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当”作后缀,多有学者论及,且举有诸多用例。论述深入细致者当推王云路、蒋宗许二先生。蒋宗许(2004:72-76;2009:194-202)在例举诸多用例后,详细分析了后缀“当”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而王云路(2010:296-300;335-343)则细致分类,分别例举了充当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后缀的“~当”用例。名词类组合有:奏当(奏文,判决书)、益当(利益,好处)、摆当(摆设)、行当(职业,工作)、勾当(处理事情,事情)、干当;动词类组合有:并当(又作并、并挡、并)、隐当(隐藏,凭靠)、处当(处理,处置)、知当(承担,负责)、勘当(勘查)、配当(搭配,组合)、般当(般配,匹比)、断当(了断,处理)、了当(了结,完毕)、算当(算计,考虑)、护当(护卫,保护);形容词类组合有:适当(合适)、允当(公平,合适)、稳当(稳妥)、停当(稳妥)、切当(贴切,恰当)、正当(正确)、顺当(顺利,通顺)、恰当(合适,稳妥)、谐当(和谐,合适)、妥当(合适,稳重)、便当(方便,容易);副词类组合有:必当(必然,必定)、但当(只须)、定当(究竟)、法当(理应,应该)、方当(将要)、甫当(刚才,刚刚)、故当(自然,固然,应该)、还当(还,依然)、会当(终究)、将当(将要)、理当(与“法当”同义)、不当(不该)、宁当(难道,岂可)、殊当(非常,十分)、听当(只可;允许)、唯当(唯有,只有)、行当(行将,将要)、须当(必须)、要当(应该,应当,必须)、宜当(宜,应该)、应当(应该)、犹当(犹,依然,仍然)、正当(应当;只是,只不过)、政当(与“正当”同)、终当(终归,一定)、的当(的确,确实)、至当(即至,甚)、深当(十分,非常)、实当(实在,确实)、真当(真的,确实)、白当(白白地,平白无故)、该当(应该)、便当(便即)、适当(合适,刚好)、自当(自然,本来);连词类组合有:为当(犹为,抑或,还是)、若当(若,如果,假如)、设当(假使)等。
“当”在古今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词,在部分组合中用法确实比较特殊,然而综观上举组合,作为后缀,“当”的搭配如此之广,似乎让人难以置信。而事实上细细体会各搭配以及诸家所举用例,我们发现很多被定性为附加式的组合存在问题。以下结合“当”的意义,联系相关组合,分类加以分析。
一、“当”用作助动词表应当
“当”表应当为其常用义,《晏子春秋·杂上四》:“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是故不敢受。”《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上举诸多组合及诸家所举用例多表此义,有些构成同义复合词,如:
应当 “应当”即应该,至今常用。“当”与“应”均有此义。《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1]《后汉书·华佗传》:“君病根深,应当剖破腹。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相杀也。”▲王云路(2010:339)认为:“我们不能否认,‘应当’可以属于并列结构,在许多情形下可以对应出现。……但统观中古汉语的许多例证,我们似乎可以把‘应当’与以下诸例等同看待(即看作附加式)。”我们认为“应当”当看作同义复合,“当”与“应”表应当早已有之,且为其常用义,不仅如此,在同时代“应当”的倒序词“当应”亦大量使用,例如: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声闻品》:“尔时,长者告左右一人曰:‘汝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持我声而白世尊云:优婆迦尼长者白世尊曰:夫贤者之法当持几戒?又犯几戒非清信士?当应食何等食?饮何等浆?’”《晋书·司马休之传》:“裕得书叹息,以示诸佐曰:‘事人当应如此!’”唐李绅《南梁行》:“呜呜晓角霞辉粲,抚剑当应一长叹。”
须当 三国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三:“彼其得佛,吾必得也。须当受决,而佛去焉。”▲《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朱小四你这厮!有人请唤。今日须当你这厮出头!”“须当”义为应当、必须,有语义轻重之别,但其基本义是一致的,很多情况下,译成“应当”或“必须”均可。“须”“当”单用亦如此,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须,犹应也,必也。”南朝宋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游当罗浮行,息必庐霍期。”此句“当”“必”相对为文,“当”即“必”义。
其倒序词“当须”在文献中的用例极多,且长期与“须当”并存使用,如《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征西将军郭淮与泰谋所以御之,泰曰:‘麹城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四:“戴胄有干局,明法令,仕隋门下省录事。太宗以为秦府掾,常谓侍臣曰:‘大理之职,人命所悬,当须妙选正人。用心存法,无过如戴胄者。’”
以上用例,“当须”与“须当”义无分别,可见二者当为同义复合。
必当 即必然,一定。旧题三国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卷八:“吾今若当不称彼者,则负言信,彼必当还,与我作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又《世说新语·方正》:“既亦知时流必当逐己,乃遄疾而去。”▲“当”有必义,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以为肥而蓄精,身体不得摇,骨肉不相任,故喘,不当医治。”南朝宋谢灵运《初发石首城》:“游当罗浮行,息必庐霍期。”“必当”乃同义复合词。
会当 “会”有应当、必定义,汉宋子侯《董娇娆》:“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会当”乃同义复合,与“必当”义同。晋竺僧度《答苕华》:“巨石会当竭,芥子岂云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
该当 “该当”即“应该”。“当”单用有此义,见上文。“该”单用亦有此义,《正字通·言部》:“该,俗借为该当之称,犹言宜也。凡事应如此曰该。”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我们这时该睡了。”此义现代汉语仍在使用。“该”的“应该”义产生相对较迟,所以“该当”亦出现较晚,其例如: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论起理来,自然该当让你。”▲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〇回:“便拿这项银子都花在老太太身上,也是该当的。”
其倒序词“当该”亦有用例,如明安遇时《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卷一:“一日,参政谓夫人道:‘女儿长成,分当该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南宫适谢过子牙。子牙曰:‘你乃周室元勋,身为首领,初阵失机,现当该斩;奈魏贲归周,乃先凶而后吉。虽然如此,你可将左哨先行印与魏贲,你自随营听用。’”
“当该”表“应当”义的用例相对较少,这一方面与“该”的“应该”义产生较晚有关;另一方面“当该”的另一义“当班、值班”也限制了它的使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有倒序词用例的存在,足以说明“当”与“该”同义复合能力之强。
要当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天地反覆,未可知也。本所争者非私怨,王家事耳。与足下州里人,今虽小违,要当大同,欲相与善语以别。邂逅万一不如意,后可复相见乎!”▲《后汉书·冯鲂传》:“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相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此二例“要当”乃应当、必须义。“要”与“当”均有此义。清刘淇《助字辨略》卷四:“要,犹须也,当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唐王建《寒食忆旧》:“京中曹局多无事,寒食贫儿要在家。”五代齐己《送谭三藏入京》:“持咒力须资运祚,度人心要似虚空。”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了一些“要当”的倒序词“当要”的用例,只是产生时间要晚于“要当”。宋天息灾译《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十五:“毗沙门问言:‘欲何所求?’诵者言:‘当日日遣一夜叉来,当要役使我,于百由旬内凡有所须当随我愿,我所乐去处要当随意。’”“当要”“当”“要当”均为“应当”义。《太平广记》卷三〇六引《河东记》:“于是一家欢跃,竞持所有金帛,以遗妇人。妇人曰:‘此犹未也,当要进一服药,非止尽除痼疾,抑亦永享眉寿。’”《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一:“诸公数日看文字,但就文字上理会,不曾切己。凡看文字,非是要理会文字,正要理会自家性分上事,学者须要主一,主一当要心存于这里,方可做工夫。”元高文秀《保成公径赴渑池会》:“孩儿,你那里知道,俺为臣者当要赤心报国,岂记私仇也呵!”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思前想后,不觉又感触起来,不知此茫茫大地,何处方可容身,一阵的心如死灰,便生了个谢绝人世的念头。只是这本册子,受了那汉子之托,要代他传播,当要想个法子,不负所托才好。”
宜当 即应当,晋竺法护译《渐备一切智德经》卷一:“是故佛子,仁者善哉,宜当班宣,现在学行;令此道地,缘修所归;使诸会者,各得开解。”▲《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太祖诘群臣,群臣咸言宜当密之。”▲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一:“我今已食人中之福,宜当自勉升天之德,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宜当”有同义倒序词“当宜”,《太平广记》卷九七引《宣室志》:“鉴师曰:‘我庐于灵岩寺之西庑下且久,其后游长安中,至今十年矣,幸得与子相遇。今将归故居,故来告别。然吾子尉于东越,道出灵岩寺下,当宜一访我也。’”
合当 此词诸家未举,亦属同义复合词,应当义,宋曾巩《明州奏乞回避朱明之状》:“如臣合当避亲,臣不敢陈乞在京差遣。”有同义倒序词“当合”,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厮乱纲常当合败,便万剐了乔才,还道报冤仇不畅怀。”
听当 犹应当,《三国志·蜀志·王平传》:“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晋淳于睿《答淳于纂问生不及祖父母不税服》:“睿答曰:‘贤圣及先儒初无疑怪此者,以其缘人情而恕之。降在小功不税,自正也,非不相识者也。听当依就,莫不厌也。’”▲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卷三十六:“佛言:‘自今已去,听当在众中立说戒。犹故不闻,应在众中敷高座,极令高好,座上说戒。’”▲西秦沙门圣坚奉诏译《太子须大拏经》:“太子即自惟念:‘我前有要愿,在所布施不逆人意。今不与者,违我本心。若不以此象施者,何从当得无上平等度意。听当与之,以成我无上平等度意。’”
上举诸组合,蒋文未纳入附加式中,这种处理显然更合理。
另外还有些组合比较松散,“当”亦应当义,或表应该做某事,或表推测,诸家所举副词类组合多属此类:
但当 犹只应,只当,《汉乐府·满歌行》:“命如凿石见火,居世竟能几时?但当欢乐自娱,尽心极所熙怡。”★《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但当利其小便”即只应当采取措施使其小便通利。《南齐书·张冲传》:“前使君忠贯昊天,操逾松竹。郎君但当端坐画一,以荷析薪。若天运不与,幅巾待命,以下从使君。”▲唐王梵志《人生能几时》:“有酒但当饮,立即相看老。”▲
唯当 “唯当”犹只应,晋陆云《与杨彦明书》:“戴会稽如是便发,分别怅然。一时名士,唯当有此君耳。”★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五:“唯当勤修德政,以赛天谴,贫道必当尽诚上答,正恐有心无力耳。”▲
不当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计吾兄弟,不当仕进。”▲王文(本研究大量参引王云路先生著作,下文“王文”均指王云路先生文)以“不该”对释“不当”,甚确。“当”显然为应当义,并非词缀。
法当 即理应,《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趹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后汉书·五行志四》:“李固曰:‘地者阴也,法当安静。’”▲王文用“理应、应该”对译“法当”,“当”即应该义,并非词缀。
理当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言及先人,理当感慕。”▲晋崔豹《古今注》卷上:“予告之曰:‘高祖为泗水亭长,送徒骊山,所提剑理当三尺耳。’”王文认为“理当”犹“法当”,甚确,只是“当”仍是应当义。
便当 《后汉书·杨彪传》:“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宋书·武帝纪》:“谦喜曰:‘卿谓可尔,便当是真可尔。’”唐王梵志《世间何物亲》:“可惜千金身,从来不惧罪。见善不肯为,值恶便当憙。”▲“便当”犹便会,便应,“当”表推测。
想当 晋王羲之《杂帖》:“知德孝故平平,想当转得散力,每耿耿不忘怀,足下小大佳否?”★晋王羲之《杂帖》:“熙表故未出,不说说荀侯疾患,想当转佳耳。”★“想当”即想来应当、想来会,“当”表推测。
尚当 犹尚且应当,汉应劭《风俗通义·穷通第七》:“蕃曰:‘我故大臣,有罪,州郡尚当先请,今约敕儿客无素,幸皆坐之,何谓乃欲相及?’”清徐时栋,晋王羲之《辞尚书令与州将书》:“勋德盖世,尚当有让,况民凡鄙,而可寇窃耶?”★清徐时栋《徐偃王志》卷六:“因《史记》之误,而造徐姬之姓,而灭冥一事,又不知其误于何书,尚当详察之。”可比较“尚应”用例:宋徐铉《亚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贻佳作三篇清绝不敢轻……庶资一笑耳》:“天子尚应怜贾谊,时人未要嘲扬雄。”
乃当 晋王羲之《杂帖》:“适得孔彭祖书,得其弟都下七日书,说云子暴霍乱亡,人理乃当可耳,惋惋。”★此例“乃当”犹竟然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曰:‘我何如苟子?’刘答曰:‘卿才乃当不胜苟子,然会名处多。’王笑曰:‘痴!’”★南朝宋谢灵运《上书劝伐河北》:“器械既充,众方粗足,方于前后,乃当有优。”★此二例“当”是应当义,主要使语气委婉。
诚当 《后汉书·李固传》:“积敝之后,易致中兴,诚当沛然思惟善道。”《南齐书·江谧传》:“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诚当”犹实在应当,“诚应”有同样的用法,《晋书·刘乔传》:“然乔亦不得以虓之非,专威辄讨,诚应显戮以惩不恪。”
自当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此例王文认为当解作本来,我们认为当解作自然会。晋傅玄《杂诗》:“依贤义不恐,近暴自当穷。”▲《东观汉记》卷九:“赤眉无谷,自当来降。”▲《魏书·苻生传》:“健将杀之,雄止之曰:‘儿长成自当修改,何至便如此。’”▲此二例王文认为当解作自然,实则与第一例用法并无不同,仍当解作自应、自然会。
政当 “政当”组合松散,《南齐书·晋安王子懋传》:“今还都,必无过忧,政当作散官,不失富贵也。”▲《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僧远问僧绍曰:‘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僧绍曰:‘山薮之人,政当凿坏以遁,若辞不获命,便当依戴公故事耳。’”▲此二例“政当”犹只应。晋王羲之《杂帖》:“当至剡槌上,二十日后还以示,政当与君前期会耳。”此例“政当”犹只是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时郗超为中书在直。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此例“当”表推测。《晋书·玄靓传》:“天锡大惊,曰:‘我早疑之,未敢出口。计当云何?’肃曰:‘政当速除之耳。’”此例“政当”之“当”显然承前“计当云何”而言,表应当义。
正当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常朝旦问讯。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语移时,遂及财货事。郗公曰:‘汝正当欲得吾钱耳!’”▲★《晋书·高祖宣帝纪》:“乃曰:‘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此二例中“当欲”乃一词,义同欲,“正当欲”义为只是要,同类的“当欲”用例如:《后汉书·刘隆传》:“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老子想尔注》:“人等当欲事师,当求善能知真道者,不当事耶伪伎巧耶知骄奢也。”《晋书·孙楚传》:“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北史·任城王云传》:“帝方革变,深善其对,笑曰:‘任城当欲为魏子产也。’”
“正当”在其他用例中组合较松散,“当”多表推测,如《晋书·王戎传》:“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晋书·庾冰传》:“范汪谓冰曰:‘顷天文错度,足下宜尽消御之道。’冰曰:‘玄象岂吾所测,正当勤尽人事耳。’”
故当 晋陆云《与兄平原书》:“《感逝赋》愈前,恐故当小不。”又“《吊蔡君》清妙不可言,《汉功臣颂》甚美,恐《吊蔡君》故当为最。”★此二例“当”表推测。《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散,亦行复差。若不得此药,故当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王云路先生认为“故当”犹言自然、固然应该,我们认为此二例均为“自然应当”,“当”表应当义。
岂当 《宋书·谢庄传》:“故少来无意于人间,岂当有心于崇达邪?”“岂当”相当于怎么会。晋袁宏《后汉纪》卷二十七:“古今安危,耳所厌闻,口所常说,岂当以背国而向卓也。”《后汉书·延笃传》:“笃发书收客,曰:‘大将军椒房外家,而皇子有疾,必应陈进医方,岂当使客千里求利乎?’”此二例“岂当”相当于怎么能。
定当 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将持比飞燕,定当谁可怜。”▲★“定当谁可怜”犹究竟谁会更可爱,“当”相当于会,表推测。晋王羲之《杂帖》:“度十五日必济江,故二日知问,须信还知,定当近道迎足下也。”《北史·隋宗室诸王传》:“段达胁姬威曰:‘东宫罪过,主上皆已知之。已奉密诏,定当废立。君能告之,则大富贵。’”《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自家见了,尚自魂迷;他人睹之,定当乱意。”此三例“定当”犹一定会,“当”表推测。
独当 《晋诗·清商曲辞·神弦歌姑恩曲》:“苕苕山头柏,冬夏叶不衰。独当被天恩,枝叶华葳蕤。”★汉王充《论衡·讥日篇》:“夫王者不怒民不与己相避,天神何为独当责之?”《太平经》卷六十七:“愚人无知,以为终古独当有之,不知迺万尸之委输,皆当得衣食于是也。”晋孙盛《老子疑问反讯》:“何至凶顽之人,独当假仁义以济其奸乎?”“独当”犹独应。《八家后汉书辑注·谢承〈后汉书·班超传〉》:“久佣尝苦,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独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此“独当”犹只应。
宁当 “宁当”犹难道会、难道要。《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文王笑曰:‘我宁当复不知此耶。’”★《东观汉记》卷六:“和熹邓后七岁读《论语》,志在《书》《传》,母常非之曰:‘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宁当学博士耶?’”▲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三:“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岂况古之真人,宁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诳误将来,何所索乎!”▲与此对应的“宁应”亦有用例。《南齐书·刘怀珍传》:“怀珍曰:‘萧君局量堂堂,宁应负人此绢。吾方欲以身名托之,岂计钱物多少。’”下例用法有所不同,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很多学者认为此例中“宁当”犹宁愿,“当”为词缀,其实将句中“宁”去掉,“男儿当格斗死”亦无不通,故实在无法得出“当”不表义的结论。
犹当 晋王羲之《杂帖》:“仆时行以十一日而不保,如比日便成委顿,今日犹当小胜。不知能转佳不积不?”★晋王羲之《杂帖》:“小大佳也,贤兄如犹当小佳,然下不断,尚忧之。”★“犹当”犹“犹应”。《后汉书·班超传》:“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犹当”表尚且应该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攸语妻曰:‘吾弟早亡,唯有遗民;今当步走,担两儿尽死,不如弃己儿,抱遗民。吾后犹当有儿。’妇从之。”▲“犹当”义为还会。
殊当 《宋书·蔡兴宗传》:“见使至,兴宗因谓曰:‘领军殊当忧惧。’法荣曰:‘领军比日殆不复食,夜亦不眠,常言收已在门,不保俄顷。’”▲《宋书·张畅传》:“孝伯曰:‘魏主言太尉、镇军并皆年少,分阔南信,殊当忧邑。’”▲此二例有学者以“非常、十分”解释“殊当”,而仔细体会文句,可以发现二句所言都是推测,而这正是“当”的功能的体现。
上举搭配组合很松散,“当”未承担主体功能,所以很多情况下解作无义的词缀似乎没有问题,然而,如果我们采取另一种检测方式:去掉“当”前的成分,可以发现“当”的功能还是能明显感知。
二、表将来
此义亦“当”之常用义,《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当事,则户外南面。”郑玄注:“当事,将有事而未至。”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在很多组合中,“当”即表此义,除了一些同义复合词外,其他组合亦较松散。如:
行当 即行将,将要。汉佚名《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唐王绩《古意》:“行当糜烂尽,坐共灰尘灭。”▲唐刘长卿《送王端公入奏上都》:“行当蒙顾问,吴楚岁频饥。”
将当 即将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郭景纯过江,居于暨阳,墓去水不盈百步,时人以为近水。景纯曰:‘将当为陆。’”▲
方当 即“方将”,晋陆云《与兄平原书》:“兄文方当日多,但文实无贵于为多。”★《后汉书·杨由传》:“由对曰:‘方当有荐木实者,其色黄赤。’”《后汉书·列女传》:“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启》:“妾遇新缣,自然心伏;妻闻裂帛,方当含笑。”▲文献中同义的“方将”用例极多,如《孔子家语》卷二:“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鼋鼍不能居也,意者难可济也。’”
长当 即长将,汉李陵《与苏武三首》:“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长当从此别”犹“当从此长别”。梁萧纲《望同泰寺浮图》:“愿能同四忍,长当出久居。”
特当 犹“特将”,《世说新语·假谲》刘注引《曹瞒传》:“操题其主者背以徇曰:‘行小斛,盗军谷。’遂斩之,仍云:‘特当借汝死以厌众心。’”★可比较“特将”用例:晋袁宏《后汉纪》卷二十一:“陛下诚能行臣所陈,则怀宝抱璞之徒,特将竭力致身,以趋圣世。”
终当 犹“终将”。南朝宋佚名《华山畿》:“摩可浓,巷巷相罗截,终当不置汝。”▲《晋书·张华传》:“焕曰:‘本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当系徐君墓树耳。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可比较“终将”用例,《晋书·慕容俊载记》:“吴起、二陈之畴,终将无所展其才干。”
甫当 犹“甫将”,正要、正将。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卷二:“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天中天,皆为人中尊,悉于其中作佛,甫当复出索佛道者,皆当于其中得佛道。”▲汉支娄迦谶《阿閦佛国经》卷下:“甫当生者,即当得住弟子缘一觉地,所以者何?”三国魏吴质《思慕诗》:“自谓永终身,志气甫当舒。何意中见弃,弃我就黄垆。”★可比较“甫将”用例,《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东魏》:“肇自岐年,王佐之目已表;甫将丱岁,弼谐之寄更宣。”南朝陈江总《让吏部尚书表》:“或年甫将立,或岁未强仕。”明王逢年《天禄阁外史》卷八:“夫报楚王而值晋衅,命之阨也甚。甫将避难以归故邗,岂复就晋耶。”
的当 犹确当,确将。唐齐己《寄南岳诸道友》:“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唐吕岩《七言》:“的当南游归甚处,莫交鹤去上天寻。”
三、“当”可作形容词,恰当、合适义
《礼记·乐记》:“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孔颖达疏:“当,谓不失其所。”陆德明释文:“当,丁浪反。”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夫淫泆盗窃,百姓之所恶也。我从而刑罚之,虽过乎当,百姓不以我为暴者,公也。”由此构成诸多同义复合词,如:
适当 即合适。《三国志·魏志·钟繇传》:“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耳。”▲宋苏轼《十八大罗汉赞》:“高下适当,轻重得宜。”▲
允当 即公平、合适。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二十四:“诚能赏罚允当,……则士思果毅,人乐奋命。”▲《旧唐书·张文瓘传》:“文瓘至官,旬日决遣疑事四百余条,无不允当。”“允当”还有倒序词“当允”,《抱朴子·外篇》卷五十:“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可佐证“允当”为同义复合。
谐当 犹合适、恰当,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这桩事,却有些不谐当,邻舍们都知了,来打和哄。”
妥当 明李贽《答焦漪园》:“今不敢谓此书诸传皆已妥当,但以其是非堪为前人出气而已,断断然不宜使俗士见之。”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进了大门,望西一拐,便是三间客厅,铺设也还妥当。”▲
稳当 即“稳妥”,“当”即“妥”义。唐韩愈《答侯生问论语书》:“此说甚为稳当,切更思之。”▲宋朱熹《答范伯崇书·子贡问士》:“子贡所以请问其次者,盖谓自省见得有未稳当处。”
停当 即妥当。《晋书·庾亮传》:“臣等以九月十九日发武昌,以二十四日达夏口,辄简卒搜乘,停当上道。”▲《朱子全书》卷十四:“夫子言文质彬彬,自然停当恰如,不少了些子意思;若子贡文犹质,质犹文,便说得偏了。”
切当 即贴切、恰当。唐冯贽《云仙杂记·品物互征古事》:“房璘至人家,凡阅四筵,摘其品物,互征古事,一一切当。”▲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五:“为文叙事要在切当,不必引证以求奇也。”▲
恰当 明李贽《寒灯小话》:“禽兽畜牲强盗奴狗既不足以骂人,则当以何者骂人乃为恰当。”▲
正当 即正确、恰当,宋陈亮《与周参政书》:“(叶衡、孙伯虎)文章清古,议论正当。”▲清顾炎武《答俞右吉书》:“所论《春秋》诸家及胡文定作传之旨,极为正当。”鲁迅《书信集·致徐懋庸》:“但这也须自己有正当的主见。”
顺当 元王晔《桃花女》楔子:“今日清早起开铺,就算着这一卦,好不顺当!我也不起卦了。”▲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彩,以此买卖顺当。”“顺当”可以重叠,周汝昌《红楼真梦》第六十一回:“及至拿出贾琏名片,知道是贾府的,就顺顺当当地放他过去。”
的当 “的”有准确义,“的当”即准确恰当。唐杨筠松《葬法倒杖》:“细观息象明白,次观穴情的当,然后以斩法施之,则上下左右自成体段。”《敦煌变文集新书·维摩诘所说经讲经文》:“此日会中歌的当,此时筵内赞和谐。”宋圜悟克勤《碧岩录》卷十:“这僧礼拜,末后僧却作舞,大光云‘这野狐精’,不是转这僧,毕竟不知的当。”宋佚名《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后来吕省元做《宣和讲篇》说得宣和过失最是的当。”
王文还举有“隐当”一词,认为是隐藏、凭靠义。举《宋诗·清商曲辞·乌夜啼》:“远望千里烟,隐当在欢家。欲飞无两翅,当奈独思何?”▲从前后文看,此例“隐当”似不当解作隐藏,我们认为“当”更可能是表推测。王文所举第二例《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唐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言语宏大无隐当也。”▲此例“隐当”显然针对文中“大而无当”之“当”而释,其义甚实在。
四、“当”可表假设
《墨子·法仪》:“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孙诒让间诂引王引之曰:“‘当’并与‘傥’同。”宋苏洵《权书下·六国》:“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王文所举“若当”“设当”属此类同义复合。
若当 如果、假如。《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四:“善友太子击鼓令唱令:‘汝等诸人谁欲入海?入者默然;若当恋着父母兄弟妇儿阎浮提乐者,从此还归,莫为我故。’”▲三国吴支谦译《菩萨本缘经卷下龙品》:“诸龙问言:‘我等若当离王少时,命不得存。’”▲《三国志·魏志·华陀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设当 假使,汉张仲景《伤寒论》卷六:“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汉康孟详译《佛说兴起行经》:“此地初无水至,设当有水至此,此之众宝、饮食衣被、婇女五乐,何由而有?”▲三国吴支谦译《菩萨本缘经》卷上:“今若不与,则违本要;设当与者,非我所有。”▲晋竺法护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上:“佛言:‘设当毁失四重之禁,以权消罪,众患悉除。是族姓子,为菩萨道,无有罪衅。’”▲
五、“当”表承受、承当义
《庄子·让王》:“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羞当白璧贶,耻受聊城功。”王文所举“禁当”“知当(祗当)”等属此类同义复合。
祗当 “祗”有承当义,晋陆云《九愍·修身》:“端周诚以恪居,祗后命而自寅。”唐韦应物《使云阳寄府曹》:“夙驾祗府命,冒炎不遑息。”唐宋之问《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一祗贤良诏,遂谒承明宫。”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祗当”乃同义组合,其例如:伯3153号《唐天复四年(公元904年)贾元子出租土地契》:“其地内除地子一色,余有所着差税,一仰地主祗当。”▲唐王梵志《贮积千年调》:“自造还自受,努力祗当却。”《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四)》:“纵被维摩呵责,事也为等闲,即将忍辱祗当,居士自然息怒。”
知当 “知当”即“祗当”,《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二辑据伯3394号录《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僧张月光、吕智通易地契》:“立契(已后),或有人恡吝园林舍宅田地等,称为主记者,一仰僧张月光子父知当。”▲斯1291号《曹清奴便豆麦契》:“(若身)东西不在,一仰保人段与子知当代还。”▲斯1475号《寅年令狐宠宠卖牛契》:“如后牛若有人识认,称是寒盗,一仰主保知当,不干卖(买)人之事。”▲
禁当 “禁”与“当”一样,均有承受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七:“先能饮好酒一斗者,唯禁得升半,饮三升大醉。”唐杜牧《边上闻笳》诗之一:“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宋苏轼《汲江煎茶》:“枯肠未易禁三椀,坐听荒城长短更。”“禁当”乃同义复合,元杨梓《霍光鬼谏》二折:“慨君王圣怒难分辨,便是老性命滴溜在眼前。这场羞辱怎禁当,好交我低首无言。”
与此二词相类的还有“承当、担当、招当”。
承当 《祖堂集》卷四:“和尚曰:‘不辞向你道,恐已后无人承当。’”《类说》卷五七引《王直方诗话》:“王君卿曰:‘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林和靖《梅花诗》,然杏与桃李皆可。东坡曰:‘可则可,只是杏李花不敢承当。’”《再生缘》第十五回:“这般事件我承当,不要你多说多言空着忙。”王西彦《隔膜》:“人家是有钱的人,万一有什么失落,可承当不起呀。”
担当 宋陈亮《甲辰秋答朱元晦秘书书》:“孟子终日言仁义,而与公孙丑论一段勇如此之详,又自发为浩然之气,盖担当开廓不去,则亦何有于仁义哉!”明黄绾《明道编》卷六:“及观孟子‘堂高’‘侍妾’‘般乐’之言,则知必有所为而发,亦可以见孟子英迈之禀。人若无此等资禀,于道终无担当也。”
招当 “招当”犹招承,“当”亦承当义。宋释智严《十二时》:“阎魔王,亲断决,一一招当敢抵揭。”
六、“当”表判决、断案义
《史记·蒙恬列传》:“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汉书·杨恽传》:“廷尉当恽大逆无道,要斩。”颜师古注:“当谓处断其罪。”相类义项的语素与之组合构成并列关系的合成词,如:
断当 了断,处理。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旧唐书·孙伏伽传》:“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王文所举有唐陆希声《弄云亭》例:“已共此山私断当,不须转辙重移文。”▲句中“断当”当为前义的引申使用。
奏当 《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有乞恩者,使与奏当文书俱上,朕将思所以全之。”▲从用例来看,“奏当”多与断案有关,这正是“当”表判决断案义的体现。(王文解释为犹言奏文、判决书。)
勘当 犹勘察。唐张《朝野佥载》卷五:“差使推光,款书是光书,疑语非光语。前后三使推,不能决。敕令差能推事人勘当取实,佥曰张楚金可,乃使之。”▲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二:“且谋反大逆,法无容免,请勒就台勘当,以明国法。”
处当 犹处理、处置。《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载诏曰:‘若便同之臣妾,亦情所未安。其皆依礼典,处当务尽其宜。’”▲《三国志·魏志·薛综传附子莹》:“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为散骑常侍,答问处当,皆有条理。”▲《后汉书·百官志二》:“廷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平狱,奏当所应。凡郡国谳疑罪,皆处当以报。”▲《陈书·沈洙传》:“死罪及除名,罪证明白,考掠已至,而抵隐不服者,处当列上。”▲
勾当 处理、料理。唐张《游仙窟》:“新妇向来专心为勾当,以后之事,不敢预知。”▲《北史·凉武昭王李暠传》:“事无大小,士彦一委仲举,推寻勾当,丝发无遗,于军用甚有助焉。”▲唐张《朝野佥载》卷四:“周考功令史袁琰,国忌众人聚会,充录事勾当。遂判曰:‘曹司繁闹,无时暂闲,不因国忌之辰,无以展其欢笑。’合坐嗤之。”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时俯及关宴,钧未办醵,率挠形于色。仆辄请罪,钧具以实告。对曰:‘极细事耳。郎君可以处分,最先后勾当何事?’”▲王云路先生指出了“勾”之得义之源:“勾”有检验处理事情义,唐颜师古《匡谬正俗》卷八:“今之官书文按检覆得失为之勾,音褠,何也?答曰:‘……其讫了者,即以朱笔钩之,钩字去声,故为褠音耳。’”可见它仍与断案有关。
此类词多与断案相关,“当”居于这样的组合中,正是因为它有断案、判决义。有些词在使用中意义有所泛化,不再限于与案件相关。
七、“当”表对等、相当义
《礼记·王制》:“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孔颖达疏:“据经文,小国卑于大国,故知小国之卿在大国之卿下。”《吕氏春秋·孟夏》:“行爵出禄,必当其位。”高诱注:“当,直也。”清魏源《圣武记》卷五:“然有舟师之便,又有缅夷之梗,利害亦适相当也。”由此引申有匹配义,如《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颜师古注:“当,谓对偶之。”故王文中所举“般当”“配当”,不能排除同义复合的可能。
般当 《敦煌变文集新书·降魔变文》:“忽见宝树数千林,花开异色无般当。”★又“牙上各有七莲华,华中玉女无般当。”▲王文(2010:323)指出:“‘般’有比并之义。《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六师自道无般比,化出两个黄头鬼。’此以‘般比’同义连言,就是比。蒋礼鸿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般’就是《孟子·公孙丑》‘若是班乎’的‘班’,赵岐注:‘班,齐等之貌。’”而这个义项正与“当”的对等、相当义同。
配当 《周礼·地官·乡师》“修其卒伍”贾公彦疏:“百人为卒,五人为伍,皆须修治,预为配当。”《礼记·学记》“言及于数”孔颖达正义:“犹若一则称配大一,二则称配二仪,但本义不然,浪为配当。”▲
八、“当”用作“党”
诸家还举有置于人称代词或人名之后充当后缀的“当”,王云路先生认为这种“当”或为“党”,我们赞同这种看法。
吾当 犹吾辈,吾俦。金《刘知远诸宫调》:“知远怒将洪信喝:‘匹夫开眼觑吾当。’”★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寡人呵万里烟尘,就势儿把吾当唬,国家又不曾亏你半掐。”可比较以下用例,唐贾岛《石门陂留辞从叔謩》诗:“何时临涧柳,吾党共来攀?”严复《论世变之亟》:“究吾党之所为,盖不至于灭四千年之文物。”
伴当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若到人家里,见了那好古玩,好器皿,琴棋书画,他家里倒有,我家里倒无,教那伴当每借将来。”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莫不他同买卖是新伴当?”清李渔《玉布团》卷四:“日在荒郊野店之中,两个伴当齐生起病来。”可比较下例,南朝齐求那毗地译《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
臣当 《敦煌变文集新书·汉将王陵变》:“愿其陛下,造其战书,臣当敢送。”此例王文将“臣当”看作一词,我们怀疑“当敢”或为一词,《太平广记》卷四九二引《灵应传》:“今乃迫于情礼,岂暇缄藏?倘鉴幽情,当敢披露。”
九、两个比较特殊的组合
另有两个比较特殊的组合:
何当 早期常用义为何时,如汉佚名《古绝句四首》:“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学者认为“当”为词缀,我们不能确定其性质,但有一点必须注意,“何”单用似乎并不能表何时义,也就是说,“当”在组合中应当有其特定含义,故“当”为无义成分的可能性不大。
为当 用于表选择。三国吴支谦译《须摩提女经》:“今须摩提女为满富城中满财长者所求为婚,为当可与?为当不可与?”★晋释僧肇《答刘遗民书》:“又云宜先定圣心,所以应会之道,为当唯照无相邪?为当咸睹其变也。”南朝梁萧衍《答陶弘景书》:“但迁徙之日,为当使人?为当使鬼?”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殷仲堪《常用字训》亦引服虔《俗说》,今复无此书。未知即是《通俗文》,为当有异,或更有服虔乎?不能明也。”▲
十、其他来源性质尚需考察的组合
排除了上举组合中“当”为词缀之后,我们也发现唐五代起,在一些口语性较强的文献中出现了一些似乎无义的构词成分“当”,可用于动词,如:
算当 算计,考虑。《敦煌变文校注·大目连冥间救母变文》:“纵由算当更无人,应须三宝慈悲力。”▲元刘庭信《寨儿令·戒嫖荡》:“没算当,不斟量,舒着乐心钻套项。”
护当 即护卫、保护。唐王梵志《佐史非台补》:“食即众厨飡,童儿更护当。”▲
教当 宋柳永《击梧桐》:“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便认得、听人教当,拟把前言轻负。”★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然诸方终无异说,只教当人歇却狂心,休从他觅。”
问当 《敦煌变文校注·大目连冥间救母变文》:“维摩卧疾于方丈,佛敕文殊专问当。”★宋杨万里《和张器先十绝》:“他日君来相问当,南溪溪北北山前。”★
向当 金《刘知远诸宫调》:“翁翁感叹少年郎,这人时下别无向当,久后是一个潜龙帝王。”★宋叶釐《爱日斋丛抄》卷一:“古人所以有父母拜其子、舅姑答拜者,盖只跪坐在地,拜时亦容易,又不曾相对拜,各有向当,答拜亦然。”
看当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二折:“大嫂,我死后,好看当这孩儿。”
管当 元赵孟頫《二哥贴》:“但得新妇来管当家事,复何所觊。”★清黄世仲《廿载繁华梦》第十三回:“争奈那姓余的是不好惹的,他在关里许多时,当傅家管当库书时,他就在关里办事。”
了当 唐吕岩《西江月》:“雨意云情了当,岭头驾动河车。”宋圜悟克勤《碧岩录》卷八:“这里些子,是衲僧性命根本,更总不消得如许多葛藤,只消道个忽悟水因,自然了当。”宋岳飞《奏乞罢制使职事状》:“臣深体国事之急,愤激于怀,是以承命出征,不暇辞请,今来并已收复了当。”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玄德吩咐了当,乃统马步军三万,离徐州望南阳进发。”▲
可用于名词,如:
摆当 犹摆设。元佚名《冻苏秦》三折:“岂知你故人名望,也不问别来无恙;放下一张饭床,上面都没摆当。”▲★
样当 犹样子。明冯梦龙《山歌歪缠》:“猪有猪圈,羊有羊棚,后生无些样当,弗见更个面光。”★
益当 犹利益、好处。《寒山诗》第153首:“自逞说喽罗,聪明无益当。”▲唐王梵志诗《不见念佛声》:“生促死路长,久住何益当。”▲
“益当”更多为松散组合,常用表“更应当”: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五:“今益当省身修德,任贤图治。”《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十一:“今御门听政之初,益当寅畏小心。”
行当 犹职业、工作。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自然‘饥寒’二字渐渐的相逼来了。”▲
可用于副词,如:
至当 犹极其。《敦煌变文集新书·伍子胥变文》:“你父平王,至当无道,与子娶妇,自纳为妃。”
深当 犹十分、非常。《敦煌变文集新书·伍子胥变文》:“小子子胥,深当不孝。”
实当 犹实在、确实。《敦煌变文集新书·庐山远公话》:“‘如今若见远公,实当不识。’善庆曰:‘既言不识,疏抄从甚处得来。’道安答曰:‘向远公上足弟子云庆和尚处得来。’善庆曰:‘若觅诸人,实当不是;若觅远公,只这贱奴便是。’”
早期“实当”连用,组合松散,多表“确实应当”义。如《太平经》卷四十七:“今天地实当有仙不死之法,不老之方,亦岂可得耶?”隋杨广《敕度一千人出家》:“而德化弗弘,刑罚未止,万方有罪,实当忧责。”
真当 犹真地。元佚名《货郎旦》第二折:“三姑,我着你晒一晒,真当不肯。”明冯梦龙《山歌》:“真当骚,真当骚,大门阁落里日多闩介两三遭,小阿奴奴好像寺院里斋僧来个便有分,我情郎好像撑船哥各人有路各人摇。”
白当 即白白地,平白无故。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一回:“昨日这伙子斫头的们只是不听我说,白当的叫他带累的我吃这们一顿亏。”《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你只说他老实,白当叫他做出来才罢。”
这些组合多用于口语性较强的文献中,“当”意义较虚,其来源及性质尚需考察。其中有些似乎是助词,这些用法是由“当”虚化而来,还是单纯以“当”记音,尚不清楚。
[1] “▲”表示此例为王云路(2010)所引,下文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