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第一节 国外研究进展

一、关于科技投入的理论研究

(一)技术创新理论

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新的过程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建立的过程。根据创新内容的不同,将创新分为五个类别,分别为:战略上的创新,如将某些产品引入到未被开辟的市场或者特定的产业尚未进入过的市场;产品的创新,制造出性能上、外观上或者使用功能有所改变或者从未出现过的新产品;在工艺上进行创新,生产时采用行业中尚未为人所用的新的生产方法;材料来源的创新,如获得新的供应商提供的新材料或者半成品;管理模式的创新,如打破员工的组织形式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新的组织形式。

20世纪初,熊彼特论证了变革对经济的非均衡性增长以及对社会发展非稳定性影响,在此基础上,首先提出技术创新理论。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作为经济学说的核心,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消极论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技术创新理论由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首次系统提出,熊彼特从生产要素组合、生产技术进步、内生经济增长模式、技术经济范式、国家创新体系等具体发展环节阐发对创新问题的经济学理解,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技术创新理论,该理论重点强调了生产方法和技术的变革会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熊彼特也对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熊彼特认为处在企业和市场之外的科学发明虽然不受市场需求的直接影响,但会受到潜在市场需求的影响。当这些科学发明可能产生的影响被企业家认识时,这些企业家或者经理人便会冒着创新风险参与其中。一旦创新发明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这批企业家或者经理人将在短期内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这也招致大批的模仿者争先涌入,此时,采用新科学技术的企业的垄断地位将会有所削弱,这就是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模型。虽然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但后来的实践证明,此模型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把技术当成外生变量,没有对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机制进行研究。

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科学技术本身以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均有了很大的提升,技术创新与变革再一次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推动了各国学者对技术创新的规律以及其对经济影响的研究。这一时期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非均衡、非连续为基本特征的技术变革经济分析,典型的研究成果有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理论。

(二)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开始大量收集技术创新扩散相关的案例和数据,并对技术创新进行了专门的定义。在这一时期,除经济学家外,其他领域的学者也对技术创新扩散进行了关注。80年代以后,有关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开始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政府的管理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是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的基础,早期国外学者对于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的研究都能看出该理论的影子,后来学者从创新理论中提炼出技术创新扩散的概念并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生态学、物理化等多门学科中,关于技术创新扩散的原理主要有罗杰斯的传播论、熊彼特的替代论、曼斯菲尔德的学习论和Geinganum的博弈论。

当前的国际学术界,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的重要成果,首推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扩散理论又称为传播论,在《创新的扩散》一书中,罗杰斯对新技术的传播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罗杰斯认为扩散源于创新,扩散过程中未来采用者逐渐减少,直至为零时扩散结束,从新技术本身的特征考虑,新技术的显示性、先进性、兼容性、复杂性以及易用性是影响新技术传播普及速度的五大因素。其中显示性是指新技术被公众了解的程度,兼容性是指新技术与潜在用户过去的经验、现有的价值观等的一致性程度。

曼斯菲尔德认为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不断扩散是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技术创新扩散是一个学习过程且技术创新扩散受新技术所要求的投资额、新技术的相对盈利率、新技术的模仿比例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另外,某项技术被企业初次采用的时间、旧设备置换前的使用时间、工业部门在某一特定时间内销售量的年增长率,以及该项新技术被初次采用时所处的经济周期为影响技术扩散的补充因素。Geinganum的博弈论认为,垄断博弈均衡会导致潜在采用者在不同的时期采用新产品,从而形成扩散曲线。

(三)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理论

市场结构和创新相关的理论实质就是竞争和垄断市场体制下创新的相对动力比较。关于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理论,目前学术界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垄断的结构更有利于创新,这种观点由熊彼特提出,因此也被称为熊彼特假说,另一种观点认为竞争的结构更有优势,这种观点由阿罗(1962)提出,他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技术创新收益大于垄断市场的收益。因此,完全竞争市场比垄断市场更有利于技术创新。我们可以将这两种相反观点的核心区别总结为:对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新技术的能力和速度的不同假设。还有一种观点得到了广大学者一定的认可,该观点由曼斯菲尔德提出,即认为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函数关系是非单调的,而是一种倒“U”形关系,随着垄断势力、企业研发投入或者企业规模的增加,技术创新逐渐达到最高,此时关键性的技术大量输出,但垄断势力、企业研发投入或者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起到的促进作用为零,并且再增加只会抑制技术创新的发展。

关于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早期研究中,有两篇权威文献必然会提到,一篇是Scherer(1965)的《创新产出与市场力量变量并不存在系统关系》,该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创新和市场力量的相关关系;另一篇由Comanor(1967)所写,文章对于集中度与创新关系的研究更为复杂,Comanor重点强调了集中度与产品差异化的互动作用对研发支出的影响。Scherer和Comanor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不同的技术专用性问题,此后在对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验证中,很多学者也开始引入对不同产业和产品市场的分类。

基于垄断竞争理论,经济学家施瓦茨和卡曼也对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的观点如下:①企业规模、市场竞争程度和垄断力量决定了技术创新的程度。②对创新最有利的市场结构为:处于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之间。③按照推动技术创新力量来源,可以分为竞争前景推动的技术创新和垄断前景推动的技术创新。

Aghion等(2005)做了相关的经验研究。他们认为产品在市场上竞争会产生逃离竞争效应和熊彼特效应两种效应,逃离竞争效应的意思是竞争带来的创新者利润增加,熊彼特效应是说竞争会使落后者的创新积极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