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零开始打造商业化产品(修订版)
- 杨新雷
- 1561字
- 2024-11-02 04:06:40
2.3 商业化的两种宏观战略
有些产品一上市就可以赚钱,而有些产品却需要储备势能、厚积薄发才能赚钱。当然,产品是否要赚钱除了企业主观决策因素,更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商业化特性。在进入更细分的变现策略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两种更宏观的商业化存在模式:后端商业化、前端商业化。
2.3.1 后端商业化
商业化要基于产品特性,并且要遵循产品生命周期。在过去的互联网时代,很多产品起初都实行免费策略,在实现了规模化的用户之后,再摸索适合自己的商业化路径。这类产品的代表有社区产品、社交产品、个人工具产品等,且往往通过增值产品变现,比如会员增值产品、流量增值类产品、电商增值产品等。这产品的商业化战略称为“后端商业化”。
图2-10
2.3.2 前端商业化
这应该是最容易理解的商业化情形,产品上市即销售。它跟传统商业的产销模式最相似,即我生产一款产品就投放到市场中销售,从而让用户使用买到的产品,这类产品的代表有软件产品、硬件产品等,这类产品的商业化战略称为“前端商业化”。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早期,一款产品的商业化战略往往是比较单一的,即要么选择后端商业化,要么选择前端商业化,而往往做不到两者兼顾。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互联网产品的规模化发展逻辑,即要么通过后端商业化产品扩大规模,要么通过前端商业化产品增加营收,而难以同时实现两个目标。
互联网行业发展到现在,前端商业化的边界在逐渐被打破,典型的形式有以下两种。
1.前端商业化与后端商业化进行整合实施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互联网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性,而不再局限于短期逐利,即一开始便将前端商业化与后端商业化进行结合。这些产品起初虽然实行收费策略,但是往往价格比市场中同类产品较低,即追求极致的产品性价比,目的在于快速获取用户并占领市场,再通过其他产品实现更高的商业回报。这类产品的典型代表有小米手机以及小米其他低利润引流产品,这些产品均构建了基于后端多元化增值产品(高利润产品)的变现矩阵。
2.规模化的前端商业化产品寻求后端增值
这种形式是指产品起初并未考虑后端商业化战略,而直接对用户产品实施收费。产品在积累了规模化的用户之后,继续寻求更加丰富的商业化变现场景。与第一种形式的战略准备相比,这类产品的后端商业化战略往往是后置考虑的,倾向于对潜在的商业化机会做进一步价值挖掘。比较典型的就是各大平台的大数据营销产品,比如阿里妈妈旗下的产品“达摩盘”就是通过深度挖掘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的个人消费大数据提炼成的商业化产品,如图2-11所示。
图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