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搭建社群之前需要知道的事实

在搭建社群前必须要了解社群,它是一个成员之间有着众多交叉的群体,企业设计生产的产品要围绕社群的生命周期,并想办法延长这一周期。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又可以让企业获得盈利,社群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达到最好的自运行状态。

3.1.1 社群并不是把一群人集合在一起

企业在建立社群时,首先要有情感的投入。如果只是生硬地投放一些广告宣传,会让用户觉得死板,不人性化。只有投入情感,才能将黏性较高、对企业具有更高潜在价值的用户留在社群里,让企业通过社群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例如,企业在处理用户关系时,可能要通过销售或市场专员进行一对一的电话沟通或者面对面的交流。但是通过微信群这个平台,企业可以在有限的人力投入下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投入少却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这就要求将企业和用户、用户和用户更多地连接到一起,形成超强的亲密关系。

用户在进行消费选择时,潜意识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因此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努力使消费者产生认可和共鸣。但有趣的是,用户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潜意识。例如,很多人喝咖啡总喜欢去同一家咖啡店,外出用餐也经常去同一家餐厅,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消费者会下意识地做出反应。

所以,企业应该向用户传递一种生活习惯,不是通过直接推广产品,而是通过社群慢慢地影响用户的潜意识。也许,用户原本并不太关注产品,但如果在社群中了解到其他用户和商家之间的互动与自己的生活习惯或思维方式非常相近,那在消费时潜意识里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个企业的产品,并出现消费行为。

企业通过一个平台满足用户的需求,这种“需求”才是社群最重要的纽带。用户带着期望进入一个社群,只有在期望不断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才能保证不会出现用户退群或者社群成为一个“死群”的现象,社群才会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地发展。

3.1.2 围绕社群的生命周期设计产品

每个社群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企业必须在了解这一生命周期的基础上,设计相对应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社群的最大价值。例如,每个社群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萌芽期、高速成长期、活跃互动期、沉寂期、衰亡期。对于不同的生命周期,群主的想法是不同的,经典话语也不同,如表3-1所示。

表3-1 不同生命周期的经典话语

通过上表可以知道,在社群建立的初级阶段要积极建群、销售产品、汇聚有可能会购买产品的人,待这些人对社群认可时,巧妙地推广产品,让他们了解产品,并做好服务工作,这样就可以提升满意度,促进重复购买。

另外,企业也可以进行在线教育培训或者通过直播平台增加粉丝,建立学员群进行答疑,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社群的本质是利用人脉圈扩大营销规模。在社群的活跃互动期,需要建立一个营销模式:在线上可以连接成一个网状,让人们互相传播;在线下可以组织活动,形成一个非正式关系的小群体,逐渐凝聚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圈子。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活动,用户在了解产品的基础上与企业进行沟通和互动,有利于产品的推广。

社群发展的后期可能会走向沉寂或者衰亡,企业可以利用社群的模式进行裂变复制,借助这种方式迅速构建个人品牌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能会因为网络缺乏真实接触导致新入群的成员无法获得真实感受,这就需要社群管理者通过组织一些有新意的挑战活动,鼓励大家认同群体身份,最终借助成员的规模和影响力去获得商业回报。

3.1.3 成员之间必须产生多维度交叉联系

在互联网时代,未来商业将不再是单一的“矩阵式”形态,而是“网状”模式。社群之间相互交叉,由社群组成的网状系统让未来的商业模式彻底改变。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社群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快速生成新“圈子”,产生很强的黏性。在社群组织外部,因为个体之间的联系,不同社群之间形成交叉,同一个体可以在不同的社群间交流。人与人、人与社群之间就会出现多维度的交叉联系,使其呈现一定的裂变性,不断将信息扩散出去,使社群传播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

这种新的模式将会带动产业的快速升级,企业要想将流量变成留量,就要让成员之间进行新的多维度交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互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满足成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促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