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话说“噹噹鸡”
- 攀枝花市井闲谭
- 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
- 1691字
- 2020-07-27 18:31:18
◎李 强
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海拔1500米的二半山上,坐落着一个大麦地村,这里是傈僳族聚集地。这里山林茂密,怪石嶙峋,却欢歌笑语,充满生气。“无鸡不成宴”,杀鸡待客是大麦地村傈僳族人历来的独特习俗。只要是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或尊贵客人,淳朴好客的傈僳族人都会笑容满面,杀鸡设宴,盛情款待客人,并津津乐道给客人介绍他们的“噹噹鸡”。
“噹噹鸡”是攀枝花西区大麦地村傈僳族居民在林下、田间、房前屋后散养的土鸡,其身形矫健、性野机敏、肉质鲜香。当地峰峦叠嶂,其中有座山孤峰突起,山上遍布各种奇石、怪石,灌木丛生,林间芳草萋萋,虫子、蚯蚓等昆虫繁多,山上多红心果、杨脆梅等野果,散养的土鸡喜好到此山上觅食。由于山上石头众多,土鸡在山上觅食时,在石头上跳跃、飞行时磕到石头会发出清脆的“噹噹”声,在山谷间回响,好似一曲美妙动人的山间天籁。傈僳族本就是一个喜爱唱歌的民族,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行”之说。听到此声,村民们甚是欢喜,认为此歌是吉祥之兆,土鸡也必将为村民带来福祉,因此给鸡取名为“噹噹鸡”,并为此山取名为“噹噹山”,山上最醒目的巨石命名为“噹噹石”。
因这里海拔高,坡多坡陡,极大地增加了噹噹鸡的运动量,养成的噹噹鸡很具特色。公鸡体型高大健硕,鸡冠乌红色、直立、肉肥硕,颈羽以黄色为主,尾羽墨绿色,头昂尾翘,气宇轩昂;羽翼丰满,翅展长,趾骨粗壮,脚关节隆起明显,趾宽、爪锐,性野。 母鸡体型圆润短小,鸡冠偏黑、短促,颈羽浅黄色为主,黑色为点缀,单羽黑黄相间,鞍背平滑;趾骨粗大,覆散羽,趾宽、爪锐。
我领教过噹噹鸡的野性。那是2012年盛夏的一个早上,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大麦地村一家养殖大户准备买噹噹鸡。看见数百只健壮的噹噹鸡在房前屋后的山林里奔跑、觅食、嬉戏,听见公鸡打鸣、母鸡高歌,一派热闹的景象。“心动不如行动!”我经不住美味的诱惑,随即开展了逮鸡的行动。我瞄准一只“帅鸡”,拂开密密麻麻的树枝钻入丛林,只有一步之遥,准备向它发起攻势,哪知“帅鸡”健步如飞,轻盈地跳到了一块奇石上,鸡冠高耸,尾翼飘飘,一副得意的样子。我望尘莫及,这次逮鸡的行动失败了。我很是不甘心,准备采取迂回战术抓捕一只母鸡。我轻手轻脚绕道悄悄来到这只母鸡旁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它时,说时迟,那时快,这只鸡却以更快捷的速度飞到了坎下,不见了踪影。
“哈哈哈!你今天一天都不能抓住我养的鸡哟!”这时,养鸡大户主人哈哈大笑对我说。
“那是为什么呢?”我失望而不解地问。
“因为我们这里的鸡常年都在山里放养,它们喜欢运动,跑起来比人还快,白天根本无法把它们抓住哦。”
“平时我们都是利用天黑鸡归圈了才去抓,如果客人要我们的鸡,需要头天给我们说,我们头天晚上抓住鸡第二天给客人送去。”
哦,我明白了,今天是无法美餐一顿噹噹鸡了。
过去,大麦地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村民基本与外界隔离。
“以前我们家是人跟鸡鸭混住,日子过得很苦。村干部帮我们修房子、建鸡圈、教我们养噹噹鸡……现在的日子好过了。”一位村民说。
的确,在攀枝花市西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大麦地村成立了攀枝花市噹噹石禽畜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噹噹鸡”商标,进行规模化养殖。如今,大麦地噹噹鸡名气大振,作为攀枝花地方特产,噹噹鸡经过国家质监总局认证,被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就在刚刚开业的西区沃尔玛超市里,我看到攀枝花“噹噹鸡”醒目地摆放在摊位上,野性机敏、品质独特的噹噹鸡,价格60元钱1斤呢。
勤劳的大麦地村傈僳族居民不满足于此,他们从林下养殖噹噹鸡得到了启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们进一步大力发展高山优质花椒产业。如今,发展林下经济已经成为他们的致富之路。这些年,党和政府把路修通了,通信也覆盖全村了,有很多城里人到大麦地村来玩耍、品噹噹鸡、买噹噹鸡。
时间过得很快,中午时刻到了。正当我为不能品尝到噹噹鸡美食而失望之时,看见主人端上来一盆热腾腾的鸡汤并神秘地说道:“幸好我昨晚上抓了一只鸡,否则你们今天真的就吃不到哟。咱们山民不会做菜,鸡就放点盐熬汤,最好吃。”袅袅的热气、透过树荫的阳光,像梦一般扑鼻而来的噹噹鸡的鲜香,让人感觉飘飘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