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道重庆:舌尖上的龙门阵
- 陈小林 卢郎
- 2800字
- 2024-11-28 17:58:06
舌尖上的龙门阵——漫话重庆市井与乡土美食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因秋冬多雾,重庆又被称为“雾都”。
重庆多山,全市境内皆能见山。山上生长的竹笋、菇类和农家养的猪牛羊鸡鸭等食材十分丰富,浓郁的巴人乡土气息在山丘间弥漫。农人穿行于竹林间,挖一篓竹笋,在院坝剥去外壳,于沸水中焯一下水,切成片状晾干,就成了可佐各种荤菜的笋干;也可以切一碗新鲜笋片,再从灶台上取一块腊肉,鲜笋炒腊肉的香味便在老屋里久久不散。有心人只要穿过一垄竹,绕过一口塘,在青瓦房前的空坝上,就会遇见或为婚娶、或为新居落成、或为小儿诞生、或为老人寿辰而置办的九斗碗酒席。古朴的大方桌,粗糙的长条凳,杂色的土斗碗,一道道菜依序端上桌。全村男女老少全来了。浓郁的乡情在闹哄哄的劝酒、敬酒声中弥漫。
重庆多水,其境内大小河流不下百条,再加上数不清的池塘水库,盛产各种鱼虾水产。夕阳西下,渔歌唱晚,飘摇的渔舟升起袅袅的炊烟。打鱼的人家就着河里的水,将刚打捞的鱼扔进锅里,熟时撒点盐,鲜香的气味便随着渔舟的摇晃四处飘荡。天晚了,大江大河里的行船便寻个码头泊下。炊烟从一艘艘船上飘起,劳累了一天的船夫们围着饭锅坐下,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咸菜、豆腐乳、自酿豆瓣、酢海椒、老腊肉。河岸上,依稀飘来孩童稚嫩的歌声:“船老板吃的啥子菜哟,咸菜、豆腐乳;船老板吃的啥子肉哟,肥肉、盐烧白;船老板的婆娘在哪儿哟,合川,湾里头;船老板晚上干啥子哟,抱着船板想老婆……”
重庆的建筑大多傍江依山而建,一面临江,一面靠山,中间是青石板铺就的路。晨曦微启,小摊的老板推着“吱儿吱儿”的小车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他们苍凉或清脆的嗓音吸引着早起的人们——炒米糖开水、油茶、醪糟鸡蛋……一旁的店铺也推出自己的早点——大饼、烧饼、油条、麻辣小面……到了中午或晚上,河水豆花、水煮花生、回锅肉、麻花鱼……琳琅满目的菜肴沿街排布。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会邀两三好友,来半斤老白干,就着二两椒盐花生,细细地品着酒的滋润和花生的醇香,末了,再就着豆花吞两碗饭,抹抹嘴唇,一天的劳累,一天的光阴,就在这自我陶醉的满足中过去了。
大山的云雾,竹林村舍的炊烟,江河湖塘氤氲的淡霭,青石板街道的古朴,共同孕育出富有巴渝文化特色的乡情、乡音、乡土菜。这是让人梦牵情绕的怀旧,也是让人扯不断的乡情,更是这喧嚣多变的大千世界埋在人们心底的那一份思念。
“起于青萍之末”的重庆乡土美食,开出了一朵奇葩——重庆火锅。重庆火锅曾经是重庆码头上船夫、走卒、下力人等贫民阶层用于果腹御寒的连锅杂菜,其所用食材几乎全是一般人家丢弃不用的畜类、禽类下水。火锅的特点是,吃时大锅熬煮,为御寒多下辣椒,为除湿多下花椒,为开胃多下老姜,别人丢弃的牛油也熬在里面,菜市场的“把脚菜”也扔进锅里……捧一只大碗,盛着冒尖尖的饭,劳累了一天的下力人围着锅“唏唏呼呼”吃起来。但是这样胡乱的一锅,味道居然是又麻又辣又鲜,吃得让人冒汗,吃得让人气畅。最妙的是这样的一锅,不用换汤,一个冬天都可以这样吃!日子久了,火锅飘散的香味引来过客驻足,继而围拢观看,于是它的名声便传扬开来。
以宋时诗词流派来比喻,重庆火锅可谓是美食中的豪放派。红汤翻滚时,腾起的缕缕热气中携着麻麻辣辣的浓厚气味,如同关西大汉手执铁绰板,迎风高唱“大江东去”。
与火锅相比,流传在重庆地界上的中餐可算作婉约派。其虽味型多样,调料也有辣椒、胡椒、花椒及豆瓣酱等麻辣之物,但这些麻辣之物只是调味品。按不同的配比,厨师用它们调出麻辣、酸辣、椒麻、蒜泥、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浇淋包裹着食材。而这些美丽诱人的食物正如同妙龄女郎一般,拈着红牙板,浅吟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慢慢地,一种融合了重庆乡土美食和重庆火锅精华的菜式出现了,那就是重庆江湖菜。
江湖菜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一股“吃鲜、吃活、吃跳”的食风,掀起了一场川菜创新的狂飙,给沉闷的重庆食苑吹来猛烈的麻辣之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各种以麻、辣、鲜、香、嫩为主的菜肴布满重庆的大街小巷。
摄影:陈小西
掀开序幕的就是来凤鱼,厚池街的口水鸡为其接力,津福的酸菜鱼、歌乐山的辣子鸡承其余韵。
而今,来凤鱼虽已成明日黄花,但它倡导的麻、辣、鲜、香、嫩的烹饪风格,早已“润物细无声”地潜入重庆美食之中。“辣子系列”中的辣子鸡、香辣猪手、辣子田螺、辣子肥肠、辣子腰花等;“麻辣系列”中的泉水鸡、芋儿鸡、麻辣鱼、乌江鱼、璧山兔、球溪河鲶鱼等;“酸菜系列”中的酸菜鱼头、酸菜肚条、酸菜泥鳅片、酸菜田鸡等;“泡椒系列”中的泡椒牛蛙、泡椒回锅肉、泡椒童子鸡等美食都从不同角度承袭了“麻、辣、鲜、香、嫩”的特点。
这场风靡巴山蜀水,乃至波及全国的革新菜式,被戏称为“江湖菜”,后经厨坛前辈、文人墨客的反复争论,被鉴定为“重庆川菜”。
重庆菜虽源于川菜,但比传统川菜灵活,敢于创新,配料与主料往往平分秋色,配料超过主料的菜也比比皆是,甚至一些菜肴的调料分量就远超过了主料。这种大胆的革新,使得重庆菜总是透出一股麻辣鲜香交融的铮铮霸气。
重庆多山多水的地域特色,孕育出了众多特色美食。若从板块上划分,大致可分为这么几大块:一是以山地为代表的山野板块。这类美食以山上的特产为资源,烹饪手法较为单一,是典型的地域美食或特产美食,其代表有南山泉水鸡、歌乐山辣子鸡、仙女山烤羊肉等。二是以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河湖泊上的食船为代表的江河板块。这类美食烹饪手法多样,原料大多以江河湖泊里的鱼类为主,是典型的水产美食。三是以滨江路为代表的滨江板块。这一板块包罗万象,从酒家酒楼到街头巷尾的豆花馆,都属这一范畴,花样繁多,是重庆美食的主流。这一支的特点就是善于自创菜品,以致美味新菜层出不穷。至于重庆最有特色的火锅,属“天马行空”板块,不受任何地域限制,在大街小巷,高楼市井,甚至穷乡僻野,都能闻到它麻麻辣辣的味道。
在这些特色鲜明的饮食板块中,传统的乡土美食,却若一朵朵小花,错落有致地分布于这几大板块之中,无意争春,却也把春来报。
乡土美食像简单而悠扬的笛声,穿越过历史空间——儿时磁器口石板街上煮猪杂碎的大锅,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现今磁器口街上的毛血旺馆子依旧招徕客人;抗日战争时期就闻名遐迩的千张、椒盐花生也重新露出昔日面容,麻花鱼、陈麻花各领风骚;距离磁器口不远处的歌乐山上,辣子鸡还是那么热辣劲霸;可转到南山上的泉水鸡,又温柔得如同呢喃少女;往南走去,金佛山的方竹笋、黑竹笋;长寿的血豆腐;武隆的羊角豆干;涪陵的榨菜—— 一道道倾注着乡音乡情的菜肴,无论世事变迁,依然香如故。
这就是重庆乡土美食的魅力,用竹的绿翠,荷的清香,青石板的厚重,江河码头的憨厚,大山的粗野和灵秀,轻轻地撩拨着思乡人的心扉,细细地述说着乡音和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