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原来这么有趣: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美学课
- 王树生
- 2257字
- 2020-11-20 15:55:49
相对美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相对美的相关知识。如果说是从静止的角度认识和分析绝对美,那么认识和分析相对美就是从运动和变化的角度。在认识绝对美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关注绝对的、永恒的、不会发生变化的事物;在认识相对美的时候,我们则应该去关注相对的、暂时的、运动变化的各种条件。首先,请大家想一下,哪些因素和条件会发生变化呢?”哈奇森老师将相对美的话题展开,为大家的思考提供了思路。
同学们的回答积极了起来。
“其实每个人在对于美或者不美的标准上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其实也可以视为审美主体的变化,在主体发生变化的时候,能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也会随之变得不同。我觉得这就是相对美的一种表现。”
“我看过一本书里讲朱光潜老师提出的一个例子,他拿著名的古树来做例子。他发现不同的人对于古树的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植物学家会考察树的生理特征、生长习性,认为古树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是美;画家会去观察古树奇特的外形,认为古树这种曲折有致的外形是美;木材商家会注重它的木质、纹理,认为古树能够被用于建筑和工艺的实用性是美。这就能够看到,对于同一事物的美的判断,站在不同的立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会使判断的过程有所差异,这种审美个体的差异会使得论证过程存在多样化。不过,大家都认为古树是美的,这一结论还是统一的。”
冯延明老师评注
时代意义应该是横向比较的,历史意义应该是纵向比较的。这位同学在这里说的应该是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
“即便是对同一对象进行观察和认识,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为对象本身就是会变化的。比如说我们身边的植物,从树苗到大树,期间可能会开花结果,也可能会枯枝败叶。”
“我认为最主要的变化还是来自于时代,虽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但是审美观主要还是会受到时代的影响。一般来说,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观。比如,古代的人如果见到我们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等,他们根本不会理解这些电子产品的作用和益处,更不会觉得它们是美的。时代不仅会影响到审美的主体,也会影响到审美的对象,这种影响应该是很大的。”
“其实我认为这种变化才是永恒的,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处在运动变化当中。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哈奇森老师看到大家对这个问题讨论得很热烈,不得不把同学们的回答打断:“好了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对于这一点的看法非常多。因为正如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从运动的角度思考会更加容易一些。虽然我觉得大家的分析都挺有道理的,但是分析的结果还是有一些乱,现在大家试着将刚才的思路整理一下,看能不能将以上的这些观点有条理地阐述出来。”
哈奇森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好像大家都是抓住哪个方面,就对哪个方面阐述,事实上没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那么,如何将这些观点用一个巧妙的逻辑串起来呢?大家又陷入了思考之中。哈奇森老师再次对大家的思考做出了指引:“现在,大家试着从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变化两方面来说一下吧。王超然同学,你刚刚不是说自己喜欢哲学吗?这个简单的分析应该难不倒你吧?”
王超然回答道:“根据老师的引导,我觉得从审美的主体和客体这两方面的变化来分析这个问题是非常适合的。从审美的主体角度来讲,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会造成美的相对性。第一是个人的知识和阅历,比如对于同一件事物的认识,一个九岁的小孩和一位八十岁的长者的认识肯定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差别很大,知识的积累也相差很多,如果他们的生长环境类似,长者一定比小孩的认识要深刻得多。第二是人判断和欣赏美的标准,就像刚才有位同学所举的不同的人认识古树的美的例子,植物学家、画家和木材商人,他们有各自的角色和职业角度,所以即便是面对同一棵古树,他们各自认识到的古树的美也是不尽相同的。从审美的客体角度来讲,审美的对象本身就是会发生变化的。所以在客体的不同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美。”
听完王超然的回答,陈学硕立刻站起来补充:“我认为在主观角度方面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那就是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这种社会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肯定会对人们的审美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会使得审美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这方面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两位同学已经总结得很不错了,基本上将同学们之前提到的角度都概括了。在此,我用美学方面的术语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美的相对性,第一个方面是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第二个方面是从审美客体的角度。从审美主体上讲,审美主体本身是会随着主客观因素发生变化的,其中包括审美活动的深化程度、审美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历史的变化和发展;从审美客体上讲,审美对象自身对美的表现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对象也能够展示出不同的有变化的美的特性。”
哈奇森老师的解释的确令大家对于美的相对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但是哈奇森老师又开始讲解另一种理解:“其实在我自己的美学观点当中,对于相对美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解读的。我们都知道,艺术作品中模仿或描绘的对象,通常是被当作美的结论的。但是如果将艺术中的美和现实中的美做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艺术中的美其实是经过一定的想象和虚构才形成的,这其中可能会运用比喻、象征等各种各样的手法,在追求逼真和相似的基础上,肯定事物的美。这种通过诗歌、绘画、雕塑等形式对美的模仿,实际上就是一种相对美。因为它们本身可能是并不存在、被想象出来的美,因而是不具有绝对性的,而是只具有相对性的美。这与我之前所讲的能够从事物身上直接得到的具有绝对性的美是相对应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