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任时代:变革与创新(上下册)
- 孙继荣
- 13158字
- 2020-06-25 06:06:22
2 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方案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科学方案,其中包括经济工具、政治功能、社会融合和道德规范等方案和综合性的科学方案。了解这些方案的内涵和价值对构建现代社会责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1 企业社会责任科学方案的意义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经历了迄今为止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当今世界社会责任不仅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社会责任的科学方案也不断走向系统化。
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它的概念和内容,对宏观理论特征、管理哲理和具体落实的方法,有着广泛的不同的理解。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上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相应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相互不同而彼此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案。在各种方案中,即使是同一类别的方案所描述的、解释的和构建的方面也可能有所区别。企业社会责任方案也有其方式或方法。
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案和方案系统化的发展过程不仅对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多重意义和本质上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图3-5所示)。
图3-5 企业社会责任科学方案的讨论
本章基于各个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方案具有的解释观点和指导思想,系统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方案的多样性,并以此描绘社会责任方案这一主题涉及的范围的基本概貌。
虽然我们讨论的是企业社会责任方案,但在今天社会责任已不只是企业的事,当无需严格区分定义时有时在更广的意义上应用“社会责任”的简称形式。
2.2 企业社会责任科学方案的形成
虽然在国际企业经济的讨论中,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新的主题,但在过去一些年里,它日益显现具有新的意义。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几十年里,对社会责任的讨论或多或少只集中在理论性的经济伦理上,对社会责任的实践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获得高度的赞赏,但不尊重社会责任道德和生态方面的行为,一般没有要求承担后果和责任。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越来越期望企业在经济活动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将其商业活动与满足所有相关群体的期望和利益相联系。不尊重社会利益,包括生态利益,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竞争的劣势。这样,社会责任就越来越具有和面向客户或者质量管理可比的重要的意义。因此,社会责任可看成是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准则。
在原理上,现代社会责任的基本理念很简单,那就是企业除了追求利润之外,要对社会承担某些义务。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各个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参与了大量的讨论,但并未得出一个普遍接受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界定社会责任范围的结论。
本节旨在描述社会责任存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而不是用大量的篇幅去罗列无数的定义本身。这里要特别提及两个在完全不同的时期所产生的、但具有代表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1)一个是1953年Howard Bowen在《商人的社会责任》中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贯彻政策,从事活动和做出决策是一个商人的义务”。
(2)另一个是大约50年后,2001年《欧盟欧洲企业社会责任的框架条件》中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一个根本的方案,即在自愿的基础上,将社会和环境的利益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与利益相关方互动的关系之中”。2011年在《欧盟企业社会责任新战略》(2011—2014)中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更新为“企业对它在社会的影响负责”,确定将自愿性和法定义务相结合。
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史过程中以上不同时期的两个不同的定义首次彼此接近。通过它们也可清楚地看出企业社会责任演变的典型特征。早先的“义务”后来明显变成了“自愿性”。而与此相反,早先的“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则在后来具体化为“社会和环境的利益”。之后,自愿性又更新为自愿性与义务性相结合。此处这一简单的表面性的比较表明,为什么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长期以来没有终结,或者没有终结的结果。欧盟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赋予了现代社会责任的新的意义。
图3-6 企业社会责任意义的历史演变
在社会责任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同全球利益相关方合作,历时约10年开发出了2010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国际标准《ISO 26000》。该指南标准将企业社会责任(CSR)、任何形式组织的社会责任(SR),在全球明确了社会责任的原则,确定了社会责任的主题,并描述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社会责任融入组织战略和管理的方法。《ISO 26000》是(企业)社会责任科学发展方案的最新创造性进展。图3-7示出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科学方案发展历程中几个最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演变形态。
图3-7 企业社会责任方案集群及关联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主题与其他研究领域,例如企业理论、慈善、企业公民、生态责任以及可持续性等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可认为是一个“集群式方案”。
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复杂的、术语和内容都十分多样的领域要进行系统化是很困难的,但企业社会责任方案可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类别划分。总体上,它们可划分为四类不同的方案,即:
• 经济工具方案
• 政治方案
• 社会融合方案
• 道德规范方案
以上这样的类别划分,是基于社会科学的观点,认为每一个社会系统的特点取决于如下方面:
——适应环境(针对资源和经济条件)
——追求的目标(针对政策环境)
——融入社会及尊重价值(针对价值观和伦理)
2.3 经济工具方案
在此类方案中,企业被视为是利润最大化的工具。与此相应企业社会责任也完全是以增加利润为概念化的。其中的基本的思想是:企业的每一个行为也可评价为是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必须始终要以短期和长期增值为基础。在评价和决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措施或者战略时,企业把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决策的准则,始终放在核心的位置上。按照这类方案主要代表Friedman的观点,企业对社会的唯一责任是利润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Friedman沿用了已建立的新自由主义的论述模式。只有当社会投入或者构建责任的过程对企业价值产生积极贡献时,企业方面才会进行社会方面的投资和在社会采用投资措施。
为了坚持他的立场,Friedman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不过,此后迄今没有任何一个研究从经验上证明二者之间明显的决定性的关联。Friedman在继续坚持他主张的时候,批评企业在非财务绩效领域的投资,并认为这会导致管理者利用信息超前的先机,给企业股东造成负担。因此他建议有抱负的领导者不用企业的资金,而是在个人的范围内决定利用个人的资产进行相应的投入。按照Friedman的观点,追求利润的责任的底线首先在于要切实满足法律要求、诚信(不欺骗和不欺诈)并遵循社会道德习俗。
基于Friedman的基本论点,经济工具方案可划分出三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如图3-8所示)。它们在方案上主要共同的特征是:通过社会责任投资,建立和发展企业战略竞争优势,使企业增值的方案具体化。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释竞争优势和因此获得更高回报的可能性。下面简述经济工具方案中三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图3-8 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工具方案
(1)基于市场竞争:按照Porter和Kramer的观点,通过有目的地对企业环境投资,或更确切地说通过有目的地适应市场结构的措施,企业可以创造战略竞争优势。例如,这种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措施可能是,通过员工培训、基础设施开发提升本地生产要素的价值,通过支持教育和技术影响需求结构等,以及防止腐败和垄断以保护竞争。
(2)基于资源和动态能力: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关注点的过程和程序的开发有助于形成独特的企业资源。这一资源随后越具体地得到运用,企业的潜在竞争优势就越大。道德的决策过程,对企业环境和主要利益相关方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特别在一个动态竞争的环境中和长期挑战的情况下,包含有显著的竞争潜力。
(3)基于新兴市场机会:用创新和简洁化技术产品可以满足全世界4亿贫困人口的需求和资金状况。消除世界贫困提供了在改善社会状况的过程中开发新兴市场,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可能性。
此外,具有经济效果的关联营销在整体上丰富了社会责任的经济工具方案的内涵。这一方案的基本思想是:把产品销售与公益目的相联系。既促进营销,也有利于实现一个社会目标。正如一些经验证明,这种形式的项目在经济上是很成功的。成功地把品牌名称与公益目的相联系,品牌赋予的可信度、诚信及责任意识,可以长期保持积极的销售效果。
对所有这类社会责任的经济工具方案的问题是,难于分清利用社会责任投资获得经济收益的企业行为与利用社会责任包装“只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行为之间的界线。
2.4 政治方案
这类社会责任方案遵循的主导思想是,企业是具有足够权力和充分影响力的机构。权力和影响力来源于它对社会的智慧,相比政治和国家机构它具有的主动和灵活的组织及其丰富的资源和它与社会生活领域的紧密的联系。在企业社会责任讨论的框架中,可以区分出两种主要的方案(如图3-9所示),涉及处理企业因权力和影响而产生责任的行为方式,其关注的中心点分别是:企业宪政和企业公民。
图3-9 企业社会责任-政治方案
2.4.1 企业宪政方案
这个方案是由Davi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基于如下一系列的论点:不仅由于其内部结构,而且也由于经济社会和政治过程的动态变化,使企业具有高度的社会权力。基于这一权力地位因此产生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不履行这一责任,随着时间的变化,它将失去正当性(合理性),而社会就会抛弃它,进而选择认真负责的行动者。换句话说,企业如果不认真履行责任就会长期失去社会权力和影响,也会失去企业的影响范围。
2.4.2 企业公民方案
企业公民方案也可称为“社会合作”方案。这种方案在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实践中得到特别普遍的应用。普遍应用的原因除方案内容的独特性,特别是这一术语的优点,它不用高度理想化和价值化的概念组成部分,如“社会”、“责任”和“道德”;相反,企业公民强调企业和社会间的相互联系,意指本地和全球公民自然而然赋有的权利和义务。从内容上讲,企业公民方案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狭义(本来意义)的理解:这时企业公民指经济活动者在其直接接触环境中自愿开展公益活动,在传统上指对外开展的慈善活动。
——等同的理解:此时企业公民方案与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方案只是名称不同,实际上并无两样。
——延伸的理解:其中企业公民以公民政治概念为出发点,并将它与企业实践相联系,企业作为有实力的角色发挥作用,补充本应由国家承担的义务。
公民社会概念是与个体社会的、公民的和政治上的权利相联系的。国家的任务是保证、维护和加强权利的基本制度。不过,在现实中有个别企业,由于其超级的实力,有可能比国家组织能更好地影响这些权利的实际效果。
因此,企业部分承担国家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时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例如,救助贫民或者兴办教育,实现社会公民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以供给者的身份出现。企业也可为保护公民权利和人权,为改善不良社会状况做出贡献。在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公民的概念描述了企业管理公民个人权利的职能。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的政治方案的出发点是,企业承认它在社会结构中政治上的支配地位,并尽可能认真负责地运用这一权力。企业越大或者越有影响,或者将有影响,相应地它对自己邻近社会的关照则愈加义不容辞。
2.5 社会融合方案
这类企业社会责任方案的主导思想是:企业的存在、延续和增长的根基完全在社会中。企业为公共社会中执行的功能也同时证明它在社会中具有合法的身份。在此背景下,将社会的利益和要求融入企业的活动是所有管理行动的实质性组成部分(如图3-10所示)。
图3-10 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融合方案
2.5.1 议题管理
议题管理在这类企业社会责任方案中是最为广泛的和在企业实践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方案。这时,议题被理解为由环境方面向企业提出的所有相关的问题,例如,与企业相关的社会的、政治的、生态的要求。议题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开发和推动适合于感知环境的信息和综合对企业有针对性议题的信息的过程。在企业社会责任这类方案讨论的初期(1986—1992年),考虑的焦点局限于被动采取行动,即认清和处理对组织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而在今天,重点则在于按照议题主动探测(扫描)环境、做出处理和解释,把议题管理的潜力作为预警系统和风险控制的工具。除了精细的识别和管理工具之外,议题管理进一步发展也使社会利益高度地融入企业的活动和决策。
2.5.2 公共责任原则
这是另一种社会责任融合方案。这种方案的主导思想是,企业行为的取向是公共政策和社会习俗(公共秩序)。这一方案不只单纯关注综合信息的反应(回应),而是注重社会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内在定位。除了制定行为规则,这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主流的公共意见和政治趋势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方案的另一个关键之处在于要把企业的作用融入动态的社会结构。从理论上讲,社会融合方案是有的放矢的。不过,从企业实践来看,如果有一个解释性的模型,有可能去剖析整个社会环境,并具体处理每一(相关的)部分主题,则目标就会更加明确。
2.5.3 利益相关方管理
利益相关方管理方法正是为达到上述要求而提出的。按照Freeman的观点,所有对企业产生影响和(或者)以任何方式受到影响的个人和群体,都可定义为利益相关方。在企业社会责任中这一普遍接受的关于利益相关方的定义,可以更细致、准确地做出一般性的表述。一个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是直接受到企业的行为、行动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或者其权利可能受到侵犯而必须得到尊重的个人和群体。因此,与经济工具方案相反,利益相关方方案不仅强调企业主的要求,而且是从根本上平等地对待所有受企业行为影响的群体。
这一方案对一个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管理者把他们履行对投资者的经济义务与满足另外的群体的竞争性要求相结合。特别是非政府组织、活跃的群体和媒体越来越按照他们的观点向广大公众解释充分负责任的行为。企业对这些群体的敏感性不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一方面有许多例子。例如,1995年壳牌石油公司决定废弃布伦特·斯巴储油平台(Brent Spar),引发与绿色和平组织冲突,面对公众的压力无力以对,导致道德的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6 道德规范方案
这类企业社会责任方案概括了所有将企业社会责任解释为道德规范方案。由于这些方案的规范特征的限制,它们不证明企业作为经济机构做事为什么要对社会认真负责,而认为这是一个先决的条件,甚至是必需的条件。换言之,解释的目标是在标准本身,也就是说方案描述和解释一个企业充分对社会负责指的是什么,这在什么条件下可谈一个企业的行为对社会是认真负责的。下面综述四种具有代表性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规范方案:
——规范性利益相关方方案
——基于人权的方案
——可持续发展方案
——公共利益方案
图3-11 企业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方案
2.6.1 规范性利益相关方方案
该方案拓宽了上述利益相关方管理方案,它重新定义了利益相关方的概念。在此情况下,利益相关方是在企业活动中具有合法利益的个人和群体,与企业是否在他们那里也有相互利益无关。此外,这一方案的出发点是,利益相关方希望他们自己的愿望得到尊重,而不管给股东这样的群体带来好处的能力如何。所以,在这一方案中,伦理成分作为其组成部分可简单地表示为:出自企业在社会中得到的权力地位,也相应产生了它在社会的责任。此时,这一责任问题不考虑企业相应的行为是否会增加企业的价值。相反,由于规范性利益相关方方案明确地建立在Rawls正义理论的基础上,因此也要求企业有公正的负责任的行为,即使这样的行为导致在具体情况下对它不利,或者对经济不利时也应当这样做。
Rawls的观念成为讨论整个方案的科学特征。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将个人及企业自身的合法的利益以公正的方式与社会普遍利益最大化相结合。在规范性利益相关方方案的逻辑出发点是,考虑利益相关方的自治权相对于考虑企业实际的利益在原则上应放在更优越的位置。
2.6.2 基于人权的方案
基于人权的方案以普遍的人权为依据,引申出企业认真负责的行为的座右铭。这一方案的基本思想是,把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转换为普遍的“商业原则”,即企业对社会履行责任的指南。在多个指南中下面的三个具有代表性,这就是: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全球苏利文社会责任原则(GSP)、社会责任标准SA 8000。
——联合国全球契约:全球契约于2000年由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倡议诞生,该倡议号召全球企业家实践针对人权、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和反腐败制定十项原则,以负责任的公民参与可持续发展。其中有两项关于人权的要求(原则):“企业应当支持和保护国际上要求的人权”,“企业应当保证结社自由和有效承认集体谈判的权利”。遵守全球契约原则的企业,允许使用其商标,展现负责任的行为。其条件是:明确地公开宣布承认这些原则,并且每年报告其落实这些原则的方式。
——全球苏利文社会责任原则:为反对南非种族隔离通用汽车董事会成员苏利文于1977年针对员工平等和合法权利提出七项原则,作为企业开展业务的必要条件。1999年苏利文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一起公布了新的全球苏利文社会责任原则。该原则的总体目标是,使公司在经营时,同时带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政治正义,其中包括尊重所有人民的人权和平等的工作机会。全球苏利文原则高度概括的八项原则的标准,为各种规模和行业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行为的框架,帮助它们把经济目标与员工和社会的要求相结合。
——社会责任标准SA 8000:SA 8000是社会责任国际倡议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这一标准基于世界人权宣言、国际劳工组织宪章、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十三个人权公约的原则,专注企业的生产厂家符合伦理的劳工条件的标准。在此标准中,企业社会责任不被解释为整个社会的,而首先是企业内部的公正或负责任的问题。SA 8000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旨在提供一个基于国际劳工权益规范和标准,所在国家劳工法律的标准,以保护在企业控制和影响范围内的生产或提供服务的人员,包括企业自身及其供应商、分包商雇用的人员的正当权益。企业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德可以根据企业与SA 8000的符合性予以确认和声明。SA 8000认证审核范围包括:童工、强迫劳工、惩戒性措施、歧视、健康和安全、工作时间、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自由、薪酬福利、管理体系等。
2.6.3 可持续发展方案
在这一企业社会责任伦理方案中,企业社会责任不被理解为企业对待个人和社会的问题,而且首先理解为企业如何对待自然环境。这一方案的出发点是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1987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可持续发展被解释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下代人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内涵的考虑基础是,如果企业违反社会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则企业的行为不可持续。由于这一原因,为了将来各代的福祉,为使企业放弃通过破坏自然环境获利,必须有一个高度的高于法律规定的法典,通过它使企业履行外部影响内部化的义务。
2.6.4 公共利益方案
前面述及的各种方案力求不仅对企业社会责任做出定义,而且也为企业提供务实的实施指南。与此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共利益方案完全定位在道德规范的层面。这个具有强烈的哲学性的方案的核心由向企业提出的一系列的要求所组成,要求企业为一个和谐、公正、和平和友好共生的社会做出贡献。不管经济上的框架条件如何,企业有为社会公共福祉做出积极贡献的义务。企业可通过创造社会财富,或者通过有效地、公平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来做到这一点,而指导行为的座右铭是必须尊重人的尊严和个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
2.7 综合性方案
要把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的思想、描述和解释的方案系统化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在复杂的具有多重意义的现象下,在不同的类别之间确定截然的分界线是很困难的,并且也只能有条件地这样做。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的现象几乎同所有社会现象一样,原则上都具有经济、政治和伦理的方面。很显然,每一个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在所有上述企业社会责任方案之中。例如,
——在面向政治和社会融合的方案之中在讨论企业社会责任时也始终包含经济动因。
——在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工具方案中,透明的利益是利润和责任之间的桥梁,这一概念也出现在利益相关方管理中。从企业行动方面看,根据自己影响真正尊重利益相关群体,或者使它们的利益得到有效的考虑,在经济上的确是合理的。
——面向企业宪政的政治方案主张认真负责地对待社会权力,这意味着社会权力在经济上有一些优势并且是值得保持的。
——在Friedman的方案中经济的方面处于主导地位,看起来表面上不谈责任,但人们常常忽略了该方案中一个伦理上的重要因素,即企业应当在遵守法律、游戏规则和道德习俗的条件下达到价值最大化。
总体来说,虽然几乎所有上面讨论的企业社会责任方案都是基于一个主要的方面或以一个主要的推理模式为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每一种方案都涉及社会责任所具有的其他另外的方面。
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方案代表的是一种系统化的、一并从多重维度考虑的方案。
2.7.1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
1991年Carroll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方案(CSP),该方案的基础是一个具有四个层面的“企业社会金字塔”。解释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方面处在一个确定的分层系统中。该方案精确全面地对企业社会责任做出定义,并用一个描述和解释的模型综合考虑经济、法律、道德和公益几个方面,可看成是一个综合性的方案。
与经济工具方案相似,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方案强调从经济上推动生产产品和服务是一个企业的基本的责任。经济行为也应始终获得认可的利润,因为所有其他的企业责任都是建立在经济责任基础之上的。因为没有利润其他的责任就会落空。
第二个责任层面紧接经济责任,这就是法律责任,即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座右铭的责任。此时,法律被认为是社会道德观念的法典。企业只有做到守法合规,它才能成为社会系统合法的组成部分。
第三个责任层面是企业的道德责任,即企业应当尊重社会中正在萌芽的规则、准则和价值观。这一变化的价值观和社会的要求,在适当的时候达到成熟时会上升为法律。因为它代表公共社会的愿望,这些愿望在成为法律之前企业就应当尊重。
在金字塔的顶部表示的责任层面是企业对社会的自愿性的慈善责任。慈善责任首先被理解为是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为公共社会福祉提供资金和人力资源。这一层面的责任与其他责任层面有明显的区别。捐赠虽然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实质性的部分。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会是社会的期待,也会受到称赞。但其意义明显小于其他三个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
由于理解上的直观性,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方案在社会责任讨论中的知名度和接受度都相当高。不过,对这一方案也并非没有异议。例如,有批评指出,这一方案缺乏方案的清晰度和描述的准确性。没有充分清楚地证明,为什么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要形成一个分层的结构。也未说明,其模型是立足于历史发展来描述的,还是主要根据经验的合法性来规范的。此外,在金字塔不同层面发生冲突时,该模型未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后来,Carroll在自己的一个经验报告中强调,他对金字塔的假设符合欧洲管理者衡量这四个领域的权重。他的研究也确认了金字塔模型与受调查的管理者的想象完全一致。2003年Schwartz和Carroll在金字塔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更加精确的企业社会责任“三领域”方案(如图3-12所示)。
图3-12 企业社会责任-综合性方案及改进
2.7.2 企业社会责任“三领域”
可能是对上述批评做出回应,在企业社会责任核心领域简化为经济、法律和道德的责任的基础上,形成用文氏交集图表示的七个可能的社会责任领域。在考虑此方案时未单独定义早先模型中的第四部分,即自愿的慈善责任。对于这部分责任企业可根据道德的或经济的动因,同样也可按照二者的结合自愿地进行社会参与。
除了这一方案上的修改,特别是去掉了未能充分证明的责任领域的分级结构,表明上述方案上一个实质性的改进。
这样,企业社会责任的分量从一个简单叠加的多级结构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相互并行的结构,讨论企业社会责任的领域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矛盾的所有关系问题就成为可能。
2.8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与科学方案的一致性
仅考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实践,则可部分地反映社会责任实践的状况。如果将社会责任报告中报告的几个主要责任方面,即对环境、社区、消费者和员工的责任,与前面几节中综述的企业社会责任方案相对照,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科学方案和企业实践行动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差异。
(1)企业的环境报告按照其名称和目标在原则上可规范为面向道德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一个企业分析和制定它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文件是出自道德的动因和(或者)出自公共利益,或者出自自身经济原因是很难判断的。但一个保护环境的行为可直接实现经济目标,因为资源消耗的减少一般也会节约成本,或者减少排放也有利碳排放权交易。
(2)在本地和全球社会的责任领域中也可发现各种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案。利益相关方对话显然是按照社会责任的社会融合方案进行的。这一对话是作为广泛的、甚至规范化的股东对话来进行,或者是按照议题管理以更务实的方法进行,这要取决于企业具体的情况。
(3)在经济方案中,预防腐败和公益活动可作为企业战略性的社会投资。而在企业公民范围内,当政府力量不足时,企业可担任公共服务供给者的角色。
(4)消费者是重要的利益相关群体。由于这一原因,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大都有所涉及。不过由于管理者动机不同,对广告渠道的透明度、对产品和过程的道德内涵和环境友好性等的评价各不相同。通常表示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技术特征或加以说明,部分情况下也强调认证。关联营销的项目使经济的和社会公益的目标相结合,表明可持续性和公共利益方案相一致。强调生态和道德常常与企业信誉有关,而且认为应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
(5)人力资源的报告除了可与经济工具方案和利益相关方管理方案相对应之外,同样也表明与道德有关。上面谈及的大多数商业原则都强调对待员工必须符合伦理要求。以人力资源为例,特别明显地看出,一个企业的管理只有符合伦理(这里指员工权利和人权),自然地也才会获得经济上的优势。因为从经验可证明,员工的忠诚度、职业的道德和工作积极性是与企业具体的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实践与社会责任方案的科学讨论的方向相一致,但报告的实践并没有按照一个统一的方案进行。从原则上考虑,有各种不同的基本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实践,例如:
——企业内部对管理者要求
——外部竞争者的压力
——投资者、消费者的期望
——政府、非政府组织的要求等
因此,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多重方面,描述和定义也不尽相同,企业的实际水平和情况均不相同,这也决定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是多种多样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仿效其他企业表面性的做法,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没有按照自身具体情况形成对主题的理解,这样的做法是有危险性的。
2.9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的潜在风险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勇敢的,但相对不可逆转的行动。它要求足够谨慎并在战略上有充分的规划。试图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验希望为公益做出贡献,或者获得比其他人更好的自我表现,结果会给企业的竞争力带来显著的危险性。这一点常常被忽视。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风险进行的研究表明,当企业对社会责任半信半疑,没有足够的管理资源可用,或者引发迄今不熟悉的利益相关群体的新的活动,都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危险之中。例如,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相关的风险和应对方法可能包括:
(1)缺乏管理者的监督。从管理者内容看,企业社会责任首先带来了新型的活动,它们需要某种关注力和投入紧张的资源(首先是时间)。危险性不仅在于有可能失去核心业务的重心,而且也在于有可能忽视新的社会责任的活动。一般来讲,工作范围的增加不应超出企业的管理能力。
(2)非生产性开支。当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定义不明确,但又冒险力求对社会承担责任,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或者)对竞争优势不利。为了尽量减少这一风险,应采用系统化的方式根据要素评价选择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例如:
• 对利益相关方益处
• 投资的资金回报
• 对供应链的利弊
• 与竞争者的行为
• 老龄化趋势和法律的相互联系等。
(3)组织协调负担过重。企业在构建业务过程中必须考虑伙伴和利益相关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超出企业核心业务范围时,会增加组织交叉和对接的工作量。考虑到额外的输入信息使企业承受能力受限,和造成主要利益相关方的负担过重。甚至可能产生附带的影响,失去供应商或者客户。管理者行动中应当包括一个全面的利益相关方对话,应当始终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企业和利益相关方都关心的问题上。
(4)战略实施失败。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失败也是企业实践中一个极为相关的风险。采用社会责任战略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这可能导致可信度和声誉的损失,因而失去动力。为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企业应当同处理任何其他战略主题一样对待企业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制定和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理想的典型的方式是伴随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把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与企业的和(或)部门的目标相结合,或者采用提高接受度的措施,例如,在参与战略制定中发挥作用。
(5)失去正当性。当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活动时,利益相关方对数量和质量都有一个最低的期望。空洞的内容,或者甚至滥用社会责任修补形象上的损失都会损害可信度。对投资者或客户来讲,这意味着失去正当性(合法性)。因此,企业应当努力明确地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和核心的参数,从而形成对待社会责任的严肃性。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认证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6)引发其他问题。企业参与处理某些或有争议的伦理或社会问题,可能引起外界注意,可能与这些问题相联系,甚至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应对此负责。其结果是,由于外部的压力企业可能不得不进行更多的参与。此外,也可能陷入承担防守性沟通的角色。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企业应当采用全面的、开放的沟通政策。在采取一个措施之前,应当把意图告知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并且在上述现象一旦出现时,就应当与利益相关方一起共同决定进一步的措施。
(7)缺乏风险沟通。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特别是在沟通缺乏和失败的情况下隐藏着风险,这就是由于社会中固有感知的变化使要处理的问题本身变得更严重。特别是,对环境影响相对明显的企业,如炼油厂和核电站,属于这样的情况。即使从科学的角度看,客观上环境风险并不大,但在社会中主观的风险感知可能导致在大范围内产生后果,可能引发不同组织大量的抗议和运动,对公众产生影响。因此,在这样类似的情况下,风险沟通应当特别谨慎,要敏感预料相关群体潜在的担心。同时,持续地与相关方面保持沟通,实事求是和正确处理情绪也是绝对必要的。
总体上说,处理风险问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使工作任务范围和管理资源保持匹配,使组织不致负担过重;另一方面要针对具体不同的对象,采取全面的、个性化定制的沟通政策。因此,企业着手社会责任随之而来的就有义务和不可预见的附带效应,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和专业化的知识,以免核心业务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2.10 经济与伦理相统一的问题
总体上可以得出结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科学方案可以系统化地归结为经济、政治、社会融合及道德这四种不同主导论点和方向。
随着时间过程的推移,在这些方向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方案。这也清楚地表明这一主题领域的复杂性。后来尽管存在着若干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和大量的企业社会责任倡议,但就企业社会责任而言至今在概念上的理解没有普遍统一,也缺乏统一描述和解释的基础。一段时间以来,在这个方向上的科学研究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可能提供进一步其他的方案。原因可能是,对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讨论不可避免地要在标准上展开争论,而研究者又不乐意介入这一领域。这是一个涉及动摇个人和集体价值观的根基的争论。不过在现实生活世界,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普遍的趋势和模式,因为这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利,对社会负责也是时代的需要,因而有了广泛的共识。
此外应当指出,在很多实践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并未当作以人为中心的行为,企业社会责任也未转变成以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所以它不能在道德方面充分发挥根本的作用。尤其是在实践中,有的企业或组织借社会责任之名,不履行社会责任,或者把社会责任用于“包装”,或造声势、做表面文章,甚至为达到另外目的。凡是滥用社会责任的情况都是不负责任,也是危险的行为。
利润和伦理不是简单的、不加思考就能解决的矛盾冲突的问题。这种矛盾的解决需要有一个综合的方案。这一问题的核心是要解决经济学和伦理学主流二元论,即在于它们二者之中存在的两个竞争性的规范逻辑。即使在单一的经济学中不描述道德,但在约束条件下的价值最大化本身基础也隐含着道德的倾向。为了达到经济上的合理,尽管有其他可选的行为,但行动必须遵循经济合理性的基本规范。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Ulrich发展了整体经济伦理学,即为生活质量服务的经济学。这一方案的目标是,按照经济伦理常识理解经济的合理性,理智地重建经济学的伦理规范的基石,从而使伦理规范(它涉及人际关系)和经济学(应为生活服务)相结合,为经济学接近生活铺平道路。虽然Ulrich的整体经济伦理学不是直接可操作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方案,但这一思想对整个将经济和伦理分离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甚至有必要反思或可继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