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以人为本 共创和谐
——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

现代国家就社会上存在的重大问题与公众进行广泛的沟通与良好的交流,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融洽关系,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群众基础,为政府的各项活动开展凝聚人心和智慧。通过积极主动的形象公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能有效提升社会共识,赢得心理认同。近年来,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尤其是在申办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政府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展示了其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能力。

开篇导例

开篇之述: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人文奥运

2001年7月13日,奥林匹克运动再一次做出公平、公正和历史性的抉择。莫斯科当地时间18时15分(北京时间22时15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世界贸易中心会场庄重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这是一个令中国人兴奋、激动和扬眉吐气的时刻,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终于实现了。面对强大对手的挑战,第二次申办奥运会的北京,在高水平的申办工作中展示了泱泱大国丰富的人文理念和独特的文化蕴涵,并最终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百年奥运,风云变幻,唯一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人文精神。2008年奥运会本着以歌颂人、尊重人的理念,一切以人为中心,塑造和谐发展的人文舞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思想不但体现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理念和实际运作中,而且在奥运会举办过程中也至始至终地得到体现。

开篇之论:多维度多层次的创新理念

作为一个特殊的主体,政府与企业的盈利性目的不同,政府的公关宣传是为了向外界宣传施政理念、展示良好形象。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政府倾尽全力。一方面,中国政府希望在蓬勃发展的新北京为世人奉献一届与众不同的新奥运,为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增添新活力,促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体育盛典。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使东西方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交融,向全球展示东方文化魅力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筹备、申办到成功的举办都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而在这光彩照人的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文内涵是不朽的底蕴,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动力,凝聚着人们向往进步的共同心声,是人类挑战困难的强大动力。北京代表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一直致力于将我国独特的人文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北京在选择新建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和交通、通讯、住宿等基础设施及竞赛日程安排、体育场馆的赛后使用等方面,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便捷地为运动员、裁判员、官员、新闻记者、赞助商、游客和当地人民群众服务。此外,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就是在最具文化特色的北京中轴线的北端,这本身就是对人文奥运理念的遵循。

人文奥运是北京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三大口号的核心。作为一个开放的有着巨大生成力的创新理念,其内涵非常丰富,寓意深远。人文奥运的宣传与公关具有着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借助奥运这个绝佳平台和极好机缘,人文精神彪炳文化的伟力,展示中华民族的时代风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持久的国际文化环境。

人文奥运提倡以人为本,在国际大交流和文化互动中展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执政理念和坚强决心,为提升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和科学发展战略的政治认同,加深文化共识提供了体验渠道和实践平台。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北京奥运会中国政府将不仅向国人展示自己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奥运会将是中国政府成功塑造自身形象的一个公关策略。

借北京奥运会的契机,中国政府进行以和谐为灵魂的人文精神的宣传,一方面是就当前的国际形势而言,在当代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人与自然的严峻冲突,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自然灾害等时刻威胁着我们,如何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冲突中的平衡,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就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奥运中人文理念与和谐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就国内形势,也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理性追求,始终奉行以民为本原则的执政理念。

史镜今鉴

对于中国来说,“以人为本”并不是当代才被提上日程的,而是从古至今一直绵延不绝的一种文化精华。“以人为本”源自中国古籍《管子》。《管子·霸言》篇中论道:“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是最早使用“以人为本”的记载。

故事是这样的,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后齐国出现了内乱,内乱过后,齐桓公即位,急于扩大齐国集团的实力,因此准备请鲍叔牙出任齐相。鲍叔牙却向他推荐管仲,说:“管仲有五点比我强。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整治军队,勇敢善战。”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问管仲,“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管仲回答说:“必须先得民心。”“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管仲回答说:“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而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通常讲安定的国家常富,混乱的国家常贫,就是这个道理。”这时齐桓公又问:“百姓已经富足安乐,兵甲不足又该怎么办呢?”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战斗力要强,士气必须旺盛。士气旺盛,这样的军队还怕训练不好吗?”齐桓公又问:“士兵训练好了,如果财力不足,又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要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这样财力自然就增多了。军队的开支难道不就可以解决了吗?”经过这番讨论,齐桓公心情兴奋,就问管仲:“兵强、民足、国富,就可以争霸天下了吧?”但管仲严肃地回答说:“不要急,还不可以。争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当前迫切的任务是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不然很难实现称霸目的。”

因此,就有了《管仲霸言》里的记载。后来,齐国桓公接受了管仲“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实行一系列利民政策,国家很快强盛起来,争得了春秋时代第一个霸权。“以人为本”的观点是齐国民本思想的精华。齐国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蔚为传统,一直为齐国优秀的政治家所继承、弘扬,是先秦时期各诸侯国民本思想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具人民性、务实性和智慧性的一支。

对于“以人为本”, 《贞观政要·务农》篇中也有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务本”,即办事要抓根本。它所反映的历史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将“以人为本”作为执政治国的重要理念,取得了“贞观之治”的伟大成就。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经常引用孟子的“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而唐代进入“贞观之治”这一璀璨夺目的时期,与唐太宗将“以人为本”作为执政之国的重要理念密不可分。

三刻拍案

把眼光转回到现代,可以发现,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中国政府日益坚定地奉行以人为本的原则,时时刻刻为民众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负责任的、全心服务人民的现代政府形象日益清晰地呈现在广大民众的面前。

拍案一 不抛弃,不放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即率领全党全国人民投入抗震救灾活动。在这一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营救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都震撼人心,感人肺腑。“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绝不轻言放弃”,是对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最好诠释,而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表现出来的勇敢与团结,自强不息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汶川震觞的意义,或说补偿的代价,也恰在于灾难之后,给国家与民族赋予前行的新精神与新力量。这一场灾难,使人文精神与人本理念在我们的心中持久激荡。自汶川震灾始,公民获得“降旗志哀”的权利,灾难中普通人的名字进入公共视野。对逝者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不仅是一个国家给予遇难者的最高礼遇,更见证了中华民族向现代文明的转身。灾难唤醒了文明古国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激活了所有国人的民族情怀和博爱胸襟,更使得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公民之间的情感交汇与价值融合中凸显力量,绽放异彩!事实证明,以人为本的这一科学理念,一旦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认同,就能在实践中迸发出力量,就能激发起人们热爱、珍惜和抢救生命的神圣使命感,激起人们心中无私无畏、奋不顾身、勇敢拼搏的浩然正气,并转化为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严重自然灾害的伟大力量。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抢救奇迹在神州大地出现。经过日日夜夜的奋战,截至22日中国抢险救灾人员累计解救、转移被困人员达数8万余人。这只有强大的中国才能做到,是足以和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救灾成绩相媲美的。在这次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中,中国政府所表现出来的高效率、强大组织力和敬业奉献精神不仅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戴,也令大多数西方媒体和评论者感佩不已。

在这次救灾过程中,媒体报道的一系列活生生的真实的故事催人泪下,震人灵魂,令人感动。面对大自然造成的无情灾难,以人为本的党和政府就是人民的天。从许多抗震救灾的报道可以看到,党和政府不但在在救灾全过程中率先模范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在报道中宣传人道主义的志愿者精神和感人肺腑的真爱实情,通过灾难把平常的、普通的爱升华为博爱、大爱。

灾难之中流露的人间真情是世间最真挚和最高贵的情感。国际媒体一次次将目光投向平凡人的感人事迹,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就这样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刻画出一个充满人间温情的中国社会。“顽强、热情、友善”成为世界人民赞誉中国人民时用得最多的词汇。人性的中国如今更加自信,真实的中国从来都是经得起检验的责任大国。

面对如此大的灾难,本着“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国务院决定从5月19日至21日的三天为“全国哀悼日”。国旗低垂,举国同哀,以这种庄严的方式对不幸的遇难者表达国家级的最高尊重,以这种方式集中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哀伤和痛楚,倾注了全国人民的怀念和追思之情,使遇难者得到最崇高的祭奠,使生者得到最深切的慰藉。而此举受到了国际上舆论的一致肯定和赞扬。境外传媒的评论是:60年来,尚属首次,意义非凡。虽然西方发达国家早就有此种针对伤亡惨重的重大事故,政府设立全国哀悼日的国际惯例,但这决非仅仅是一种制度上的与国际“接轨”。必须看到,在这一新制度背后有一种崭新观念——尊重生命。

点评

“以人为本”作为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不仅得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坚决拥护,并在救灾行动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而且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舆论的广泛认同和热烈赞誉,正如《欧洲时报》在《地震废墟中站起大写的“中国人”》一文所说:“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海外华侨华人团结救灾的前前后后,没有任何刻意经营形象的痕迹。而‘以人为本’这一近年来在举国上下达成的全民共识,才是此次抗震救灾精神遗产之核心所在。”“可以说,在惨烈的地震废墟中站起的是一个大写的‘中国人’。大写的‘中国人’,就是拥有了普世价值观的中国人;这使我们在悼念死者的悲痛之中,燃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美国《洛杉矶时报》5月17日发表文章也说:“中国领导人关心民众疾苦,重视民情,身体力行以贯彻以人为本精神。中国各地群众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血,要求到灾区救援的人排起了长队。这一切表明中国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国家。”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党和政府并没有刻意去塑造自己的角色,而是通过行动来践履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对自身形象的最好宣传和公关,因而,也得到国内国际的一致认可和普遍赞扬,为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党和政府在落实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远、更扎实。

拍案二 平等、参与、共享

2009年6月30日,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筹委会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中心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国际特奥会及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的概况,通报了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筹委会前一阶段筹备工作情况,以及下一阶段筹备工作的主要计划,并回答了新闻记者提出的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筹备工作的相关问题。

举办特奥运动会,旨在推动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支持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实现社会“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标志着本届特奥会宣传工作的正式启动。这届全国特奥运动会的举办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及对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宣传福建经济发展、树立福建社会文明形象、展示福建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的良好契机。福建省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和福建的海西建设精神结合起来,把筹办第五届全国特奥会成为广泛传播特奥运动知识与运动理念的过程,成为一项全社会弘扬文明、奉献爱心的实践活动。为了办好这届全国特奥会,福建省全力以赴抓好各项筹备工作,把它办成一届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具有海西特色、海西风格、海西气派的体育盛会,充分展示对智障人士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

点评

福建省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秉承了北京奥运会中所贯策的“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从组织上看,政府在借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后,仍注重以人为本,在组织工作中想残疾人之所想,做残疾人需要做,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实现他们心中梦想、体现他们价值的平台,让他们在人们的关爱声中,让他们在人们的掌声中绽放幸福灿烂的笑容。从媒体报道看,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关注特奥会、欣赏特奥会的实际行动中,组委会要求媒体记者报道特奥会,必须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本着残疾人运动员的快乐,本着让人们欣赏残疾人运动员表演的快乐来报道奥运,而不是去挖掘他们身后沉重的不幸话题。

拍案三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2009年6月12日天津全市人民瞩目的《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公示活动落下了帷幕。此次公示活动是由天津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面向全市征求对《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后,6月3日,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北方网等全市各主要媒体开设专题、专版、专栏,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同时开辟专门展厅,详细介绍两个规划,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连日来,广大市民热议两个规划,建言献策,特别是市委、市政府面向全市广泛征求意见的重大举措和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的执政理念给予充分肯定。

许多天津市民说,如此详细地向全社会介绍规划,向天津全市人民征求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执政理念,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知情权、建议权和参与权的具体体现,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具体举措。这大大激发了天津全市人民积极参与规划公示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据介绍,规划公示期间,规划展览馆一楼公示区,每天都是人潮涌动。前来参观的天津市民或驻足在展牌前仔细观看,或围在规划模型前品评交流,电话热线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咨询台前,不少天津市民与工作人员咨询交流,认真填写意见建议表。据统计,参观规划的人流平均每天都在两三千人。许多天津市民在留言中说,天津市委、市政府这么信任咱老百姓,咱一定把心里话都说出来。

《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公布后,一幅幅美好的宏伟蓝图立刻吸引了全社会的眼球。广大天津市民群众先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了解天津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而通过规划展馆,立体而全方位地展示《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为了让普通市民群众都能看得懂、听得明白,天津市规划局在规划展馆专门配备了讲解员,为参观群众讲解规划,并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遇到深层问题,专家亲自上阵深入浅出解答群众提问,增强了规划公示活动的影响力、感染力。天津本市一些大学、各区、街以及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等纷纷自发组织座谈会,热议两规划,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据统计,这些天来自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有上千条。天津市规划局有关领导说,许多建议非常有价值,对下一步修改两规划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面向全社会征求对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之举,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天以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法国《加莱大区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千叶日报》、荷兰《恩舍德每日电讯》, 《香港经济日报》、台湾《中时电子报》和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易、搜狐、凤凰网等数十家国内外媒体,以及城市规划网、景观网、中国风景园林网等规划行业网站都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了此事,或发布了相关信息,普遍对天津这一举动给予肯定。天津本市主要新闻媒体连续十天利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如此声势的宣传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在为期十天的规划公示活动中,广大市民群众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征求意见建议活动。据统计,十天的时间,规划展览馆共接待市民群众三万余人,现场留言1836条,接听电话2306个,接收电子邮件、信件2521封。此次规划公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扬,公示效果良好。

点评

天津市规划局这次面向天津全市人民征求对两个重大规划的意见建议,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大人民群众参与规划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都认真梳理,逐条研究,充分吸纳,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设计方案,以高水平的规划成果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向天津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回味隽永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政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外界塑造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而没有让政府的政策、观念流于形式化、口号化和广告化,体现了公关的最高境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反观这些案例,其中的一些精彩手笔值得细细品味。

首先,注重形象和信誉。形象和信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形象好必然信誉高。信誉是组织的信用和名誉,是其在社会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外部表现。组织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一个组织机构总的印象、看法和评价。中国政府在整个北京奥运会过程中给世人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并且实现了它对世人所做出的承诺。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高度负责任的形象让全世界震撼。政府注重形象,关键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负责人的行动是最好的言语,是公关的最高境界,行动中的形象才是最真实的写照,才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其次,为公众办实事。政府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量避免以下几种现象:第一,做表面文章、应付式的办实事。不从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而是避大就小,避重就轻,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任何作秀的行为都不可能真正征服人心。第二,不顾实际,超越能力的办实事。为了炫耀政绩,不顾自身承受能力,故意小事大做,廉事专做,拆了东墙补西墙,这种事办了也会适得其反。第三,抽象空洞,好说难做。办事无衡量标准,无具体措施,内容空泛,纸上谈兵,只能引起群众的反感。无论是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福建特奥会还是天津的城市规划都因为立足于把事情做实做细,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才获得一致的认可。

最后,政务公开加强舆论监督作用。“公众必须被告知”,这是公共关系中的一句至理名言。对于政府,从公共关系角度来说,要求实行“公开化”,增强“透明度”这就是所谓的政务公开。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舆论监督。大众媒介是政府公关的中介,但它又担负着监督公关主体的作用。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福建特奥会还是天津的城市规划都是完全公开的,充分发挥媒体来报道政府的一切行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得公关的良好效益,获得民众的支持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