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宫日落:平成退位与天皇家秘辛(全2册)(索恩系列)
- 姜建强
- 1728字
- 2020-08-29 04:01:13
5 神武为什么要从日向出发东征?
天孙琼琼杵尊从高天原降临至日向高千穗,这个地方,属于古代南九州的范围。
当时的南九州与北九州,在文明程度上有着天壤之别。在日本古代史研究中有一级史料之称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几乎记载了当时日本国内的所有地方,但就是南九州在其视野之外。当时南九州给人的印象就是流放之地。如奈良末期的和气清麻吕,就被称德天皇流放至属于南九州的大隅(现鹿儿岛县)。天孙降临之所以选择后进的南九州而放弃先进的北九州,恐怕是因为荒芜比富饶更具历史演进的意味,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必然从荒芜开始。拓荒,才是统治者的抱负和野望。从这点来看,天孙降临神话的设计师们还是有历史感的。
天神们在南九州的日向,一住就是179万多年。这是《古事记》里的语言。这当然是夸张,但也表明天神们降临到地上的世界,对时间的感觉发生了变化。从宇宙的时间到地球的时间,这是从天神到地神的时间跨度,也是从神代到人代的时间跨度。古代人就是这样笼统地直感时间的。
设计师们把神武定格为第一代天皇,同时也就认可了他的伟大。但伟大不能是空乏的。于是,日本人又开始为他设定伟大的事业。那么,神武的伟大事业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神武东征”。
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神武为什么要东征?照《日本书纪》的说法,是为了不辜负皇祖神的重托,统治苇原中国即当时的大和国(今奈良县一带)。但这里的谜在于,既然要统治大和国,那么在命令天孙降临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降临至大和地区,而要降临到日向地区呢?而日向与大和,当时在距离上又是那么的遥远。而如果直接降临到大和,大和建国不就成立了吗?东征还有必要吗?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神武东征为什么要以日向为起点呢?也就是说,神武为什么要从日向出发呢?从接点上来看,日向是天照大神的诞生地。男神伊邪那岐从黄泉国逃脱后,来到了筑紫的日向,在橘小门的阿波岐原的河边,开始洗涤从黄泉国带来的污秽。洗左眼,诞生了掌管太阳的天照大神;洗右眼,诞生了掌管月亮的月读命;洗鼻子,诞生了掌管海原的须佐之男命。这也就是说,日本神话史上的“三贵子”都诞生于日向。特别是天照大神的诞生,更是把日向染上了神秘的色彩。这样看来,天孙降临之所以选择作为圣地的日向,表明了一种神韵的传承。
再从日向的地理位置来看,它在南九州的东端。而整个九州岛正好处于太阳的最佳直射位置。而“日向”的字源意义,也就是面向太阳的意思。但是仅仅这样理解,也有问题。因为日本列岛面向太阳的场所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是日向呢?原来南九州的日向,是整个日本列岛面向太阳最佳的场所。
这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面向太阳呢?就不能面向月亮吗?这就和天皇的皇祖神天照大神有关。原来天照大神一开始就被设定为既是天神又是日神(太阳神),高天原(天上)和苇原中国(地上)的光明,都掌管在她的手中。而神武天皇是天神的五世孙,自然也就是日神的五世孙,因此他有义务完成阳光普照的大业。这就和《日本书纪》里的说法相一致:“彼地必当,足以恢弘大业,光宅天下。”
何谓“光宅天下”?就是要像阳光洒满每个角落那样去统治天下。这种“光天下”的说法,与《古事记》的说法相异。《古事记》说神武东征的动机是为了“坐何地者,平闻者天下之政”。明白无误地表现出天皇的作用是“天下之政”,即“治天下”。治天下要用权力,光天下要有权威。
其实,《日本书纪》倒是用春秋笔法,曲折地表露了日本天皇的基本格调。这也是日本人把《日本书纪》当作正史的一个原因。当然,日本的国粹派们则更喜欢《古事记》,他们欣赏“治天下”的说法,认为它充满了“和意”。如江户时期的国粹派代表人物本居宣长就痛批《日本书纪》是伪史,充满“汉意”。而《古事记》则闪烁着“和意”,即“大和魂”。
之所以要选定东征而没有选定南征和北征,还与自古以来日本人所具有的东面神圣的思想有关。从日本王权的中枢神经奈良盆地来看,在古代有两条东西线的配置。
北横大路线从西出发途经法隆寺再向东,处在最东端的就是和尔下神社(现在属于天理市栎本町)。
南横大路线从西出发途经耳成山再向东,处在最东端的就是忍坂山(现樱井市外镰山),这是座祭祀诸神的神圣之山。
这两条东西线的设计,表明了古代日本从宇宙论出发生成的东方信仰是相当强烈且很自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