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为什么不来玩了?

一个老人喜欢安静,他选择住在环境优美的市郊,但有一群孩子每天都到这里来玩,很吵闹。老人很厌烦这些小孩们,不希望自己在如此吵闹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如果直接撵他们走,恐怕也达不到他所预期的目标。于是他对孩子们说,你们来陪我,我很高兴,以后我每天给你们一人5块钱,孩子们都很高兴。几天后,老人说,以后给不了这么多了,每人只能给1块钱,孩子们不太高兴,但也勉强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以后每天只能给1毛钱了。这次孩子们不干了,他们很气愤:这么少的钱,以后再也不来了!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承认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也就是说,人们行为的目标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当老人对小孩们的激励逐渐减少时,小孩们都认为自己的利益已经受到了损害,不愿意再陪老人玩了。在这些小孩看来,过来玩是因为有金钱的激励,当激励减少时,他们当然愤愤不平。老人就是成功运用反激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什么是激励机制呢?一种制度把个人利益与组织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让个人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组织的整体利益,这样的制度就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地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在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激励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其工作成绩的大小。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是有效提高激励水平的一大法宝。激励机制是否产生了影响,取决于激励方法是否能满足个人的需要。主要的激励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物质激励。通过满足个人利益的需求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对成绩突出者予以奖赏,如果见者有份,既助长了落后者的懒惰,又伤害了优秀者的努力动机,从而失去了激励的意义。

二是精神激励。通过满足个人的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较高层次上调动了个人的工作积极性。精神激励主要有目标激励、荣誉激励、感情激励、信任激励、尊重激励。

三是任务激励。让个人肩负起与其才能相适应的重任,由社会提供个人获得成就和发展的机会,满足其事业心与成就感。

四是数据激励。明显的数据对人产生明显的印象,激发强烈的干劲。

数据激励,就是把各人的行为结果用数字对比的形式反映出来,以激励上进,鞭策后进。

五是强化激励。对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即正强化,使之能继续保持;对不良行为给予否定与惩罚,即负强化,使之能记住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激励机制对个人某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不断增强的作用,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此外,尽管激励机制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能有效地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的目标,但是,无论是激励机制本身不健全,还是激励机制不具有可行性,都会对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起抑制作用和削弱作用,这就是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