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发生千年不遇的地震与海啸。随之而来的核辐射使半个日本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日本人陷入了空前的恐慌。

3月16日,77岁的明仁天皇发表告全国国民书。明仁天皇说:“苦难的日子也许还会很长,但我们不要放弃希望。希望大家保重身体,为了明天好好活着。”战后天皇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这是第一次。国家不到危急关头,国民不到死生关头,天皇是不会公开发表讲话的。

显然,电视里露面的天皇,已经不是神,也不是现人神。电视机传出的肉声,已经不是“玉音”,也不是“神音”。“为了明天好好活着。”这是人话而不是神话。

但是天皇究竟是应该以人存在为好还是以神存在为好?这个争执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作家三岛由纪夫就说过“如果天皇不是一个神,神风敢死队的飞行员之死岂不是毫无意义?”在他看来,如果天皇失去了神性,那么日本必将失去它的精神。但同样是作家的三宅孝太郎则这样说,天皇是日本人的肚脐。这是个非常俗的比喻,但表达了圣性。看上去是个多余物,但实际上很重要。

这里的问题是,天皇还能代表日本的精神吗?如果结论是天皇再也不能代表日本的精神了,那么在国难当头时为什么还需要天皇出面讲话?如果结论是天皇还能代表日本的精神,或者,天皇代表日本的精神这点根本没有动摇过,那么皇宫里天皇家的一举一动为什么又总是处在国民的眼光之下?如前几年雅子妃的精神状况问题,如前几年爱子内亲王不登校的问题,如皇太子兄弟二人面和心不和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为什么又能成为媒体的炒作对象?一个国家的精神领袖有这样被揶揄的吗?日本人对天皇的国民心情还存在吗?这确实是理解上的难点。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不是尼采,而是黑格尔第一个指出:涌动在现代宗教情感下面的是这样一种情感——上帝死了。”那么,日本人是否也在涌动着这样一种情感?这就是天皇家最顶级的谜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不先读日本史,也可以不先读日本文化史,只要先读读日本天皇家谜史,就是半个日本通了。

中国皇帝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日本天皇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天。

以天子自居的皇帝,最后失守了天。以人神自居的天皇,最后守住了天。完全不同的思考,完全不同的路径,从这点来说,日本天皇制又成了一种范型。一种伸缩有余、张弛有度的世界文明的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