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3年,霍华德·舒尔茨出生在布鲁克林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靠打小工维持生计。可想而知,生活在他周围的都是一些困窘的邻居。本书讲述了他是如何把星巴克公司发展成一家在全世界拥有超过27000个分公司的龙头企业。在1997年出版的自传中,他在序言中建议读者:“梦想要超越别人所认定的实际,期望要超越别人所认为的可能。”Schultz/Yang,p.1.谷歌公司的创始人拉里·佩奇极力提倡“理性忽视所谓的‘不可能’”以及“敢为他人所不为之事”Vise,p.11.。沃尔玛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作为它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这样解释他成功的秘诀:“我总是把跳杆抬得更高,总是设定极高的人生目标。”Walton,p.15.

另一位传奇企业家和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简洁有力地说:“我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会这样一个道理:没有遥不可及的目标。对于那些具有远见并信念坚定的人而言,貌似不可能的事也会成为可能。”Branson,Screw It,Let's Do it.Lessons in Life and Business Expand,p.196.

这就是本书的主题。我研究了很多杰出的成功人士,其中大部分是企业家,还有高管、运动员,以及在其他不同领域卓有成就的人。通过分析他们的人生经历,我发现真正让他们脱颖而出的是敢于不同于周围大多数人、敢于质疑传统思维方式的勇气。他们的目标也远远高于绝大多数人。本书以阿诺德·施瓦辛格、麦当娜、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和沃伦·巴菲特等人为例,归纳出了他们的成功秘诀。他们的故事可以作为指导方针,教会你制定更高的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就,而这些是你一直以来认为不可能实现的。

我很少遇到把目标定得高远的人。绝大多数人要么根本没有任何现实目标,要么把目标定得很低。我认为这就是他们无法取得更大成就和无法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有些人要比其他人更成功呢?教育水平和社会特权难以解释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异。本书所讲述的很多名人有着艰辛的童年,仅举几例,如,时装设计师可可·香奈儿、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这三位当中,没有一人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在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中,仅接受过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期间辍学的比例甚至高于社会整体水平。

一个很受失败者推崇的流行说法是,成功源于“好运”。根据这个理论,大公司完全可以用抽彩票的方式确定管理岗位的人选,幸运的赢家被提拔为首席执行官,而那些倒霉蛋们就只能被打发到收发室了。

当然了,我们不应否认在成功中有运气这一因素的存在,但是也不应高估它的重要性。没有总是幸运的人,也没有总是不幸的人。在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幸运与不幸事件发生的概率往往趋于平衡。那些仅靠运气发大财的人,绝大多数最终仍会回到起点。在几年的时间中,很多彩票大奖得主的经济状况甚至变得比中彩票前更糟糕。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在精神上缺乏保有和增长财富的顺应力。而很多人在失去了辛苦积累的全部财富后,仅仅经过几年,又能够重整旗鼓,再塑辉煌。

成功意味着在某个领域,与普通竞争者相比,你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也意味着你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本书内容涉及所有成功人士共有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尽管孩子们主要是通过效仿周围的人来进行学习的,但人们仍然对模仿、复制他人的做法嗤之以鼻。通常来说,在学习上,孩子比成年人领会得更快、更好。在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自传中,他承认:“我所做的每件事几乎都是效仿他人。”Walton,p.47.

为了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不要听从那些自身并没有取得什么辉煌成就的人的建议。一定要确保自己只从赢家那里获得指导,并且认真研究那些帮助他们取得成功的态度与做法。

本书以对五十多位成功人士的自传或者传记的研究为基础,这些人的身上体现了远超于常人的、追求成功的强大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书中也包含着我个人的一些经历,这并不意味着我自视甚高,觉得可以比肩这些了不起的人物。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名读者,在阅读成功学图书的时候,我常常思考:这些书的作者是否成功地尝试并验证了自己的秘诀。在我看来,在各个领域获得成功的人,相比那些一事无成的人而言,更有资格给出可信的建议。

从表面上看,成功的事业经常表现为成功者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而且成功者迈向成功的步伐从未停止。这种看法其实忽视了成功者不得不解决的棘手问题和难以逾越的障碍,也忽视了他们一路所遭受的失败和坎坷。这些遭遇非但没有令他们泄气,反而激励他们把目标设定得更加远大。本书所描写的这些成功者敢于用非常规的方式面对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立场也不同于大多数人。此外,每当他们不遵守所谓“恰当”的惯例而行事时,经常能从自己的特立独行中收获极大的快乐。如果你此时正遭遇问题和挫折,这些故事将鼓励你付出努力,并帮助你理解精神力量才是那些成功者成功的秘诀,使他们解决了那些似乎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本书讲述了成功的企业家、投资者、运动员和艺术家的故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能力积累巨大的财富。不过,不管你的目标是挣大钱,还是成为卓有建树的音乐家、运动员、作家,这些都不重要。不管怎样,通往个人成功的道路都始于设定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既要超越自我,也要超越周围人所认为的“理性”。本书的目的就是鼓励你着眼高处、实现梦想。加里·卡斯帕罗夫这样警示:“如果你没有长远规划,那么你所有的决定都将变为空想,并且你的付出只会有利于对手,而不是对自己有益。当你不断地从一件事跳跃到另一件事的时候,就会被拽离航向,深陷眼前的困局,无暇踏上通往成功的道路。”Kasparov,pp.23-24.

如果遵循本书所主张的基本原则,并且践行这些基于分析所得出的成功之道,你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人生巅峰。你知道吗?绝大多数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嗜书如命。沃伦·巴菲特是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人,经常被问及他的成功秘诀。这就是他给出的答案:“多读书。”Matthews,p.76.多年以来,在他位于奥马哈市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据说在每场传奇晚宴上,他都把这个“金句”讲给在座的嘉宾。巴菲特坚信,“正是在他性格形成期所养成的阅读习惯促使他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投资手段,并且为他接下来50年空前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Matthews,p.76.他自己这样说道:“我十岁时,已经把奥马哈市公共图书馆里所有书名上带着‘金融’二字的书都读完了,有的甚至读了两遍。”Matthews,p.76.在一个签名售书会上,巴菲特随意地提到家里还有五十本书等着他去读。Matthews,p.77.

巴菲特的书不只局限于金融类,他还喜欢一些励志的口袋书,比如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并且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来实践从该书中归纳出来的建议。很多人读过与戴尔·卡耐基的作品相似的书。实际上,也许你就是这些读者之一。但是,“阅读”本身并不能保证给任何人带来成功。在认真研读了卡耐基书中的建议后,巴菲特决定运用数据分析来验证,把这些建议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会带来什么结果。“周围的人不知道巴菲特正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进行着一场实验,但是他可以观察到他们的反应。他追踪实验的结果,并且内心越来越欣喜,因为数据证明卡耐基书中的建议发挥了作用。”Schroeder,p.99.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最亲密的商业伙伴,他们共同奋斗了几十年,缔造了一个拥有亿万美元的商业帝国。查理的孩子们戏称他为“长腿儿的书”,因为他总是阅读描写其他成功人士如何成功的书。Schroeder,p.226.据传闻,芒格每天读一本书。

本书讲述的是优秀成功人士的故事和他们成功的秘诀。他们人生中的一些典型片段足以展示并证明这些秘诀。在他们前行的道路中,经常要应对眼前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也要认真思考克服这些困难的方式。只要你以巴菲特为榜样,从研究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规则和模式开始,逐渐提升到把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么,成功的秘诀将不言自明。践行这个建议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

雷纳·齐特尔曼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