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察的小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

成都军区空军第二幼儿园 陈蓉

一、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与分析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面对我们精心为他们布置的娃娃家、开心乐园、可爱厨房、摸摸碰碰等区域环境,他们兴奋不已地冲了进去,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小厨房里,几个男孩拿着仿真的蛋糕挨个咬,发现不好吃,就往地上一丢;女孩把所有能拿起来的物品都放到了桌上,任凭东西被挤到地上;四五个孩子拿着积木满教室地敲打,敲坏了纸盒,敲坏了小碗;娃娃家的娃娃缺胳膊断腿,精致纸房子成了断壁残垣……

初入园的宝宝对新鲜的环境充满了好奇,他们的这些行为令人头痛但又在意料之中。作为游戏的引导者,我们在分析了孩子的游戏情况后,采取了角色介入的方法引导孩子们逐步熟悉游戏规则。

二、精心为孩子们布置的区角环境

孩子在选择区域时,很容易受材料的吸引,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比如事物的外形、颜色、声音等,这些很容易将孩子吸引到某个固定区域,兴趣单一。因此,要充分利用交流评价来使幼儿产生广泛的兴趣,关注每个活动区域,进一步诱发孩子的内部动机。比如在主题活动“小手真能干”中,我借助益智区域开设了“戴戒指”,我把一些戒指戴在自己的手指上,一边做取戴的动作,一边吆喝:“我的戒指真漂亮,谁来买啊!”孩子们一下就“围攻”过来,有的要红色,有的要蓝色……纯真的孩子们怎么能抵挡如此鲜艳色彩的诱惑!他们有的根据颜色将指环套在区角内布置的相应的五彩手指上,有的像我一样将指环套在自己的手上。活动中,孩子们训练了双手的协同能力,初步体验到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熟悉了材料的玩法。

三、试做“小矮人”,蹲下去观察指导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父亲带着孩子上街看舞龙,父亲兴致勃勃地看着各种表演,兴奋地说:“看,这条龙的表演真好看。”孩子却情绪低落地说:“看舞龙真没意思。”当父亲诧异地蹲下来问什么原因时,突然发现原来孩子因为身高的缘故,被前面的游人挡住了视线,根本无法看到精彩的表演。父亲惭愧地将孩子扛在脖子上,两个人高高兴兴地看完了表演。最终故事中的孩子体会到了舞龙带来的乐趣,是因为父亲体会到了孩子的无奈,从而帮助了孩子。在我们的游戏活动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一次,胆小的佳佳站在“鸡妈妈找蛋”的区角旁犹豫不前,我走过去说:“佳佳妹妹是不是想进去玩啊?”她点点头又摇摇头,我说:“来,我们一起去好吗?”她还是不动。我蹲下去牵她的手抬头的一刹那,我看到孩子的视线正好对着大大的“鸡妈妈找蛋”的标牌,鲜红色的字体在小孩们的眼里非常的抢眼,我明白了佳佳不敢前去的原因了。我重新制作了标牌,佳佳现在是这个区角的常客了。

对于2到3岁的孩子,刚入园情绪不稳,缺乏安全感。如果我们总是以笔挺的身姿与孩子交流,不仅你看到的世界与孩子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而且老师居高临下的姿态也会使他们心理上有很强烈的压抑感和胁迫感。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必须给他们以成人一样的尊重。当我的眼睛和孩子平视了,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才会感到踏实、快乐和被尊重。事实上,即便再小的孩子,也同样享有平等和被尊重的权利!为了能更好地与幼儿交流,我总是蹲下去,与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和视角,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孩子传递出了这样的信号:“老师跟我一样高”“老师不会离开我”“老师喜欢我”,由此,他会安全地、充满热情地、自信地游戏。

四、试当“巡逻队员”,适时适度介入游戏

孩子出现纠纷与矛盾时,老师应适时适度地介入游戏。在一次玩“开心游乐园”时,游游不小心碰翻了王雨阳的“推车”,王雨阳很激动,他一把抓住游游,头凑近准备咬过去,其他的幼儿吓得不知所措,我马上走过去伏身对王雨阳轻声说:“你是想悄悄地请游游一起玩推车吗?”一场将要升级的矛盾,竟巧妙地化解了。

当游戏出现无序状态时,老师要适时适度地介入游戏。有一次,我看到玩钓鱼的几个孩子无所事事,鸣知和壮壮把鱼往地上乱扔。我马上以“过路人”的身份来到“池塘”边,发现原来是孩子们觉得每天钓鱼、放鱼,太无聊了。我马上说:“今天娃娃家准备开Party,你们谁愿意带着你们钓的鱼坐上小火车到我家去啊?”顿时,“池塘”边又热闹起来,孩子们拎着他们钓起的鱼坐上我开的“火车”,来到了“娃娃家”。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幼儿走出区域,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当发现孩子创造性开展游戏时,老师要适时适度地介入游戏。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他们在区域游戏中常常不拘一格,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给孩子高度的赞许。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不管玩得成功与否,老师都应给予表扬。小班幼儿更喜欢被老师肯定,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

在“幼儿园里真好玩”这一主题活动中,我在区域活动中设计了“送小熊上幼儿园”“挂衣柜”等游戏,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用三个大纸箱做成有拱形门洞的鱼形房子、彩色的大立柜和用五彩艳丽的泡沫积木摆成的道路弯曲的景点。孩子们很喜欢绕着弯曲的小道送小熊宝宝上幼儿园的游戏,他们惟妙惟肖地模仿着妈妈的样子抱着熊宝宝。平时有点小气的妞妞也把自己的卡通小书包送给小熊背上,还一边走一边说:“妈妈第一个来接你哈,宝宝别哭……”然然、雨雨等孩子也学着妈妈洗衣服,晒被子。

一次,我发现比较内向的邓楠郁闷地在“娃娃家”附近转悠,以往我会主动接近他,并告诉他要怎么做。但这样帮助又有什么效果呢?是不是在他以后遇到困难时,都得别人主动观察他帮助他才行?我想一定要让他主动,主动!我对他做了一个怪脸,其中有对他的理解,也有对他的鼓励。他愣了一下,然后报以我一个腼腆可爱的怪脸,然后我听到了:“老师,我,我也想玩娃娃家!”他终于鼓起勇气提出了要求,我这样引导他:“我们怎样才能进去?”当他说出“当奶奶,买菜回来了”的想法时,我赞许地说:“嗯,小伙子,你真有办法!”邓楠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看他天真烂漫的“老奶奶的样子”,就知道他是个可爱、聪明的孩子。孩子们在欢快的玩乐中,或许他们的良好品性正在形成。我真心地希望他们在天天的游戏中,快乐向上,身心健康!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思维直观、具体,喜欢色彩鲜艳、有声响的材料,喜欢独立游戏(他们还没有学会合作),自主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大多数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喜欢重复性活动。比如,我在教孩子感知大小时,不但让他们学习儿歌“大鼓大鼓咚咚,小鼓小鼓嗵嗵嗵”,并在“摸摸碰碰”益智区里布置了大鼓和小鼓。有趣的是,一次活动中,朵朵拿着大鼓念“大鼓大鼓咚咚”,可然拿着小鼓念“小鼓小鼓嗵嗵嗵”,看到两个孩子无意的配合,我及时鼓掌,“朵朵敲大鼓,可然敲小鼓,表演得真好!真好听!你们是快乐的小乐队吧!”两个孩子更加高兴,干脆站到了一起,兴致勃勃地表演起来,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参与。成成、若洋、静怡拿起了手铃、响板,一起唱起了儿歌。孩子们边玩实物边唱学习的儿歌,不仅掌握了对物体大小的区分,对声音大小的控制,而且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区域活动中的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游戏过程,融入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童趣,享受童真。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在评价过程中更要侧重于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侧重于孩子们在“玩”中体验到了什么、收获到了什么,思考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此外,还要关心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在做什么,尊重他们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才能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才能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