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 王利晓
- 2262字
- 2020-06-24 23:32:40
2.4 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相关研究
产业集聚与技术溢出都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并相互影响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指标。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与技术溢出的研究由来已久,分别梳理如下。
2.4.1 国外关于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的研究
知识大多固化在中高技能员工身上,具有外溢作用。马歇尔(Marshall,1895)认为驱动产业集聚的重要动力是知识外溢(Knowledge Spillovers)。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会增大知识外溢与信息交易的范围,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Arrow,1962;Freeman,1982;Lundvall,1992)。很多企业不愿舍弃基于现存技术的聚集经济利益,进而使得核心区域应用新技术的过程被延迟,其集聚优势也会最终被边缘区域所取代(Venables,1996)。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产业集聚区域要比在分散区域具有更显著的正效应(Thompson,2002)。物理距离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很大,距离东道国越近的FDI越容易产生溢出效应(Rodriguez-Clare,1996;Javorcik et al.,2004)。为了更具体地研究地理距离与技术溢出效应的关系,Keller(2002)通过对G-5国家的R&D财政支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其他OECD国TFP基于空间分布上的技术溢出效应。他通过实证分析测算出162~1200公里这个距离范围之间,技术溢出效应将会减半。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溢出效应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其中,一个国家与G-5国家距离越近,其获取的技术溢出效应就会越高,平均要比与G-5国家距离较远的非洲等跨洲国家高出37%左右。对R&D支出进行研究的,还有Bottazzi和Peri(2003)利用欧洲地区的研发与专利数据实证研究技术溢出效应问题,他指出:技术溢出只发生在局部300公里的范围内,而且技术溢出效应非常有限。
2.4.2 国内关于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的研究
在中国,FDI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许罗丹、谭卫红,200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区专业化与产业地方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我国沿海和内地的产业结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FDI的空间集聚导致的(冼国明、文东伟,2006)。港澳台投资对我国所有企业均具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比邻优势,但是FDI只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外溢比邻优势,而对大型企业则不存在这一优势(罗雨泽、罗来军,2007)。随后罗雨泽等(2008)的进一步研究发现:FDI的进入使我国不同区域的本地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不管是港澳台直接投资还是FDI对内资企业均存在空间外溢的比邻效应。刘巳洋等(2008)结合地理因素将视角定位于制造业企业,研究发现:FDI对较远距离的企业影响有限,但是对附近地区相关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和技术进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导致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均和局部集聚现象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技术溢出效应会随着地理距离的下降而快速减弱(符淼,2009)。符淼通过实证分析后得出:在我国超过800公里属于快速下降区,800公里以内或者一到两个省的范围属于技术密集溢出区域,而超出1250公里的区域则为技术溢出效应强度减半区。孙浦阳、韩帅和靳舒晶(2012)采用我国288个城市2003—200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吸引FDI促进溢出效应,而制造业集聚和外资集聚则不利于FDI溢出效应,其中生产性和公共性服务集聚对FDI流入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相邻城市之间的产业集聚在吸引FDI方面存在竞争关系。许家云等(2013)首先从理论层面推导海归技术溢出、东道国技术进步与产业集聚的关系,然后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实证考察海归技术溢出对我国产业集聚的推动作用,并同时分析产业集聚与海归技术溢出的互动对我国TFP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海归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各产业在空间和地理上的集聚,产业集聚与海归技术溢出的互动效应促使各产业TFP提升,而且这种溢出效应在产业集聚度较高的行业和高技术性产业最为显著,集聚度不同或者技术层次不同的产业,其溢出效应差异较大。
2.4.3 研究评论
随着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快速发展和运用,收集国内更小范围集聚区的数据,基于空间变量检验产业集聚和FDI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已有研究产业集聚与技术溢出效应的文献更多将焦点集聚在世界范围、国家间或者产业的内部效应上,针对某个国家企业间、产业间或者区域间溢出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我国由于产业发展较晚,关于产业集聚与技术溢出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空白,目前研究的侧重点也大多集中在FDI技术溢出、技术进步、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等方面的关系或者测量研究上,而把技术溢出与中国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得出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意义结论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因此,如何立足中国产业发展的现实,从技术差距的视角破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难题,一方面需要国际化的研究方法和视野,另一方面更需要对我国产业进行考察与关注。
第一,基于技术差距的视角研究产业集聚与技术溢出的关系。从前文的述评中我们可以看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技术溢出间并非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可能还存在非线性的关系。促进一国经济增长不光要考虑到产业集聚和技术溢出效应,更应该考虑到技术差距的门槛性因素,切实结合我国地区和企业间的实际,实证分析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技术差距的关系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也是本书的理论基础之一。
第二,基于聚集经济整合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的研究。三个学科表面上看仿佛差异较大、很难融合,采用的计量模型也存在很大差异,但实际上三个学科都是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通常意义上的地区概念;城市经济学侧重于研究政府作用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开发者的作用;新经济地理则更多关心空间上的趋势和空间的自组织问题;如何寻找新的工具手段和研究视角,建立一个涉及多区域的综合理论框架将三个学科跨领域研究整合起来(Behrens & Thisse,2007),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也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