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态决定着一生的幸福,不要让坏心态毁了你的生活
- 人生三法:活法 干法 做法
- 张宏彬编著
- 12387字
- 2020-04-16 16:10:24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凯撒大帝曾说:“懦夫在死之前已经死过很多次,勇士却只死一次。”在面对不可避免的现实时,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对于不可避免的现实,往往愈是逃避就愈显被动,当你勇敢地迎接它们时,也许它们会被你无畏的气概所吓倒。
有一位老人,他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花多大的价钱都要想办法买下来。
有一次,朋友告诉他,在旧货市场上发现了一个年代久远的瓷瓶。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放下电话,骑上自行车就直奔旧货市场,最终,花高价把那个瓷瓶买了下来。
老人把这个宝贝绑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兴奋地边哼着小曲,边卖力地蹬着自行车。不料,途中由于瓷瓶拴得不牢固,只听见“咣”的一声,瓷瓶从自行车后座掉到了地上,摔得粉碎。
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居然连头也不回地往前骑,嘴里依然哼着小调继续骑车前行……
这时,路边的一位行人对他大声喊道:“老先生,你的瓷瓶摔碎了!”
“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老人没有回头,只是大声地回应着那个行人。
“哟,真是个怪人!”
“摔碎了,多可惜呀!”
在路人的惋惜声中,老人的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老人始终没停住自行车,甚至没有回一下头,就那样潇洒地走了。
面对既成现实,老人没有丝毫沮丧、抱怨,而是径直离去,这是怎样一种豁达的胸怀?然而,世间俗人鲜有能达到此境界者,面对此境,他们多数都是捶胸顿足,后悔不已:“真该死!怎么不打车回家呢?走路也安全啊。”有人因过分责怪自己而长期生活在痛悔中,从此,生命的天空里一片阴霾。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已然发生的不幸,如果一味地难过,悔不当初而不能自拔,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节外生枝,酿成更大的不幸。有一句名言说:“对必然之事,要轻快地加以接受。”这句话在耶稣诞生前几百年前就流传开来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老教堂废墟上有一行英文,其中文意思是:事情既然如此,就不会另有他样。
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士比亚以极其传神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忧郁、延宕的形象,即主人公哈姆雷特。作为一个王子,哈姆雷特原本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父亲,还有一位温柔美丽的母亲,但是这完美的一切很快就被贪婪、残暴的叔父所破坏。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哈姆雷特王子几乎不能接受,可是伟大的理想和人文主义的情怀时时撞击着他的内心,于是他便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一度试图以离开自己的国家来逃避这些现实。但是,当哈姆雷特即将与雷尔提进行致命的最后决斗时,他终于决定不再逃避现实,而是要坦然接受眼前的这一切。哈姆雷特的选择流露了莎士比亚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如果它总有一天都会到来的话,那我们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它。
莎士比亚劝我们勇敢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快快乐乐地活出生命的精彩。
人的一生,就像漂泊在大海里的一只小船,有风平浪静也有狂风巨浪。有些事情的发生,有时很偶然,突如其来,防不胜防,是我们的能力所不及的。只要你以菩萨心肠对待生活,菩萨也会以她的心肠善待你!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就应该冷静地面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以积极的心态将坏事变成好事,沮丧、逃避、苦恼,后悔而不能自拔,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犹太人有这样一句格言:“对必然之事,轻快地加以接受。”在充满压力、抑郁、焦虑的世界,忙忙碌碌的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句话。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省心省力,才能彻底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去创造一个和谐、安详的内心世界。
不要太过在意慢慢变老的事实
时光一去不复返,当你面对镜子时,会感叹自己正在慢慢变老。尤其是年轻女性对于自己的容颜倍加珍爱,于是各种化妆品占据了脸上的所有面积。
其实,一年有四季,由春夏到秋冬。人也必然有童年、少年、青壮年和老年。如果真到了白发满头之时,那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满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在夕阳映照下亮如银丝,也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成熟美。
所以,面对慢慢变老的事实,不妨坦然处之,顺其自然。即使到了老年也应该是一种骄傲,一种自豪,至少它证明你有幸活到满头银发的老年。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每个人都在慢慢变老,这是我们谁也无法阻止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该对慢慢变老产生恐惧和烦恼。只要不去在意别人说你老,不要刻意去追求年轻,保持平和的心态,即使在常人看来变老应该是件很苦恼的事,也会有乐趣可寻。
著名作家鲍河扬在一篇题为《“老”的欢乐》的文章中写道:
我的面容像是去赴情人节约会的脚步,远远地把我的年龄甩开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比别人正常,还是有了毛病,不仅从不忌讳,还迫不及待地向外人炫耀我的老,如同别人炫耀自己的年轻。与新识的朋友落座,他5分钟不问我的年龄,我就有些急,若10分钟还没提,我就迫不及待地提醒了:“你猜我多大了?”对方定要猜错。于是我笑了,接下是讲我的年龄引起的一连串的笑话。
我35岁上黄山,大踏步地走,旁人都站住目送。我很奇怪,以为裤子的扣没系,或脸上有了“笑料”,直到听见旁人的赞叹才明白,那人说:“瞅这老爷子,用什么脚步上山。”
我45岁时,陪年近80的父亲到同仁医院看病,候诊时,一对青年男女总是回头看,还嘀咕什么。我忍不住地问为什么。他们说第一次看见,这么大岁数的弟弟陪这么大岁数的哥哥看病的。我说好眼力,没说哥哥陪弟弟看病就很给面子了。
我46岁,陪父母到颐和园划船,上岸时,我说:“爸,拉住我的手。”钩船人瞪大眼睛叫道:“他是你爸?还不得一百多岁。”
我49岁开车被警察拦住,看了我的驾驶证后说:“你做假的水平也太差了,1952年出生人?当我的眼睛是出气的。编个1942年生人许能蒙住我,跟我走一趟。”
文章在结尾处写道:
我的年龄和苍老还在续写着笑话。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从不在意。因为当一个人不在意他人的评价和不追求他人对自己的喜欢时,本是苦恼的事也会变得欢乐。
大多数人都害怕自己慢慢变老,也害怕别人说自己老了,其实这大可不必。慢慢变老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并从慢学变老中寻找乐趣,而且,只有慢慢变老,我们才能慢慢享受生命。
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之事,若能忍耐一下,往往也许就会峰回路转了。如果你掌握了生活中能屈能伸的原则,也就具有了成功的基本资质。
明朝苏州城里有位尤老翁,开了间典当铺。一年年关前夕,尤老翁在里间盘账,忽然听见外面柜台处有争吵声,就赶忙走了出来。原来是一个附近的穷邻居赵老头正在与伙计争吵。尤老翁一向谨守“和气生财”的信条,先将伙计训斥一通,然后再好言向赵老头赔不是。
可是赵老头板着的面孔不见一丝和缓之色,靠在一边柜台上一句话也不说。挨了骂的伙计悄声对老板诉苦:“老爷,这个赵老头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当了衣服,现在,他说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不还当衣服的钱。我刚一解释,他就破口大骂。这事不能怪我呀。”
尤老翁点点头,打发这个伙计去照料别的生意,自己过去请赵老头到桌边坐下,语气恳切地对他说:“老人家,我知道你的来意,过年了,总想有身体面点的衣服穿。这是小事一桩,大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什么事都好商量,何必与伙计一般见识呢?你老就消消气吧。”
尤老翁不等赵老头开口辩解,马上吩咐另一个伙计查一下账,从赵老头典当的衣物中找四五件冬衣来。然后,尤老翁指着这几件衣服说:“这件棉袍是你冬天里不可缺少的衣服,这件罩袍你拜年时用得着,这三件棉衣孩子们也是要穿的。这些你先拿回去吧,其余的衣物不是急用的,可以先放在这里。”赵老头似乎一点儿也不领情,拿起衣服,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地走了。尤老翁并不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将赵老头送出大门。
没想到,当天夜里赵老头竟然死在另一位开店的街坊家中。赵老头的亲属乘机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赵老头,与他打了好几年官司。最后,那位街坊被拖得精疲力尽,花了一大笔银子才将此事摆平。
事情真相很快透露了出来,原来赵老头因为负债累累,家产典当一空后走投无路,就预先服了毒,来到尤老翁的当铺吵闹寻事,想以死来敲诈钱财。没想到尤老翁一忍再忍,明显吃亏也不与他计较,赵老头觉得坑这样的人即使到了阴曹地府也要下地狱,只好赶快撤走,在毒性发作之前又选择了另外的一家。
事后,有人问尤老翁凭什么料到赵老头会有以死进行讹诈的这一手,从而忍耐让步,避过了一场几乎难以躲过的灾祸。
尤老翁说:“我并没有想到赵老头会走到这条绝路上去。我只是根据常理推测,若是有人无理取闹,那他必然有所凭仗。在我当伙计的时候,我爹就常对我说:‘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如果我们在小事情上不忍让,那么很可能就会变成大的灾祸。”
尤老翁以少见的忍耐力避开了场大的灾祸,的确,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这可谓是能屈能伸方圆做人的至高境界了。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对暂时斗不过的小人要忍耐。与其和狗争道被狗伤,还不如让狗先走。因为即使你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伤,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在待人处世中,当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或者危难之时,不妨先退让一步,利用忍耐暂时躲避。这样做,不但能避其锋芒,脱离困境,而且还可以另辟蹊径,重新占据主动。当然,“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很多时候是以自己明吃亏,或者故意“作践”自己为代价的,脸皮薄拉不下面子是绝对不行的?
不要让烦心事破坏你的宁静心情
生活中,总会碰到很多烦心的事,不被这些烦心事打扰,我们才能保持心情的宁静,才会享受真正幸福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很多事令我们心境不宁,而这些事往往都是些烦碎小事,我们对此绝不能予以轻视,因为它往往容易挡住我们追求幸福的步伐。下面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1945年3月,我学到了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罗勒·摩尔说,“我是在中南半岛附近276尺深的海底下学到的。当时我和另外87个人一起在贝雅S·S·三一八号潜水艇上。雷达探知,一小支日本舰队正朝我们这边开过来,在天快亮的时候,我们升出水面发动攻击。我由潜望镜里发现一艘日本的驱逐护航舰、一艘油轮和一艘布雷舰。这时我们准备攻击最后一条船——那条布雷舰。突然之间,它似乎发现了我们,转过身子,直朝我们开来。我们潜到150英尺深的地方,以避免被它侦测到,并随时准备好应付深水炸弹。我们把所有的舱盖都多加了几层盖子,同时为了要使我们的沉降保持绝对的静寂,我们关了所有电扇,整个冷却系统和所有的发电机器。
“三分钟之后,我们突然感到一阵天崩地裂,六枚深水炸弹在我们上方爆炸开来,把我们直压到海底——深达276英尺的地方。我们都吓坏了,在不到1000尺深的海水里,受到攻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不到500英尺的话,差不多都难逃劫运。而我们却在不到500英尺一半深的水里受到了攻击——所以情况非常糟糕。那艘日本的布雷舰不停地往下丢深水炸弹,一直攻击了15个小时,要是深水炸弹距离潜水艇不到17英尺的话,爆炸的威力就可以在潜艇上炸出一个洞来。有十几二十个深水炸弹就在离我们50尺左右的地方爆炸,我们奉命‘固守’——就是要静躺在我们的‘床上’,保持镇定。
“我吓得几乎无法呼吸:‘这下死定了!’电扇和冷却系统都关了之后,潜水艇的温度几乎有一百多度,可是我却吓得全身发冷,穿上了一件毛衣,以及一件带皮领的夹克,可是还冷得发抖。我的牙齿不停地打颤,全身冒着一阵阵的冷汗,攻击持续了15个小时之久,然后突然停止了。显然那艘日本的布雷舰把它所有的深水炸弹都用光了,就驶离了。这15个小时的攻击,感觉上就像有1500万年。过去的生活都一一在我眼前映现,我记起了以前所做过的所有的坏事,所有的曾经担心过的一些很无稽的小事情。在我加入海军之前,我是一个银行的职员,曾经不满工作时间太长、薪水太少、没有多少升迁机会而老是埋怨。我曾经忧虑过,因为我没有办法买自己的房子,没有钱买部新车子,没有钱给我太太买好的衣服。我非常讨厌我以前的老板,因为他老是找我的麻烦。我还记得,每晚回到家里的时候,我总是又累又难过,常常跟我的太太为一点芝麻小事吵架;我也为我额头上的一个小疤——是一次车祸留下的伤痕发愁过。
“多年前,那些令人发愁的事看起来都是大事,可是在深水炸弹威胁着把我送上西天的时候,这些事情又是多么地荒谬、微小。就在那时候,我答应我自己,如果我还有机会再见到太阳和星星的话,我永远永远不会再忧虑了,永远永远,永远永远!在潜艇里面那十五个可怕的小时里,我从生活里所学到的远比在大学念了四年的书所学到的要多得多。”
只要你觉得自己还值得活下去,人生的危机就不会妨碍你去过充实的生活。如此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取代焦虑不安,而你也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活下去,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心态的人,是有高度修养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也是幸福的人。
悲观心态是最黑暗的人性深渊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幸,甚至是灾难,但是不幸和灾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很多人在不幸中变得悲观沮丧、冷漠、偏执、不信任人,天天以泪洗面,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对不起自己。
悲观成习的人与“马大哈”性格的人截然相反。他没学到“马大哈”对人对己的办法,不会得过且过,也不能对人对己都马马虎虎,相反,他处事谨慎,处处提防自己行为不要出格。一旦有了行为的失误,总是害怕大难临头。同时,悲观的人也有很强的良心自监力,即使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他也绝不饶恕自己。
我们都经历过一些小的失意,有人遇到这些失意时,觉得世间一切都不尽如人意,忧郁不安,悲观自怜,结果更加失意,以致失去了人生的幸福和欢乐。正确方法应是,寻找产生沮丧悲观心理的原因,对症下药,寻求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
沮丧情绪常常会扩大生活的不幸。有的人在沮丧中形成了对他人冷漠的态度,认为这样可以报复别人,其实这样不但无助于事情的解决,还会进一步损害自己。因为这样做,无论在肉体上、精神上都将进一步摧残着自己,使自己无法坚强地面对现实。事实上,沮丧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很难引起人足够的重视,但我们不能不注意这个细节:不要因沮丧而扩大生活的不幸。
对于不幸带来的沮丧,每一个人都不能一味地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应该振作起来,采取勇敢、奋进的态度去直视它、面对它,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去征服它。
如果你见过张璨,如果你知道她的人生经历,你一定会感到十分惊讶,这样一位年轻美丽,脸上还留有一股学生气的女士,竟然拥有那么多令人羡慕的财富,而她的经历更会让你瞠目。
在中学时代,到北大读书是张璨最大的梦想。但是由于第一年高考的失利,她被分配到东北的一所大学。张璨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梦想,决定再考一年,于是由理科改成了文科,报考专业也从生物学改成了国际政治。终于在第二年,也就是1982年的秋天,她跨进了北大校门。
张璨在五彩缤纷的校园中自由地呼吸,她还是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20岁时她不但赢得了大学生演讲比赛的冠军,还当上了学生会文化部的副部长。繁花似锦的未来已经在张璨面前铺开,就等着她去书写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命运和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大学三年级的一天,张璨的父亲接到一封北大的来信,让他到学校谈谈。原来,他那个从小到大都是好学生、学生干部的女儿,竟被北大注销学籍了。“把孩子领回家吧。”校方对她父亲说。
张璨当时是北大学生会文化部副部长,但她突然被注销学籍,这在全北大还是唯一一个!原因是有人举报,三年前她曾考上了某大学但没去,第二年才考上北大。按当时规定,有学不上的考生必须停考一年。
如果换作别人,可能就会一脸沮丧地哭得天昏地暗然后跟着父亲回家了,这样的打击太沉重了。但是张璨没有哭,而是勇敢地留了下来。
张璨说:“我不停地写申诉资料,找人谈话,上访。国家教委、《人民日报》社、团中央我都去过,一直折腾到毕业。”系里每周找她谈一次话,劝其离校。但就是这样,张璨也没有陷入沮丧的沼泽地,她选择了奋起抗争。
当时,唯一一条路就是考研究生,才能拿到一纸文凭,但学校不出证明就没法考。“我当时真想跪下来求他们:给我一个证明吧,让我考!为什么人都那么心硬呢,怎么就那么不通人情呢?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幸亏有周围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否则,我真的会变得绝望、消沉,把社会看得很坏,把心里那点儿美好的东西统统打碎……”
遭遇不幸的张璨也是幸运的,因为这里是北大,她得到了来自同学和老师的热忱关怀。他们不但关心她,还在有意识地训练她坚强的品格。他们告诉她,不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能哭,每个问题都要想尽办法去解决,一定要比别的北大同学读更多的书。
在这样的关怀中,张璨不但没有把不幸扩大,反而变得越来越坚强和勇敢。
1986年,张璨的同学都毕业了,大多分到中央机关当干部。只有她虽然完成了学业,却因没有文凭,只得到一纸说明,大意是说被注销了学籍,但坚持上课,成绩合格,学校不管她的分配。不过这个时候,张璨的心态已经很平静了:“那时已经被大家给磨炼出来了,有了一颗平常心。我反而觉得正是因为没有工作,我的机会更多。”
在张璨的毕业纪念册上,同学们给她留下这样一行赠语:“与众不同的经历,造就与众不同的道路。”
后来,张璨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燃烧点,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这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在面临困难时永不言败的乐观心态。
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幸,甚至是灾难,但是不幸和灾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很多人在不幸中变得悲观沮丧、冷漠、偏执、不信任人,天天以泪洗面,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对不起自己。如果因小小的沮丧而流泪,扩大自己的不幸,那样你就会真的不幸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沮丧的时候,但沮丧并不是不可克服的,一遇上不幸的事就只知道悲观的人是难以成就什么大事的。悲观并不能使不幸变成幸福,最重要的是坚强地去面对困难。
那么,有哪些具体的办法能真正帮助我们正确地克服悲观性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办法当然还是有的,当我们遭遇到失败或挫折而沮丧时,不妨试试下面这几招:
(1)越担惊受怕,就越遭灾祸。因此,一定要懂得用积极的心态带给自己力量,要相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
(2)即使处境艰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这样,你就不会放弃取得微小胜利的努力。你越乐观,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越会倍增。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具有幽默感的人,一定有能力轻松地克服厄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
(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5)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你失望情绪的缓冲器。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人以力量。
(6)当你失败时,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如果10个问题,你答对了5个,那么还是完全有理由庆祝一番,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解决了5个问题。
(7)在闲暇时间,你要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通过观察,你能培养起乐观的态度,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
(8)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通过努力还能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
(9)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地克服了困难,那么你就应该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不要总是抱怨,学会欣赏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有些人羡慕那些明星、名人每天淹没在鲜花和掌声中名利双收,以为世间苦痛都与他们无缘。这是羡慕别人的盲区,也是一些人老是羡慕别人光鲜处的原因。事实上,走进明星、名人的生活,他们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几度风光,晚年却备受不孝逆子的敲诈、虐待;戴安娜如果没有魂断天涯,几人知道她与查尔斯王子那场“经典爱情”竟是那般糟糕……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即使宫殿里也会有悲恸,茅屋同样也会有笑声。只是,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这就像女人的脸,出门的时候个个都描眉画眼,涂脂抹粉,光艳亮丽,这全都是给别人看的。回到家后,一个个都素面朝天,这就难怪男人们感叹:“老婆还是别人的好。”于是,站在城里,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围城,就会发现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
有位哲人说过,与他人比是懦夫的行为,与自己比是英雄。这句话乍一听不好理解,但细细品味,却也有它的道理。
所以,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费在和别人对比上,应该跟自己的心灵去赛跑。
要懂得欣赏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活得随心所欲。你能改变什么让自己感到愉快,那就做一些改变;不过,如果改变了以后会让自己不愉快的话,那么不管有多少人说要做,也不应该盲从去做。还有,即使你已经知道改变以后会很好,但自己却无力改变的话,也不应该勉强去做。原谅自己,欣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那些让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就尽量忽略过去。毕竟,上帝创造我们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个性,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要接受自己所谓不完美的地方,没有必要勉强自己变得完美。
我们要用“和自己赛跑,不要和别人比较”的生活态度来面对生活。如果我们愿意虚心,观摩别人表现杰出的地方,从对方的表现看出成功的端倪,收获最多的,其实还是自己。相反,千万不要因为与别人比华丽的服装而忽视了自己真正需要提升的东西。
生活中,那些总是抱怨自己不幸的人,总是用沉重的欲望迷惑自己,总是看到自己还不曾拥有的东西。如果能静下心来,放下心灵的负担,仔细品味你已拥有的一切。学会欣赏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每一份拥有,你就不难发现,自己竟会有那么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幸福之神已在向你频频招手。
千万不要自我封闭,敞开你的心态面对人与事
做事要想成功,做人就不能有自我封闭的心态。因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这就要求你必须懂得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本事,否则就很可能被人们所遗弃。而只有用坦诚的心态,真诚地与人交流,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有一位女孩,读高中一年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慢慢地产生了摆脱父母的心理,开始有自己的书房和小书桌,每天偷偷地写日记,藏在抽屉中,不让妈妈看。她希望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可是面对纷繁的现实世界,繁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沉重的学习压力,又感到一种内心的不安全感。于是,她开始变得孤僻,害怕人际交往,在内心中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封闭心理。有时,一个人跑到小河边望着宁静的河水流泪,顾影自怜。她渴望与同学进行交往,羡慕其他同学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参加集体活动,可她却又害怕主动与别人交往,还抱怨别人对她不理解、不接纳。
这个女孩所患有的其实就是自我封闭。自我封闭是一种非常可怕、异常消极的心态。不愿与人交流,不敢踏入新的交际圈子,长期积累下去到一定程度,就会发展成为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之所以会有自我封闭这种心态,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过分自尊的心理所致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提出了人的自尊需要。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欢,但是这种自尊的需要仅仅是自己本人的一种希冀,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则取决于公众对自己言语、举止、行动的评价和肯定。如果说将自尊的需要作为一种行动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本没有理论上的错误。问题是这种自尊心理不能过分。一个人在社交中,由过分自尊心理占据指导和支配地位,就会怕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怕人们会怎么看待自己。甚至有时会因为过分自尊心理之故,而不愿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担心相比之下,会掉自己的“价”,失去尊重。如此思来想去,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往来,孤家寡人,慢慢地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了。
二、由于自卑情绪所致
自卑是人们对自己虚设的一种自我否定,也就是说“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和自强。这种心理一般表现为害怕失败,或者说不能正确对待失败。日本有学者研究认为有自卑感的人,一般属于下列十种类型之一,或是合乎其中两种以上:
(1)为了追求超过限度的愿望而心焦气躁。
(2)由于企求赞赏的愿望太迫切,不时行之于言表。如未如愿,反过来责备别人。
(3)产生自己是十全十美的错觉,因而自以为能够产生本身产生不了的力量。
(4)企盼做出超出能力的事,由于达成无望,因而经常消极地嘲笑自己。
(5)曾经在竞争上输给别人,却一直难以忘怀。
(6)被别人的成功所压倒,叹息“鸿运”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
(7)没有测量自己的尺度,总是以别人的尺度测量自己。
(8)逢人便说:“我的工作条件不好怎能成功?”借此逃避自己的责任。
(9)经常担心被别人看穿了自己的烦恼,因此与人接触总是戒意在先。
(10)不敢面对缺乏能力的自己——刻意逃避自己,事实证明,有自卑感的人,总是畏畏缩缩,社交时自然“不战自败”。
三、受羞怯心理的影响
怕羞者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他们总是把别人看做是自己的法官,这样一来,跟其他人在一起就会感到不自在。特别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这种“不自在”好比芒刺在背。久而久之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他人往来。
四、愚昧无知所致
一位西方心理学家指出:“愚昧是产生惧怕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惧怕的良药。”例如他人正在谈论的一个话题,如果一个根本不知晓此类问题的人,在这种社交场合下,他若不是介入谈论,就会明白地告诉他人自己是无知于此道;若是介入谈论,便会由于无知而“出丑”,所以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便会使他封闭自我,不参与社交,孤立于一隅。
要想成功做人做事,就一定要能克服这种自我封闭的消极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勇敢地走入社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克服这种心态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要有社交成功的愿望。只要你想进入大家的圈子,想成为社交的一员,想受到大家的欢迎,想有许多朋友,你就会努力去学习社交,你就会调动你的一切智慧去掌握社交的技能,你最终就会学会社交。
(2)要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和别人交往,你就会发展自己的长处,不断地显示自己的长处,你就会吸引别人的注意,你就会找到自己的志同道合者。不要怕自己不行,要相信自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只要你有自信,你就会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
(3)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不但不会丢脸,反而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的人是最勇敢的人。很多人不敢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害怕别人看不起他,其实“头上的烂疮疤盖是盖不住的”,只有承认它的存在,才有改正的可能。另外,每个人都有不足,你承认自己不足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相反,你承认自己不足大家会认为你是个诚实的人,值得信赖,就会愿意结交你,和你成为朋友。
(4)多与别人交谈,敞开心扉,能容他人,他人也就能容自己。话是开心的钥匙,只要与人交谈就会收到交际的效果。多与人交谈就会渐渐地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就会与人坦诚相待,就会容许别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彼此相容就会达成一致,就会建立友谊,你也就学会了交际。
其实,只要你能够坦诚地对待别人,不掩藏、不惧怕、不羞怯、那么,你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社会中的人都是很容易接触的,就能轻而易举地打破自我封闭的阴影。
等是等不来什么的,成功要积极地去争取
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日子我们因为无法掌控,所以,该努力的,我们应该抓紧努力。不要总是以为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等”,人生百年,掐头去尾,不过也就三五十年。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到一位农夫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农夫回答:“我在等,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您?”
“有一次我正要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闪电把我准备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所以现在……”这和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如出一辙,靠“等”来收获成果,简直是痴人说梦。只有放弃这种思想,靠自己的势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人在“等”:等加工资;等房子拆迁;等子女出道;等股票升值;等一笔曾经讲好的佣金;等某位国外的亲戚寄来担保书;等门前的马路拓宽后变成街面房;等老人过世后可以接管他们的财产;等50岁到来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我们在似是而非的等待中,日子变得像“加了苦药的糖”。
史铁生写过一篇小说,名字叫《毒药》。主人公因为种种不幸几近穷途末路,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但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精神武器,他为自己准备了一副“毒药”,随时随地可以帮助他了断自己。所以他一直在等,等待着那个足以令他可以使用“毒药”的机会的到来。有一次他甚至跳进了深水里,挣扎中他决定拿出他的“毒药”,但最终还是没有拿出来,他给自己的理由是,“毒药”也许受潮了。因此,他似乎一直没有机会动用他的“毒药”。故事的结局是,在一次次放弃使用“毒药”的过程中,主人公也走出了困境。“至之死地而后生”,大概就是这个故事的立意。
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见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未来。
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却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不失去那个叫自立、自信、自强的支点,再困难艰险的条件下我们同样可以写就一个大大的“人”字。
记得刚进大学的第一学期,在入学教育的第一堂课上,年近花甲的老教授向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在坐的各位,你们从千里之外考到这所院校,独自一人到学校报名的同学请举手。”举手者寥寥无几,而大多都是从农村来的。教授接着说:“由父母亲自送到学校接待点的请举手。”大教室里近百双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教授摇摇头,笑了笑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由于人生地不熟,思乡心切加上饮食生活等诸多的不习惯,入学不久便病倒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生活费用不够,他的生活甚为窘迫,濒临退学。给餐馆打工一小时可以挣几美元,他嫌累不干。几个月下来他所带的费用所剩无几,学校放假时他准备退学回家。回到故乡后在机场迎他的是他年近花甲的父亲。当他走下飞机扶梯的时候,立刻看到自己久违的父亲,便兴高采烈地向他跑去。父亲脸上堆满了笑容,张开双臂准备拥抱儿子。可就在儿子搂到父亲脖子的那一刹那,这位父亲却突然大大地向后退了一步,孩子扑了个空,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他对父亲的举动深为不解。父亲拉起倒在地上脸色难看的孩子深情地对他说:“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做你的靠山,当你的支点。你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那个叫自立、自信、自强的生命支点,一切全靠你自己!”说完父亲塞给孩子一张返程机票。这位学生没跨进家门直接登上了返校的航班,返校不久他获得了学院里的最高奖学金,且有数篇论文发表在有国际影响的刊物上。
教授讲完后当我们急于知道这个父亲是谁时,老教授说:“这世界上每一个人出身在什么样的家庭有多少财产、有什么样的父亲、什么样的地位、怎样的亲朋好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他人,必要时要给自己一个趔趄,只要不轻言放弃,自立自信自强就没有什么实现不了的事。”
听了教授的故事,全场鸦雀无声,我们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做人就是这样,不能靠等来收获,没有人可以永远当自己的“靠山”,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既然等不来“收获”,又没有人帮助自己来“收获”。那就主动地插种,靠自己的努力耕耘去争取最美好的那份果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