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2005年到现在,我一直在讲财务管理相关的课程。在授课经历中,我意识到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一直在被误解,被培训公司的销售顾问误解,被我的客户误解:销售顾问不知道把这门课卖给谁;客户一致地认为这是给财务部门的培训课程。

很多管理者的逻辑是:既然财务管理是一件很专业的事(这一点没错),所以应该由专业人士来做,财务管理是财务部的事。

可不是吗?财务报表不是财务人员做出来的吗?从这个角度来讲,上述看法没有错啊。但是,报表上的数字可是各位管理者都有份啊!公司的销售收入是谁做出来的?公司的费用是如何花掉的?公司的资产是谁在使用?事实上,管理者才是报表的真正制作人,财务部的职责只是业务信息的收集与汇总。

管理者每天都会做出决策,有些决策需要财务数据的支撑,有些决策需要财务数据的最终检验。所以,管理者懂财务迫在眉睫。可是,当一个管理者想要了解财务管理知识时,又会掉入另一个陷阱:误把会计学原理当成财务管理来学了。如果你想做一个会计,或者想考会计证,那确实应该去学会计学原理;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人员,你更应该聚焦于财务数据背后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财务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为此,我决定给奋斗在企业管理前沿阵地的管理者们写一本书,一本不再与会计学原理混淆的书,一本让管理者读得懂的财务书!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一再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写成财务知识荟萃大全,尽量避免谈论如何记账的会计知识。自认为,这本书还是体现了我的初衷,不过我把对此书的最终评判权交给亲爱的读者们。

为了帮助读者对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总结了一下自认为这本书所适用的读者人群,以供参考:

1)本书不涉及会计记账的内容,如会计科目的使用及会计分录的制作。因此,本书不适合希望学习如何给企业做账的人员或者希望考会计证的人员。不过,阅读此书可以帮助上述人员拓宽视野,了解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2)本书针对的主要读者为企业的管理者,包含来自外企、国企和民企的初级到高级管理者。如果财务人员想从管理者的角度了解企业,也可以阅读此书。

3)本书同样适合小微企业的老板及总经理阅读,帮助他们运用财务知识来进行企业管理。本书详尽地剖析了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税务导向的问题,对于小微企业的老板和经理人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本书的内容特色如下:

1)书中所有知识的传递都辅以管理者常见的情境案例,力求使管理者产生共鸣,轻轻松松消化所有知识。另外,书中包含有大量的上市公司的报表节选,使管理者不经意间增长解析报表的能力。

2)本书前半部分主要讲述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如三张报表的主要内容。后半部分侧重于财务管理的应用,我把这些内容分为如何管人、如何管钱、如何管成本和如何管项目。特别是在“如何管人”的章节里,用一个虚拟的公司为案例讲述了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责任中心的概念以及如何给责任中心责任人制定绩效考核指标。

3)很多公司把财务会计报告、税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混淆,甚至以税务会计报告的标准来制约管理者,造成管理者的很多困扰。在本书中,我着重讲解了财务会计报告、税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的区别以及不同的应用场合,帮助管理者厘清这几个报告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很多外资企业的管理者在阅读公司报表时经常发现营业利润与中国上市公司报表中所列示的营业利润不同,产生困惑。在本书利润表的章节中,引入了国际上通用的营业利润概念,与中国上市公司报表上所使用的营业利润概念不同。另外,在本书中我还特别介绍了国际上经常使用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的概念,因为这是很多公司高管的KPI之一。

5)自2010年开始,随着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范围内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经济增加值这个概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上。我在本书中详细地解释了经济增加值的概念,特别说明了经济增加值与净资产回报率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央企工作的管理者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要经历两个阶段:“知道”和“做到”。很多管理者还停留在“知道”的阶段,没有实践就不可能跨越到“做到”的阶段。不管一本书有多么通俗易懂、多么贴近管理者的工作场景,如果管理者没有后续的实践与练习,还是很难掌握财务这个管理工具。希望管理者能够以自己的工作为案例,不断实践,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管理信息,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为公司创造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