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病

绦虫病是指鸭感染绦虫而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流行病学】 本病病原为矛形剑带绦虫、冠状膜壳绦虫、片形皱褶绦虫等。病鸭和带虫鸭为传染源。健康鸭吞食含有似囊尾蚴的剑水蚤或带虫螺经消化道感染。

【主证】 病鸭精神沉郁,两翅下垂,被毛逆立、无光泽,行动迟缓,腹泻,粪呈黄白色水样、混有黏液、气味恶臭。

【病理变化】 肠道黏膜严重出血,肠道内有绦虫,虫体呈乳白色、扁平的竹节状,大多集结于小肠内。

【治则】 攻逐积虫,利湿健脾。

【方药】 槟榔灭绦汤。槟榔、木香、白茯苓、泽泻各300g,贯众、红石榴皮、炒枳壳、川大黄各280g(为1400只成年鸭药量)。水煎取汁,候温饮服,1次/d,连用3d。服药前禁止饮水。

【防制】 在春季鸭群下水前和秋季终止放牧后驱虫2次。放养鸭池塘要保持清洁、干净,定期消毒。有条件的可定期轮换放养。粪便应发酵1个月,以杀灭虫卵。对鸭舍地面、四周墙壁(离地面35cm以内)及所有用具用5%新配制的石灰水消毒。

【典型医案】 1995年4月8日,奉贤县胡桥乡永革3队陈某携5只病死鸭来诊。主诉:自养的1500只1岁龄蛋鸭,于3月底开始发病并出现死亡,日渐增加,产蛋量减少,4月3日凌晨突然死亡40多只。检查:病鸭排黄白色水样稀粪,精神沉郁,两翅下垂,被毛逆立、无光泽,行动迟缓,曾用土霉素、灭败灵等药物治疗无效。另一棚饲养的雏鸭未发病。剖检病死鸭可见尸体消瘦;肠黏膜有大量炎性分泌物及紫红色出血点,小肠黏膜均散在均匀的黄白色结节,并有活动的节片状绦虫充塞肠道、呈白色;其他脏器未见异常病变。诊为绦虫病。治疗:取上方药,用法相同,痊愈。(还庶,T82,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