笑,他们也一笑,我弯了一个腰,他们也弯了一个腰。

“第二天表演,所有人做这个动作的时候,都转回头,笑了一笑,弯了腰。这个就是习惯,你前面一贯认为对的东西。

“我们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进步,阿里巴巴网站这几年来没有重大突破?现在彭翼捷这边和卫哲这边战略很清晰,也开始采取措施,但是重要的是每个人take action(行动),挑战,因为我们太封闭了,这么多年的行为要改变是累的。我讲一个笑话,两夫妻生了一个孩子,一个星期想不出一个名字,然后爷爷一脚踢进门来,你们不要想了,一个根,一个宝都要有,其他随你们挑。那只能是根宝了,你已经限制了,姓徐也不能改,那就是徐根宝,要么就是徐宝根。我们今天也是这样。”

实战场景

马云从来不讲枯燥的大道理,他喜欢用平实而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干巴巴地唱高调。所以,他说话总是携带着一种能量,每次演讲都能赢得振奋人心的呼声。

2017年6月,马云在美国举办了一场中小企业论坛会,自掏腰包,买票入场,竟然一票难求。大家为了奔赴马云的演讲现场,搞得整个底特律的交通都瘫痪了。听完演讲,几千名美国中小企业家被马云迷得神魂颠倒,几乎不能自抑。因此有人说,马云的成功,不仅仅是搭上了互联网快车,更重要的在于他讲故事的能力。

很多时候,故事比事实更加有力。比如,事实过于残酷,令人难以接受,那么赤裸裸的事实只会让人不舒服,进而产生抗拒,不愿意相信,不愿去听。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失恋的女孩儿、男孩儿,最不愿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俩已经结束了”。

有这样一段趣闻史话:明朝初建时,朱元璋的一个发小来投奔他,朱元璋很高兴,好酒好菜地招待他。饭桌上,这位发小说起了小时候的一些事情,说小时候朱元璋在给村里的地主放牛的时候,因为太饿偷吃地主家的土豆,还没煮熟就开始吃,结果不小心被噎住了,还是在他的帮助下才得救。结果,这位发小没把话说完,就被砍了脑袋。

这位发小没弄明白,虽然他说的可能是事实,但却忘记了,一个当了皇帝的人,怎能容忍其他人毫不掩饰地谈论自己过去的丑事呢。另一个发小就聪明多了,虽然也是说朱元璋过去的事儿,但他把斗蛐蛐说成了“两军对垒”,把放牛说成了巡视山河,把朱元璋和几个顽童打架,说成了“比武论英雄,年少有大志”,乐得朱元璋哈哈大笑。

深度分析——用故事包装事实是一种艺术

中国有句民谚,叫“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意思是,用茶壶煮饺子,饺子没办法倒出来,白费。一个有内容的人,不在于他的肚子里有多少干货,而在于他能否把这些干货巧妙地表达出来。表达不出来,你再有干货也无法发挥它们的价值。

美国前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说过:“如果你的故事激发了更多人的想象、让他们学到更多,并取得更多的进步,那么你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有的时候,铁一般的事实并不能博得对方的认同,而一个倾注了情感的故事,往往却能令人沉浸其中。有人说:“经过情感故事包装过的事实,会以洪流般的势头迅速打开人们的心门,进而极大程度地影响人们的心理走势,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讲故事是21世纪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正如“罗辑思维”所言:“不管是日常社交还是职场,是做营销还是做管理,只要你想影响其他人,那讲故事的能力就是不能缺的核心能力,而很多朋友缺的就是这种能力。”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学会这个能力。

就像马云,他最擅长的就是卖愿景,描绘非常宏伟壮丽的未来,而不是直接描述自己的商品。买牛奶说牛奶,是非常原始的一种营销手段,从“身心健康说起”,既能让客户感觉到你的关怀,也能消除他们的戒心,使他们认同你的观点,乃至牛奶。

在《商业就是一场秀》中,作者提到:讲故事可以改变我们交流的方式,让受众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去了解事实。也就是说,故事是助人了解事实的工具。这种讲故事、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能力,其实是所有管理者都应该具备的能力。

5 好故事传递正能量

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被称为“鹌鹑大王”,20岁之前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也很少有新衣服穿。为了让孩子过年时能吃上一点肉,他被逼着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他最先做的就是在路边帮人修理电视机,在小赚一笔后,他和兄弟们商量着,准备开一家电子工厂,生产音响。然而,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他们的想法宣告破灭。不过,刘永好的创业热情却被点燃了,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于是,在左邻右舍鄙夷不屑的争议中,他开始在自家阳台上养起了鹌鹑。当时,他还是一名人民教师,白天要给学生上课,等放学之后他就和兄弟一起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鹌鹑蛋。再后来,随着生意渐好,刘永好干脆和兄弟一起开了家良种场。

有一次,一位外地专业户向他们下了十万只小鸡的订单。然而,当他们孵出小鸡,向对方追要尾款时,才知道对方已经破产,人也不见了。一时间,刘永好兄弟如坠地狱。为了处理这十万只小鸡,他和兄弟们开始走街串户,挨家挨户地兜售,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最远的一次,刘永好徒步走了数十公里,人也差点儿摔成重伤。

就在这艰苦的奋斗中,刘永好和他的兄弟渐渐有了名气,鹌鹑蛋事业也越做越大,直至后来被人称为“鹌鹑大王”。

实战场景

但凡了解过刘永好创业经历的人,通常都会被他所传递的这种正能量打动。与我们一贯印象中创业团队成功后大家就各奔东西的结果不同,刘永好和他的几个兄弟姐妹并没有因为事业的发达、团队的壮大而变得浮躁,唯利是图,并因此分道扬镳。

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刘永红,五兄妹共同创办了希望集团,一起从小门小店发展到今天的大门大户,虽然历经风浪和挫折,但他们始终携手并进,这样的风采是很难得的。再一联想到,在我们生活中,兄弟间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或一点蝇头小利就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的烂事,刘永好的故事就给我们一种暖心的力量。

比如在那次“外地专业户下十万订单却跑路”的事件中,本来兄弟几个的创业热情已经大打折扣,有了打退堂鼓的心思。但是老大刘永言却坚定地告诉他们:“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三哥刘永美“停薪留职”,兄弟四人还各自变卖了手表,为了创业,几兄弟都付出了很多。这份在困难时相互扶持的兄弟情谊,在很多大家庭是难以见到的。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分歧。创业阶段,刘氏兄弟很少有不可调和的分歧,偶尔有几次,母亲大人在世时,最终由她来决断。后来老夫人去世,老大刘永言说话比较有分量,几兄弟都是尊重事实的人,有事坐下来谈,谁有理听谁的。刘家有四个媳妇和一个女儿,于是在创业之初,四兄弟便开了一个“大男子主义味道十足”的会,一致通过了“让各自媳妇回家看孩子,今后不得参政议政”的决策,使得内部没有乱七八糟的事。

总之,刘永好和几个兄弟的故事,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感觉。很多后来的创业者,都承认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深度分析——好故事要能传递正能量

一些过于负面的故事,虽然也是在讲一个人的成功史,但它们包含的思想过于负面、不健康,让人看后心里生出厌烦,甚至厌恶。这样的故事不是好故事,管理者最好不要引用它们。

作为团队的领导,我们讲的故事必须是鼓舞人心的,使人听后热血沸腾的,而不是听后感慨人生不易、世道险恶。一个故事如果给听众带来消极、负面的情绪,可以说它是极其失败的。虽说有知耻而后勇的说法,但谁会没事儿,故意让自己先尝尝耻辱的感觉,然后再去奋勇前进呢?如果有一直“奋勇”的法子,不是更好吗?

难道必须用“刺伤人心”的、血淋淋的故事,才能让听众印象深刻吗?这是天大的谬论。作为团队管理者,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思维,要清楚一点:一支团队就是一支军队,领导只可鼓舞士气,不可动摇军心。因此,管理者应该讲的故事,必须是好的故事。而好故事,就一定具备鼓舞人心、使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6 讲故事的能力决定管理者的魅力指数

2017年1月15日,李开复在VIPKID年会上做了一次演讲,其间在谈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时,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李开复从小在台湾长大,老师总是用惩罚的方式告诉学生,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得不对,要怎么惩罚,如果这个达不到谁又对你失望……老师和家长总是用威胁、惩罚、失望等等方式来希望学生们做得更好。但他到了美国,发现美国教师就不这样。

那是在他转校到美国后,记得有一次老师出了很多题目,在黑板上写了1/7,说你们谁能够算出来?题目刚写完,李开复就举手了,答道“0 142857”。老师就惊讶了,说了一句“哎呀,数学天才”。其实这只是他之前在台湾上学时,被老师要求背过。在台湾,这些属于课堂上死背的东西。李开复很清楚自己不是什么数学天才。但当时老师一夸,他就想也许自己真的是数学天才。从此以后,李开复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多年后,当他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被分到天才班,拿到一个最后一名。很有趣的是老师当时说:“开复,你是最后一名。”李开复心想:“完蛋了,最后一名怎么办?”但是老师还是给了他一个A-,说:“虽然是最后一名,但还是很厉害,值A-。”

从那时起,他也从内心里认清楚,自己不是数学天才,但老师给他的自信,让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做得很好,于是,他懂得了做事要认真。

这个故事讲完后,李开复说道:“美国教育的特点在于,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特别强的地方,教育就是鼓励你在你的强项发挥得好的时候,给你足够的鼓励,让你能够得到一种自信。这不仅仅是对一件事的自信,更是对自己的自信,对未来的自信。”

实战场景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信息产业领域的精英达人,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他最出名的事就是在宣布身患癌症之后,凭着惊人的毅力抗癌成功。同时,他还是一个优秀的演说家,曾于国内外诸多著名大学展开演讲,其语言风趣幽默,常常把深奥的大道理蕴藏在一个个小故事中,令听众在愉悦的氛围中接收他传达的讯息。

李开复曾公开表示,为了成为出色的演说家,他做了很多的学习和练习,比如要求自己每个月做两次演讲,而且,每次都要自己的同学或朋友去旁听,不事先排练三次,绝不上台演讲。此外,每个月还去听演讲,向优秀的演说家求教。他认为,在反复的练习中发现的许多适合他的秘诀,最有用的就是不用讲稿,透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心意。

一个好的故事,通常会让听众印象深刻,即使时隔多年也不会忘掉。一名叫贾森·佐勒的教授说,在他上大学时,有一次,最喜欢的一名教授在课上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有趣,结果导致他在20年后的今天,仍然清楚地记得故事中的具体情节,而且每当有需要的时候,他还会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学生听,借以提高自己讲课的效率。

美国畅销书《故事的魅力》的作者保罗·史密斯则认为: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有意思的故事是仅次于经验的好老师。他说,世界许多最成功的组织,都有意把讲故事作为一个关键的领导工具。例如,微软、耐克、摩托罗拉、明尼苏达矿业与制造公司、盛世广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伊士曼柯达公司、迪士尼、好市多以及世界银行等。

深度分析——讲故事的能力决定管理者的魅力

培训教练和畅销书作者玛格丽特·帕金指出,在印刷字出现以前,讲故事存在于每个民族,而且各有千秋。比如凯尔特人的文化中就有自己的吟唱诗人和德鲁伊教士;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古挪威人也拥有长篇的英雄故事;伊斯兰国家会聆听苏非派僧人和苦修教士的教诲;本土美国人中的优特部落,会把故事讲得最好的人推选为部落领袖。

一个人能讲好故事,说明他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把事情的前后关系、主次矛盾以及其中蕴藏的感情喷发把握在一个最佳的节点上,该声情并茂的时候就情绪激扬,该语气滞缓的时候就情绪低迷,如此抑扬顿挫,充分调动听众的情绪随故事而变化。

这样的人,具有高超的调控能力,了不起的动员能力,同时也说明他很懂听众的心,知道在什么时候,怎样去说,能让听众爆发出最大的激情,愿意听他说话。他的每一个故事乃至每说的一个字,都是有针对性的,都是能带给听众愉悦感和舒适感的。

自然而然,人们也会喜欢他们,喜欢与他们聊天,喜欢听他们讲故事,进而喜欢聆听他们想要传达的讯息、理念和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被他们一步步地说服。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讲好故事对于管理者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就决定了管理者的魅力指数。员工是否愿意听你说,喜欢听你说,能否被你说的东西打动甚至说服,全在于你讲的故事好不好。讲好故事,管理者自然就有人气了。

7 会讲故事是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讲了自己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他说到自己的出身。他的亲生母亲是研究生,未婚先孕,乔布斯出生后她决定让别人收养他。她先找了一对律师夫妇,但这对夫妇只收养女孩儿。最后,一对学历不高的夫妇,承诺“供乔布斯上大学”,说服他的亲生母亲,得到了收养权。

十七年后,他上大学了,选了一所学费几乎跟斯坦福一样贵的大学,他那工人阶级的父母所有积蓄都花在他的学费上。六个月后,他认为在这个学校学不到东西,也不想养父母把一辈子积蓄浪费在这里,就退学了。是的,他在里德学院只待了六个月。

退学后,他靠捡垃圾、睡地板,吃神庙的贡品维持生活,同时自学自己感兴趣的书法课程。当时里德学院有全美最好的书法课,于是他去旁听了,学得很认真。

当时,他没想过学这些有什么用,但在十年后,当他设计第一台麦金塔电脑时,想起了这些东西,想着把它们融入电脑,于是,计算机的字体变得美丽好看了。

实战场景

讲完第一个故事,乔布斯就说:“你得相信,你现在所体会的东西,将来多少会连接在一块。你得信任某个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业力。”

乔布斯以自己为例,详细讲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令人咂舌的“退学事件”,令台下的听众都把注意力放到他身上,如同身临其境,再把故事中的他与现实中的他进行对比,当然对他今日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震惊,进而对他的话产生了听从权威的感觉。接着,他又讲自己的第二个故事:乔布斯认为自己很幸运,年轻时就能发现自己爱做什么事。

二十岁,他跟朋友一起在车库里开始了计算机的装配、改装、设计,三十岁,他被自己的公司炒了鱿鱼,他用几个月的时间来颓废,然后重新振作。

接下来五年,他又开了NeXT公司和Pixar公司,跟后来的老婆谈起了恋爱。Pixar接着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计算机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然后,苹果计算机买下NeXT,乔布斯又回到了苹果,回到了自己曾经创办的公司,而他在NeXT发展的技术成了苹果计算机后来复兴的核心。

此时,乔布斯有了家庭,他想,如果当年苹果计算机没开除他,他就不会成长,不会有那么多创意,这剂药很苦,但无论是苹果公司还是他自己,都需要它。

说完这个故事,乔布斯又说:“你的工作将填满你的一大块人生,唯一获得真正满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伟大的工作,而唯一做伟大工作的方法是爱你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找到这些事,继续找,别停顿。尽你全心全力,相信你一定会找到。而且如同任何伟大的东西,事情只会随着时间愈来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继续找,别停。”

在这里,他通过将自己的失败毫不掩饰地说出来,让听众知道,即使他这样一个看上去取得成功的人,曾经也遭遇过失败,也遭遇过彷徨。这样讲故事的好处有三个:一是可以利用弱势博取听众的同情心,让他们态度软化,更加用情地投入到故事中去;二是可以将自己放到听众的群体中去,告诉他们“我和你们是一样的人”,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三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对方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无限增强说服力。

接下来,乔布斯又说了第三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死亡的,话题比较沉重,但也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谁也不能例外。因此,这个话题尤其具有共鸣性,乔布斯通过讲述自己对死亡的理解和生命的感悟,最大程度地拉拢了听众的心。

乔布斯被诊断出癌症,大概活不到六个月了。医生建议他回家,好好跟亲人聚一聚,然后跟世界说拜拜。没人想死,乔布斯开始思考自己的一生,整天想着那个诊断结果,这是他最接近死亡的时候。幸运的是,他通过手术得以康复。

谈及此事,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但死亡是我们共有的目的地,没人逃得过……现在你们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讲得这么戏剧化,但这是真的。

深度分析——会讲故事是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被评为是他最好的演讲,广泛传播于网上,被各个国家的人观看。也是在这次演讲之后的几年里,苹果公司开始正式登上世界的舞台,并迅速成为撬动全球市场,打破传统功能手机时代,引领智能手机新风潮的超级公司。

从这一点来说,一个公司的领导人,如果会讲一手好故事,至少可以让他的公司、品牌以及产品,迅速为人们所知,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拓展市场奠定基础。

也就是说,会讲故事,也可以是管理者乃至整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国产智能手机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就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几乎没人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锤子手机之所以能红遍大江南北,其关键不在于它的质量和设计理念有多好、有多先进,完全在于罗永浩本人的精彩演讲,以及他对“情怀”的诠释,使得无数人愿意为之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