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军固防 青春同行:大学生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教材(第二版)
- 易贤文 冯炼
- 4685字
- 2020-06-25 02:53:43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一、思想与军事思想的内涵
(一)思想与军事思想的含义
1.什么是思想
关于思想的解释有很多,东汉的许慎在其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思者,上为田,下为心,心之田。”“想者,上为相,下为心,心之相。”思想如何,你对事物的判断就如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境由心生,相由心生”。
思想亦称“观念”,即理性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就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思想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哲学思想、管理思想、民主思想、军事思想等。
2.什么是军事思想
军事是一切与战争或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的统称,是以准备和实施战争为中心的社会活动。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不同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军事思想来源于人类的军事实践,同时又给人类的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军事思想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是在奴隶社会开始的,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基础之上,并且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制约。
军事的中心内容和主要意义在于对战争的准备和实施。战争是军事实践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和最高形式,也是军事理论最丰富的源泉和不断发展的动力。正因为如此,军事领域的各项理论和实践活动都要以战斗力的提高为根本标准,以适应实战需要为根本目的。战争和军事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规定了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因此,军事思想研究的问题,通常应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方法论、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基本内容。其中,战争观和方法论是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灵魂和精髓。军事思想是战争与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来源于战争与军事实践,又给战争和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军事思想有四个基本特征。
1.阶级性
战争是一种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关系整个社会生活的特殊社会活动形态,而军事又是以准备和实施战争为中心的社会活动,必然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因而作为揭示战争和军事领域一般规律的军事思想,也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任何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军事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军事思想,它必然要服从于本国的政治并为其服务,必然被打上深刻的阶级烙印。虽然战争和军事领域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种规律可以通过从事战争和军事的人们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是存在阶级差别的。不同阶级的人,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和应用也不完全相同。
2.实践性
军事思想来源于战争和军事实践,又对战争和军事实践起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在战争和军事实践中受到检验、得到发展。实践性是军事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的战争多发生在中原地区,人们总结这些地区的战争经验,于是就出现了《孙子兵法》。战争实践也具有间断性的特点,在两次战争之间的和平时期,人们通过近似实战的军事训练、演习和科学实验也可以总结出新的军事思想,但这种实践形式同实战有一定的差距,获得的经验教训也远不如实战那样深刻。同样,军事思想对战争和军事实践也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每一次大规模的战争都会产生新的军事思想,而每一次获得伟大胜利的战争都离不开正确的军事思想的指导,如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打败了强大的国内外敌人,创下了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
3.时代性
时代是根据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而划分的历史时期。任何军事思想都是一定历史阶段发展的产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思想都有自己的特征,这种特征往往最能反映当时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物质生产水平,特别是军事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如古代军事思想是在冷兵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近代军事思想则是同热兵器的广泛使用分不开的。制约军事思想发展的还有政治方面的因素。
4.继承性
军事思想是在继承与发展的辩证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发展是军事思想的强大生命力所在。这种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所谓继承,是指对传统的军事思想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原则及宝贵经验的保留和借鉴。由于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变动性和多样性,这种继承也不是照搬照套的静止的继承,而是在运用和发展中继承。例如,毛泽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代表,他不仅吸取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精髓,而且批判地吸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思想遗产。
(三)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军事思想是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揭示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提出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及基本指导原则,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军事思想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军事哲学和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前者主要包括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军事科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产物,以介绍军事领域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主观指导的思维法则为基本内容,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工具;后者主要包括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四)军事思想的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其分类结果也不一样。按时代区分,有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按阶级性质区分,有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等;按地域和国家区分,有外国军事思想和中国军事思想;按人物区分,有孙子军事思想、拿破仑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等。不管怎么分类,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两个层次:第一,军事哲学,主要涉及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第二,军事实践的基本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方面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二、军事思想的作用
军事思想是各种军事理论、军事原则的理论基础,对军队建设、作战行动和国防建设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一)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人们总是基于一定的思想观念,去评判军事问题的是非与价值,进而确定对其采取何种态度和行动。军事思想提供的正是这种思想观念。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去看待战争,就能全面认识战争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正确判断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坚持以正义的、进步的、革命的战争去反对非正义的、反动的、反革命的战争。如果用否定一切战争暴力的和平主义,或者“强存弱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类的观点去看待战争,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态度和行动。
(二)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
科学的军事思想揭示了军事领域矛盾运动的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战争,进行军事预测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工具。例如,毛泽东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程与结局的论断。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书中论述了21个问题。前9个问题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12个问题构成第二部分,主要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是科学地进行宏观预测的范例。非科学的军事思想因不能揭示甚至歪曲了军事领域矛盾运动的规律,必然导致错误的预测结果。
(三)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人们从事军事实践活动,离不开军事思想的指导。军事实践的成败,与军事思想的科学与否关系甚大。以科学的军事思想做指导,军事实践就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并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军事实践的方向就难免发生全局性的偏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军事思想之所以能对军事实践起指导作用,在于它是军事实践的能动的反映,是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并揭示了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军事思想对军事领域的规律反映得越深刻、越正确,它对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就越大。在战争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战争,都会产生新的军事思想;而每一次取得伟大胜利的战争,都有正确的军事思想做指导。
三、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的日益频繁和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军事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军事思想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始于奴隶社会。“攻”“守”“战术”“统率”等军事概念就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此时,人们已开始探讨战争与物质力量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军队的多寡、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战争胜负具有重要作用。“强胜弱”“众胜寡”成为一般的作战原则。它标志着这时出现的军事思想已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但是在奴隶社会时期,在军事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宗教迷信观念,加之战争规模较小,作战形式单纯,这时的军事思想还比较简单。
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在战争中衰亡。这个事实促使人们认识到,战争胜负不仅取决于物质力量的强弱,而且同政治因素、战争的性质、力量的运用及其强弱转化有着密切关系。这一认识是由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军事著作首先在理论上加以阐明的。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军事论著,总结了当时军事斗争的经验,揭示了战争中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胜败等范畴的对立和转化关系,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原则。这说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已经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大量火器和众多人力投入战争成为现实。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大革命中,在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战争中,战争规模空前扩大,战争的本质也暴露得更加充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实践经验的积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它更加重视先进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并在现代战争的作战方法、技术运用、组织指挥以及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理论和原则。
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革命战争经验,并且吸取了军事思想史上的积极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他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论证了战争的社会历史根源,揭示了阶级社会战争的阶级本质,阐发了战争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建设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军事斗争纲领和作战方法。
任何军事思想都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要求军事思想在继承历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但是,军事思想的发展历史表明:一般来说,在和平时期军事思想的发展往往落后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一场战争中曾经赢得胜利的经验,远远不能满足下一场战争的需要。因此,在和平环境中,防止和克服保守倾向,积极探索军事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使军事思想适应新的历史条件,才能保证它对未来战争发挥正确的理论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