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刀不磨不锋利,人不磨不成器,感谢折磨你的人和事
- 人生三法:活法 干法 做法
- 张宏彬编著
- 11152字
- 2020-04-16 16:10:24
给挫折一个微笑,坦然面对逆境
逆境当前,相迎已经够费解的了,为什么我们反倒要提倡您坦然面对呢?
下面我们就一一道来。
首先,逆境难免,犹病魔之难逃,与其知“难”而退,倒不如迎难而上——这实在是无可奈何之策。
黄河尚有九曲十八弯,天气也有风云变幻,何况高等动物生涯!人生这条路上,你如果不愿吃“软”饭,又“难得”糊涂,想“认真”一番,致力于做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人,就总会出现阴阴晴晴,风风雨雨,弯弯曲曲、坎坎坷坷。苏东坡算是看透了这一点,曾做诗抒臆: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老先生本来豁达大度,按理,这只能是愤世嫉俗的反话。如果他当真后悔“被聪明误一生”,转而懦弱起来,还告诫子孙学个谦谦君子,权当愚且鲁型的混世奴才、庸才、歪才,那就不是原来的苏东坡了。其实,“树欲静而风不止”,做谦谦君子又岂能是无灾无难的避风港!那个“林教头”落草之前,为保乌纱,逆来顺受,够阿弥陀佛的了,结果祸不单行,还是被逼上梁山。所以逆境当前,积极的态度不如学个大禹治水,因势利导。病魔难逃,“既来之,则安之”;逆境难免,“用坦然来迎接”。贝多芬说得好:在困厄颠沛的时候坚定不移,这就是真正令人钦佩的人的不平凡之处。
其次,逆境之于人,固然难受,但古人说得好,“祸兮,福所倚”——就只这一条,已是基于有所作为了。
逆境是一副催化剂,使人更加坚强地迈向成功。
逆境最能锻炼人才,奇迹常在逆境中涌现。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时,连祖宗十八代都被骂遍了;安立林为求给人类提供香蕉梨,无端被人指控为“把上帝的果园变成了妓院”!列宁不也遭过流放?这些不同凡响的强者把逆境当作动力,奋然前行,终于攀上了理想的高峰,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逆境是一面透视镜,使人心明。
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声言:“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逆境。”文化界就有一条至理:文穷而后工。不少人官场失意而文坛留名。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行文如流水,一口气数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可见人在逆境时,往往能抛开一切杂念,成就古今大业。
逆境是一方“良药”,使人洞悉世事人性。
厚道人唯处逆境中,方能窥尽世态炎凉,透彻、自如地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豪门公子曹雪芹,若非落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之境地,何来辉煌巨著《红楼梦》,把个封建酱缸揭露个淋漓尽致?鲁迅如果终其一生做富门大少爷,或者委身蒋家王朝,又岂能写出一手如投枪,似匕首的泼辣杂文?
拿破仑说过:“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远。”有鉴于此,倒替那些平步青云却十分稚嫩的幸运儿担忧,如其自认为“天之骄子”,得意忘形,随心所欲,难免有一天会从高处跌下,遭受惨重的失败。
伤害过我们的人是我们的福星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快乐是一种幸运,痛苦也是一种幸运,伤害过我们的人何尝不是我们生活中的福星。
在现实生活中,要我们记着去感谢那些直接给予我们关心、帮助与掌声的人,这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然而要我们去感谢伤害、欺骗过我们的人,我们却很难做到。
有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阿瑟·米勒访华时应邀来曹禺家做客,午饭前的休息时间,曹禺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中间取出一个装帧极为讲究的小册子,上面装裱着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一封信,曹禺逐字逐句地把信的内容念给阿瑟·米勒听,神情庄重而语气激动。信中这样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人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事后,阿瑟·米勒撰文描述了他的迷茫:“这封信对曹禺的批评,用字不多却相当激烈。还夹杂着明显羞辱的味道,然而曹禺念信的时候却神情激动。我真不明白曹禺恭恭敬敬地把这封信裱在专册里,并且又一脸虔诚地念给我听,他是怎么想的。”
阿瑟·米勒的茫然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把别人羞辱自己的信件裱在专册里,这样的行为太过罕见,无法让人理解和接受。然而,曹老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因为他拥有无上的品格——感恩,才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心怀感恩,才会对别人的羞辱泰然处之;心怀感恩,才会把人家的批评作为赏赐,作为自己进步的阶梯。
事实上,打击与伤害我们的人,与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一样应该受到我们的感谢。前者就像严冬,考验我们的意志,消除我们的骄气,扭转我们膨胀的恶习,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自己的行为,采取更科学的方式生活。前者与后者,就像我们人生路上左右设置的沟谷,他们共同组成人生夹道的轮廓,是我们成长之路上缺一不可的左右护佑神。
你能说我们只需要感谢慈母,不需要感谢严父吗?你能说我们只要温暖的春天,而不需要寒冷的冬日吗?你能说我们只需要成功不需要一点挫折吗?应该说,所有理智、较为成熟的人,都会有一个明智的回答。
当然,要感谢伤害和批评过我们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一定的胸怀和气度,需要我们有全面辨证的眼光。
然而,一旦我们理解与肯定了我们不喜欢的人与伤害我们的人是多么重要,一旦认识到他们对于我们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多么的必不可少,那么,我们怀抱感激的心态就很容易了,甚至是理所当然的了。
20世纪60年代,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登出郭沫若的白话诗之后,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科学院电子研究所从事语言声学工作的陈明远,给郭老写了一封信,措辞尖锐严厉:“读完那些连篇累牍的分行散文,人们能记住的只有三个字,就是您这位大诗人的名字。编辑同志大概对您的诗名感到敬畏,所以不敢不全文登载,但是广大读者却对您的诗名寄托厚望,所以不能不表示惋惜,甚至因失望而导致嘲笑挖苦……”
郭沫若约见了陈明远,笑着问他:“假若你当诗歌编辑,我的诗稿落到你手里,你怎么处置?”
陈明远认真地想了一会,回答说:“对于您的来稿,我准备分三类处理。第一类,像《罪恶的金字塔》和《骆驼》这样的好诗,还有少数合格的,予以发表。第二类,有可取之处但尚须推敲斟酌的,提出具体意见退还于您,等改好了再用。第三类,诗味索然的,不要分行,当做散文、杂文对待。或者,干脆扔到纸篓里。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爱护您的诗句,也才对得起广大诗歌爱好者啊!”郭沫若听完哈哈大笑,连声说:“好!我要碰到你这样的编辑同志就好办了,真是求之不得哩!”
作为文化名人,曹禺、郭沫若对待他人的伤害与批评所表现出来的感恩态度是一种智慧和胸襟。其实,感恩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它是生活中的一大智慧,它要我们怀着感恩之心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更稳定更自信地走下去。
快乐是一种幸运,痛苦也是一种幸运,有了痛苦才让我们更加懂得快乐的内涵,才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快乐时光。成功让我们欣慰,失败也同样让我们感到慰藉,因为它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变得更加刚强坚毅。就如同我们应该感谢失败一样,我们也应该感恩于伤害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像是一面照亮自己的镜子一样,照亮了我们人生前进的道路。
懂得感恩,感谢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谢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恐惧;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自强自立;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
请感谢所有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们是使你坚定信念和取得成就的人。
面对反对意见要有辨别力和判断力
世界上没有人永远掌握着所有真理,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自负甚至自恋的人们应该去听听不同的意见和声音,这绝对是有好处的,要知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箴言永远不会过时。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都要一一听取,在这之间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辨别力和判断力。
罗兰德说:“弱者惧怕他人的意见,愚者抗拒他人的意见,智者研究他人的意见,巧者诱导他人的意见。”
对别人意见的态度,实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胸和未来成就的大小。古往今来,有太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的人以惨败而告终,无论是政界、军界,还是商界的例子比比皆是。
美国畅销财经小说《王安败局》的作者威尔·杜兰在该书中说道:“王安公司的失败,是败在了古老的东方传统上;败在了其创始人不听董事成员的意见上;败在了一种刚愎自用的用人机制上。”
美国王安公司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美籍华人王安创办的享誉世界的知名电脑公司,在它鼎盛的八十年代初期,该公司在电脑界的影响力仅次于蓝色巨人IBM,包括后来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曾经在王安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在事业的鼎盛时期,王安是当时的世界华人首富。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的技术型公司,最后不是败在了竞争对手的手里,而是败在了公司的接班人——王安的儿子手中,也败在了王安不听众人意见、刚愎自用的性格上。
按照东方人的逻辑,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当然要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事实上王安的儿子当时还没有能力来管理如此庞大的公司。面对众多创业元老和董事会成员的反对,王安坚持己见,硬是做出了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人事交接。这样便直接导致了公司其他骨干的离职和人心的离散,加上公司决策失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王安公司在其儿子主政几年后便开始陷入危机,等到王安觉察到危险并开始寻找补救措施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王安公司最终以倒闭而告终。盛极一时的王安电脑公司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听意见,坚持己见,这并非是个别现象,历史上因固执己见而受到惩罚的并不在少数,大意失荆州的关羽便是著名例子。
三国时代的大英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具有何等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由于他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
关羽的失败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在东吴名将陆逊摸清关羽的性格缺陷后,运用计谋打败关羽,最后导致一代名将败走麦城。关羽听不进意见,刚愎自用,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人永远掌握真理,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因此那种自负甚至自恋的人是可笑的,有时也是可悲的,当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或许就已经晚了,但天下没有后悔的药可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大概是每个失败者最想说的话了。
当然,并不说是所有的意见和建议都要我们一一听取,在这之间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辨别力和判断力,让我们来看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三个筛子。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
那个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
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要再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
“并不重要。”那个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如此,那个消息便不会困扰你我了。”
可见世事纷繁复杂,并不见得每件事情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听取,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去判断和选择,这当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便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时刻。
把别人的嘲笑当成改正缺点的机会
受到了别人嘲笑,当然会让你窘态毕露,无地自容,但事实上对你的嘲笑中往往含有真实的成分。如果立马反戈相击不但于事无补,有时反而会衬托出你心胸的狭隘,如果你不想老被人嘲笑下去,你不妨把别人对你的嘲笑当作是别人帮你认识缺点、改正缺点的机会。
被人嘲笑无非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是有身体缺陷,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其二是说话、行为举止比较老土,或者不大合时宜;其三是水平不够,知识和能力有限。
一般来说,被人嘲笑都是由于第二和第三种原因,如果是第一种原因的话就会涉及到人身攻击了。而后面的两种原因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做得足够好,别人也就失去了嘲笑你的机会了,或者你根本就不介意别人对你老土的评价,别人的嘲笑也就此失去了意义。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康农,在他初任众议院议员当众讲演时,言词流利的新泽西代表斐普士说:“这位从伊里诺斯来的先生,口袋里恐怕还装着雀麦呢。”
他的意思是讽刺康农还未脱掉农村气息,而全会场的人都听见了,哄堂大笑,这该是多么的窘迫,多么难堪的事。但是康农坦然地、从容不迫地答道:“我不仅在口袋中有雀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草籽,我是西部人,难免有些乡村气,可是我们的雀麦和草籽却能长出最好的苗来。”
康农因为这虽似自贬身份的反驳,却从此名闻全美,大家反而恭敬地称呼他为“伊利诺伊最好的草籽议员。”
康农知道:对付这种善意的嘲笑,不能躲闪,也不能害怕,只要你坦白地承认,大家就失去了再次嘲笑你的机会,如果你总是躲躲闪闪,矢口否认,别人可能就觉得你更加老土得可笑了。从此嘲笑恐怕再也难以脱身。
1860年,林肯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参加了总统竞选。林肯的对手、民主党人道格拉斯是个大富翁。他租用了漂亮的竞选列车,在车后安上了几尊大炮,每到一站便鸣炮32响,加上乐队奏乐,声势之大超过了当时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总统竞选。道格拉斯洋洋得意地说:“我要让林肯这个乡下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
林肯没有专车,也没有用来给他壮声威的大炮。他只能买票乘车,每到一站,朋友们为他准备一辆耕田用的马拉车。他发表竞选演说时说:“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位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大书架一个,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道格拉斯对林肯的嘲笑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美国的人民被这个寒酸而又直白的瘦高个子林肯感动了,当年的竞选以林肯当选道格拉斯败北而告终。假如当时的林肯面对道格拉斯的嘲笑而奋起反击,结果恐怕就会大不一样。
对待嘲笑的态度不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度量,亦可以成为改进自己不足的一个机会。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曾大大受过朋友嘲笑的恩惠。那些朋友们对于他丑陋的长相和虚弱的体格常常调笑,因此激起了他的奋发心,到西部去把身体练好。
有一天,他在北德兰德斯与许多同伴砍伐一块空地上的树木,以便在那里建造一栋屋子。当傍晚下工时,工头问他们每人砍了几株,有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工人说:“皮尔砍了三十五株,我砍下四十九株,罗斯福则只有十七株,但他更辛苦,因为他是用牙齿咬下来的。”罗斯福在旁听了,想想自己所砍下的树,切口上确实是斧迹高低不齐,好像咬下来的一般,不禁连自己也好笑起来了。他老实承认自己的成绩,比起别人的确实是相差很远。
罗斯福喜欢经常出外打猎,他为了知道射猎山羊的诀窍,打听到某处有一位著名的猎手名叫威尔斯,便写信去请他来做教师。那封信的末尾说:“你想如果我去猎一只白山羊,能够如愿以偿吗?”
那位猎手原是个粗人,不懂礼貌,就在罗斯福那张信纸的背面,写了一封回信说:“假使你的猎术没有你的写信技术高明,那你即使看见山羊从你面前奔过,你也休想碰掉它的一根毫毛。”
如果罗斯福是一个自高自大、不能忍受丝毫嘲弄的人,他接到这封回信后一定会勃然大怒,绝对不会再向那得罪他的猎手请教了。但他当然不会这样做。他发了一个电报,请那位猎手立刻动身前来。
罗斯福深知那位粗鲁但爱讲老实话的猎手,比一些只知百般谄媚奉承、对于自己的话言出必从的人好得多。
一个人受了别人的嘲笑,不要窘态毕露,无地自容,更不必去计较它,正因为嘲笑中有真实性,事实愈真确,剌激也更利害,因此,就像康农一样,立刻承认,而这些无关大体的小弱点,正表明了你自己诚实的性格,自己的缺点,本是想努力改进的事,哪里怕人家一语道破呢?
头脑清醒的人,绝不以完人自居,他自知有许多缺点,须待改进。而别人的嘲笑,正可把那些自己可能还不甚了解的缺点揭露出来,我们的脸皮,不可太薄,别人善意的嘲笑言中了你的缺点,你便神经过敏,暗自怀恨,这显然是做人的一大失败;但一个人也不能脸皮太厚,对别人的嘲笑漠然以待、无动于衷,从不去接受别人的指责,改进自己的缺点,这对自己的前途和生活来说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感谢羞辱你的人:知耻而后勇,用努力证明自身的价值
“知耻近乎勇”,被人轻视,为人所辱,固然让人生气,但是如果你只是生闷气,自怨自哀,认为自己天生就不如人的话,那么你一辈子都将被耻辱拴牢;相反,只要认识到耻辱的根源,激起强烈的自尊心,把耻辱当做奋起的梯子,那么,你就是英雄。
一天上午,小李在楼梯上撞了一个人,那人只是生气地说了一句:“你撞了人也不知道说声对不起?”
小李就和那个人打了起来,后来邻居出来劝架,可是谁劝他,他就骂谁,甚至连他爹妈的话也不听,最后竟然对他爹妈说:“老东西,你们少管闲事。”
这时正好来了一位很普通民警,这位民警平时脾气也是蛮好的,可这时他再也忍不住了,就干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这位老资格的民警一怒之下挥手打了小李一个耳光,又掏出手铐把小李铐在了楼梯上的铁栏杆上,这位民警也真会整人,他把小李铐得是站不能站,蹲不能蹲,那姿势真的是很难受……
看到平时嚣张跋扈的小李这个样子大家都拍手叫好。后来大家几乎全走了,只有几个老爷爷、老太太仍在教育小李,他们谈古说今,给小李讲了许多为人要讲孝道和其他做人的道理,并列举出古往今来的许多孝子。平时小李听到这些话就烦,可这时他听着听着竟然流下了眼泪。这时的小李只有十八岁,长得也算是一位很帅的小伙子,旁边的一位女孩看他很可怜,就为他找了一个椅子。从不对人说谢谢的小李这时竟然含泪对那女孩说了一声“谢谢”(后来他和那位女孩成了最好的朋友)。
天黑后那位民警才来要把小李放开,当时他对小李说:“这次是最轻的,就凭你平时犯的那些事,至少可以拘留的,以后再犯,可就要从重处罚了!”
从此以后小李就洗心革面变成了一个好人。他不仅孝敬父母,而且对邻居也非常尊重,见了老头就喊大爷,见了老太太就喊大妈。还经常清扫楼梯,打扫院子,谁家有了难事他也肯帮忙……后来他成了学雷锋的标兵、青年突击手,还当上了厂长。再后来他领导的工厂成了全国有名的大厂……
他还被劳改农场请去为犯人们作报告,并带领许多即将被释放的犯人上大街做好人好事,感受做好人好事的心情,许多罪犯在他的帮助下重新做人,变成了令人尊敬的活雷锋……
干坏事的时候小李仅有一种刺激的感觉。可是每当他做了一件好事,受到大家的尊重时他的感觉就会更好,他终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很简单,也很深奥……
当然,有一点我们必须指出,这位民警的做法从法律的角度讲是极其错误的,属于非法拘禁。但我们在这里重点说的是小李转变的根本,正是在于知耻而后勇。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之中,总会有“宠”有“辱”。“辱”便是侮辱、耻辱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落魄的时候。对待“辱”,君子、小人的处境虽然相类似,但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君子坦荡荡,泰然处之;小人常戚戚,恹然沉沦。一个人如有君子的胸怀——受辱心不惊,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正直的品行,遇到挫折、受到打击也会心境开阔,沉着冷静。
前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曾掀起了宣传和讨论“八荣八耻”的热潮。
就“荣”与“耻”这两个方面说,编者认为:识“荣”易,知“耻”难。重荣、爱荣、慕荣、趋荣,是普通人的心理。若要做到以荣为荣,荣者自荣,就要让“荣”名副其实,成为“真荣”。
相对比而言,知耻、改耻以至知耻而勇就是很不容易的事了。有一个讲沈尹默习书法的故事。据说,沈尹默原先写毛笔字并不怎么好,被陈独秀狠狠“评价”了一番,使沈尹默颇为难堪。回家以后,他闭门苦下功夫,立志一“雪”书法欠佳之耻!后来卓然而成书法名家,这正是因为“耻辱”太大、太强。陈独秀何许人也?仅“北大文科学长”这个头衔就会将所有的文人镇住,他的轻视对任何一个文人来说都会产生强烈羞耻感,但是,如果没有“内因”起了根本性的作用,恐怕沈尹默先生的书法早已“泯然众人矣”。有“自知”,加上“自省”,还要“自力”去行,才会将耻辱丢进东洋大海去。
“知耻近乎勇”。“知耻”只是离勇敢近了一点而已,还算不上“勇敢”!从别人的轻蔑中,看出自己的不足,激起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拿别人的“白眼”做梯子,一步步勇敢地攀登人生的高峰,这才是正确的对待耻辱的方法。
失意时莫失志,困境是升华人生的最好机会
失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次失意,如同品尝一次人生的苦辣;一次失意,是对人生的一次考验。尝过一回苦辣,经历一次考验,你便跨过人生的一个坡坎,你便超越一次自我。
人从记事开始,便在得意与失意间生活。得意时,如浸泡在蜜水之中,欢悦万分;失意时,如含黄连,苦不堪言。失意并非只是不得志,一切希翼未果,均属失意范畴。求学时,一次败北,是失意;工作上,事业无成,是失意;求爱的当儿,遭拒绝,是失意。
失意,并非你低人一等,也不是智商低下,而是因失意像得意一样相随相伴人生。失意是得意的反面,无失意也便无得意可言。
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己,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文,担任楚国的令尹。这个人3次做高官,任令尹之职,却从不喜形于色,3次被免职,也从不怒形于色,这是因为他心里平静,不计较得失。子文心胸宽广,明白斤斤计较毫无用处。该失的,争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越得不到,心理越不平衡,不如不去计较。
柳下惠姓展名禽,他是鲁国的大夫,曾任士师,3次被国君免官,可他却不走。有人对他说:你怎么不离开鲁国呢?他回答说:正直清白地做官,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黜?没有正义感地做官,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的国家?孟子说:柳下惠被免了官也没有怨言,穷困了也不显出可怜的样子。
柳下惠在当时不被任用,遭免官却没有怨言,处于落魄境地,也没有可怜的样子。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如果论才智,柳下惠自然可以到其他国家弄个大官做,特别是在春秋战国那个纷乱的年代,可他并没有离开鲁国。他明白要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势必会遭到邪恶势力的嫉恨,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但即便是个人利益遭受损失,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张,要能够坦然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
对于人生的得失,古人还认识到:自然界中万物的变化,有盛便有衰;人世间的事情也同样如此,总是有得便有失,何必斤斤计较呢?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是无法斤斤计较的,有所得必有所失。《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外”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范。
李白曾经在得意时引吭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也曾在官场失意时吟唱道:“开怀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得意与失意,仅仅是人生的两种不同状态而已,你又何必太计较呢?失意的时候,请君记住一句话: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
人生得失,转眼即逝如浮云,淡看得失,才能活得更加舒心和潇洒。
感谢失败,失败是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想要获得成功人应该具有很强的柔韧性,面对失败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吸取教训,为下一次的成功作准备!
失败、错误在成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当它们降临之后,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逃避、推诿,而是要以百倍的勇气去挑战失败。主动承担责任,是一个人品格真诚的魅力体现。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努力追根溯源,找出失败的原因和错误的缘由:工作能力不足?准备不充分?客观条件不成熟?等等,把类似的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就能对症下药,避免重蹈复辙。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失败之时,也是最容易找到成功的切入点之际,因为这是发现自身不足的绝佳机会。成功者往往把失败与错误当作人生的另一种财富。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作出第一千零一次努力……”许多人遇到错误与失败,总是一味地逃避,不愿看到自己身上有伤口,失去了极早清理的机会,最后终为伤口所累而追悔莫及。
在现场直播过程中,主持人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有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因此,就会出现各种束手无策的情况,那种尴尬、无奈真是令主持人难堪。
有一年倪萍专门为几对金婚的老年朋友举办一期《综艺大观》,他们都是我国各行各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其中有一位是我国第一代气象专家,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在直播现场,当倪萍把话筒递到这位老科学家面前准备采访时,老科学家顺势就将话筒接了过去。对于直播中的主持人来说,如果把话筒交给采访对象,就意味着失职,因为你手中没有了话筒,现场的局面你就无法掌握了。更严重的是,对方如果说了不应该说的话,你就更被动!但那时众目睽睽,倪萍根本无法把话筒再要回来。
“我首先感谢今天能来到你们中央气象台!”这位老专家第一句话就说错了。全场观众大笑。倪萍伸出手去,想把话筒接回来,但老专家躲开了。后来倪萍又两次伸出手去,但老专家还是没将话筒还给她。舞台上出现了倪萍和老专家来回夺话筒的情况。台下的导演急得直打手势,倪萍更是浑身出汗。
直播结束后,不少观众来信批评倪萍:“不应该和老科学家抢话筒,要懂得尊重别人……”倪萍认真地反省了自己,她知道这是她作为节目主持人的失职。面对上亿观众,她绝对不应该抢话筒,更不应该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更何况是年轻人对长者。但观众们又何尝知道,直播节目的时间一分一秒都是事先周密安排的。如果这位长者占了太长的时间,后面的节目就没法连接了。
问题发生后,倪萍没有刻意去推脱责任,反而主动承担了这次失误的责任。接着,她仔细回忆了当时的情景,试图从中找到失败的原因。人不怕犯错误,就怕接连犯相同的错误。她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总结,得出了这样的体会:如果自己在直播前和这位长者多交流交流,了解她的个性,掌握她的说话方式,那天就不会出现这类尴尬的场面。
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观众对主持人的要求和批评也随之增多,倪萍对此都能一一正确地对待。她知道,只有接受批评、承担责任,然后再丰富自己、勇于突破,她的艺术生命才会越来越长。相反,害怕批评,裹足不前,那么作为主持人,在失去观众的同时,最终也失去了自己。通过这次对“抢话筒事件”的总结,倪萍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无论是谁做嘉宾,只要在她的节目中出现,她都会提前到他们的住处进行采访,了解一些资料,体验对方那一份感情。在她以后的主持生涯中,类似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永不犯错误、不遇到各种失败,如果你真的错了,那就要以高昂的斗志挑战失败,把失败当作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好机会。只有大胆地接受现实,才可能坦诚地分析、探究失败的根源,重新赢得获取成功的机会。倪萍当时如果只是一味地推脱责任,没有勇气挑战失败,不主动地从主观上找出问题的根源,那她就不会从“抢话筒事件”中获得启示,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同样还会手足无措,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观众的信任与认可,也不可能在失败中增长才干、逐渐走向成熟并获得日后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