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提出的要求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农村幼儿教师

农村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是相对于城市地区而言的,农村不仅包括县及以下的城镇,还包括属于城市组成部分的郊区。本研究中的农村幼儿教师主要是指在属于城市组成部分的郊区乡镇政府机关所在地的各类幼儿园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老师。

(二)教师专业化

1994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确认了我国教师的专业地位。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的职业分为八个大类,其中教师被划入“专业技术人员”类,被定义为“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专业化”通常被用来指“一种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地满足某一专业性职业标准的过程”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 [M].教育与科普研究所,编译.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54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发展后逐渐成为教师专业性职业标准的过程,不仅要具有自身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还要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结构不断更新的过程,它由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群体职业专业化两个方面组成。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首先,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是教师群体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其次,教师群体职业专业化对教师个体专业化也有很大的影响,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发展和社会承认形式。

教师的专业化不仅体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间范围上,还体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空间维度上。从时间上来说,教师专业化的时间是无限的,是终身的,它没有终点,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即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士,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也就是说,经过职前培训并获得合格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化人员。从空间上说,教师的专业化涵盖了多个方面、多个领域,包括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理念与师德、教师继续教育以及教师身心素质等各个方面的专业化。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性的说法主要有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专业化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流派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教师内在的、个体的专业化提高,而教师专业化则不仅强调教师外在的、群体的专业性的提升,还强调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提升。但从广义上讲,它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是相通的,都是指教师专业化不断加强的过程。所以本书中部分内容并未加以刻意区分。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

幼儿教师是教师群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农村幼儿教师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定义的基础上,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从不成熟发展到具有自身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以及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幼儿教师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理念与师德、教师继续教育以及身心素质等各个方面的专业化。具体来讲,幼儿教师专业化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善于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和兴趣表现来制订课程计划;善于为儿童的发展创设安全、健康的支持性环境;能有效选择并实施适宜儿童发展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具备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良好联系的能力;幼儿教师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的能力等。

(四)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变动过程。它不但具有现代化的一般特征,还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属性。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向着现代化教育转变的现实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更是一种动态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变革过程。

对于教育现代化的界定,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积极的论证和探索,学术界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

1.阶段论

阶段论的观点是用文化的视野来诠释教育现代化,将教育现代化分为初级教育现代化和高级教育现代化两个组成部分邬志辉.中国教育现代化新视野 [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4-25.。其中,初级教育现代化又称单面的教育现代化,是指以工具理性为最高原则,使传统的教育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从而达到政治、经济以及科技等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实现以功利性和效率性为特征的现代教育。它的缺点是对社会现代化缺少超越和批判的向度。而高级的教育现代化又称全面的教育现代化,是指以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论的全面理性为最高原则,使传统的教育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要求,实现以合理性与效率性相统一为特征的现代化教育。它克服了初级教育现代化的缺点,并实现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价值理论和工具理性的和谐统一,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2.过程论

我国的许多学者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来界定教育现代化,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逐渐转变的动态过程。

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它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设备和手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管理等的现代化顾明远.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J].中国教育学刊,1997(3): 10-15.

周川强调,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传统的扬弃和广采博收各国教育先进经验的进程,是一个需要人们精心设计与规划,尤其是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变革过程周川.教育现代化过程简析 [J].教育评论,1998(6): 7-9.

褚宏启提出,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它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教育形态的变迁指教育各个层面的变化、演进的过程,主要是指教育结构分化和教育功能的增生、改变的过程,例如教育的世俗化、国家化、科技化等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

李铁映认为,现代化不仅包括校舍和设备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李铁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认真学习、宣传和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N].人民日报,1993-03-03.

3.层次论

层次论的观点一般分为两种:三层次论和四层次论。虽然学者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体现了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的有其独特系统的工程。

三层次论认为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教育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及精神层面的现代化。教育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即教育在学校数量、规模上的发展,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经费、课堂教学设备、教育手段、校舍等方面的先进程度;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包括教育体制、教育规范体系、教育结构以及教育模式等的现代化;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即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的现代化以及教育价值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这三个层次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四层次论实际上是丰富了三层次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现代化除了应该包括上述三个层面之外,还单独提出了教育知识层面的现代化。知识层面的现代化具体包括学校的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现代化白芸.浅析贫困地区的教育现代化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 17(4): 1-3.

4.因素论

因素论都是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界定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六因素论,另一种是八因素论。

六因素论认为教育现代化一共分为六个因素,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先导,师资队伍建设的现代化是关键,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是核心,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准备的现代化以及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是重要方面白芸.浅析贫困地区的教育现代化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 17(4): 1-3.

八因素论则认为教育现代化应该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培养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结构的现代化、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只有满足这八大范畴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现代化。

5.广义狭义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把教育现代化界定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讲,教育现代化是指由工业化引发的并与工业化的发展相适应,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整体转换过程,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支持下,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领域紧密结合,从而走向世俗化、普及化、大众化朱旭东,蒋贞蕾.国家发展与教育发展模式探讨:教育现代化视角 [J].比较教育研究,2001(1): 13-19.。冯增俊教授则认为“广义上,教育现代化是指从适应宗法社会的封建旧教育转向适应大工业民主社会的现代新教育的历史过程,是一切有关进行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总称。”冯增俊.试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 [J].中国教育学刊,1995(4): 5-8.狭义上讲,冯增俊认为“在狭义上,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比较教育学家积极倡导的一种运动及理论。主要指新独立的落后国家如何学习发达国家,推动本国教育现代化,从而赶上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冯增俊.试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 [J].中国教育学刊,1995(4): 5-8.余中根也认为教育现代化是充分利用本国传统教育中的积极因素,通过主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经验,赶超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的过程余中根.外国教育现代化研究之述评 [J].教育现代化,2001(12): 26.

6.功能论

有学者是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自身具备推进社会现代化的能动力量,教育现代化是以社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为动力的,是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革在教育领域上的反映,是整个社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只有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相互作用,教育增长与发展才能达到均衡,教育现代化才能得以实现李亚东,田凌晖.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学思考 [J].教育现代化,2001(8): 3-6.

虽然学术界对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本书比较倾向于过程论的说法,即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不断发展转换的一个动态过程,是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理想目标,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现实的历史奋斗过程。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全体社会人员参与的、为了实现全社会人员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整个教育整体不断超越传统教育迈向较高教育水平的动态改革过程。

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提出的要求

随着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以及民生的改善。但是,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建设的全面推进,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石,因此,强国必先强教。把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对于我国从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我国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征途上已经取得了一些优异的成果和经验,总结起来,用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就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另外,幼儿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不仅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奠基阶段。著名的儿童教育界泰斗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它的对象早于学龄儿童。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陈鹤琴.为什么要办幼稚园 [M] //陈鹤琴全集(第二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12.因此,国家的美好未来与希望寄托在今天的儿童身上,更寄托在幼儿教师身上。再者,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关键,只有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强国。所以,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农村幼儿教师肩负着无法比拟的艰巨任务,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要承担起更多的角色和重担,不仅要成为儿童快乐成长的伙伴和朋友,还要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启蒙者。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三个纲领性文件都强调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儿童健康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障,应该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一)具备现代化的专业理念与师德

国际化和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必然趋势,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首先要做到观念的现代化,所以农村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现代化的专业理念与师德。

1.献身幼教、爱岗敬业

献身幼教、爱岗敬业是幼儿教师做好幼教工作的动力。爱是幼儿教育的别名,教育者要先学会爱教育。

如果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幼儿教师就是那光辉职业中最耀眼的一类。我国自古以来,涌现出了许多献身教育事业的典型,从大教育家孔子开始,就有数不清的先辈们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致李友梅等 [M] //陶行知文集(上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84.的高尚情怀履行着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尤其是广大的幼儿教师。假如幼儿教师没有感情,没有爱,那么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一个没有水的池塘不能称之为池塘,而如果没有爱,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就像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的文章中所言:“热爱儿童,是做一个优良教师的起码条件。”陈鹤琴.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 [M] //陈鹤琴全集(第二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43.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或落伍,相反,它凝聚了新时代的要求,依旧指引着千千万万的幼儿教师在教育现代化的大道上前行。尤其是在各种条件都较不完善的农村地区,要求农村幼儿教师要比其他同行业的教师更加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更加关爱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幼儿为本、师德为先

幼儿为本、师德为先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做好幼教工作的重中之重,还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幼儿为本、师德为先”就是要求幼儿教师以“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为儿童的一切”为从事幼教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充分保护每一个幼儿的合法权益,积极调动并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遵循幼儿在身心发展中的特点和幼儿保教活动的规律,为儿童快乐健康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就要求农村幼儿教师,首先,要体贴爱护儿童,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把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幼儿都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其次,尊重幼儿的人格,做到尊重、信任每一个儿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体差异,言语上和行动上都要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任何一个儿童,并主动观察、了解、满足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营造一种和谐的成长氛围。最后,注重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发掘幼儿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边学边成长。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幼儿教师做好幼教工作的基本方法。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急剧发展变化的阶段,是儿童模仿性最强的时期,同时也是儿童心灵最敏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幼儿教师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灵上,都要做好儿童的表率和榜样。

幼儿教师对于儿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好奇心强、好模仿的儿童来说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对学生的身体、思想、行为、品质等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尤其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自身的日常态度和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身体到心理,从外表到思想,从言行到举止,都要做到榜样带头作用。正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首先,农村幼儿教师要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投身幼教事业的基础,也是为儿童锻炼好身体树立榜样。幼儿教师的衣着打扮应该朴素大方得体,语言也要标准、规范,举止也应该文雅礼貌,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其次,农村幼儿教师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一方面,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再加上农村幼儿保教工作的特殊性质,这些都要求农村幼儿教师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能及时调控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压力和负担,始终保持平和的、乐观向上的心态,热情开朗,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从而提高幼儿保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儿童的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要注重调节儿童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感染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儿童在教师的教育和影响下成为活泼开朗、勇敢自信的接班人。

4.民主平等、合作交流

民主平等、合作交流是幼儿教师做好幼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着的、完整的人,幼儿教师除了要奉献出一颗真诚的爱心之外,还要有一颗不泯的童心,放下身段,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用心和幼儿进行交流与合作,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互动关系。

首先,要求农村幼儿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学会尊重每一个儿童,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兴趣,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与儿童进行对话与交流。重视儿童的需要并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识。其次,要求农村幼儿教师要积极地与同事、同行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分享优异的教学成果,共同解决幼教活动中出现的难题,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最后,要求农村幼儿教师注重同幼儿家长的密切合作和交流,共同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变化,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家长、教师形成合力,使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和谐的幼儿园环境同步,促使教育的力量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5.学而不厌、终身学习

学而不厌、终身学习是幼儿教师做好幼教工作不可或缺的法宝。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持续的专业成长意识,自主地进行学习,是幼儿教师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言:“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完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96, 198.魏书生曾说:“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太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赵国柱,陈旭光.师德新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经典读本 [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9:165.

农村幼儿教师也要做到“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做幼儿终身学习的典范。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还要成为永不枯竭并且时刻保持新鲜的小溪。农村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随着时代的要求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景,应该打破一本教材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做法,勤于学习,不断进取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不但要及时发现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不足,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还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更加自如地应对儿童保教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具有自觉接受职业继续教育的意识,积极参加学校、政府以及国家组织的幼儿教师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学前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做法,多渠道、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成长为现代化的幼儿教师。

(二)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农村幼儿教师从事幼教职业的需要,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和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是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等的动态组合。农村幼儿教师是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的力量,应该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农村幼儿教师精湛的专业知识就是要求教师具备的知识及其知识的组合要符合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具体来说应该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先进的教育学科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性知识。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包括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还应该包括广阔的文化视野。

首先,教育现代化要求农村幼儿教师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即通识性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现在各方面的知识都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各学科间的知识也日益渗透,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要想真正做好这一职业,必须有无数相关基础知识的支撑。另外,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陶冶教师的人文精神、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使农村幼儿教师成为真正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高水平人文修养和艺术美感的知识传播者。所以,每一位农村幼儿教师应该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作为自己知识结构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内化到教师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例如,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需要熟悉农村、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了解国家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掌握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具备相应的艺术欣赏知识和能力等。

其次,教育现代化要求农村幼儿教师还应该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结合。尤其是幼儿这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源泉,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大千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把教师当作“样样懂、样样通”的“知识库”,从而会对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启发儿童的思想,使儿童对周围的世界有一个正确的、初步的认识。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要了解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有关知识和理论,把握所教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的纵横发展关系,以增强儿童教学工作的适应性。具体来说,幼儿教师要勤于学习与幼儿的教育内容相关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法律、生理、心理、文学、艺术、数学、社会、物理、化学等多领域的知识,才能全面启迪幼儿的智慧,才能满足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需要。

2.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

幼儿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是指幼儿教师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音乐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是幼儿教师胜任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主干”和“核心”部分。

教育现代化要求农村幼儿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该学科的理论起源、学科架构及发展脉络等内容。这就必然要求农村幼儿教师首先应对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技能和技巧。“正确性”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第一要求,“熟练性”则是在正确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幼儿教师只有熟练了之后才有可能竭尽心思去设计幼儿的游戏活动和教学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更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同时,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农村幼儿教师必须及时吸收自身专业学科的新知识,学习和借鉴自身学科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保证幼儿接受的教育内容符合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帮助幼儿形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知识结构。

3.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

幼儿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指导幼儿教师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性知识,即条件性知识,是幼儿教师做好幼儿保育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幼儿教师实际工作的行动指南。

幼儿教师所从事的幼儿保育活动是一件最复杂、最高超的创造性艺术活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农村幼儿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教书育人的本领之外,还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如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及幼儿教学法等各科教材教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幼教实践,提高幼儿保育工作的科学性。幼儿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因素,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科学的教育规律,才能在幼儿保育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虽然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适时恰当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把学科知识顺利地转化为儿童易于接受的知识,使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幼儿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气质和性格因材施教,例如,多血质的孩子活泼开朗,兴趣广泛,但是情绪不稳定,好动顽皮,对其进行教育时,教师可以有意安排练字、画画等相对安静的游戏或者文体活动来弥补这类孩子气质中的不足之处。

4.熟练的实践性知识

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们真正信奉的、隐性的、潜在的知识,是在真实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并表现出来的对幼儿教育教学的认识,是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经验,通过个体的体悟主动建构而成的。它是幼儿教师所具有的情境知识的外在反映,它不像其他可以从现有的有关教育的书籍中获得知识那样,而是教师专业知识中最具个人特色的知识。

教育现代化要求农村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应该包括坚定的幼儿教育信念、正确实际的自我知识、和谐的人际知识、敏感的游戏活动情境知识、灵活的课堂教学策略性知识以及理性的批判反思知识,等等。农村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儿童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讲故事等实践中进行学习和积累,使自身实践性知识变得丰富,从而成为引导教师实践的一种行为惯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幼儿教师要想学会灵活地运用这种“实践性知识”,就必须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体验和积累。例如,幼儿教师转化和解决教育矛盾的教育机智就是一种情境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育机智来处理突发事件,巧妙地化解问题,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又保护了儿童的求知欲和信心。

(三)具备娴熟的专业能力

农村幼儿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儿童保育和教育工作,娴熟的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些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幼儿教师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创设幼儿教育活动的能力、组织管理和评价沟通能力、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反思创新能力、幼儿教育科研能力等。

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

观察和了解幼儿是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通过细致长期的观察,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儿童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只有观察细致,才能知人善教。

由于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对自己复杂的内心活动或状态不能完全地表达出来,所以,幼儿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活动中全方位地观察儿童,不仅要留心观察幼儿外部的行为表现,还要能把握儿童的内心活动。幼儿教师通过对儿童的语言、表情、动作、情绪等的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活动,因势利导,长善救失,把教育工作做在前头,把教育效果发挥到最佳水平。

2.创设幼儿教育活动的能力

创设幼儿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课程与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

(1)课堂教学与游戏活动的设计能力

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必须对幼儿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观察和了解,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及认知特点,从有助于幼儿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课堂教学和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应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快乐成长,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宗旨,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首先,课堂教学和游戏活动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还要符合幼儿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开发幼儿的智力。其次,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有适宜性和综合性,既要简单、适量、有趣,又要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再次,课堂教学和游戏活动的设计要能灵活运用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活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既能增进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合作交流,又能照顾到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差异,使幼儿感受到关爱、尊重和理解。最后,课堂教学和游戏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人格本位”,教学、游戏的环节要科学、严谨,尽量多地促进幼儿健康、语言、艺术、科学以及社会性等的成长,使幼儿的人格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课程与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

教育现代化要求农村幼儿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课程与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这不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教师选择的机会,也是对新时代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提高的一个挑战。

农村幼儿教师不仅要能够综合利用园内园外现有的课程、游戏资源,还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资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另外,也要能够立足园本实际,开发利用新的课程、游戏资源。农村幼儿教师首先要利用好教材中、校园中的资源,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儿童游戏活动的空间,并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比如设计合理的游戏活动室、手工绘画室,艺术体操室、多媒体教室等课程、游戏活动场所;其次,要开发利用好农村生活中的资源,不但要将儿童熟悉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游戏引进幼儿园,还要对这些游戏进行精心的整理和改编,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和游戏活动;最后,要善于开发、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大自然资源,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田野里、池塘边、果园里、小山上都可以是儿童的游乐场和“课堂”,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资源。这些来自儿童生活中、大自然中的课程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其动手、动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儿童对活动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儿童的潜能。

3.组织管理和评价沟通能力

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求农村幼儿教师要成为一个好的引路人,还要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和评价者。

幼儿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即合理安排和管理儿童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能力。专业化的农村幼儿教师要能够科学地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做好班级常规教育保育和卫生工作,并能够将教育工作灵活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班集体的形成和幼儿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幼儿的保教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基本的“管学生”阶段,还要善于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组织调控幼儿的游戏活动,真正把幼儿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内容,组织协调师幼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具备解决各种偶发事件以及有效保护幼儿的能力。

幼儿教师的评价沟通能力,即能够客观、多元、全面地判断、评价幼儿的能力以及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幼儿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并赏识每个幼儿的进步,并做好日常记录,综合运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幼儿,并能运用评价结果,开展下一步教育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幼儿,在课堂或者游戏活动中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用言语和非言语相结合的方式与幼儿进行沟通,建立融洽的友爱信任关系,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教育现代化对农村幼儿教师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首先,幼儿教师要有善于发现、整合、处理新信息,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的能力。善于发现信息源,汲取新信息,主动通过网络、电子读物、图书馆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以顺应现代化和信息技术对人才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为幼儿保教活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其次,教育现代化必然实现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农村幼儿教师贯彻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集中体现。《纲要》也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农村幼儿教师要有熟练的计算机、多媒体操作能力,能够将教学软件、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并能指导幼儿运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来检索获取知识。

5.反思创新能力

教育现代化要求农村幼儿教师不仅仅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日常学习和游戏活动,还要求教师能够定期地对日常幼儿保教实践进行自我反思,具备改革创新能力,制定长远的专业发展规划,成长为一名不断自我完善的创新型农村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即是教师通过对其隐性的教学技能、方法和教学经验进行回忆、确认和评价,以使其显性化,并对它进行实践检验和修正的能力。农村幼儿教师要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幼儿教育专著、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幼儿教育案例研究等各种方式来对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批判,重新审视幼儿保教思路、方法、内容,并积极探索新策略来解决保教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获得专业能力的提高。

幼儿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推动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能力。一方面,幼儿保教实践本身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针对每个儿童不同的兴趣和特点,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日益发展,教育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都在发生变化,需要幼儿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灵活应用新知识做好保教工作,培养幼儿的开拓创新能力。

6.幼儿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现代化还要求农村幼儿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成为幼儿教育科研研究者。幼儿教师既是最有利的教育实践研究者,又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最有力的实践者。

幼儿教育是一项最富创造性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农村幼儿保教活动的质量,还能促进幼儿保教改革与实践的发展以及学前教育理论的丰富。幼儿教师能够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观察,在现实的保教实践工作中提出研究课题,结合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和目标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儿童身心实际情况的观察、记录和总结,积累整理第一手调研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探索,掌握幼儿保教活动的规律,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努力成为一名学者型的农村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