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朱选功
- 2784字
- 2020-06-25 06:01:53
二、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过程就是经济学家寻求经济增长动因的过程。自1776年《国富论》出版以来,人们对于经济增长的探索就没有停息过,综合来看,国外学者对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解释经济增长的规律,二是研究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学者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侧重也从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增长,传统增长理论中的外生变量如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技术转让等要素也转变为内生变量来研究,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拉姆齐1928年的经典论文为分水岭,国外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具体的发展状况归纳如下:
(一)古典增长理论(1928年以前)
此阶段是经济增长理论的奠基阶段。古典增长理论先后跨越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两个范式,所以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包含很多特征完全不同的增长理论。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积累或技术变化的长期结果。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人是古典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将增长理论与经济理论完全结合起来的一代人。亚当•斯密的重要思想主要在《国富论》中体现出来,“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理论是该书的核心理论,斯密认为分工是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国民财富增长的关键起点,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另外,斯密认为经济增长与国民财富的增加是等同的,而实现国民财富的增加有两条基本的路径,分别为: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数量,提高劳动技能,基于此观点,斯密将对经济增长的研究集中于实际生产领域。他认为提高劳动分工水平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提高劳动效率等同于增加产出,而产出增加又引起了资本利润和劳动者工资的增加,因此可以说劳动分工促进了国民财富的增加,国民财富的增加将转换为更多的资本积累,这进一步促进劳动分工的深化,如此循环,从而推动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总之,斯密认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为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其以资本积累理论和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先驱。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对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与斯密不同,李嘉图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侧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立新的经济理论,找到使国民财富更迅速增长的方法。1817年,李嘉图完成了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在本书中,李嘉图对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既批判又继承,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论述了工资、利润和地租之间的对立关系,从而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另外,李嘉图对经济增长还有如下一些观点:①否认了经济增长是在资源无限供给的条件下进行的。②指出一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国家长期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的过程。③承认经济增长过程是利益变动转移的过程。李嘉图增长思想的基础和精髓为:从利益分割变化与增长主体关系分析持久增长的条件,该观点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侧重于论述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两者关系,这是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理论特点,这种特点在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理论充分地体现出来,人口陷阱理论传递了这样的思想: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人口与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生存资料存在一定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必将导致经济增长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问题,因此需要对人口增长的速度进行控制,从而使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达到一种稳定的均衡。将人口增长作为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增长理论中是马尔萨斯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之处。人口理论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的协调,防止人口的过速增长,从而成为现代理论的开端。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又被称为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受到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推动而形成。将数量分析与应用社会科学的政策问题相结合是该理论的一大特点。另外,巴罗将经济增长从数量纳入了质量的研究范畴,这也是该理论被称为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的原因。
卡斯—库普曼斯—拉姆齐(Cass-Koopmans-Ramesy)模型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经典模型,该模型的假设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通过构建消费者和企业行为模型,得到在均衡时经济中各人均变量的增长率均等于技术进步率的结论。
(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1928年以后)
该阶段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增长理论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有两个研究起点,如果从研究的内容看,哈罗德—多马模型(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的出现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起点,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将凯恩斯的思想动态化的典型例子,它试图将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引入到凯恩斯的短期,这一理论奠定了现代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如果从方法上具备了研究动态问题的角度来说,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真正起点开始于1928年的拉姆齐。1928年,英国经济学家弗兰克•拉姆齐在《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储蓄的一个数理理论”的经典论文并在此论文中提到了拉姆齐模型,该模型分析最优经济增长,推导满足最优路径的跨时条件,阐述了动态非货币均衡模型中的消费和资本积累原理。
索罗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石。索罗模型主要对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①人口增长率、储蓄率以及技术进步率等反映国家长期生活水平的指标之间的关系。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以及经济增长的状态研究。③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说,是否存在贫穷国家赶超富裕国家的经济力量。同时,索罗模型强调了单纯物质资本积累带来的增长极限。
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主要考察了技术对经济的作用,把技术作为一种内生要素衡量经济,他强调技术创新和生产要素组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把“技术创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从此,技术进步理论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学者们将其命名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最大差别在于假设条件的改变,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作为增长模型中的内生变量来研究。相比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视角更加开阔,它在经济增长模式中引入了知识、人力资本等因素,提出了要素收益递增的假定,从而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做了全面的修正。
“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而实现持续增长”是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在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公司培训、正规教育、在职经验等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与开发、发明、创新等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这些都是解释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因素。
完全竞争条件下内生增长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完全竞争假设条件过于严格,限制了模型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二是完全竞争假设无法较好地描述技术商品的特性: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并使一些内生增长模型产生逻辑上的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