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文化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共产党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完全依仗人民,打“人民战争”。共产党在每个连队、每个村庄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缸满院净、为家家户户排忧解难”。坚持了二十多年,换来了广大农民的信任,把“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块布、最后一个儿子”交给共产党的军队。中国革命的胜利绝非必然,而是个奇迹。对这个奇迹的认识在毛泽东的《愚公移山》里有精彩表述。党就是带着子孙挖山不止的“愚公”,最终感动了人民这个“上帝”,然后人民以其伟力自己解放了自己,把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移走了,而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则明白无误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初心,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动力之源。中共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已经证明,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在人民支前板块里看到这样一组数字:支前民工543万,大小推车88.1万辆,担架20万副,运粮4.8亿公斤,运弹药300万吨。淮海战役敌我双方投入兵力的比例是80万对60万,此役,60万的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80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这是一锅夹生饭,硬是要一口一口地把它吃下去,细算起账来,吃这碗夹生饭的不是60万,而是600万。平均9个民工支援一个解放军官兵作战,这不只是数字的简单颠倒,而是人心的见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史证明,淮海战役的胜利,最终是人民的胜利。在争夺中国命运的决战中,是人民的合力推翻了蒋介石的腐朽统治,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李西岳:《大写的人民》, 《解放军报》2018年1月16日。

中国有三千年民本主义传统。民本思想早于儒家,但由儒家发扬光大。春秋时的诸子百家有个共同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用今天的话说,民本思想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可以用精英主义(elitism)和平民主义(populism)简单地理解世界。我国把“populism”翻译成“民粹主义”,大致是误译,译成“平民主义”比较贴切,与“精英主义”构成一对。“民粹”原本用来特指列宁批判的一个俄国思想流派,在中国是明显的贬义词;而“populist”未必是贬义词,比如一度任特朗普政府高官的班农经常自豪地称自己是“populist”,代表美国的“populism”。在市场化时代,特别是全球市场化时代,精英主义取得了极大成功,压抑了平民主义。平民主义重提“人民性”,隐含着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的意思。“人民性”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精英与平民的关系,是大众与执政者的关系。新中国叫作“人民共和国”,而且各行各业都冠以“人民”之名,人民政府、人民日报、人民公安、人民军队、人民邮政、人民航空、人民铁路,等等。十九大提出我国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而且重新举起了“共同富裕”的旗帜。报告提到“人民”一词多达203次。这是大转折的信号,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这场大转折?因为为了创造经济奇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老路走不下去了:社会从分化到分裂,共产党出现腐化和官僚主义化,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恶化了。潘维:《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性》,2018年1月26日红色文化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核心内涵就是“为人民服务”。可是,有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对谁是“人民”, “人民”都在哪儿等问题,认识相当模糊,他们往往各有各的解读,各找各的窍门。有的说“人民”就是领导,有的把“人民”同“党”、同“政府”对立起来,有的把“为人民服务”当成美丽的谎言与政治遮羞布。因此,我们要搞清楚“人民”是谁,“人民”在哪儿的问题,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又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人民”一词古已有之。在中国古籍中,人民一般泛指人生,如《管子·七法》:“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 《韩非子·五蠹》:“人类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也指平民、庶民、百姓,如《周礼·官记·大司徒》:“掌建邦之生地之图,舆其人民之数”。在古希腊、古罗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的著作中也使用过人民的概念,但它是指奴隶主和自由民,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近代以后,“人民”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与公民、国民等词混用,泛指社会的全体成员。人民也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参加政治活动的社会主体,既包括各级干部和各类企业主,更包括作为社会成员主体,也就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市民等广大普通群众。有了人民,才谈得上人民的权力和权利。人民期待美好社会,期待社会主义大家庭。没病的帮有病的,年轻的帮年老的,有知识的帮缺知识的,有钱的帮缺钱的,邻里和谐相处、守望相助,就是洋溢社会主义互帮互助共享精神的大家庭,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温暖的大家庭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他指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他又说:“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他还精辟地阐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涵:一是全民共享,就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二是全面共享,就是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三是共建共享,就是要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四是渐进共享,就是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也不好高骛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017年11月10日,北京大学潘维教授《在“十九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北京大学解读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的发言》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这标志着解决“患寡”问题的历史时代进入了尾声,着重解决“患不均”问题的时代开启了大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一穷二白时代的1.0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2.0版,进化到了高举共同富裕旗帜的3.0版。他又说:我国上上下下理解的“现代化”一直是“民富国强”,也就是让中国人民像发达国家人民那样富裕,让中国像发达国家那样强大。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中华民族的复兴一直是我党的实际目标和最大动力。而且,我国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广大人民的现代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我们走了一条非同寻常的路,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初级版是基于一穷二白和国家安全缺乏保障,中级版是基于庞大人口的衣食住行缺乏保障,而高级版则基于现在每年6亿吨粮食和稳居世界第二的80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在解决“患寡”问题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人们从“患寡”转为“患不均”,要求比较均等的教育、医疗、退休和居住条件。这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将以前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广得民心、深得民心的重大认知转折。

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是天下为公。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的主体。只要执政党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只有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社会生活里,才能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里。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在我国的每一个居民区组织群众,动员群众,领导群众,让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自己解放自己,守望相助,弘扬社会正气,过井然有序的现代和谐生活,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关键。所以,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党支部要担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让人民监督权力。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面对新时代,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来布局谋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自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真正对人民负责,努力倾听人民的诉求与心声。以人民满意与否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尺。一切党员干部,都要顺应人民期待,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如果忘记这一点,就必然会背离我们党的“初心”,当然也会与“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背道而驰。坚持人民立场,永葆人民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品质。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面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自觉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遇事同群众商量,尊重群众意愿,切实做到一切对人民负责。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才是真正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负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需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要在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社会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发展的目标追求上,要坚持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使人人享有、各得其所,既要把社会财富和公共产品做优做大,又要充分保证社会分配的公平正义,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切实体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邹广文:《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产党人最大的初心》, 《光明日报》2017年12月30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代是出卷人”,就提醒着我们:新时代已经带来了发展新要求、新课题。作为领导干部,就必须把握发展新方位,必须拿出担当、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奋力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是答卷人”,就鞭策着我们要不负这个新时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赶考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铭记“我们是答卷人”,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人民是阅卷人”,就警醒着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主角。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是阅卷人”还警醒着89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忘记初心,必须深深扎根人民,在人民群众中汲取筑梦中国的不竭动力。杨飞:《习近平“人民是阅卷人”意蕴深》,2018年1月8日央视网。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他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共富同享的价值追求,也就是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通过每个劳动者的集体努力来实现的,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发展,又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最可靠的保证,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集体主义就是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和道德精神。它要求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这是共产主义道德和无产阶级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为完成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在道德上的一种必然要求,它是无产阶级高尚品德的集中表现。集体主义是在无产阶级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面前,任何一个无产者都不能单独改变自己的命运。无产阶级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摆脱剥削和压迫。阶级斗争的实践,使无产阶级觉悟到必须珍视集体的力量,必须在斗争中维护集体的利益。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全体人民也以建立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道德、共同的纪律作为自己的要求。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与承认正当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不论是以集体主义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或是以个人利益反对集体主义,都是错误的。集体主义首先要求人们要为社会集体利益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集体主义原则尊重劳动者正当的个人利益,尊重劳动者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集体主义原则是与个人主义原则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原则反对并谴责把个人利益凌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更不允许用个人利益否定国家和集体利益。在实际生活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并不等于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三者的利益都完全相同。三者之间在利益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集体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一方面,要求国家和集体不断调整各种政策和措施,关心普通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尽量使他们的个人利益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导人们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还要有牺牲个人利益,以保护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崇高道德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