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红25军开始长征

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后,位于鄂豫皖苏区的红25军也按照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指示,于1934年11月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

红25军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失利,主力被迫向西转移,留下红25军军部一部和第75师、红9军第27师及部分地方独立团坚持鄂豫皖地区斗争。当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黄安县檀树岗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新组建为红25军。11月30日,红25军重新成立,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下辖第74、第75师,约七千人。

红25军部分人员合影(前排左起:吴焕先、郭述申、徐海东)

红25军重新组建,大别山中再次飘扬起革命的红旗,蒋介石暴跳如雷。在他的严令之下,从1932年11月到1934年10月,国民党军先后动用十五个师的正规军和大量地方反动武装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务求“斩草除根”。红25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游击战争,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斗争,红旗始终不倒,取得多次战斗胜利。但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以及敌人的疯狂“围剿”,红军的损失也很大,特别是1933年5月至6月围攻七里坪战斗失利后,处境更加艰难。根据地人口锐减,兵源枯竭,军民生活极端困难。

花山寨会议旧址

中共中央非常关注鄂豫皖地区的斗争,多次就红25军的行动方针向中共鄂豫皖省委发出指示和训令,指示红25军“在情况严重,不能继续在指定地区活动时”,可进行战略转移,建立新的苏区。1934年6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派程子华去鄂豫皖苏区工作。8月28日,程子华到达鄂豫皖苏区,带去周恩来的指示:红25军主力应进行战略转移,选择敌人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地形有利和粮食、物资补充较容易的地方,建立新的苏区。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

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议,讨论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会议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一、省委立即率红25军实施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造新苏区而斗争;二、转移地区以平汉铁路以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为目标;三、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行动中部队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四、留省委委员高敬亭领导一部分武装组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会议还讨论了部队整编问题,决定由程子华任红25军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

11月13日,红25军在河南省罗山县的殷家湾、何家冲一带进行政治动员和整编工作,撤销了师一级组织,军直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手枪团,共两千九百余人。

1934午11月16日,红25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告别大别山的父老乡亲,由何家冲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

红25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何氏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