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应用文概述

我国经济应用文发展和应用历史悠久,发展、延续、演变、应用等过程脉络清晰,影响深远。

一、经济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应用文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初育、奴隶社会的新生、封建社会的成熟、近代至现代社会的变革四个阶段。

(一)原始社会的初育阶段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和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应用文。人们结绳记事,刻画符号和图像来记录各种活动和生活场景,记录和反映了最直接和最简单的运用过程。从《老子》的“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和《庄子·胠箧》的“昔者……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等记录看,应用形式以“结绳”为代表,加上符号、图像等实物记事及口头传播形态的应用,已显现出经济应用文及写作原始的生命元素和最初的萌芽状态。这些原始形态化和符号化的应用手段,简单实用,鲜明突出,寓意清楚。这在《说文解字·叙》的“结绳而治,而统其事”及郑玄《周易注》的“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等不少文献的记录里亦有佐证。此外,依据《尚书·序》中关于伏羲氏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等记载,我们可以明确“书契”是指一定的初级文本形式,可视为带原始性的公务文书。在“文以记事”基本作用下,“文籍”由此开始了原始应用文的产生及运用。“文籍”作为一种文字的载体,以一种典型的记事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在生活和劳作中的现实需要。

(二)奴隶社会的新生阶段

奴隶社会出现由符号、图像构建的雏形文字,并一直延续到战国末期。此时期,经济活动迅速扩大,社会性生产已初步形成,人们在借助文字沟通和传达信息的同时,经济应用文由简单的应用发展到了基本体式的初步确立。经大量考证和相关古典文献记载可以看到:其一,在距今35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上,已经存有不少原始性文章。这些短则数字、长则上百字的记录已经涉及世系、气候、食货、征伐、狩猎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些主要用于商代王室进行占卜和祭祀所做的简短记录,就是最早的应用写作的原始实例,也是我国最早的经济应用文的一种应用形式。其二,在商代王室的档案材料里,有主要用来卜卦的“卜辞”。这些卜辞已有明显的祭词、训诰、箴铭、谟、契约、盟誓等文本雏形,公文特征突出,是我国有实物可考的带有系列特色的应用文类的最早文本。其三,在西周青铜器上不仅有公牍文件,还可以看到赏赐令,已有交易契约和典当抵押的文书形式,证明了经济应用文的体式已经确立。例如,契约,即双方买卖的条文内容记载于木简上后,用刀一分为二,各执一半,一旦发生纠纷,官府就可以合上双方木简进行判案。这就是最早的“经济合同”。其四,在此阶段,出现了早期应用文理论性著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提出治国富民,强调供需平衡;商鞅的《变法令》提出废井田、开阡陌、买卖土地等。前者以理论见长,后者注重实践。类似典籍的不断出现,表明经济应用文在体式、应用、理论上有了新的突破。其五,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又称《书经》)。它收录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28篇文章,系现存最早的记录古时典章的文本,构成了我国最早的应用文文集。因此,《荀子·劝学》称其是:“《书》者,政事之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称:“《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从现存的文章看,《尚书》记载了虞、夏、商、周四代史官收藏的部分文件、训令、誓词、论文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如《盘庚》《洪范》《大诰》《牧誓》等。其中的典、谟、训、诰、誓、命六种体例开了公务文书写作的先河。典,记录重大事件及上古典章制度;谟,记录重要会议和讨论过程,是议政的策论;训,记载教诲文章,是进行教诲开道的论说文;诰,录写训诫之文,是进行训诫的文告;誓,为战斗动员令和誓词,也是军队出征的誓词;命,是指令性文书,即君主的命令和诏书。其六,随着文字的进化和运用,甲骨刻辞、钟鼎铭文、彝器载录、经济契券、司法文书以及各种策书、上书、玺书、盟书、檄、祝、颂、箴、诔、吊、赋等书面语言和应用文章的大量出现,使经济应用文的实用性、实录性、规范性等功能和特点日趋明显,为之进一步走向成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们有的记载征战的胜利,有的记载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有的记载贵族之间的商务活动,有的记载人们交易或交换的契约,等等,应用特征明显,内容丰富。同时,据《论语·宪问》所载,当时的文书已经有了“草创”“讨论”“修饰”“润色”四个阶段,文书写作的规范性要求已逐渐成熟。

(三)封建社会的成熟阶段

经济应用文在封建社会步入成熟阶段是应用文发展的一座丰碑,按其发展,细分为秦、汉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成熟期,隋、唐、宋鼎盛期和元、明、清稳定期。

1.秦、汉发展期

秦、汉时期应用文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应用文发展耳目一新。秦统一中国后,经不断改革,确定了国家机关的文书制度。其中确定了“命”改为“制”,“令”改为“诏”,天子则自称为“朕”。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应用文的体式有了较明确的规定,一改以前的公文书一律直书,君臣如一,不提行,不空格,行文中凡提及尊号(如“皇帝”等)时则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同时,为提高效率,还推出了现在仍在沿用的“抬头”和“用印”等规制,这标志着以公文为代表的应用技能在当时已经非常成熟。

此时期的应用文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应用文体已有上对下的制、诏、策、戒(策);臣对君的章、奏、表、议。东汉蔡邕在《独断》中就指出:“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凡群臣上书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与之相应,民间使用的则主要有书、启、呈、状。这样,经济应用文第一次确立了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区别和各自的文体范式,进一步确立了它的不同体裁及不同的应用方式。二是经济应用文的制作、表达等已自成体系,并设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进行日常指导、训诫、管理和运作。三是经济应用文种类增多,应用质量明显提高。桓宽的《盐铁论》、东方朔的《上书自荐》、贾谊的《陈政事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名作不断涌现。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指出:“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

2.魏晋南北朝成熟期

此时期应用文的成熟体现出四大特征:首先,这一时期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已基本形成。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以研究写作规律而著称于后世,在专门研究应用文的第二十五篇中,有一半内容是研究应用文的写作规律,对历代各种应用文体裁的功用、特点、写作规律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肯定了经济应用文成为一种专门的文章体裁,使其应用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并首次确立了经济应用文的实践和理论的体系,在整体上夯实了它发展的基础。其次,官方和民间的应用文运用自如,各成体系,其体裁、功用、特点自显特色。例如,南朝陈后主的《咨询诏》等,体裁上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再次,出现了新的书信、颂赞、诔碑、哀祭、移文等,使经济应用文的文种进一步扩大,应用更为宽泛得体,表达更为深刻细致。这在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邱迟的《与陈伯之书》等名作中有了深刻体现。经济应用文和其他文体百家争鸣、精彩纷呈,互动、包容足成定势,引发了经济应用文在结构、体式、用语、表达等方面上的极大变化,其形式取用、贴切表达、立论、主旨、阐释与运用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最后,经济应用文已经从上对下、下对上和平行互动的模式中走出来,充分与政论体、抒情体等文体结合,又自成体系,使得其应用空间不断扩大。例如,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述志令》《求贤令》等。同时,曹丕的专著《典论·论文》问世,对应用文写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精辟论述。

3.隋、唐、宋鼎盛期

据《唐六典》和《宋史》等大量遗存的典籍文献记载,经济应用文使用广泛,体式繁多,受到文学等其他文类发展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更新的文体和新的称谓,内涵逐步扩大,构成了更大的应用体系。此时,官方上对下又出现了专用的册、制、敕等应用文的文体。册,即册封、册立等;制,即立制、约制等;敕则分为发敕、敕旨、论事敕、敕牒等。此时经济应用文的发展令人瞩目:第一,体式完备,体系庞大,系统清晰,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普及率不断提高,已居于各文体之首。据文献记载,仅宋绶、宋敏求父子编纂的《宋大诏令集》中就选录了3700多篇应用文。第二,应用文与其他文种的交汇、穿插、互动,如政论文、散文等更为突出。例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欧阳修的《朋党论》,等等。第三,受社会及经济发展影响,经济应用文自身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类和细化。一方面,随体取材,相应的格式“约定俗成”则更为固定;另一方面,受唐宋散文八大家“古文运动”等深刻影响,经济应用文的应用频率加快,领域拓宽,其分支性的经济类、公文类等分门别类的应用已独领风骚,佳作如雨后春笋。

4.元、明、清稳定期

稳定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文的分类更为细致,仅上行文就有奏、题、笺、启、表、文册、讲章、露布、书状、制对、揭贴、译等,使文体越分越细,日趋繁琐和呆板僵化,加上原有的制、诏、诰、敕、戒、第、册、表、章、奏、议、疏等,基本沿袭而来,经济应用文的创新力和发展空间并无重大突破。二是此时期缺少杰出的经济、文学大家,尤其封建特征非常突出的自然经济发展势态的制约,难以真正推动经济应用文有突破性发展。

(四)近代至现代社会的变革阶段

变革阶段是经济应用文更富有现代色彩和与当今社会发展联系更加密切的阶段,具有里划时代意义。这一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变革的过渡期

五四运动至20世纪60年代是应用文变革的初始铺垫期。应用文表达由白话文和继后的现代文替代了文言文,体裁等有了重大变革,原有的制、诏、诰、敕、戒、表、章、奏、议等被废止,新体裁更为简明、清晰和实用。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公文程式条例,确立了新的公文体式,要求用白话写作公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且文体极为简要,仅有令、咨、呈、示、状五种。1931年瞿秋白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的《文件处理办法》及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的《新公文程式》等,明确规定了公文相关种类、行文关系和有关制度。1935年,叶圣陶初次把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归入中学语文课本,应用文写作进入了普及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政务院秘书厅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秘书长会议,讨论、通过并出台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这个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公文法规。1996年和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党政公文的文种、格式、处理等诸方面的事项做了明确的规定。此后,公文规范先后修改了6次,至2012年7月1日出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为止。该处理条例设有法定公文13种,已执行至今。这个时期的应用文逐渐向现代应用文转化,文本的基本式样、清晰的类别区分、稳妥的固定格式、行文的简洁要求等,已经逐步形成系统。例如,经济应用文、公务应用文等,独树一帜,应用空间明显扩大,具有了明显的现代特征。

2.变革的铺垫期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经济应用文进入了创新前的铺垫期。这时期,微电子、新能源、光导纤维、新航天、信息传播、网络覆盖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理论等层出不穷。以世界为市场的社会化大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开始出现向信息化的初步转变。此时的经济应用文步入了现代经济应用文的初创阶段。它突出表现为:经济应用理论高度发展,经济著作大量出现,新经济理论更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媒体经济传播类、经济应用类、科技创新类等应运而生,经济应用文从内容到形式已焕然一新;各种人造语言符号系统进行了大量使用;经济应用文普及程度、使用范围前所未有,已深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记叙文、议论文等,信息特征、创新要素和拓展空间已成为现代经济应用文发展的三大特征。经济应用文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文种逐步增加,到目前已构成行政公文、事务类文体、信息类文体、法律法规类文体、经济类文体等近30种类别,可作为应用文的文种多达200多个,并且还在不断出现新的文种。

3.变革的创新期

进入21世纪后,现代经济应用文在现代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刺激下,出现了实用到绩效、应用到创新、信息到智能、知识到经济等多方面的变革和飞跃,新功能、新思维、新概念、新文本等日趋增多,出现了信息化、知识化、系统化、绩效化、智能化等从理论到应用的全新过程。经济应用文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学科,研究、创新、应用、发展的领域日趋扩大,数量与质量并驾齐驱,文本优势更为明显:一是文本的介入和绩效功能已经直接介入了现代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行列,潜质与能量发挥已深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二是非线性、非接触、非对称、多维化、大体系、多信息、践行性的表达,在诸多现代文本中一枝独秀;三是专业与普及、传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应用与绩效等综合性的学科势态,已充分显示了经济应用文的巨大变革与创新优势。

(五)现代经济应用文的发展趋势

现代经济应用文具有的独特性、创新性和发展趋势,已充分表达出了它在诸多文本中的独创性、引领性、先进性和科学性等特性。

1.系统性与专业化趋势明显

依据现代写作创新原理,以现代经济应用文为代表的“现代模式化写作系统”和以文学作品为代表的“审美独创系统”已经初现端倪。在这两大现代写作文本系统中,除文学作品之外的一切文种将归于现代应用文范畴的趋势非常明显,将会打破原有的应用文、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各自的界定模式。这样,现代经济应用文形成的系统和综合表达会更独立、更个性、更现代、更先进,文本综合化、一体化、简洁化和模块化的鲜明性以及丰富性和科学性将更为突出。

2.普及性与知识化发展迅捷

现代经济应用文在知识化进程中还可以运用观念、思维、行为等诸多不同的创新方式,改变现有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固有的文本与实践形态;可以加快社会知识经济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实现知识的生产、分配与绩效并举;可以凭借文种的丰富积累,实现组织、团队和个人写作能力的创新,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人才;可以通过知识化转型,构建门类众多、知识立体、取向多维、创意新颖、运作简洁的先进系列文本,打造出知识运作的更多新天地。

3.创新性与理论化携手并进

现代经济应用文可以凭借多样化的“创新链”和异彩纷呈的“多线性模型”,构建出优质的多元性应用系统,改变知识开发到应用、积累到发展比较单一的因果式线性发展路径。从多元利用到多元判断,再到多元应用,现代经济应用文具有的创新链接、应用简便易行、形式兼收并蓄的优点以及数字化、模块化和信息化的举措,将会引发更多的应用型文种,形成更多的应用模式和应用类别的选择。

4.实践性与系统化互为优化

现代经济应用文可以凭借丰富的实践性和科学的模式化来实现应用文的进一步现代化。实践性带来的应用规模化、实用化、效率化和科学化,也保证了现代经济应用文系统性应用效率。同样,现代经济应用文系统化的写作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按文取类,对号入座”,在空间上可以分成数量庞大又相对独立的内容形态,经济应用文的载体和资源的实践性与系统化,必将更加焕然一新。

5.写作性与传播化紧密结合

现代经济应用文的学习与应用所进行的数字化传播、复制、利用、反馈、存储、查阅等已轻而易举。写作者可利用这一先进平台,建立巨大的信息库,借助电脑的人工智能进行写作并实现写作的自动化、科学化。写作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有实质意义的链接和运用,使实用性更具质的飞跃。现代经济应用文可以通过先进的传递手段结合实际写作,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等作用下,实现快速转换和高速传递,必将进一步提高其应用质量。

6.实用性与干预化相辅相成

现代经济应用文从实践到具体的实用性表达,将成为衡量文本质量的一个标尺。与此同时,干预生活是现代经济应用文发展的又一新趋势。它的不少文种源于生活和直接干预生活的特性非常突出。它们具有的法规性、强制性和规范性,已经成为组织和个人行为的一种准则,有非常明确的权威、指挥、督促、监察等特征。因此,现代经济应用文的实用性必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对社会和人们生活进行直接干预,对相关政策、措施、计划、方案、决定等提出个性看法,将成为一种必然。

7.参与性与语库化并驾齐驱

参与性使现代经济应用文的语言多元化形态、文本有机链、应用领域扩大等已经再现端倪。特别表现在有更多比较、评价、选择的语言要素,经归纳、认同、实践、提升,已经可以构建出更大、更多的语言库容量。这种文本的积极参与性和语言库容量的步步扩大,正是现代经济应用文与其他文类的重大区别之一。

8.表达性与绩效化相得益彰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经济应用文的整体表达性必然会更动态化、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表达的意义会更精准、更贴切、更集中;语意的表现会更简洁、更明快;词汇的应用会更言简意赅;表达的方式会更丰富多彩。这些表达性与绩效化的有机结合,正是经济应用文反映当今知识经济社会的内涵并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一大主旨。

二、经济应用文的功能

受现代知识经济发展信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影响,经济应用文多功能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新的功能还会不断显现出来。经济应用文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一)实用与文档作用

经济应用文作为实录性文体,实用性大大超过了其他文类。由此,经济应用文也必然成为有价值的档案资源,客观反映当时情况,提供相当的文献资料,成为政策法规等演变、延伸的依据,其一次文献、多次文献的作用拥有突出优势。

(二)调查与决策作用

调查是行文的必备手段,主要体现在联系实际,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应用过程中。没有调查就没有行文的根据。经济应用文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计划、措施和方案等,也常常表现在汇总情况、研究方法、提出方案、促进实施等各个方面,决策作用非常明显。

(三)组织与监督作用

经济应用文中有不少规章制度、政策法规等文种,体现和强调了行为的规范与统一。同时,经济应用文又通过监督来体现政策法规等制定者的严肃性、权威性,又维护了被实施者的合法权益,体现了经济应用文具有的组织与监督作用。

(四)传播与宣传作用

经济应用文以交流、传播等为手段进行沟通和传播,扩大了信息的价值空间和质量空间,构成了不断更新和扩大的信息源,具有极大的传播与宣传优势,如宣传法规、体现政策、反映经济、说明问题、传授知识、推广应用等,传播与宣传作用是其他文种无法替代的。

三、经济应用文的特点

经济应用文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用性

经济应用文为经济服务是其根本属性。为此,经济应用文必然要在真实、高效、快捷地反映经济建设、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等运作中,强调实用性,及时解决相关经济问题,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实用性特征还表现在利于学习、便于应用、学有基础、用有把握以及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政策性

经济应用文反映经济工作,必然要体现党的经济方针和执行者的意志,展示经济规划的蓝图,揭示经济完成的具体指标和质量要求,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如我们通常看见的请示与批复等各种公文的运用。这些政策性文本始终贯穿于不同的经济运作中,反映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最终结果,也是政策的明确体现。

(三)真实性

真实性是经济应用文的一大行文原则,是反映经济发展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把标尺。经济应用文必须要真实反映经济的实际的状况,为经济的规划、运行、监控等提供可靠的保证。经济应用文离不开真实性的行文原则,否则将扭曲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根本要求。

(四)时效性

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极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利用经济应用文处理各种经济问题和日常事务,就必须强调快捷的时效性以保证其应用价值。从经济应用文的应用要求看,相当的文种已有明确的时间性要求,既是其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文本品质的重要手段。

(五)规范性

规范性是具体行文的一大原则。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利于阅读、学习、写作、传播、保存和应用;利于构建体系,形成更加行之有效的应用系统,对学习者尽快入门,行文者提高撰写水平,使用者强化应用效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专业性

经济应用文公务类文体、常用经济类文体、经济传播类文体、信息类文体等门类清晰,各文种系统化运作的专业性特点非常突出。分门别类,不同的专业性特征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功用形式和应用规律。例如,通知不能代替通告等。经济应用文的专业性指向特别清楚。

(七)知识性

经济应用文是一个应用型文本的巨大宝库,其表现出的知识性门类多样,系统性强,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律学、科技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多领域,深入上百个学科或专业。这些知识专业、新颖、绩效显著、作用巨大。

(八)经济性

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经济应用文的经济属性与内容还在逐步扩大,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性功能、经济绩效,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经济性提高了经济应用文的价值,其经济性的专门课题研究也引起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的极大重视。经济性成为经济应用文一种重要的属性。

(九)绩效性

绩效,即反映事物等实际效果的方式。经济应用文的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绩效、科研绩效、管理绩效、应用绩效、信息绩效等,过程清楚,环节缜密。正是这样的绩效性,使经济应用文的方法、模式、原理、规律和应用等经久不衰,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十)预见性

经济应用文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下,系统更优、专业更强、普及更广、知识更全、实用更好等文本优势,决定了行文立意与文本践行的预见性优势,特别是对经济形势、经济运行、市场预测、数据分析等形态所提供的前瞻性分析,更有积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十一)科学性

经济应用文具有现代基础性学科优势,并且善于融合其他学科之长,科学性的特征一直贯穿于整个体系。经济应用文涉及的内容、功能、表达、应用等的先进性、创意性和独特性,充分体现出相关的科学原理、规律等,为其他文体所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