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眼睑位置和功能异常

一、睑内翻
睑内翻(entropion)是睑缘向眼球方向翻转,以致睫毛倒向眼球的一种眼睑位置异常状态。倒睫者可无睑内翻,但是睑内翻者定有倒睫。
本证与中医学中“睑弦内翻”及“倒睫攀毛”相似。病名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一》中载有“倒睛眼”,《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椒疮证》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均有记载。

【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病理 (1)先天性睑内翻(congenital entropion):

主要发生于婴儿,由于内眦赘脾牵拉,体质肥胖而鼻根部发育不饱满;或眼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良。

(2)痉挛性睑内翻(spastic entropion):

是由于眼轮匝肌痉挛性收缩所致,多发生于下睑。多由于结膜异物、结膜炎、角膜炎的刺激引起。

(3)瘢痕性睑内翻(cicatricial entropion):

为睑结膜瘢痕收缩或睑板肥厚弯曲所致,最主要的原因是沙眼,其他如结角膜炎症,先天性、化学伤及烧伤也能发生此病。

2.中医病因病机

多为椒疮所致,系外感风热毒邪,内有脾胃积热,内外邪毒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与邪毒瘀积所致。

【临床表现】 1.症状

双眼刺痛,微痒,羞明;重者视物不清。

2.体征 (1)共同体征:

眼缘内翻致睫毛倒向眼球,刺激角膜。

(2)先天性睑内翻:

可见内眦赘皮,体质肥胖而鼻根部发育不饱满。

(3)痉挛性睑内翻:

可见结膜异物,结膜充血,角膜混浊。

(4)瘢痕性睑内翻:

同时可见沙眼的体征。

3.并发症

睑球粘连。

4.临床分型

(1)先天性睑内翻: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在下睑内眦的睑缘内翻致睫毛倒向眼球,刺激角膜。同时伴有内眦部赘皮。
(2)痉挛性睑内翻:主要在下睑,多由于结膜异物,结膜炎,角膜炎的刺激而引起,或长期过紧包扎。
(3)瘢痕性睑内翻,可见沙眼重症,睑结膜瘢痕性收缩或睑板肥厚弯曲。

【辅助检查】

1.如怀疑为沙眼并发症,应行分泌物涂片或结膜涂片查沙眼包涵体。
2.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等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先天性睑内翻,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在下睑内眦部的睑缘内翻致睫毛倒向眼球。多数有内眦赘皮、体质肥胖而致鼻根部发育不饱满。
(2)痉挛性内翻:同时伴有眼轮匝肌痉挛性收缩,多发生于下睑。
(3)瘢痕性睑内翻:可见睑结膜瘢痕收缩或睑板肥厚弯曲。

2.鉴别诊断

麻痹性睑外翻(paralytic ectropion):仅发生在下睑。由于第七脑神经(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收缩功能消失,下睑不能负担自身重量而下垂,形成外翻。

【治疗】 1.治疗原则

对本病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全身治疗 (1)西医治疗:

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除局部滴用抗生素药物外,可口服强力霉素100mg,每日2次,连用3周;或红霉素,每日1g,分4次口服,连共3~4周;亦可用螺旋霉素口服。

(2)中医辨证论治 ①风热客睑证

证候 眼微痒不适,干涩有眵,眼睑内面血脉模糊,眦部充血,有少量颗粒,色红而坚,状如花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银翘散加减:金银花20g,连翘15g,淡竹叶10g,荆芥10g,桔梗10g,赤芍15g,车前草15g,菊花15g,赤芍15g,当归10g,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眦部充血明显者,选加生地黄、牡丹皮以清热凉血退赤。

②热毒壅盛证

证候 眼灼热痒痛,羞明流泪,沙涩难睁,眵多,眼睑内血脉模糊,充血明显,颗粒丛生;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 清热解毒,除风散邪。
方药 除风清脾饮加减:陈皮10g,连翘15g,防风10g,知母10g,黄芩10g,玄参15g,黄连6g,荆芥穗10g,桔梗10g,生地黄10g,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颗粒丛生者较甚者,选加金银花、赤芍、牡丹皮以加强清热解毒退赤之功。

(3)常用中成药:

银翘解毒丸,用于风热客弦证,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3.局部治疗

(1)0.5%熊胆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磺胺类眼药水,每日3次滴眼。
(2)0.5%金霉素眼膏或四环素、磺胺类眼药膏,睡前涂眼。

4.手术治疗

先天性睑内翻,因随年龄增长,鼻梁发育,可自行消失,故不必急于手术治疗。若患儿已5~6岁,睫毛仍然内翻,严重刺激角膜,可考虑行穹窿部-眼睑皮肤穿线术。老年性睑内翻,可行肉毒素杆菌局部注射。如无效可手术切除多余的松弛皮肤和切断部分眼轮匝肌纤维。瘢痕性睑内翻必须手术矫正,可行睑板楔形切除术或睑板切断术。

睑板部分切除术:

在眼睑注射2%利多卡因后,在眼睑后面放入护眼板以保护眼球,并以手指压止血。在距睑缘2~3mm沿睑缘全长切开皮肤,向上下剥离,暴露眼轮匝肌。年老睑皮肤松弛者,需要切除半月形皮肤外,一般不必切除皮肤。
二、睑外翻
睑外翻(ectropion)是睑缘离开眼球,向外翻转的一种眼睑位置异常状态。痉挛性睑外翻(spastic ectropion)多发生在青年或儿童。老年性睑外翻(senile ectropion)常因老年人皮肤、韧带和眼轮匝肌松弛或变性。瘢痕性睑外翻(cicatricial ectropion)因外伤、烧伤、溃疡等引起。
本病与中医学的“睥翻粘睑”相似。睥翻粘睑的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乃睥翻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舔唇之状,乃气滞血涌于内,皮急系吊于外,故不能复转。”之后的《审视瑶函》《目经大成》等著作均有记载。因中药治疗效果欠佳,故当代的《中医眼科学》教材未列本病。

【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病理 (1)瘢痕性睑外翻(cicatricial ectropion):

因创伤,烧伤,化学伤,眼睑溃疡(如狼疮),眶缘骨髓炎或睑部手术等情况引起。

(2)老年性睑外翻(senile ectropion):

因慢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或泪道阻塞或由老年人的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眼睑皮肤及外眦韧带松弛使睑缘不能紧贴眼球,因下睑本身的重量使之下坠而引起下睑外翻。

(3)麻痹性睑外翻(paralytc ectropion):

由于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收缩功能丧失,而致下睑本身重量而发生下垂。

(4)痉挛性睑外翻(spastic ectropion):

眼眶脂肪丰富使眼睑有充分的支撑,加上眼睑皮肤紧张富有弹性,一旦眼轮匝肌痉挛,特别在患角膜、结膜病变时,由于睑板上缘受到压力,引起外翻。

2.中医病因病机

多因椒疮后期邪毒损及胞睑内面与白睛表面,牵引胞睑所致;或饮食不节,脾胃损伤,脾虚肝旺所致。

【临床表现】 1.症状

常流泪(溢泪)。

2.体征

上睑或下睑外翻。

3.并发症

如结膜炎、角膜炎、皮肤湿疹等。

4.临床分型 (1)瘢痕性睑外翻:

同时有外伤、烧伤、化学伤、眼睑溃疡、眶缘骨髓炎或睑部手术等体征。

(2)老年性睑外翻:

同时有慢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或泪道阻塞。

(3)麻痹性睑外翻:

同时患有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收缩功能丧失。

(4)痉挛性睑外翻:

同时有眼轮匝肌痉挛或角膜、结膜病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常有外伤、沙眼、结膜炎、眼轮匝肌痉挛以及流泪等病史及诱因。
(2)具有典型的上睑及下睑外翻,轻者睑缘与眼球离开,睑缘外旋,溢泪。重者睑缘外翻,使部分和全部睑结膜暴露在外。

2.鉴别诊断 眼睑闭合不全:

指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致部分眼球暴露。

【治疗】 1.全身治疗 (1)西医治疗:

如是结膜炎,应确定病原菌并作药敏试验,针对原发病积极治疗。

(2)中医辨证论治 ①血热瘀滞证

证候 眼内沙涩羞明,流泪,眼睑厚硬、外翻,睑结膜充血;舌质暗红,苔黄,脉数。
治法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方药 归芍红花散加减:当归10g,大黄6g,栀子10g,黄芩15g,红花6g,赤芍15g,白芷15g,防风10g,生地黄10g,连翘15g,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眵泪多,沙涩羞明者,选常加金银花、桑叶、菊花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②脾虚肝旺证

证候 眼睑外翻,羞明流泪,并见角膜生翳,多眵;偏食,纳差形瘦,烦躁不宁;舌淡苔薄,脉细数。
治法 健脾清热消积。
方药 肥儿丸加减:南沙参30g,白术10g,茯苓15g,黄连3g,胡黄连10g,使君子肉10g,神曲20g,麦芽15g,山楂肉10g,炙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角膜生翳者,选加石决明、谷精草以助清肝明目。

(3)针灸治疗:

常用穴位:太阳、阳白、丝竹空、睛明、足三里、攒竹等穴,每次局部取穴2穴,交替使用。

2.局部治疗

(1)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如0.25%氯霉素眼药水、洛美沙星眼药水,每日3次。
(2)抗生素眼药膏睡前涂眼。

3.手术治疗 (1)老年性睑外翻:

做“Z”形皮瓣矫正;或用“V”“Y”改形术。

(2)瘢痕性睑外翻:

各种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增加眼睑前层的垂直长度,消除睑缘垂直方向的牵引力量,一般游离植皮术是矫正瘢痕性睑外翻的手术方法。常用耳后全层皮片,如瘢痕累及面部需作大面积游离植皮时,则厚层皮片移植。

【预防与调护】

1.避免发生外伤。
2.注意眼部卫生。
3.经常用人工泪液滴眼,以防暴露性角膜炎。
三、眼睑闭合不全
眼睑闭合不全(hypophasis)亦称兔眼(lagophthalmus),是指上、下睑不能完全闭合,致使眼球暴露的一种异常状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
本病与中医学的“鹘眼凝睛”相似,病名首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五轮目硬难回转,鹘眼凝睛是本形,欲知根深向处起,脑中风热脏中蒸……。”《目经大成》:“鱼睛不夜,此症项强面赤燥,目如火,胀于睑间,不能开闭。若野庙凶神,如花缸金鱼之目,凸而定凝。”之后在《审视瑶函》《银海指南》对本病也有论述。

【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病理

(1)各种原因引起的睑外翻。
(2)面神经麻痹造成的眼轮匝肌麻痹,使下睑松弛下坠,即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临床上多见于面神经核下性(周围性)麻痹。
(3)眼睑缩短,不能遮盖眼球,多先天性上、下睑过短或缺损,或因眼睑脓肿、烧伤、创伤而引起的瘢痕性收缩等。
(4)眼球突起,超过眼睑所能遮盖的程度,如“水牛眼”、葡萄肿,或眶内容物增多如眶内肿瘤、眼眶蜂窝织炎及组织水肿等。
(5)Graves眼病,由于Müller’s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引起睑裂闭合不全。也可因颅内压力增加,对提上睑肌产生机械性压迫所致。
(6)全身麻痹或重度昏迷时发生功能性睑裂闭合不全。
(7)生理性眼睑闭合不全,在熟睡情况下,可能是眼轮匝肌张力减弱的表现。

2.中医病因病机

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而致邪少阳络脉、阳明络脉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

【临床表现】 1.症状

溢泪、羞明。

2.体征

睑裂闭合不全,大部分患者眼睑不能紧贴眼球而暴露眼球表面,使眼球和眼睑间的正常毛细血管空隙遭受破坏,泪小点不能与泪湖密切接触故而出现溢泪。

3.并发症

暴露性角膜炎、结膜炎、泪小点外翻。

4.临床分型

(1)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同时伴有口角歪斜、咀嚼功能障碍等症状,多为病毒感染或面神经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等。
(2)眼睑缩短,如先天性下眼睑过短或缺损。
(3)眼球突出,超过眼睑所能遮盖的程度。
(4)Graves眼病:由于Müller’s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引起的睑裂闭合不全或颅内压力增加。

【辅助检查】 1.眼部B超

确定有无胞内肿物。

2.头部CT扫描

确定有无颅内肿物。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根据病史查出病因。
(2)睑裂闭合不全,如面神经麻痹同时伴有口角歪斜、咀嚼功能障碍等症状。
(3)眼睑缩短,先天性上睑过短或缺损等。
(4)眼球突出,同时有“水牛眼”、葡萄肿,或眶内容物增多如眶内肿瘤等。

2.鉴别诊断 睑外翻:

①瘢痕性睑外翻:可因外伤,如烧伤、化学伤等发生。②老年性睑外翻:眼睑及外眦韧带松弛,同时有慢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或泪道阻塞等。③痉挛性睑外翻:多见于青少年,多伴有眼轮匝肌痉挛。④先天性睑外翻:发生在新生儿。

【治疗】 1.治疗原则

对本病的治疗必须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针对病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病因未除之前,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角膜。

2.全身治疗 (1)西医治疗:

针对原发病积极治疗。
①神经营养剂:维生素B 1 100mg,维生素B 12 0.5mg,每日1次,肌内注射。
②三磷酸腺苷注射液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

(2)针灸疗法:

对于本病露睛流泪,口角下垂,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和噘嘴等,可治以祛风散寒、通经活络,选取太阳、阳白、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取太阳、阳白、地仓、颊车疏调局部经气,温经散寒,濡润筋肉;翳风疏解风寒,合谷循经远取。人中沟歪斜配地仓透水沟,体弱者配足三里。毫针刺,平泻平补,亦可温灸,每次留针30分钟,合谷穴可取患侧穴位,10次为一个疗程。

(3)电针疗法:

参照刺灸法选穴。方法:选两穴为1组,得气后接通电极各一头,每次1~2组,通电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刺激量以患者接受为宜。早期患者不宜用电针法。

(4)穴位注射法:

参照刺灸法选穴。方法:用维生素B 1和维生素B 12或胞二磷胆碱注射穴位,每穴注射0.5ml,每次选用3~4穴,每日或隔日1次。

(5)穴位贴敷法:

参照刺灸法选穴。方法: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少许麝香,取绿豆粒大1团,贴敷于穴位上,每个3~5日更换1次。

3.局部治疗

(1)抗生素眼药水,每日3次滴眼。
(2)抗生素眼膏,每晚1次涂眼,3~4周为一个疗程。

4.手术治疗

(1)对睑外翻及组织缺损的病例,应及时手术矫正。
(2)Graves病的进行性眼球突出,应紧急行放射治疗垂体及眼眶组织,使组织水肿减轻。
(3)眼球突出为应急期间,采用眶减压术。

【预防与调护】

1.首先应寻找病因,及早采取措施保护角膜。
2.轻者结膜囊内涂大量抗生素眼膏,然后牵引上、下眼睑,使之相互靠拢。
3.用眼垫覆盖以保护角膜,或用透明塑料或胶片做成锥形空罩,覆盖眼上,其周围以粘膏固定,利用泪液蒸发使眼球表面常保持湿润。
四、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ptosis)系指提上睑的肌肉——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和Müller’s平滑肌(颈交感神经支配)的功能不全或丧失,而导致上睑呈部分或全部下垂。可单侧或双侧,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病因常比较复杂。
本病与中医学的“上胞下垂”相似。又称“睢目”“侵风”“眼睑垂微”“胞垂”,严重者称“睑废”。以睢目为病名,首载于《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书中对其症状作了形象的描述,即:“其皮缓纵,垂复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而《目经大成·睑废》中以“手攀上睑向明开”,说明上睑下垂的严重症状。

【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病理 (1)先天性睑下垂(congenital ptosis):

有遗传性,可能是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由于动眼神经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所致。单纯性上睑下垂可能与提上睑肌及上直肌存在发育不全有密切关系。部分患者同时呈现两种肌肉的功能障碍,故同时出现眼球上转功能受限。

(2)后天性上睑下垂(acquired ptosis) ①机械性上睑下垂:

指眼睑本身的病变直接波及提上睑肌及Müller’s肌。因眼睑肿瘤、淀粉样变、严重沙眼、严重水肿、外伤、细胞增殖(象皮病)等病变使眼睑肿胀肥厚,导致机械性下垂。

②肌源性上睑下垂:

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及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③神经源性上睑下垂:

动眼神经麻痹性上睑下垂,由于动眼神经或神经核受损所致。外伤、动眼神经炎症、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动脉瘤、基底脑膜炎和海绵窦疾病等均可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并致上睑下垂。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栓形成是引起动眼神经核性损坏的最常见原因,其他还包括转移瘤、出血及脓肿等。
核下性周围神经病变:动眼神经在进入眼眶前的病变和损伤导致单侧动眼神经完全性麻痹;眼眶内病变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为单眼不完全性麻痹。常见的综合征包括:动眼神经传导束综合征、颅内动脉瘤压迫综合征、海绵窦综合征。
睁眼失用性眼睑下垂:核上神经麻痹,意志性睁眼能力丧失。
交感神经麻痹性上睑下垂:多由于支配眼肌的交感神经通路毁坏。眼球的交感神经支配是多突触通路。在颈部交感神经传导通路中,各受累部位的病因和表现也不同。

(3)代谢性或中毒性上睑下垂:

见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约1/3的糖尿病患者有此征。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张力减低,导致Müller’s肌松弛所致。急性感染、贫血和子痫可出现上睑下垂,砷剂、长春新碱和糖皮质激素等偶尔可引起。

2.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脾阳不足,睑肌发育不全,胞睑乏力而不能升举;或脾虚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睑肌失养,上胞无力提举;或脾虚聚湿生痰,风邪客弦,风痰阻络,胞睑筋脉迟缓而下垂。

【临床表现】 1.症状

上睑下垂,视物不清。先天性者视物时需昂首,皱额张口。后天肌源性者晨起或休息后症状减轻,并可出现复视或偏视。

2.体征

单侧或双眼上睑下垂,双眼平视时,上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2mm,有不同程度的睑裂变窄,上睑下垂遮盖部分瞳孔。

3.临床分型 (1)先天性上睑下垂:

常为双侧,不一定对称;有时为单侧,常伴有眼球上转运动障碍。

(2)后天性上睑下垂:

①机械性上睑下垂:同时伴有眼睑肿瘤、淀粉样变、严重沙眼、炎症性水肿、外伤等;②肌源性上睑下垂: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及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常因疲劳而加重。早晨较下午轻,眼球运动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注射新斯的明后症状可明显改善。

(3)神经源性上睑下垂:

①动眼神经麻痹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或神经核受损所致,通常为单侧性,同时伴有其他的眼外肌麻痹表现,眼球向内、向上、向下运动受限,伴有瞳孔散大时有复视;②核上性病变:大脑皮质病变,如额叶、颞叶或角回某一区域的实质性病灶均能引起上睑下垂;③睁眼失用性上睑下垂:常见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表现为意志性和非意志性睁眼运动的分离,即意志性睁眼能力丧失,而随机性睁眼正常,仰头运动常使眼突然睁开;④交感神经性麻痹性上睑下垂:单侧多见,程度较轻同时出现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患侧无汗、皮肤温度高等。

(4)代谢性和中毒性上睑下垂:

约1/3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双侧多见,甲状腺功能减退者睑下垂同样多见。二者均系病变神经的张力减低,导致Müller’s肌松弛的结果。

【辅助检查】

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5mg皮下或肌内注射15~30分钟后,可见上睑下垂减轻或消失者为重症肌无力型。头部CT扫描,排除蝶鞍等部位的肿物。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生后即有,多为双侧性,有遗传因素。
(2)双眼向前平视时,上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2mm,睑裂变窄。
(3)紧压眉弓部上睑抬举困难。
(4)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2.鉴别诊断 (1)瘢痕性上睑下垂:

系上睑缺乏正常支撑所致,见于无眼球、小眼球、眼球内陷、半侧面部萎缩、老年人眼眶脂肪减少,以及外伤性眼球下移等。

(2)癔症性上睑下垂:

多为双侧,系眼轮匝肌痉挛。一般睑裂变窄与眉弓上提并存,伴有癔症性表现,如黑蒙及管状视野等。

【治疗】 1.治疗原则

本病先天性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宜行手术矫治;后天性者,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

2.全身治疗 (1)西医治疗:

先天性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果上睑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尤其是单眼患儿。肌源性或麻痹性上睑下垂应先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可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 1或新斯的明,提高肌肉的活动功能,久治无效时再慎重考虑手术治疗。较为符合生理和美容要求的手术方式为提上睑肌缩短术。

(2)中医辨证论治 ①脾虚气弱证

证候 上睑抬举乏力,掩及瞳孔,晨起或休息后减轻,午后或劳累后加重;严重者,眼球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常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吞咽困难等;舌质淡,苔薄黄,脉弱。
治法 升阳益气。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甘草6g,人参6g,当归10g,橘皮10g,升麻6g,柴胡10g,白术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者,选加山药、扁豆、莲子肉、砂仁以益气温中健脾。

②风痰阻络证

证候 上睑下垂骤然发生,眼球转动不灵,目斜视,视一为二;头晕,恶心,泛吐痰涎;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 祛风化痰,疏经活络。
方药 正容汤加减:白附子10g(另包先煎),防风10g,秦艽10g,胆南星6g,法半夏10g,白僵蚕10g,木瓜10g,黄松节10g,羌活10g,生姜5g,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头晕,泛吐痰涎者,加全蝎、竹沥以助祛风化痰之力。

(3)常用中成药 ①补中益气丸:

适用于脾虚气弱证,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②黄芪注射液:

适用于脾虚气弱证,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

(4)针灸治疗:

先天不足,命门火衰者,针用补法。针攒足、行间、足三里、三阴交、阳白,灸神阙、气海、百会。风痰阻络者,针风池、丰隆、太冲、申脉以祛风化痰通络。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手术治疗

先天性上睑下垂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选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或额肌悬吊术。对动眼神经麻痹所致的上睑下垂切忌手术,术后可发生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