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舞动风情展美姿
——“浦东开发开放10年回顾与展望”活动公关

说到桂林,你自然脱口而出:桂林山水。

谈及上海,你自然脑海涌现:繁荣发达。

提起巴黎,你自然不假思索:艺术时尚。

……

这就是城市区域的品牌形象的作用,它们把城市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等区域形象品牌的好坏会产生一种辐射力,影响到该区域的发展。因此,一方区域的决策者、管理者——政府,作为国际公共关系的主体,需要通过公关活动来传播自己的品牌形象。在2001年12月,“浦东开发开放10周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活动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公关关系金奖。这在全国也是头一回,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获奖本身,它表明了政府越来越注重对自身形象以及品牌的塑造和建设,标志了政府公共关系走向前台。

开篇导例

开篇之述:“浦东开发开放10年回顾与展望”活动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十年以来,浦东新区用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大胆探索新路,使浦东新区向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和市场化迈进,浦东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高,已成为上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鉴于信息交流沟通的渠道相对单一,交流的内容相对单调,人们对上海浦东新区的认识还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广度以及准确度。浦东区委、区政府决定借助浦东开发开放十周年这个契机,确立了“让世界了解浦东,把浦东推向世界”的主题思想,展开了一系列的公关宣传活动,向世人展示了上海这颗明珠的绰约风姿。这一系列公关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不同公众对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成果了解、认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准确度上的不足,对公众作定向的宣传,向广大公众宣传展示浦东开发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良好的城市投资环境,展示浦东的美好将来,为浦东新一轮开发开放创造更好的舆论氛围。整个公关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00年3月10日—2000年4月10日)。

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是借助媒体的传播交流,全方位、深层次的展示十年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建设的瞩目成就,吸引公众对上海浦东的注意力,加深公众对上海浦东的认识,增强公众对上海浦东的信心。并以此为基础,为第二阶段的系列活动做舆论宣传预热准备,为第二阶段一系列精彩、高潮的活动的到来做好迎接和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高潮阶段(2000年4月11日—2000年5月10日)。

这一阶段,一系列的活动浪潮层层叠叠次第涌现,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1)为浦东开发开放建设十周年纪念举行上海市级的庆祝大会以及高规格的酒会。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众多来宾欢聚一堂,畅言上海浦东的过去、现在、未来,在较高层面上展示了浦东城市风采形象,提高了“回顾与展望”庆祝活动的影响力。

(2)举办一系列权威的、有影响的研讨会,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沟通,促使公众能够直接参与浦东的发展规划。2000年4月18日,世界企业孵化与技术创新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大会通过了《上海宣言》,整个活动富有创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4月20日,“浦东开发开放战略研讨会”在金茂大夏举行,这次大会是由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级别层次高,权威性强,影响力巨大。4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报告会暨“浦东科技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上海市长、中科院院长、来自全国各地的35名中科院院士、2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嘉宾共800人出席了会议。5月16日,上海市政府主办了“建设三港服务全国”的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70名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人士出席研讨会。

(3)举办“感受浦东”大型活动,通过最直接的形式,让广大的公众直接感受、接触到浦东的新气息、新形象。活动形式主要是组织众多的境外媒体记者以及各国驻沪领事参加活动,有效地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广度。此外,还延期在当年10月份举行“百名画家看浦东”、“百万市民看浦东”等大型活动。

(4)在各类媒体以及信息流通介质上广泛、深入的传播“浦东开放开发10周年回顾与展望”的一系列活动的信息,形成了有深度、有力度、多视角、全景式的报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向全世界展示了浦东——上海这颗璀璨的明珠。新华社、《人民日报》、《瞭望》周刊、香港《大公报》、美国《先驱论坛导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国内外主流权威媒体分别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切入,宣传上海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政策以及发展前景。同时,这些活动通过网络技术和广大的公众进行互动。这些公关宣传传播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有效的促进了公众准确全面深入的认识上海浦东发展以及前景,营造树立了上海浦东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提高了上海浦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开篇之论:展示你的魅力

“浦东开发开放10周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活动是浦东新区政府在上海市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直接策划和组织的,针对浦东新区整体形象和发展方向的一次系统的城市品牌公关活动。这一系列的公关活动旨在树立上海浦东新区良好的城市品牌,最终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言而喻,这次公关活动本身值得庖解缕析。

首先,这次活动目标明确、策划周密、组织周全、安排周到,一系列活动次第展开,层层叠叠,促使活动环环相扣,精彩叠现,高潮纷呈,保证了活动效果的实效性、活动影响的持续性。系列活动的展开是以“浦东开发开放10周年回顾与展望”为契机,直接面向国内外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国际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的代表。著名的跨国公司外商代表、各级各类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及建设者、众多的普通受众,都受邀参与系列的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地交流沟通,积极有效地向国内外各界团体、组织、公众传播了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各种信息,营造、展示、巩固了“浦东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和标志”这一良好的国际形象品牌。

其次,在信息传播的渠道、途径、方式上,这次活动采取了多种形式向公众传播了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成果,探讨、制定浦东未来的战略发展。媒体舆论宣传报道,一系列政府高层、专家学者、商界精英、社会名流的研讨会,“上海市庆祝浦东开发开放10周年”庆祝会,“各界人士看浦东”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次第涌现,多姿多彩,好戏连连,形成了一波又一波、一波连一波的舆论宣传、互动交流、沟通反馈高潮,制造了强大的冲击力,对公众形成了巨大的震撼力。多姿多彩的活动持续了两个月时间,公众的被动接受和主动参与得到了有机地结合,保证了活动影响的持久性、深入性和有效性。高质量、高密度的新闻报道,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营造了浩大的声势氛围环境,避免了信息传播造成公众的审美疲劳,提升活动的实际效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全面的强势介入,积极协调配合,纪念画册以及文集的出版发行,都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促使信息在公众终端得到良好的吸收,扩大了活动的影响,保证了活动的效果。

再次,此次公关活动不断地发掘、拓宽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在这次活动中,活动的主办方组织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综合性深入报道,使浦东开发开放的活动信息从原来比较狭窄的层面上向深度性和广度性拓展。同时,积极调动媒体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组织引导它们选择报道的角度和切入点,使得报道题材丰富,独具特色,报道的内容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许多有深度、有力度、具有独特视角的新闻作品全面反应了浦东开发开放的瞩目成就,宣传了浦东良好的投资环境,展示了浦东全新的精神面貌,树立了浦东知名美誉的品牌。

“浦东开发开放10周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活动成功的向世界传递了浦东的内涵以及品牌,被形象地称为“以落地大鸟引来观望群鸟”,我们不妨也可以说是“凤舞九天,百鸟来朝”。浦东这颗明珠金光璀璨,熠熠生辉;浦东这只金凤凰舞动风情,多姿多彩。它必将飞跃于天,呈祥于地。

史镜今鉴

上海浦东,作为中华民族文明之河的入海处,纳百川之流,载文明之淀,自然风情多姿多彩。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河源远流长,浩浩汤汤,我们溯源而上,亦是浪花似锦,粒粒珍珠,随手拾来。

湖南岳阳楼作为驰名海内外的名楼,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其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但岳阳楼闻名天下,还是在滕子京重修之、范仲淹为之作记之后。

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做太守,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滕子京于庆历五年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重建了岳阳楼。楼台落成之后,又“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虽然规模宏大,壮丽辉煌,但滕子京还是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旧,文字非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他认为,岳阳楼即使再壮观,如果没有文字记载,岳阳楼也只是虚有其表,缺乏精神文化内涵,其必定不能保全流传长久,而且,文字记载者非“雄才巨卿”者也不足为取。于是滕子京写了一封书信,又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一并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见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368个字,字字珠玑,文章情景交融,内容博大,气势磅礴,语气铿锵,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哲理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人们广为传诵。从此《岳阳楼记》流传千古,岳阳楼也名满四方,绝冠天下。这实乃高招绝妙的品牌形象公关活动也。

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和港口,泉州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展的灿烂文明,我们细细考究之,用现代公关的眼光审视之,竟然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城市品牌形象公关案例。

在元代,泉州曾以“东方第一大港”称著于世。

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泉州人庄弥邵在《罗城外壕记》一文中记云:“泉本海隅偏藩,世祖皇帝混一区宇,梯航万国,此其都会。……四海舶商,诸番深贡,皆于是乎集。”这种梯航万国的空前发达的海上交通,在当时的官方文献和私家著作中也有不少记载。从这些记载可以知道,与泉州发生海上贸易关系的有阿拉伯半岛、波斯湾沿岸和非洲东北部,以及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一带的国家和地区。汪大渊所撰《岛夷志略》对此更作了详细的记载。

据《岛夷志略》所载,元代与泉州通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除澎湖外,达98个。这些通商口岸遍及东南亚及印度、马来群岛。泉州这个“梯航万国”的都会成了元帝国最大的商品集散港口。在元朝,泉州以空前繁荣的都市风貌为世人所注。这得益于几个方面。

政治政策方面,元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司,中央派人来主持,采取“每岁集舶高于蕃帮,博易珠翠香货等物,及次年回帆,然后听其货卖”等一系列措施,鼓励人们通贸海外。泉州不仅首先设司,而且是招徕外商、组织海外贸易的中心。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元政府在泉州立行宣慰司兼行征南元帅府事,越年改宣慰司为行中书省,设泉州路总管府。后行省虽屡有迁移,但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改福建省为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时,又徙治泉州。作为行省政治中心,泉州的港口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交通方面,泉州作为元大都与东南地区陆上交通干线的终点,释路之设更受重视,这使它跟外界的联系大大地加强了。元至元二十六年二月(公元1289年2月),元政府又在泉州至杭州的海道上建立了15个海站,每站查船5艘,水军二百,“专运番夷贡物及商贩奇货,且防御海道为便”,从而保证了舶货和外国来使能够及时“自泉州发舶,上下递接”,经杭州直抵大都。正因为有如此可靠、便捷的海陆交通网,元代泉州港才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散市场。

究其泉州的繁荣,也与她宽容的文化包涵相关,世界许多国家的相关人士慕名前来泉州,带来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文化方式,当他们回国时又宣扬了泉州的美名,更加促使了外国人了解泉州,传播了泉州作为一个经济发达、文化宽容的国际化城市的良好声誉。泉州由此饮誉世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港口,蜚声海内外。

论及古代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品牌、形象的建设以及知名度和美誉度,欧洲的众多名城亦不遑多让。巴黎、伦敦、维也纳等城市,虽然其历史没有中国的一些城市那样悠久,但是他们“后发制人”,迅速崛起,大有超过中国众多城市之势。这是因为包含品牌形象公关因素的活动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巴黎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中期,当时高卢人的一支——巴黎斯人移居到塞纳岛和西提岛,建立了露图赫兹定居点,是巴黎的雏形。此后,几经历史变迁,直到10世纪末,在卡佩王朝统治下,巴黎再次成为法国首都。千百年来,它一直都是默默无闻,毫不起眼。1643年,路易十四开始重建巴黎,改善供水系统,修建医院,在旧城墙原址修建林荫大道。巴黎城市开始在欧洲享有声誉。但巴黎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则是在19世纪。1853年,拿破仑任命乔治·奥斯曼为巴黎长官,奥斯曼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了巴黎的卫生水平,并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和公园。从1855年开始,巴黎举办了一系列世博会,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展示了巴黎这所名城的良好形象,树立了自己的城市品牌,确定了自己在欧洲和世界城市中的地位。1889年巴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在那一届博览会上,巴黎的目的就是要“让世界为巴黎所轰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就是要建造一座千尺高的塔。征集方案的信息一公布,立即牵动了世界上众多建筑设计者的神经,700多个建筑方案瞬间像潮水一样涌动而出。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巴黎这个点上——方案的设计者、政府官员、普通民众。当这座塔建成之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立即成为了世界的一个奇迹,成为了今日巴黎城市的标志,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从此巴黎正式步入了世界历史名城的行列,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一个标杆。

泛舟历史星河,浪花朵朵,我们随处可见、随手可拾这些精彩。但是,它们只是包含着公关活动的某些性质。真正意义上的公关活动是现代社会才开始的。至今日,各类公关活动纷繁涌现,妙笔不断,精品迭出。

三刻拍案

区域的品牌形象是该区域发展的一种软力量,这种软力量是一笔无形的、宝贵的、不可获取的财富。一个良好的区域品牌能够对区域外部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促使区域外部的资源向该区域聚集或靠拢,促进本区域的发展。区域品牌形象是人们对区域的主观印象,它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拍案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形象的活动公关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简称为“TEDA”,汉语译音为“泰达”,下称泰达)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办得非常有影响的一个开发区。开发区政府善于运用公关手段处理国际公共关系,打造区域经济知名品牌,被公关界、新闻界所认同、所推崇。它主办的“2002天津·《商业周刊》论坛”,又是一次成功的公关之举,引人瞩目。

泰达是“中国最受赞赏的工业园区”(联合国工发组织语),国际公关活动是他们面向欧美招商引资工作的先导。中国加入WTO为泰达提供了聚焦国际工商界目光的良好契机。泰达抓住有利时机,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核心理念,联合美国知名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在2002年5月举办了主题为“新世纪,新视野——中国加入WTO后的商机”的论坛。这一次以区域品牌形象推广为目的的国际公关活动完全达到了“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的公关效果,突出了天津“北方工商业明城”和泰达“中国最受赞赏的工业园区”、“外商投资首选地”的战略形象品牌,得到了与会者和工商界领袖的一致好评。

泰达作为天津市对外开放的示范区,邓小平同志1986年曾在这里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到2002年,泰达建区18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层次不断加深,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泰达的政策优势不复存在,同时也面临着其他开发区的激烈竞争。展示泰达独特的优势,继续招商引资,进行外延式的扩张,成为了泰达品牌形象推广的首要目标。

项目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论坛启动阶段(2002年3月至4月)。

论坛的前期准备工作自3月5日开始。

3月7日,召开论坛通报会,公布了“2002天津·《商业周刊》论坛”的主题、目标、举办地点、论坛议程和演讲者名单。同时向国内外媒体发出邀请函,并就细节问题进行协商。

4月3日,论坛前期媒体渲染。在国内外各主流媒体上密集报道,采用专题报道的形式,通过翔实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打动目标受众。

4月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论坛的情况,把媒体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第二阶段,论坛召开阶段(5月6日至5月11日)

5月6日,举办“天津·《商业周刊》论坛”欢迎酒会。

5月7日,天津市主要决策者分别会见中外的政要贵宾。

5月8日,“2002天津·《商业周刊》论坛”正式举行,天津市市长致开幕词。中外500多名嘉宾就“新世纪,新视野——中国加入WTO后的商机”议题进行探讨,多位政界商界就此发表主题演说。

5月8日晚上,天津市人民政府举行招待会,中国国务副总理、美国总统等分别发表了讲演。

5月9日,举办“2002天津·《商业周刊》论坛”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介绍了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政策,为与会企业和论坛代表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合作的机会。

这一次公关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全球170位传媒精英聚集“2002天津·《商业周刊》论坛”,用750多篇文字、图片以及图像、声音对论坛盛况进行传播。截至5月14日,有65家中外媒体报道了“2002天津·《商业周刊》论坛”的相关消息,论坛召开期间与会记者达189人,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45家国内传媒组织和美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日本经济新闻、韩国新闻等16家境外传媒集团。许多媒体推出了专题、专刊,进行了长篇、深度报道,形成了从平面、影视到网络等媒体的联合立体报道,取得了全面的公关传播效果,呈现了现代公关传播的优势和特色。

由于充分地沟通,有效地传播,极大地提高了泰达在国内外工商企业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了泰达良好的品牌形象。近70%的与会工商企业界精英、领袖和泰达保持往来联系,并有许多企业在泰达建厂,特别成功的是促成了丰田一汽二期工程在泰达投资建厂。许多与会政界要员、工商企业界精英决策者和媒体认可、赞赏了泰达“中国最受赞赏的工业园区”的说法,并表示要与泰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点评

“思想创新、策划周密、组织周到、安排周全”是这次公关活动成功的全部保证:论坛举办适时、论坛议题新颖合适、论坛参与者明确恰当、论坛活动及传播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各项活动展开得有声有色。这些都给未来的政府大型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这是一次通过及时抓住时机、有效整合资源、巧妙进行公关传播活动而达到区域形象品牌推广的经典范例。最出彩、最巧妙、最完美的一笔就是“借势造势”。2000年中国加入了WTO后,中外工商企业界迫切需要一个可以商谈合作的平台,泰达就敏锐的捕捉到这种市场需求,策划了这次论坛。通过研究探讨国际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引发他们对开发区的关注。利用这一次国际论坛舞台,借助中国领导高层和国际政要、工商企业界精英和决策者以及著名传媒的合作参与,提高了论坛活动的档次、权威性和吸引力。在交流沟通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树立了区域经济的品牌形象,加快了开发区的招商引资的步伐。

在活动策划上,论坛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核心理念,细分受众群体,圈定国际政要和国际工商界领袖为直接受众,使会议内容和传播方案设计有了明确的方向;在论坛议题策划上,泰达针对受众关心的问题,设计了中国入世后的政策走向、汽车产业政策、金融及服务业开发政策、中国政府服务和投资环境等最实质的议题,抓住了受众心理,形成了聚焦效应。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完成主题的阐述,不回避敏感问题,这次论坛将会议的形式定位为:双向交流导致双赢(creating two win by dialogues not monologues)。活动的主题提炼成:新世纪,新视野——中国加入WTO后的商机。

在活动策略上,充分调动、利用天津和泰达的人力资源和行政资源,邀请政商两界精英,保证了会议的高层次、权威性。泰达联合《商业周刊》邀请了李岚清、素帕猜、乔治·布什、周小川、竺延风等国际政要和国际工商领袖直接参加讨论,很好地展示了“决策者的对话”这一概念,直接面对敏感的问题,打消投资者的顾虑,同时也提升了泰达的区域形象。

在公关信息传播上,论坛信息传播以“精活动,大传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传播为核心”的理念,坚持以国际主流媒体为主要传播载体,按照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组织实施,保证了传播的覆盖面和权威性。在传播的方式上,坚持“第三方证言和互动传播”,安排了“到泰达外商投资企业参观”和“媒体对外国投资企业的采访”等活动,使报道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

拍案二 伦敦城市品牌形象公关

2008年,四年一次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世瞩目万众追随中缓缓的落下了帏幕。这时,载着英国著名城市——伦敦的双层巴士也缓缓的驶入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一个经济、政治、金融中心。2007年,在第二届全球年度城市品牌指数报告中,伦敦再次击败了纽约、巴黎、东京等众多的国际著名城市,蝉联了全球城市国际品牌形象调查第一名。

伦敦虽然早已饮誉全球,蜚声海内外。但是它还是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营造树立伦敦市的品牌形象,伦敦市成立有专门的品牌机构,由市长办公室直接管辖,成为伦敦市政府决策的领导层,参与伦敦市政府所有对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为了传播城市品牌,伦敦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城市形象。

首先是媒体传播。英国BBC广播是传播伦敦品牌形象的得力工具,其节目一直在传播宣传伦敦市的相关信息。

其次是活动传播。伦敦市精心组织策划很多大型的活动、庆典,这些活动、庆典方式新颖,独具地方特色,参与者众多,影响广泛,树立、传播了城市品牌。伦敦市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大型的庆典活动,其中有一些惯例的节日活动,如摄政街(Regent Street)的点灯仪式,每年8月的狂欢节、皇家庆典等。这些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升伦敦的城市知名度,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参观、参与。同时随着活动在电视上的转播,全球大量的公众由此了解了伦敦。这些活动成为了伦敦市的闪亮的名片。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伦敦还借助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身份,向全球大力开展城市形象推广。一是利用奥运会闭幕式上推出“伦敦8分钟”展演节目。二是伦敦发展署在北京设立了“伦敦之家”,举行一系列包括知名企业精英、政界要员和体育界著名人士参与的活动,大力宣传伦敦在商业、旅游业、高等教育产业和创意产业等方面高质量的周到服务。“伦敦之家”提供了形式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总共开展了为期两周的37项活动。“伦敦标志”展以及1984年奥运火炬展、会议区、伦敦之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等等。期间,大量媒体记者前来报道,英国首相现任戈登·布朗(Gordon Brown),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Sebastian Coe)等纷纷亮相“伦敦之家”。同时,“伦敦之家”官网落户新浪,这极大的提高对伦敦在各个方面的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再次就是政府传播。伦敦市政府每年都安排出访计划,积极推广伦敦。如2006年4月9日至14日伦敦市长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率领政府要员、企业精英、各界知名人士等70人访问了中国北京、上海两地。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代表团出席了20余项活动,接受了近百家媒体采访,与中国众多高端企业精英、决策者进行磋商研讨,活动参与者多达2000多人次,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点评

作为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伦敦早已是蜚声海外,饮誉全球,但是长期以来它仍不遗余力地推广其城市形象,这也是伦敦长久立于世界著名城市行列的重要原因之一。伦敦市的城市形象推广公关善于把握时期,结合自身的优势,打造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和交流渠道,展示独特的民族风情,诠释了与众不同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成功打造了伦敦市永远闪耀于世界的名片。

拍案三 上海市“四川路”的形象突破

在上海,南京路和淮海路是两条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商业街。南京路是中华商业第一街,独领风骚数百年;淮海路高雅华贵,名特优商店聚集荟萃。可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一条脍炙人口的广告语“逛逛看看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昔日默默无闻的四川路竟然成为一匹黑马,对南京路和淮海路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并迅速形成了“三街鼎立”的商业格局。

四川路原本是闸北区的一条普通的商业街,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加上各个商家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惨淡经营。闸北区财政办公室和商业协会经过反复的市场调查,发现南京路繁华迷人,更多的是卖名气;淮海路高雅别致,卖的是气质,它们似乎有些远离普通的消费者。而上海市人口众多,以工薪阶层为主的大众消费者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因此,他们为四川路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面向工薪阶层,以实惠赢得顾客,实行高品位、中低价位和个性到位的定位。他们决定打出、打响四川路的牌子,树立、营造良好的街区形象。

为了打出街市品牌,在闸北区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对四川路进行了整体的规划,率先在全国公开向公众征集街市广告语。“逛逛看看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这句广告语一推出即在广大市民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同时还请CI设计专家设计了街标,并将其印制在每个商店的营业牌上。同时他们规定四川路上的企业做广告必须带上整条街的广告语,于是形成了连锁的广告效应:你做广告我受益,我做广告你受益。与此同时,在商业的宣传广告、购物环境、商品定位中,严格按照公众的需要,以求理想形象和现实形象的统一。

除了广告之外,他们还采用了一些喜闻乐见的促销手段来强化公关效果。四川路上的美尔登等鞋店开展了“四川路上试穿鞋”的活动,拉开了四川路“试一试”活动的序幕。它们采用限量的方式提供一批鞋子给顾客试穿,试穿到期退还原价15%的试穿费,引起了一场空前的购物潮。从此以后,四川路把这个活动固定下来,每个月举行一次。这些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光顾四川路。

四川路还推出了一系列监督、防御制度,以维护四川路的名声,保护四川路这个品牌。“谁砸四川路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一些商品质量差、服务质量差的商店和营业员被请出了四川路。同时设立了两个市场商品质量监督站,随时接待顾客的投诉。

点评

四川路可谓是区域品牌形象推广的一个典型——“麻雀虽小,五脏六腑俱全”。作为一条商业街,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它虽然是后起之秀,却完成了后发制人的战略目标。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强大的群体攻势、优良的商业服务、独特的经营新招,四川路以整体形象为突破口,打造了四川路良好的品牌,赢得了顾客的垂青。

回味隽永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李道豫先生曾说“城市要发展,政府部门应更加注重城市形象的塑造。一个国家需要形象,一个城市同样需要形象。事实上,形象问题已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必须把它放在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区域品牌形象的活动攻关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需要把握时机。“借东风造势”,借助、依托某些重要的有意义的或者世人瞩目的焦点时刻、事件,大造声势,从而能够最大的吸引公众的目光,达到最大的影响最多的受众,取得公共活动的最大效果。

其次,活动要独具特色。公关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特色,确定活动鲜明恰当、与时同步的主题。在确定活动的主题时,要根据特定的时间内,确定活动的目标受众,调查、分析他们的关注焦点以及他们的需求,达到吸引最多受众,达到活动效果的最大值。泰达开发区通过自身作为一个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一个中国工业园区的示范点,高举公关活动主题“新世纪,新视野——中国加入WTO后的商机”。这一个论坛主题的提出,可谓“应时应运应势”而出,恰到好处,精彩不已,妙不可言。自然而然为广大的公众所关注,公关效果也不言而喻。

再次,活动要“有备而来”。精心的策划、周密的安排是活动取得成功的最大保障。在活动准备阶段,要周全地统筹策划,全面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各项活动要同时并举、齐头并进,环环相扣,井井有条的次递展开,这样才能保证活动能够有声有色地按照计划完成。

最后,活动要整合媒体资源。在现代的社会中,立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形成,文字、图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各种信息方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并且,传统的信息单向传播、信息被动接受被现代的信息双向传播、信息的沟通互动所代替。这是现代公关传播的巨大优势,也对公关传播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才能够影响最广泛的受众,如何才能够让受众获得最广泛的信息,这些都需要活动的主办者进行周全的考虑和安排,组织和引导传媒的信息传播工作,充分挖掘、使用各种媒体传播的技巧、方式、途径和渠道,达到“广而告之”的公关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