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可持续性

国际货币体系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各国按某些共同的习惯或某种协议,对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储备资产的供应、国际资金流动等问题做出的安排,是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它的作用是确保外汇市场的有序与稳定、促成国际收支问题的解决,并且为遭遇破坏性冲击的国家或地区提供获得国际信用的便利(Eichengreen,1996)。合理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也对全球经济循环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全球经济不断融合。但与此同时,伴随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日益成为困扰“美元体制”的突出问题[1],另一方面,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全球福利水平下降。虽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并非全球经济失衡和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但是它加剧了全球经济循环的失衡,进而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条件。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缺陷,从而揭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完善该体系的制度架构和运行机制的必要性。但与此同时,种种因素也表明,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短期内不易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这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所必须面对的基本环境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