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受传儿科临证医论医案精选
- 万力生
- 4254字
- 2020-08-29 01:42:10
我心中的汪师其人
一、大师风范 后学楷模
今年春节期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举办了2017年首届全球中医互联网春节团拜会,从除夕到正月十五,100多个国家的中医人踊跃参加了这一活动,并在网上点赞了他们敬仰的中医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专家汪受传教授得到4万多点赞而排名第四,获得最具影响力中医人奖。消息传来,全球中医儿科同行一片欢腾,相互庆贺他们的带头人获此殊荣。
汪受传先生是我的博士导师。他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先后主持部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3项,包括“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等奖项29次。出版儿科著作、教材32部,主编全国研究生、七年制、本科、大专、自学考试《中医儿科学》教材,发表学术论文98篇。已培养了包括博士46名、硕士59名在内的一大批海内外高级中医儿科人才。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中医儿科专家。
二、三尺讲台,教学名师作示范
汪师常说,他就是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园丁”。近50年来,无论在外讲学,还是身处南京中医药大学这“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摇篮”,这个信条一直占据着汪师的心灵。在他心里久久升腾的是那份对中医教育的无比执着、对学生赤诚的爱。他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总是那么真诚和平易近人,深受学生欢迎。他上课语速不快,娓娓道来,入耳入脑,令人感到诚挚亲切,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他主讲的课程是“中医儿科学”,在授课中他始终坚持“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在不断挖掘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成果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每次上课他都收集最新的病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临床病案,展开课堂讨论,教学相长,他旁征博引,融会古今,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在积极的互动之中,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站到了学科学术发展的前沿。汪师不仅在国内教学一丝不苟,外出讲学同样兢兢业业。他先后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巴西等国家,给海外专家、同道、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外一些大学、医院许以优厚的待遇邀他加盟,都被他一一婉拒,他说他对培养了他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满怀深情,他不愿离开这块土地。
汪教授在中医儿科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近40年,提出了“建立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材体系”的理念,主编的《中医儿科学》中文版、英文版,纸质版、电子版的研究生、七年制、本科、大专教材、教参在国内外中医教育中被广泛使用,中国、新加坡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都以他主编的大纲、教材为蓝本。他为当代中医儿科高等教育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成为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典范,他也成了中医儿科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他带领的团队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医儿科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儿科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三、甘为人梯,诲人不倦育新秀
汪师不仅以他的学问,更以他的育人文化显现诲人不倦的师长风范,受人尊敬。汪师常对人们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一代代新人,我们这一代人只是担当了承前启后的责任。他善做伯乐,甘为人梯,对身边青年人的成长时时关切。他崇尚“有教无类”的儒家教育观,对于弟子无分贵贱、不论国别一视同仁,亦师亦友,亲如家人。对于来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西医学等不同专业的学员分类施教,制订个体化的教学方案。汪师对一些“勤奋、聪慧、品正”的新秀,更是悉心培养,为他们“引路、铺路、扶上路”。
几十年来,汪师培养的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分布全国各地和亚欧非多个国家、地区。诸如研究生洪两、许珍育、许杏莲、董菁菁、刘少夫、许珍育(新加坡),林文贤、郑秀芬(马来西亚),查理(法国),郭末(加蓬)以及我国林吉原、詹金淦、白美茹,张雅婷(台湾),王霖(香港),徐伟英(澳门),张月萍(第四军医大学),万力生、李佳曦、陈争光(深圳市儿童医院),黄惠芳(深圳市中医院),金钟大、李丹(广东省中医院),陈永辉、李萌(首都儿科研究所),赵霞、王明明、李江全、任现志、戴启刚、徐珊(南京中医药大学),陈彩霞、陈宣名(南京医科大学),翟文生、马丙祥、赵倩义(河南中医药大学),李燕宁(山东中医药大学),艾军(广西中医药大学),谢秀春(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杨燕、杜丽娜、王昕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文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廖辉(空军四五四医院),何丽(上海市儿童医院),王永梅(上海市大场医院),陈四文(厦门市中医院),梁建卫(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陈梅、谢辉辉(浙江省中医院),梁晓鑫(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袁斌、叶进、吴艳明、张永春、曹建梅、陈秀珍、袁雪晶(江苏省中医院),隆红艳(南京市中医院),陈超、白凌军(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夏晨(南京市儿童医院),魏肖云(张家港市中医院),王秀坤(苏州市儿童医院),徐玲(盐城市中医院),李涛(无锡市中医院),魏肖云(张家港市中医院)等。还有数以百计的学术继承人、优秀临床研修人才、进修医师等等。在汪师的悉心栽培下,他的弟子们个个功底深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显示身手,其中不少已经在全国、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
四、建立规范,学术见解求创新
汪师作为行业领军人物,关注中医标准化建设。他担任全国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总指导组副组长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组长,以他带领的团队建立的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技术方法,有效地指导了各学科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工作。他并以儿科为示范,2012年就主持编制了循证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使中医儿科对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方案规范化,作为行业指南在全国推广应用。目前,又在他的指导下,顺利地开展着新一轮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修订工作。
汪师在学术上提倡求实、创新。他能够根据不同时代对学科提出的需求,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研究和解决儿科临床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国内最早开展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小儿厌食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标准,开展了多项以运脾法为主治疗厌食、疳证、泄泻等脾胃病的研究,提出运脾法的作用机理在于通过下丘脑摄食中枢-脑肠肽的调节,改善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他研究提出胎怯(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机以肾脾两虚为主,应以补肾运脾法治疗,建立了以后天补先天的有效治法,提高了先天不足新生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速度和健康水平。近20年致力于小儿肺炎的研究,提出“小儿肺炎从热、郁、痰、瘀论治”的学术观点,运用开肺化痰解毒活血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以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成果,有力地论证了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优势,并且通过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等多种先进的实验研究方法,阐释了中医药的疗效机理及辨证客观化的先进指标。他积50年临床经验,还曾提出“小儿哮喘分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三期论治”“消风法为主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小儿HP相关性胃炎分寒热论治”“安蛔、通下、杀虫并用治疗蛔厥”“清肝泻火解毒法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活用草、虫、石治疗小儿癫痫”等学术观点。汪师不但勤于临床,而且善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路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观点,对于推动现代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大医精诚,从医从教德为先
汪师在中医儿科领域的成就,使很多病儿远离了疾病和痛苦,为天下数以十万计的家庭带来了健康和欢笑。汪师知识广博,医技精湛。他常对弟子们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应尽职责,唯有这样才能不断进取。在治病救人时,他都一视同仁。有些小朋友一进他的诊室门就大声叫喊“汪爷爷”,在病人的心里,汪师就像他们的朋友、亲人。而在汪师的心里,病人就是自己人、家人,他以自己对患儿如亲生的态度,实践着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格言。他的门诊患儿,有近一半来自南京市外,有远至云南、新疆等地慕名而来的求诊者,还有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顽症求治者。一名新加坡癫痫患儿治疗未效每天频发,经他诊治后获得痊愈,作为航运商的患儿祖父专程到南京来面谢,他只肯应邀吃了一顿饭了却盛情。一次一位记者来采访他,问他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高校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有什么经历体会?他说:我做的只是一个医生应有的医德、一个教师应有的师德。比如说,别人认为我从来不拿药品回扣、患者红包实在不容易,我觉得这很平常,这不是我们理所应当遵守的道德底线吗?
汪师从不居高说教,而是以自己的品行润物无声地影响自己的弟子。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严于律己,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诚实待人”。他从农村基层到高等学府,长期默默奉献,不惟名,不图利,只惟实。如今年近古稀的他,仍然每天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有的海外弟子告诉他,我们之所以拜您为师,一方面是仰慕您的学术,另一方面也是听说您对海外学生与国内学生一样,从不另求索取而只是尽心尽力地教导,花更多的精力保证我们完成学业。近年来,他还拿出50万元建立奖学金,每年奖励一批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本科生,激励学子们在继承中医学术方面更加发奋努力。
谦谦君子,厚德载物,汪师是同道心中的学者大家、学生眼中的师表楷模。几十年来,汪师已记不清受到国家、省、市等部门的表彰奖励聘任有多少次,家中奖杯、奖状、证书如同他的学术著作一样堆起来有等身之高,诸如“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指导老师”“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等,金光闪闪的奖章、大红印章的奖状、各级组织的聘书都被他收入了箱底。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医生、教师,他经常只是说:“教师的成就感来自学生成才,医生的成就感来自患者病愈。培育英才、普济众生,就是我们人生的价值体现。”
适逢汪师七十寿辰之季,我赞叹吾师,大医精诚一代名师,“如此言,亦如斯行”!
万力生博士于深圳
2017年3月18日