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生的特质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认为,敏感是可以观察到的,就像头发或眼睛的颜色一样。表面看来,尤其是在实验室背景下看来,他研究的孩子确实显得拘谨、羞怯或胆小。其实,这些孩子真正的特质是敏感而非其他。一个安静旁观的孩子,内心也许一点儿也不羞怯,只不过是正在评估眼前所见的一切细节。

卡根观察了22个具有敏感特质的孩子,研究他们的成长过程。同样也观察了19个看起来完全不羞怯的孩子。父母们提到,与普通孩子相比,“羞怯”的孩子在婴儿时期往往更容易出现过敏症、失眠症、急腹痛以及便秘。但由于这些孩子们都是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接受观察,他们的心跳本身就会比平时更快,因此在受到压力时并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心跳速率在已经偏高的情况下很难再发生变化)。受到压力时,高度敏感的孩子瞳孔放大更快,声带更紧绷,从而说话的音调也更高(很多高度敏感者终于明白自己的声音在紧张兴奋时为什么会听起来与平时不一样)。

检查敏感孩子的体液(血液、尿液和唾液)后发现,他们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偏高,尤其是孩子们在实验室中经受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之后,表现更为明显。去甲肾上腺素与激动的状态有关,这就是大脑中的“肾上腺素”。

无论是处于压力下,还是感觉舒适自在时,敏感孩子体液中皮质醇的含量都比一般人要高。皮质醇是人体在较长期处于激动或疲劳状态下时释放出的一种激素。

卡根之后进行的研究还发现,大约有20%的婴儿受到各种刺激时会产生“强烈反应”:他们会使劲挥动四肢、弓起背部,就好像感觉疼痛或想要逃走,而且经常啼哭。一年后,出现这类反应的婴儿有2/3长成了高度敏感的孩子,他们在新环境中会显得非常害怕,只有10%不会表现出强烈恐惧。因此,从出生开始就能大体上观察到敏感这种特质,罗布就是一个例子。

卡根的结论是,具有敏感特质的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与一般人一样同属人类种族,但遗传上存在明显差异,就好像猎犬和边境牧羊犬之间区别很大,虽然它们都是某一品种的狗。

敏感群体可分为区别明显的遗传“种类”。我对300名随机选取的对象进行调查后发现,大约20%的人觉得自己“极为”敏感、“特别”敏感,27%的人觉得自己“中等程度”敏感。但随即出现了明显的锐减。只有8%的极少数人自称“不敏感”。这3类人似乎构成了一个连续统一体。而多达42%的人认为自己“完全不敏感”。

我和很多高度敏感者会面后,感觉他们确实是一个和不敏感者截然不同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敏感性也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是因为造成敏感特质的原因不同,导致人们具有不同种类或“风格”的敏感性,有些人敏感程度更高一些,有些人天生就具有2-3方面的敏感特质。人们也会因为经历或有意识的选择,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增强或减弱敏感性。这些又导致高度敏感者的群体边界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