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离焦虑的个案观察分析与策略

四川省直属机关东府幼儿园 任力

一、分离焦虑的成因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和不安。而分离焦虑是刚入园的婴班宝宝一个重要的、不可避免的必经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要经历从出生到晚年的一系列阶段,而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面对一种心理社会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而新入园的幼儿年龄多在2到3岁之间,即2—3岁幼儿前期,为“自主对羞怯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孩子开始自己探索周围环境,产生了自主的欲求。

二、幼儿入园整体概况

炀炀是我们班上最小的宝宝,入园时差一个月才满2岁。由于年龄太小,语言能力也很有限,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语,如“妈妈、奶奶、爷爷、不”等。刚入园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奶奶抱着他来到教室后,他立刻大哭不止,绝不从奶奶身上下来,完全不理会老师的拥抱和安慰,奶奶把他交给老师转身离开后,他就哭得更加厉害,反复大喊:“奶奶!奶奶!”并挣脱老师自己朝教室外面跑去,被带回教室后,也只能由老师抱着,否则他就会趁老师不注意跑到教室外面去。无论怎样安慰或用玩具、图书转移他的注意力都无济于事。接下来的几天,奶奶会给他带一条家里的毛巾被让他抱着,缓解他的情绪。在上午的大多数时候,他会非常依恋小毛巾被,一定要抱着。等到午睡后,基本就不需要毛巾被了。

三、观察实录

片段一:室内游戏时,炀炀不顾老师的引导,自顾自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随意进入每个区角,并不顾其他正在游戏的小朋友,踩上小床望着窗外,并用手指着窗外嘴里不停念叨:“奶奶,奶奶,走,奶奶。”我担心他从床上摔下受伤,赶紧牵着他把他从区角带出来,他依旧自顾自地准备往教室外面走,我连忙拉着他回教室坐下,他随即开始大哭并反复喊着奶奶。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情绪和游戏,我只能请实习老师将他带到操场上散步缓和一下情绪。

片段二:午睡时,炀炀坚决不上自己的床,也十分抗拒老师帮他脱衣服,依旧大哭喊着奶奶。所有小朋友都躺上床后,老师坐在他床边陪着他,他依旧自己一次次地下床,光着脚在教室里来回走,并走到窗边,手指窗外大声喊着奶奶,我走过去对他说“奶奶说了,你中午要在幼儿园睡觉,下午奶奶就来接你了”。他嘴里边说着“不,不”边自己往门口走。我只能抱着他坐在他床上,轻轻地拍着他缓和情绪,看到他渐渐入睡后准备轻轻地把他放在床上,结果他立刻惊醒,并马上开始大哭,吵醒了周围的小朋友,我只能继续抱着安抚他入睡。

片段三:午餐环节,老师抱着炀炀喂他进餐,他小声哭着叫奶奶,老师边安慰他边喂他饭,他只勉强吃了几口以后又往教室外面走,老师反复把他带回座位他依旧表现得很抗拒,不再进餐。而晚餐时,情绪较上午平稳很多,老师喂他吃饭也表现得比较配合,虽然嘴里念着奶奶,但是对老师的安慰能够接受,一口一口连续地吃着饭,进餐量非常好,甚至比其他年龄较大的孩子吃得还多。

四、造成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

离开了亲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同伴,幼儿会本能地产生恐慌和害怕。现将造成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一)刚入园时,环境氛围的改变导致幼儿缺乏安全感

刚入园时,幼儿园陌生的环境、老师陌生的面孔,让离开家人的幼儿感到害怕和不安,自然而然地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极力回避这个环境。由于幼儿对班上的老师没有形成基本的信任,同时要完成集体活动和自我服务的技能,幼儿自身能力的有限性和内心想达到外界要求的愿望冲突往往会使自身产生挫折感。此外,入园后幼儿面临着个人地位的改变和冲击,以自己为主导的地位变成了必须要学会与同伴平等相处。

(二)在熟悉环境和老师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在家时,家里有专人照顾其衣食住行,在家中的生活作息比较随意,而所有需求在需要时都可以得到家人及时而充分的满足,而幼儿园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生活制度,幼儿必须要遵守烦琐的生活纪律和活动秩序,此外,师幼比例的失调导致教师几乎不可能随时随地地照顾和满足每一位幼儿的不同需求,与幼儿在家时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存在极大的反差,这些就直接导致了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家庭教养方式和幼儿与教养人、亲人的亲密程度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决定了无论是父母、老人或保姆,幼儿总会有特别依赖的对象。家长对幼儿过于周全的照顾和溺爱,往往忽视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这样更会增长幼儿对家长的依恋。而在幼儿即将进入幼儿园时,家庭的情绪氛围,尤其是部分父母的负面情绪,对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五、分析及有效策略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炀炀年龄较小,语言能力较差,分离焦虑的表现尤为突出,面对老师的引导和安慰表现得比较抗拒,但是能够通过行为和个别词语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非常有主见。对此,老师应该在熟悉、了解孩子的特点后,坚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共同配合,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入园初期紧张的分离焦虑。

幼儿,特别是婴班年龄较小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到完全陌生的环境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反应。其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不愿大小便、喝水少、吃饭难、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对某一物品特别依恋等多种不适应行为。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教育契机,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善于观察,设计符合孩子刚入园时心理特征的游戏活动和温馨和谐的环境创设,幼儿的分离焦虑往往会得到有效的缓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对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也很重要。老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和蔼关切的动作都能给焦虑孩子带来安慰,使孩子在集体中感到自由、亲切。

针对炀炀午餐进餐情况不佳的状况,我们及时同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告诉我们,炀炀早上在家也只喝定量的牛奶,偶尔会吃一些小饼干等,并无过多的进餐量。联系炀炀上午的在园表现,老师们认为他食欲不振大部分是由于紧张和焦躁的情绪造成的。于是在幼儿园上午的点心时间,我们有意地让他少吃一些饼干一类的点心,午餐时也请他坐在小椅子上,采取老师喂一些,让他自己吃一些的方法。同时,我们尽量避免他养成“恋物”的习惯,请家长不要将毛巾被带入园,如果他需要并反复提出要求时,老师和家长统一回答他“小被子去洗澡了”,以此来淡化需求。午睡时,可以让他安静地坐在老师身边,并向他提出要求不能随意走动,等他情绪平稳并有困意后,引导他上床睡。睡觉时可由老师坐在床边陪伴入睡,不再抱在身上。连续一段时间后,到了午睡环节,炀炀的情绪也不再有大的起伏,能够自己在床上入睡了。晚餐环节,我们鼓励他坐在座位上自己用勺子进餐,老师不主动喂他,悄悄观察他的表现。他发现老师不喂他而周围的小朋友都在自己吃的时候,也自己拿起勺子开始吃了。从各个细节来看,炀炀的分离焦虑在慢慢好转。当然,这也得益于家长在各方面的配合,如早上将孩子送入园后及时离开,及时消除了孩子的恋物倾向,比较顺利地将孩子强烈的分离焦虑平稳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